首页 > 江南app地址官方计划

特斯拉降价将引发价格战?自主新能源车企:不盲目“跟风”!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2-10-31 13:00:08
热度:

特斯拉降价将引发价格战?自主新能源车企:不盲目“跟风”!  车企对车型的价格调整只是常规操作,但是特斯拉下调价格却如巨石掉进水中,一石激起千层浪。   近日,特斯拉中国官方消息称,

  车企对车型的价格调整只是常规操作,但是特斯拉下调价格却如巨石掉进水中,一石激起千层浪。

  近日,特斯拉中国官方消息称,即日起将调整中国大陆地区特斯拉在售Model 3及Model Y售价调整,调整后Model 3车型起售价为26.59万元;Model Y车型起售价为28.89万元。

  在特斯拉降价之后,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打造的AITO问界品牌也出现尾款降价8000元的情况。业界有观点认为,继特斯拉降价之后,或将开启新能源汽车的降价潮。的确,特斯拉降价后的压力已经传导至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企,面对特斯拉的降价操作,自主品牌是“跟”还是“不跟”?

  多因素促使特斯拉降价

  特斯拉为什么要启动降价操作?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日前表示,大多数材料成本正在下降,而且来自本地竞争对手的竞争日益激烈。

  独立汽车媒体人李旭之对《华夏日报》记者表示,“首先就是要保利润,提销量。特斯拉前三季度的利润数据令华尔街失望,投资者对于特斯拉看的是未来预期而不是库存量,显然特斯拉还未达到投资者的预定目标。首先特斯拉成本确实在降低,通过降价的方式确实能去库存量。其次,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抢占市场份额的竞争也是异常的激烈。”

  截至26日收盘,特斯拉股价涨幅1%,收于224美元附近,由此可见中国市场的定价调整已经影响到了本已脆弱的市场情绪。但今年以来,特斯拉股价累计下跌超过45%。

  定价调整除股价下跌因素外,也有业内分析师则认为,“考虑到上海工厂扩产对订单的消化速度提升与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在即,特斯拉中国本次下调售价,希望通过刺激终端销量冲刺第四季度整体交付成绩。”

  记者查询到,中国新能源汽车九月销售榜单,特斯拉在前五名车型中已经占据两个席位。但临近年底,特斯拉销量焦虑逐渐明显。从前三季度销量数据得知,特斯拉全球累计交付超过90万辆,而比亚迪销量已经超过118万辆。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来看特斯拉的销量还难以满足马斯克剑指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的位置,距离完成年销140万量的全球销量目标还相差甚远,此次通过调整价格进一步刺激销量。”

  股价下跌压力大,能否通过定价调整完成扭转局面?

  对此,TMT证券分析师阮泽林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近一年马斯克财富缩水超1100亿美元,特斯拉开启降价模式并不会挽回当下局面,而大幅提升交付增长率消息却使得A股一体化压铸概念股持续走强。”

  另外,国际行业分析师曾表示,“2023年,电动汽车行业竞争更加激烈,预计电动汽车和混动汽车的总销量增长率,将降至50%以下。但是,鉴于特斯拉在2022年增产扩能,其余新能源车企也会跟进,因此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很有可能会产能过剩。特斯拉的提前降价,或许也是为了抓住最后的机会。”

  特斯拉的降价确实引起了更多消费者的关注,但令马斯克没有想到的是还未引来竞争者对手的反应,第一时间却激起中国市场消费者的强烈不满。不少近期刚完成订车的车主表示被“割韭菜”了,并建立起“维权群”开始维权,而线下特斯拉的办公点也围满了维权人群。

  自主品牌未降价

  那么,特斯拉降价,是否会在国内市场引起降价效应?

  《华夏时报》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地区的多家汽车品牌销售店,对新能源汽车是否降价进行了详细了解。

  记者在北京走访部分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企直营店时,店员均表示没有接到任何关于调整价格的通知。但小鹏汽车店员告诉记者,针对双十一期间,在京购买小鹏汽车可获八千到一万两千元不等的现金补贴并且理想L8车型则给出五千到八千元的选装基金。

  此外,记者查看蔚来、极氪等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官网,均未发现有进行调价方面的通知。

  汽车行业分析师田力认为:“价格稳定是维护品牌形象的最直接方式,现款在售车型的降价和涨价都会对潜在客户群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就比如理想ONE降价停产事件,给理想汽车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记者梳理发现,未来整个新能源汽车成本下降的空间并不一定会很大,一方面因为全球制造业成本都在上升。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会配置更多的智能化软硬件系统和设施。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理想汽车的毛利率达到22.1%,达到最高,蔚来汽车为16.7%,比亚迪仅为为16.3%,而小鹏汽车仅为9.7%。明显发现,头部企业离特斯拉第三季度27.9%的汽车毛利率仍有一定差距。

  事实上,车企对于车型的定价除了毛利率之外,还受限于很多因素,如果盲目跟风,成本就会很难控制,到时候举步维艰,如果不跟那么市场份额将会受到影响。

  对此,李旭之认为:“没有任何一家车企能够像特斯拉一样自由调整定价,调整价格设计的因素不仅仅是毛利率问题,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用户运营等多个方面都是必要要考虑的因素。当下电池原材料上涨,芯片短缺面临着严峻挑战,如果再跟着降价,那无疑是雪上加霜。短时间来看特斯拉降价确实给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从长远来看则有利于加速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创新,提升竞争力。”

  田力认为,无论自主品牌车企“跟”还是“不跟”,只有在技术研发、产品体验、售后服务上下足功夫,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才能逐步掌握销量主动权,而不一定需要通过降价来抢占市场。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