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地址官方计划

圆桌论坛一:中国如何与全球共享智能电动汽车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2-09-01 13:00:13
热度:

圆桌论坛一:中国如何与全球共享智能电动汽车圆桌论坛一  杨曦:本场圆桌对话主持人原定是吴迎秋老师,但是因为疫情的原因他正在居家隔离,所以请各位嘉宾跟我一起就这样一个“中国如何与全球

圆桌论坛一

  杨曦:本场圆桌对话主持人原定是吴迎秋老师,但是因为疫情的原因他正在居家隔离,所以请各位嘉宾跟我一起就这样一个“中国如何与全球共享智能电动汽车?”的话题进行讨论。

  刚才在嘉宾致辞环节当中我们也能够得到很多信息,对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我们在欧洲、在很多海外市场展现出了非常不俗的成绩。所以今天也有请各位一起来到台上看一看为什么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会有这样好的表现?我们的机遇和挑战都在哪里?

  我们看到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20.2万辆,同比增长了130%,这在汽车总出口的比例当中占到了16.6%,而且这还是在疫情冲击以及全球产业链出现了危机的情况下取得的一个非常好的成绩。所以第一个问题要问奇瑞的张总和江淮的孔总,对于最近一时间我们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情况是不是如数据讲得这么乐观?是否满意?出口到了哪些地方?数量究竟如何?为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情况。先请奇瑞张总。

  张升山:非常感谢主持人,刚才各位领导在发言中也都提到了,确实目前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整个汽车行业的格局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本人在奇瑞国际公司已经工作了将近15年,一直从事国际业务,经历了中国汽车在海外的发展,我们在很多市场,通过不同的业务模式开拓国际业务发展。

  确实,这几年整个汽车行业正在发生非常深刻的变革,电动汽车的出口在提速并且增速非常非常的明显,这得益于中国汽车行业尤其是中国自主汽车品牌这么多年来不断的努力。据我个人的经验,因为我跟很多国家的客户,包括很多的合作伙伴都在打交道,他们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取得的成绩感到非常惊讶,对我们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的发展,包括电动车三电的技术,包括车的智能化、网联化发展,取得的成就都表示惊讶。

  另一方面是得益于中国本土市场高度的竞争。确实,我们的汽车无论是在造型、设计、科技,还是整个用户体验方面,实际上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所以在海外很多市场,用户对我们中国汽车产品的质量,包括用户的体验方面,感知都是非常非常明显的,所以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杨曦:谢谢张总为我们简单勾勒了奇瑞在海外市场特别是在欧洲市场的表现。主办方告诉我,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必须要在30分钟内结束第一场圆桌对话,所以也期待着台上四位嘉宾尽量在短时间内用更多的干货来回馈现场这么多观众。孔总,你来说一说江淮汽车的海外市场情况吧。而且我听说江淮汽车在海外市场价格卖得也是非常不错,不知道您对这个现状是否满意?

  孔德星:如刚才张总所说,确实这几年整个中国汽车的出口突飞猛进,江淮汽车的出口也在快速增长。根据公司战略要求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们一直在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尤其是针对欧洲高端市场。

  从2016年开始,我们策划欧洲出口这项工作,到2018年开始陆续进入中欧的奥地利、北欧的挪威,再到西欧的瑞士、意大利,整体进展还比较顺利。到2019年基本上开始批量投入,到2020年又增加了意大利、以色列还有一些其的市场。

  随着这几年的积极推进,包括在欧洲推进相对顺利之后,我们也继续推进南美等其他的一些国家,现在基本上进入了20多个国家。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大概在5000多辆,欧洲的出口量是1200多辆,江淮汽车整体出口基本上集中在拉美多一些,去年出口整体大概是在10万辆。

  这是江淮汽车的一个基本情况。

  杨曦:谢谢孔总!刚才张总和孔总都为我们简单勾勒了一下车企海外市场销售情况,特别是在欧洲可以说非常不错。

  我想在以下的时间里面请教一下两位商务官员,因为我们知道,欧洲是汽车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汽车市场竞争的中心。现在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取得了还算不错的成绩,我们相比以往有了巨大的进步。两位从做商务这么多的经验来说,觉得这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的?我们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欧洲的无论是消费者口碑当中还是市场反响当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两位为我们介绍一下,金总先来。

  金磊:首先,感谢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和证券日报给我们这个机会,让我们可以跟汽车行业的领导、专家分享一下欧洲市场的现状和趋势。

  刚才说到了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50万辆,其中欧洲市场占了一半,整个欧洲市场出口量是23万辆,主要是出口到比利时8.7万辆、英国是5万辆。

  中国汽车在那边受到欢迎有两方面,一方面,市场需求是很重要的。因为现在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逐渐凸显,各国对环境保护的政策加强了力度。又因为世界石油危机,所以各国政府就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减少环境污染、缓解石油危机的主要方式。

  另一方面,欧盟的机动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欧盟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12%,所以说它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各国就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来减少这方面的污染状况,也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汽车碳排放税的减免,还有给终端的销售补贴。中国汽车为什么在那边卖得好呢?也是咱们自身的实力体现,就是咱们中国新能源汽车从规模到成本优势,在欧洲市场上投入得多、发展得早,所以在那边有规模和成本的优势,价格方面、质量方面以及迭代更新方面也都能够满足欧洲各国的需要。

  电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电池的技术先进从刚才说的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到宁德时代的电池,他们的技术很先进。另外电池的产能也很重要,咱们国家的动力电池产能占全球产量的48%,相当于是电动汽车的关键环节的供应链的保障。基本是这样的。

  杨曦:好,谢谢金总的总结,我们还是有一些核心竞争力是具有独特优势的。高总,您怎样看待中国新能源汽车现在在欧洲市场的表现?

  高鹏:我接着金总的话题往下延续。一方面,欧洲整体上对环保的要求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加大,尤其在挪威,挪威是世界上电动汽车渗透率最高的国家。有一个大背景,挪威最早提出停售化石燃料汽车,2025年要停售化石燃料汽车。现在我们看到像挪威这样的国家对电动汽车的政策是非常友好的,各种税费的减免就不用说了,然后它还有很好的技术设施、充电桩也多,气候环境也好。所以欧洲把挪威作为技术的桥头堡,得挪威者得欧洲。

  现在在欧洲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还是特斯拉等一些老牌子,我们要迎头赶上,金总这里有很好的动力电池技术和产能,我们有很好的汽车装配、各种产业链上的布局。但是刚才像匈牙利公使提到的接受一个汽车品牌需要三到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中国的车企一定要有长期的战略,做好售后,树立品牌。最主要的是把车造好,售后的成本也会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肯定能被市场接受,长期来看我们是非常看好的,但一定要坚持住。进去是容易的,但是能留下来确实不容易。

  杨曦:好,谢谢高总,也谢谢金总。的确,我们这几年在欧洲市场、在海外市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有点颠覆我们过去对于中国汽车特别是燃油车在海外市场的印象。因为原来我们走的都是拉美、东南亚甚至于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是我们主打的领域。但是好像这个领域在新能源汽车上展现了别样的画卷,形势完全不一样了,所以也想请教一下两位老总。刚才两位商务官员为我们描述了很不错的场景,我们从企业的角度来剖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改变?我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是不是还有一些需要更加值得我们努力、值得我们加强的地方,以适应全球市场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期待?张总,不知道您对这个话题是怎么思考的?

  张升山:据我们在海外的感受,因为我们在海外出口已经20年了,确实我们一开始从企业创立之初就一直本着“无内不坚、无外不稳”的原则。所以把国际化当做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来看待。

  从海外过去的经验来看,产品,我认为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最早期我们是在中国开发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做适应性的开发。但当下,我们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就是立足于国际的研发、国际的采购、国际的制造,包括国际的营销,我们有跨国际的新的发展阶段。所以在这个时候,产品本身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电动化方面,它不仅是一个电动化,更多是智能化、网联化,所以它不仅仅是从燃油车把动力总成换成了电池,未来电动车更像大的智能座舱,智能手机,所以它一定是互联的。所以在这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未来,我们在开发面向国际市场的电动车的时候,高度重视智能化、网联化,这方面关系到用户的体验。包括用户在电动车方面,对续航里程、对价格、对充电桩、充电基础设施都是非常非常关注的。包括我们在海外不同的国家,它的路况也不一样,包括自动驾驶,还有一些极寒和极热地区,很多的技术问题也都是需要我们在海外开拓过程中都要去攻克的。

  杨曦:不只是造车卖车那么简单,打造一个品牌特别是消费者市场当中的口碑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久久为功,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未来我们努力的路程还非常漫长。孔总,您为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思考。

  孔德星:江淮在出口阶段不是以价格去竞争,一开始就是从品牌、品质和技术走向高端市场。比如说我们一开始进入巴西市场就进行了超长里程的验证,100万公里,要求是6年不限里程的质保,这也在当地市场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更多的还是需要对品质的关注,真正得到终端用户的认可才是真正的走向海外之路。

  正如刚才几位领导说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服务工作,尤其是我们的服务体系如何能够真正走向海外,如何真正快速解决客户反馈的一些问题。我觉得这是走向海外阶段要密切关注的,这一点一定要做得比原有的企业更好,才能为当地市场所接受。

  杨曦:要让我们的服务体系更多融入当地民众,融入他们的驾驶、交通、生活方方面面,使他们成为当地民众重要的一部分。

  刚才两位商务官员也讲了我们中国新能源汽车现在在海外市场的表现,讲了很多好话。我觉得这个环节咱们不妨更加直接一些,因为两位对于海外市场也非常熟悉,对欧洲也非常熟悉,您可以给我们比较一下对于欧洲的消费者、欧洲的市场和中国的市场、中国的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有哪些独特的需求?我想这个建议和提示也不只是台上两位企业老总所愿意听到的,也是很多行业内的深耕者愿意分享的,我们在面对海外市场的时候要更多把握他们哪些更独特的关注点和他们的关切,才能让我们的品牌、让我们的服务做得更好?金总,有这样的分享带给我们吗?

  金磊:刚才两位老总都说得很清楚,在海外市场其实国外消费者跟国内的也有一些相同吧。比如说他们对整个售后体系需要得到一个很好的保障,这是比较重要的一点。

  另外,包括咱们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销售,比如说刚才介绍的挪威的渗透率是最高的,其实很多因素取决于政府方面的政策导向。一开始挪威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对整个的优惠政策,这一点来讲也促进了当地的民众对新能源的热情。

  最近西班牙在2021年新出台了一个Move(音)的第三批计划,有点类似中国一开始推行的新能源汽车政策,就是国家鼓励民众提高消费的积极性。另外,根据西班牙的整个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来讲,他们原有的燃油车基本上是有掀背车和普通的乘用轿车,但是近几年以SUV作为主力车型,50%左右。对于它的城市结构和人口状态来讲,在西班牙,我只是说我自己的观点,因为它的城市路网,可能更倾向于A级车或者A0级的车,他们的车小,比较适合当地的停车还有交通路网的舒适性。这是跟咱们国内有些差别的地方。

  杨曦:中国消费者更喜欢大一些的车,但是在欧洲区域就出现明显不同的倾向。

  金磊:对,也是因为他们一些消费习惯和他们整个生活环境,道路很狭窄,比如说停车位比较紧张,他们肯定会选择一些小型的车。

  杨曦:我个人有一个很好奇的问题,因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现在在智能化操控方面追求非常炫酷的感觉,中国消费者也很买账。但是我们理解欧洲有一些人有可能他的倾向更加老派一些,我们是这么揣度。我不知道在新能源汽车销售方面,在消费者方面会不会也有这种相对来说对高科技接受稍微慢一些的情况存在吗?

  高鹏:这个还是因人而异,因国家而异,老一辈的老派欧洲人跟咱们也一样,接受起来有一个过程,年轻人会好一些。欧洲是一个个性化的市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地区喜好的风格截然不同。像北欧的气候特点相对比较冷,我们对动力电池在极寒天气下的挑战压力就非常大,而且以前中国出口到那边的电动车也出现过这样的问题。第二,它有雪地轮胎的要求,一定要有适应性,挪威的汽车跟西班牙不同,家庭一般是拉着雪橇出去,后面得有拖挂。不管怎么说,我们要适应这个市场,要持续创新,中国的电动车企业一定要把创新放在第一位,因为我们属于弯道超车,在汽油车和传统燃油车方面我们并不占优势,但是如果在电动车,我们在动力总成等各个方面有跟欧美传统汽车PK的方面,我们要攫取新的市场。

  在策略方面为什么很多汽车企业选择挪威呢?因为挪威没有本土的电动车品牌,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如果像在德国、意大利,进他们的市场是非常难的,包括法国。BBA传统的市场要跟你抗争的,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但是相对来说,在公平环境的市场可能更容易试水成功,然后以此为模板推向其他的欧洲国家。

  杨曦:从金总和高总的分享中可以感受到,中国车企在基于自身优势和特点基础上进行适应本土化民众需求的重要的创新,这是未来我们能不能走得更好的一个关键,所以也想请教两位企业老总,创新可能不能关在中国本土想当然创新,了解本土、了解民众、了解当地的社会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企业有哪些布局和未来规划呢?

  张升山:创新有很多方面,比如刚才两位领导提到的产品方面的创新,我们这么多年业务的发展,我们在产品方面已经基本上能做到全球同步开发,而不是在中国开发,然后在做适应性的开发。所以这个能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还有一个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尤其是电动车,大家都知道,新零售,尤其是在欧洲市场,目前我感觉还是挺火的一个概念。包括我们在电动车方面,围绕着生态方面我觉得也可以做很多的创新。

  孔德星:我觉得中国汽车的优势,从进入国际市场开始,尤其是随着排放升级之后,我们的成本优势不在的情况下,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针对市场跟国际品牌相PK的情况下,我们针对当地的市场能够做出一些适应性的开发,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尤其是江淮汽车,我本人其实是负责产品开发,专门针对海外市场进行适应性的开发。这样的话,其实它是更能贴近实际使用情况,更能贴近场景,更能切合客户的真正诉求。我相信这也是中国企业更大的优势。

  杨曦:我们也期待今天这样一场对话是我们互相交流合作的重要起点,相信我们的车企和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之间,包括和各国商务官员之间会有更多的交流和对接,也让我们深入本土、深入民众的状态更加充分。两位有没有什么提示带给中国的车企?

  金磊:从我的观点来讲,中国车企在海外的很多布局是通过当地的经销商这种方式,我觉得不妨可以自己走出去,在当地做一些比如说开工厂,或者跟当地企业合作。西班牙和挪威情况不太一样,西班牙虽然有自己的品牌叫作西雅特,但是只有一个品牌,也是被大众收购了。不过,西班牙整体汽车工业是很发达的,它是欧洲的汽车产量第二,全球第八。整体有200万汽车行业从业人员,人员素质是非常高的。在西班牙市场,我觉得国内车企可以尝试一些新的跟当地的合作,或者备件,或者组装。这可能是一种新的方式。

  高鹏:接着金总的话题,现在电动车企业进入欧洲大部分应用本土的经销商体系,这个投入很小。另外,本地人对这个事情有他的理解,信息反馈又快。

  还有一点,刚才金总也提到,要结合本地的诉求和利益,树立好形象。回过头来看,其实欧洲汽车在中国取得的成功,像大众这些品牌在中国是比比皆是,他们其实是跟我们做了好多合资企业、技术转让、培育中国市场,做了十几年的深耕。我们也要有这个耐心树立自己的品牌、维护自己的品牌,同时树立好当地的环保形象,在电动汽车销售领域尤其重要。

  杨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欧洲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也会为我们在欧洲市场取得成功提供借鉴。两位车企老总对我们的协会和各国贸易商务官员有什么期待?不妨在这里也表达一下。

  张升山:中国汽车企业出海肯定离不开协会和各国驻华使馆、商务代表处、投资招商机构的支持,希望日后尤其是在欧洲市场能够加强交流,因为我们需要跟行业不同的合作伙伴能够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以便于我们在本地市场和欧洲市场取得长久的成功。

  孔德星:期待未来在欧洲市场,无论是技术还是当地的消费者法规方面,能够提供我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杨曦:谢谢台上的四位嘉宾,希望以后这样的交流更多,我们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照亮未来前行的道路,谢谢台上的四位,谢谢!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