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地址官方计划

新能源汽车高景气持续 企业加速扩产极薄化铜箔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2-05-09 19:00:13
热度:

新能源汽车高景气持续 企业加速扩产极薄化铜箔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如火如荼,使得产业链上游的锂电铜箔供应紧缺,2022年以来,相关上市公司扩产潮持续。  5月9日,杭电股份公告称,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如火如荼,使得产业链上游的锂电铜箔供应紧缺,2022年以来,相关上市公司扩产潮持续。

  5月9日,杭电股份公告称,公司拟以全资子公司江西杭电铜箔有限公司为投资主体,在江西省南昌市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约50亿元,建设年产5万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超薄铜箔项目,主要从事4.5微米-8微米动力锂电池铜箔研发及生产。此外,今年一季度,嘉元科技宣布拟再加码1.5万吨电解铜箔项目,诺德股份则拟新建10万吨铜箔材料新生产基地。

  “乘东风”企业加速扩产

  企业在锂电铜箔领域扩产,在2021年已经开始。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1年,海亮股份公告拟投资建设年产12万吨锂电铜箔,龙电华鑫拟建设年产5万吨锂电铜箔,诺德股份、嘉元科技、德福科技、江西铜业、华创新材、超华科技、白银有色也相继公告扩产计划,上述上市公司在2021年规划的新增锂电铜箔年产能规模合计约90万吨。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度中国电解铜箔出货量达65.6万吨,同比增长48.5%。其中锂电铜箔受下游市场强劲需求带动,国内锂电铜箔企业普遍满产满销,产品供不应求,出货量达28.05万吨,同比增长122.9%。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爆发式增长时期,3C数码产品有庞大市场需求,锂电池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随着电动工具和自动机器人等新型智能终端的普及,锂电铜箔未来前景广阔。”

  杭电股份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锂电铜箔目前处于供需偏紧状态,未来,下游市场需求还将持续增长,公司持续看好锂电铜箔的市场前景。此次项目布局将进一步推动公司聚焦优质赛道,深耕新能源产业。”

  “电池工业正从液态电池走向固态电池,液态电池利用电解液来导电,固态电池部件中更多用到的是电解铜箔来作为导电体,从这一转变来看,电解铜箔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千门资产投研总监宣继游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电解铜箔未来的市场规模和电解液、电池结构件的相比,可以说是有甚之而无不及。但目前全国的产能相对薄弱,而对电解铜箔的需求还处于每年都在上升的态势,供需关系的紧张导致了企业持续的扩产。”

  极薄化铜箔成布局重心

  事实上,低于6微米乃至更薄的4.5微米锂电铜箔正成为国内主流锂电池铜箔生产企业发展的重心。

  据悉,杭电股份此次拟投建4.5-8微米动力锂电池铜箔,也包括6微米及以下的极薄锂电铜箔。

  此外,据记者梳理,诺德股份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目前4.5微米和4微米极薄型锂电铜箔已量产并逐步提升产品占比。嘉元科技4月9日公告显示,公司拟定增募资投建年产1.6万吨高性能铜箔生产线,产品包括6微米及小于6微米两种铜箔。龙电华鑫、超华科技、铜冠铜箔、中一科技等企业也正加快4.5微米铜箔的研发量产步伐。

  张孝荣向记者表示:“超薄铜箔有助于提升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在一定条件下,铜箔越薄能量密度越高。随着4.5微米铜箔的技术商业化及电池企业应用技术逐步提高,极薄锂电池铜箔的应用将逐渐增多。”

  GGII认为,锂箔极薄化方向明确,2021年各大铜箔企业6微米铜箔出货量普遍占到企业铜箔产品出货80%以上。目前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正加速切换普及6微米铜箔应用,4.5微米已在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中开展应用,海外则依旧以8微米为主。

  杭电股份前述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未来高性能锂电铜箔需求有望持续增长,而具备高技术附加值的极薄铜箔将进一步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

  从发展空间来看,据东方证券预测,2021-2023年,国内动力电池4.5微米锂电铜箔的渗透率将从12%提升至47%。假设海外动力电池锂电铜箔的迭代滞后于国内2年计算,2021-2023年海外动力电池6微米锂电铜箔渗透率将从23%提升至53%,而4.5微米的渗透率将从0%提升至12%。

  宣继游也表示,电解铜箔在4.5微米这个节点上,技术难度大,扩产壁垒高,企业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技术难题,扩产产能短期无法释放,供应紧张还将延续。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