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地址官方计划

新能源汽车的年关:格局初成,战事渐酣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2-01-10 18:01:40
热度:

新能源汽车的年关:格局初成,战事渐酣新年伊始,新能源汽车的战事已经开打。过去的一年,在全球供应链紧张的当下,各个品牌的新能源车都取得了销量新高,国内市场格局初成,规模化效应开始显现

新年伊始,新能源汽车的战事已经开打。

过去的一年,在全球供应链紧张的当下,各个品牌的新能源车都取得了销量新高,国内市场格局初成,规模化效应开始显现。据中汽协最新预测,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340万辆,同比增长1.5倍;而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达到500万辆,同比增长47%,预计占汽车总销量的20%左右。

新的一年,财政补贴的退坡,已经让一些新能源汽车品牌开始通过提价展开了竞争,伴随着今年更多车企推出的多款车型,市场化下的竞争只会更加白热化,但芯片、电池短缺等供应链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与此同时,还有更多新的造车势力在不断涌入。最新的消息显示,消费电子巨头索尼正式官宣成立移动出行公司,进军电动汽车领域,万达也传出将跨界造车。

1、 新能源汽车格局初成,各家决胜2022

随着2021年的结束,各家新能源车企也纷纷晒出年度成绩单,我们也能窥见其中的市场格局。

特斯拉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该品牌全球交付量为93.6万辆,其中中国市场的交付量有望超过45万辆。而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2021年的销量甚至达到了59.4万辆,同比增长231.6%。

蔚来、理想和小鹏这三大国内造车新势力,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在2021年全年交付量也均超过9万辆,其中蔚来/小鹏/理想全年分别交付9.1万辆、9.8万辆、9.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9%、263%、130%。其它新势力方面,哪吒汽车2021年累计交付量为69674辆,增速达到362%;威马汽车全年交付量为44157辆,接近过去三年累计交付的总和;零跑汽车年销量为43121辆。

过去一年来,传统车企也在新能源上加速追赶,逐步缩小与头部新势力的差距。根据披露数据:在大众ID.系列以多款新车密集上市后,自去年3月以来已经累计交付7万辆。广汽埃安的全年交付量也达到了12.36万辆,同比增长119%,完成年销10万的“小目标”。吉利旗下的极氪、东风旗下的岚图Free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交付车辆以来,销量也在逐月攀升。

从去年各家的销量来看,中国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基本已经形成了“二超+三强+N个新老势力”的格局。其中比亚迪和特斯拉以数十万的交付规模稳居头把交椅,地位超然。而“小蔚理“则依靠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以差异化齐头并进占据着第二梯队。其它的“N个新老势力”都成了追赶者和挑战者,其中一些也开始分化掉队。

对于2022年,多家机构预测头部新势力企业也有望取得更好的销量成绩,这主要由于随着销量的不断增长,新势力企业将推出更多车型,构建更完备的充电服务和营销、售后服务网络,品牌效应得以继续扩大,销量也将继续提升。但同时,百度、小米、牛创、轻橙时代、盒子汽车等又一批新造车企业也将加入造车新势力的竞争中,与传统车企争夺市场份额,2022年或许将有更多新势力不断入局造车。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各类车企将共推出90款电气化车型,新能源汽车产品迎来产品大年,造车新势力也将在百花齐放中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天风证券发布的一份研报显示,小米、苹果、华为、滴滴、百度集度等或将在未来几年陆续推出新车,考虑品牌推广及新车型、新产能爬坡,预计科技公司将于2024年前后开始正式加入战场,与传统车企、新势力全面竞争。

除了整个市场的竞争有增无减外,未来新能源造车竞争的焦点,也将从电动化更多转向智能化。华西证券的报告指出,造车新势力三强年交付量均突破9万辆,都完成了翻倍增长,在电动化主导的上半场竞争中占得先机,随着今年多款新车将开启交付,从1步入到N的发展阶段,而其中的差异化竞争将更多体现为智能化,这一方面表现在智能驾驶上,自研L4自动驾驶技术,激光雷达前装量产几乎成为新车型“标配”。同时蔚来、小鹏亦是最早推行软件收费模式的车企之一,构筑又一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在于智能座舱,自研定制化操作系统,构筑底层生态,一芯多屏助力硬件交互协同。小鹏、理想已先后完成港股双重上市,蔚来预计也将回港上市,新一轮资金注入助力造车第二阶段开启。

2 、补贴退坡车企涨价,从政策扶持步入市场化经营

新能源汽车最初起步阶段,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但随着如今市场规模的扩大,政策效应也将逐渐交由市场。

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到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实施期限至2022年底;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20%。这意味着如果不发生变化,2022年将是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最后一年,新老玩家势必会想方设法满足更多消费者的期待和需求,市场竞争也将进入白热化。

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邓学就表示,当前新能源主力需求车型价位在8万元以下或25万元以上,对于售价8万元以下的微型电动车,其续航里程普遍在300km以内无法享受补贴,补贴调整对其无影响;对于25万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变动额占汽车购置价比例低于2%,消费者对补贴变动敏感性较低;预期补贴退坡对当前新能源车主力价位区间需求影响可控。而对于8-16万元价位车型,补贴变动额占汽车购置价格比例3-5%,考虑该价位区间消费者对价格变动敏感,预计退坡或将对存量新能源车销售或将存在一定冲击,同时,2022年该价位区间将推出较多优质混动车型,有望催化新需求。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谈到:“补贴退坡30%,会对新能源车增长速度带来一定影响,尤其是每年补贴规模上限约200万辆,实际上规模比去年大幅缩减,不论是补贴的单车额度还是总量,都处于相对偏低的状态。所以各车企面临着后补贴时代的挑战,必然在价格上进行调整。”

事实上,早在去年11月,就有部分车企放出整车要涨价的消息,并表示涨价原因一方面因为2022年的补贴退坡,另一方面则是电池上游原材料、电池涨价和芯片供应紧张的不断压力,已经传导至整车。此前,孚能科技、国轩高科等动力电池厂商接受媒体采访时已明确表示,“由于上游材料持续涨价,已经在和车企谈涨价事宜”。

但也有车企选择自己承担其中的补贴差额。比如12月31日,蔚来汽车就宣布发布2022年购车补贴方案:2021年12月31日(含)前支付定金购买ES8、ES6和EC6,且在2022年3月31日前成功提车的用户,可依旧按照2021年国家补贴标准享受补贴,差额由蔚来承担。小鹏汽车也采取了与蔚来汽车相似的限时保价策略:2022年1月1日-10日支付定金的用户,都可享受与2021年一样的补贴政策,至于2022年与2021年之间的补贴差额全由小鹏汽车承担。

除了购车成本上涨外,用车成本也在同步上升。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近日向财险公司下发的《关于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产品基准纯风险保费表测算调整说明》显示,在车损险费率平滑方面,25万元以下车价的新能源汽车,基准保费一律不上浮;25万元以上车价的新能源汽车,基准保费可以上下浮动。

而这个新能源专属车险上线不久,一则特斯拉涨价80%的消息就引发关注。有车主在社交平台晒出了保单信息,特斯拉Model Y在12月23日投保时,费用为8278元,而在27日之后,投保费用上涨至1.4万多元,涨幅达到80%。此外,Model 3、Model P等车型保费也有不同程度上涨。小鹏汽车在给到媒体的一份数据也显示,据2021年12月28日各保司反馈的全国保费情况,小鹏全线车型平均涨幅2.9%至18.2%不等(不同保司、不同地区、不同车型涨幅略有差异),具体金额以当地保司的报价为准。

虽然新能源汽车短期购车成本存在上涨压力,但长期来看,降价是大势所趋。崔东树指出,新能源汽车未来降价潜力较大。一方面,电池产能持续增加,可以拉低电池采购价格;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具备场景化出行方向,可根据不同使用场景定制相应产品改变大而全的现有结构,有望降低整车成本。“2022年新能源车的产销,预计将达到600万辆的规模,其中新能源车乘用车达到550万辆以上,实现超强增长的态势。”

在补贴退坡的后时代,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转入充分竞争的市场化经营,以往那些靠补贴成长起来、缺乏竞争力的产能和品牌,或许会面临极大挑战,但这也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3、 缺芯缺电犹然未了,直面供应链短缺常态化

过去的2021年,受疫情持续和自然灾害影响,芯片、电池等零部件供应问题一直困扰着全球汽车产业。芯片短缺造车众多汽车厂商的减产或停产,产能供应不足,经销商交车周期延长,甚至出现经销商库存不足,无车可卖的情况。通用汽车、福特、特斯拉等被迫调整生产,并重新思考整个供应链。据AFS的数据,受缺芯影响,截至2021年12月19日,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约1023.2万辆,其中中国汽车市场累计减产198.2万辆,占总减产量的19.4%。AFS预计,受制于芯片短缺,2021年全球累计减产1131万辆。

尽管市场对于新能源车的预期极度乐观,而上游代工厂也开始增建工厂、扩充产能来缓解缺芯问题,但新建产能从建厂到产能释放需要多年时间,才能真正进入整车厂供应链。因此,汽车芯片短缺将持续到2022年。小鹏汽车也对媒体表示,跟所有的业界同行一样,在2021年面临着包含芯片在内的供应链短缺问题,这是全行业都必须应对的挑战。小鹏汽车一直努力与供应商共同应对,同时不断地完善保产保供的供应链体系。但这些问题,无法一蹴而就地解决,2022年依然需要直面供应链短缺的问题。

与此同时,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转向电动化的进程中,镍钴锂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造成了动力电池供应不足,围绕动力电池的争夺大战也一触即发。去年来,各大车企就通过投资、自建或者战略合作关系绑定等各种方式,布局电池上下游领域,在“缺芯”危机仍在持续发酵的情况下,确保电池供应“不荒”,继而降低成本,避免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落后。

“芯片、电池、锂盐价格等这些因素,短期内可能还是会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掣肘。因为疫情的常态化和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整个全球原材料成本大涨,这些因素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影响的范围和时长现在很难准确估量。”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从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是大势所趋,这些问题都阻碍不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目前来看,供应链是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未来发展要迈过的一道关键门槛。这个供应链是全球化的,企业除了受自身战略影响,还会受到国际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疫情、大国贸易纠纷、技术竞争、海运等,都会影响汽车产业供应链的格局变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