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地址官方计划

动力电池产业链加速西进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2-08-04 10:01:58
热度:

动力电池产业链加速西进伴随全球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提速,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迎来关键的战略窗口期,产业链西进趋势亦逐步显现。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日前在四川宜宾召开的2022世

伴随全球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提速,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迎来关键的战略窗口期,产业链西进趋势亦逐步显现。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日前在四川宜宾召开的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动力电池生产能耗大、成本高、二氧化碳排放较为严重,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最终要通过‘绿电’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的零排放。基于锂电池原材料和水电资源丰富、人力成本低,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链向可再生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尤其是四川转移,是一个必然趋势。“四川将成为我国最具潜力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乃至全球电池的生产中心。”

那么,当前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分布情况如何?西部地区具备哪些基础积累?产业链西进又将给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西南锂电集群蓄势待发

飞机降落在四川宜宾市机场,作为“中国酒都”“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不是酒类和旅游资源,而是蓬勃发展的动力电池产业。穿梭于城市的电动汽车、随处可见的充电桩、市民热议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从不同角度诠释着宜宾拥有“动力电池之都”这张“新名片”。

2019年,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落户宜宾,开启了对上游原材料配套产业极强的聚合效应。此后,天华超净、天赐材料、贝特瑞、格林美、大族激光等近20家知名上市企业陆续在宜宾落户建厂。仅今年上半年,宜宾就引进动力电池配套项目38个,总投资928亿元。

不止宜宾,四川眉山市也在积极打造千亿级锂电产业重镇。

眉山市经信局副局长黄琪告诉记者,眉山重点发展基础锂盐、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材料产业,已建设年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30万吨、三元正极材料20万吨、负极材料52万吨、动力电池20吉瓦时的产能,初步形成较完善的产业链。

“近几年,四川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迅猛。宜宾、眉山、遂宁、雅安、成都五大基地初步形成,动力电池产能达到100吉瓦时,已成为全球动力电池产业体系最完整、配套协作能力最强、发展势头最好的地区之一。”四川省经信厅副厅长敬茂明介绍,目前,四川已聚集锂矿采选、基础锂盐、电池材料、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及电池回收利用等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超过100家。“预计到2025年,四川动力电池产业投资将达2500亿元以上,形成350吉瓦产能;到2030年,将形成1.2万亿元-1.4万亿元的产业规模。”

西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电池产业活力聚集区。数据显示,今年贵州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产值增长80%以上,产业规模和效益明显提升。贵州省明确,到2025年,建成1个“五百亿级”、4个左右“百亿级”锂电池材料优势产业集聚区,成为国内重要的锂电池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云南省也提出,围绕“资源-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布局,用3年时间实现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产值1000亿元。

资源优势催生产业新高地

据了解,目前我国动力电池产能主要集中在华北、华南和华东地区,其中华东地区企业数量和产业布局最为完善。相比上述区域,西南地区资源优势最突出,金沙江、大渡河、怒江、澜沧江蕴含丰富的水电资源,仅四川就已建成水电装机9200万千瓦,相当于4个三峡水电站,规模居全国第一。

在节能降碳背景下,“绿电”已成动力电池企业的优先选择。“生产1吨石墨要耗费1万度电。”贝特瑞新材料总经理任建国坦言,动力电池材料制备是一个高耗能过程,负极材料更是名副其实的“电老虎”,这迫使企业必须采取新技术,使用可再生能源生产。

得益于八成以上能源来自于水电,今年3月,位于四川宜宾的宁德时代子公司四川时代获得了SGS认证机构颁发的PAS2060碳中和认证证书,成为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

“企业会主动来商议投资,这有账可算。”黄琪进一步介绍,目前四川执行的大规模工业用电价格约0.58元/千瓦时,眉山市甘眉工业园区享受少数民族地区留存电政策,在大工业电价的基础上再优惠0.12元/千瓦时—0.15元/千瓦时。此外,园区企业还享受甘孜州藏族地区特殊税收优惠政策。“这对企业有很强的吸引力。”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此前发布的《中国锂电产业发展指数白皮书》显示,锂电产业投资区域正由江苏、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向以四川、贵州为首的西部省(区、市)转移。其中,2021年四川锂电项目投资金额居全国首位,投资额共计1706.7亿元,约占投资总额的18%。

资本青睐,缘于“有锂”。西南地区拥有我国最丰富的锂和磷矿产资源,云贵川三省的磷矿储量占全国40%以上,四川锂、钒、钛等8种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在动力电池市场供需不平衡、原材料价格飙涨情况下,资源优势进一步凸显。

“江苏、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指数位列前茅,产业具备一定先发优势,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产业呈现追赶态势。”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瞿国春指出,在丰富的资源优势加持下,随着产业转移和政策支持力度增大,西南地区发展潜力巨大,有望形成产业聚集新高地。

产业链集中格局将打破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高速增长,带动动力电池装机量一路攀升。根据业内预测,到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有望超过1000吉瓦时。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江西新余、江苏常州、福建宁德、江苏常州、河南新乡等地都在抢抓机遇,加码投资布局,大做“电池”文章。

但是,如何找到精准定位,避免低端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成为摆在动力电池行业面前的一道待解题。

“一方面,要推动行业快速发展,以支撑下游市场应用;另一方面,要警惕低端产能大量建设带来的风险。”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池储能产业研究室主任杨俊峰认为,各地上马电池项目要严格准入,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坚持高端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融合发展,杜绝低端产能落地,大力推动电池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未来5年,会有一半产能面临淘汰。各地招商引资要慎重选择,优中选优。”在业内人士看来,此前电池厂商围绕车企布局,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过度集中的弊端已然凸显,全球产业链正加速变革重组,未来或呈多地分散布局态势。

“要加强战略合作,打造网状朋友圈,彼此有更多选择,避免过度集中。”孚能科技总经理王志刚认为,未来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而是一个电池产业链与另一个电池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相关企业要从过去的关注个体增长转变为协同发展,才能达到更高层次的良性竞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