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地址官方计划

梁锐:动力电池产业所面临的六大挑战与六大对策建议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1-10-18 19:02:03
热度:

梁锐:动力电池产业所面临的六大挑战与六大对策建议10 月 11-12 日,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共同主办的 "2021 第三届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 " 在南京

10 月 11-12 日,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共同主办的 "2021 第三届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 " 在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 " 全球变局与双碳目标下的汽车供应链 "。

在 11 日下午举办的高层论坛上,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总裁梁锐指出,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来看,我们现在已经在国际上,不管是新能源汽车、还是动力电池,现在都具有先发优势。最近欧美的政策出来以后,对我们又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未来我们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大的新变局,有的需要企业自行解决,有的需要政府来帮助。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电动汽车百人会这次重要的会议,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动力电池产业所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刚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王部长的报告我非常赞同,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来看,由于很早就开始动手、很早就开始谋划,所以我们现在已经在国际上,不管是新能源汽车、还是动力电池,现在都具有先发优势。最近欧美的政策出来以后,对我们又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未来我们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大的新变局,有的需要企业自行解决,有的需要政府来帮助。

我主要讲主三个题目:

第一,发展期。碳中和、碳达峰是世界为降低温室效应而达成的共识,而且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公布了碳中和的时间。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很多国家都制定了机动车油耗的标准,比如说今年欧盟就要求 NEDC 工况下油耗的标准是 3.8 升,所以这两年欧洲的新能源汽车销售量激增。我们国家在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汽车路线图 2.0 当中规定了,2035 年的时候新能源汽车要占 50%,基本上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燃油汽车。如果按照保守估计,2035 年我们的汽车销量 4000 万台,对于电池的需求量非常大,或者在 2035 年光 BEV 需要 1TWh 的电池,HEV 也需要 30GWh。针对目前各国提出的降低油耗,以及未来完全零碳排放的要求,很多车企采取双重的战略,第一个是过渡战略,先优化现有的车用能源动力系统,发展节能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然后再开发新一代车用能源动力系统,发展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我们认为这个发展的过程是符合市场的实际需求,以及整个产业发展的逻辑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做出很多的市场预测,比如说 2025 年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乘用车保有量会达到 1800 万辆、2030 年会达到 4000 万辆,销量渗透率会达到 50%,这个数据应该说非常鼓舞人心,对动力电池企业来说意味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从这两年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从政策驱动型变成了市场引领型,2021 年 8 月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达到了 17.8%,动力电池的装机两也不断攀升,前 8 月份动力电池装机量 76.3GWh,同比累计上升了 176%,展现了非常良好的发展势头。所以大家都在非常乐观的讲,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可能达到 300 万辆。在这样大好的市场预期下,动力电池整个产业又进入了新一轮的投资扩产高峰,图表里大家可以看到,不管是宁德时代、比亚迪、蜂巢、孚能等都在扩产。欣旺达在惠州基地、南京基地建成的基础上,今年又在南昌投资 200 亿建立 50GWh,在枣庄我们也和吉利合资建立了一个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工厂。

目前来看,大家发展的都不错。同时,国外车企越来越多的选用中国的动力电池,包括宁德时代和很多海外客户合作,欣旺达和雷诺、日产、沃尔沃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动力电池企业的海外布局方兴未艾,也是今后的一个大趋势。刚才王部长也讲到,欧美很多车企希望供应链方面比如动力电池企业,通过本地化的供应来提高安全性,不少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包括欣旺达,都有走出去的计划。动力电池企业走出去不是说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好的问题。

但是在这个非常好的背景之下,我国动力电池行业还存在一些不足,再加上 " 双碳 " 政策,以及国外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新举措,动力电池企业将面临六大挑战

第一,国外碳足迹和回收的政策。欧洲电池回收法规调整了适用范围,对四种电池都进行了规定,并且把指令变成了法规,从 2024 年 7 月 1 日开始要强制生命碳足迹,2030 年 1 月份以后对于钴、铅、锂和镍的回用方面的比例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些已经不是设想,而是明确的法规规定,对动力电池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二,国内方面的能耗控制政策。在今年的 " 十四五 " 开局之年,国内的能耗双控制度已经开始实施了。今年上半年在能源消费总量方面,我们八个省、区、市没有达到目标,一级预警,能耗强度方面很多地方是不降反升。比如广东和深圳,广东省能耗的强度在 " 十四五 " 要降低 14.5%,碳排放强度要降低 20.5%,深圳的要求更高一些,能耗强度要降低 15%。但是 " 十四五 " 要按现在我们目前的发展目标,全社会用电量要增长 33%,这就是一个矛盾,需要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来降低能耗、降低碳排放。

第三,国内现在已经实施了绿色金融政策,如中国人民银行,还有深圳特区公布绿色金融条例,还有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的指南,对于企业开展绿色投资、绿色项目,以及降低高耗能、高排放一些项目的投资,都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指引,也是非常现实、会影响到企业下一步发展的政策。

第四,在欧盟和国外相关环保的大背景下,客户已经给我们提出了非常明确的减碳和回收的要求,比如说宝马、大众、奔驰、雷诺、沃尔沃等整车企业,对低碳生产、材料回收、LCA(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都有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对动力电池企业来说还是挑战蛮大的,比如说 2024 年 12 月 31 日要求每度电的碳排放不超过 20 公斤,2024 年以后,在材料回用的比例当中也都有明确的规定,比如钴达到 25%、锂 10%、镍 10%。

第五,供应链安全问题。今年动力电池主要材料大幅涨价,三元材料比去年涨了 58%,电解液涨了 2 倍多,其他的包括铜、铝各种材料都涨。这让大家意识到产业链安全的重要性。以锂资源为例,中国缺乏大规模的资源储备,会对我们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而且现在全球的锂资源主要集中在北美洲和南美洲,中国动力电池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确实要考虑资源的可获得性等供应链保障问题。

第六,应用端的挑战,2020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召回 45 次,共涉及 35.7 万辆,很多时候都是电池安全的问题。近期美国通用召回 14.1 万辆的电动汽车,据报道电池供应商 LG 需要承受大概 18 亿美金的费用,这对我们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应该是敲响了警钟。如果在国外建厂、在国外销售,为国外的企业配套,我们能不能保证产品安全,否则是承受不了这样的风险的。

怎么应对这些挑战呢?我个人认为,一是积极应对国外的政策,制定企业 " 双碳 " 战略规划,启动碳足迹管理和减碳行动计划。

第二个,能耗双控,要加强企业内部的节能降耗,确保单位产值的能耗递降,满足国内政策的要求。

第三,绿色金融方面,企业要推行 ESG 的管理体系,建立绿色投资的评价制度,定期发布 ESG 的报告。

第四,积极响应客户要求。客户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内外资源,提出全面的解决方案。内部资源就是企业自身怎么样去节能减排,怎么样增加碳汇,外部是联合外部合作力量,包括绿电、合作机构提出解决方案。

第五,供应链安全方面,强化全产业链战略布局,提高核心资源的掌控能力。

第六个,电池安全方面,建议推行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实施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系统化安全管理方案。

对于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我们希望政府部门能做企业没办法做的宏观布局和指挥。第一,产业政策方面,混合动力的节油效率,目前来说我们觉得对减轻碳排放是有效果的,希望国家能不能考虑根据大的节油效率给予相应的补贴,节油了就能减少碳排放。

第二,规则制定方面,希望组织制定权威性的动力电池碳足迹的管理规则,支持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第三,资格认证,制定动力电池能耗和碳排放指标体系,开展合规认证,建立国际通行的企业白名单。

第四,产业链方面,实施国家宏观调控,建立健全动力电池产业链,协助行业解决 " 卡脖子 " 的资源问题。

第五,电池回收,要加大对电池回收和材料利用的支持力度,建立起材料回用的鉴定和公证体系。需要专业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

第六,加强电池安全准入管理,同时全面推行在用动力电池的安全预警系统,支持建立商业化的运营平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