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app地址官方计划

方建华:“最牛风投”合肥如何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21-06-11 09:09:31
热度:

方建华:“最牛风投”合肥如何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方建华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新能源汽车子基金合伙人兼总裁方建华先生,拥有20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熟悉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并积累了深

方建华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新能源汽车子基金

合伙人兼总裁

方建华先生,拥有20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熟悉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并积累了深厚的行业资源和针对性的管理经验,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资深研究员。2010年加入国轩高科,担任董事、总经理。转型投资领域后,担任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新能源汽车子基金的合伙人兼总裁,优选并主导了壹石通、宏晶微电子、锐能科技等多个具有核心竞争力及成长潜质项目的投资决策。方建华先生秉持“赋能投资”理念,在战略引导、资源对接、市场拓展、管理咨询、金融支持方面给予被投企业帮助,助其科技成果转化及快速成长。

在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指导下,《汽车专家述评》编辑组很荣幸邀请到方建华总裁为第五期以“新汽车形成新生态”之“新汽车推动投资发展新格局”的板块撰稿,方建华总裁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资深专家,对合肥汽车产业投资情况有着多年的研究和理解,详细阐述了合肥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之都的投资和发展之路,同时以投资的角度深刻审视和预测合肥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产业的未来发展,深度而精准、全面而系统,为行业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最牛风投”——合肥,以供行业同仁参考。

“最牛风投”合肥如何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

——方建华

2020年4月29日,在安徽省投资集团时任董事长陈翔的完美“勾兑”下,合肥市政府与蔚来汽车正式签订战略投资协议,以合肥相关国资获得蔚来中国24.1%的“兑价”,为彼时正陷入困境的蔚来注资70亿元;5月29日,大众集团与安徽省联合对外发布,大众集团以总投资额21亿欧元在安徽落下两笔投资,其中10亿欧元用于获得江淮汽车集团控股公司50%股权及增持江淮大众合资公司股权至75%,11亿欧元用于获得国轩高科电池公司控股权。随后的2020年底,合肥市发布《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式提出合肥要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由此,入股蔚来当是合肥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适逢合肥入股蔚来1周年之际,借此机会再次回顾合肥这个“最牛风投”的“成长”之路,同时也共同探讨“最牛风投”将如何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

Part 1 “最牛风投”的背后

合肥的所谓三次“豪赌”,通过网络媒体的传播,已经广为人知。

“押注”京东方、“豪掷”半导体、“抄底”蔚来的巨大成功,的确为合肥带来了从网上到线下的热议和关注。网络上,合肥被誉为“最牛风投”、“一个伪装成政府的投行”,甚至还有不少充满羡慕的“戏谑”---“中国最大的‘赌城’在哪儿?不是澳门,而是合肥。”“中国‘最牛风投’合肥让‘赌城’拉斯维加斯变‘失业之城’”;线下,各地的地方政府也开始重视起这个曾经并不起眼的中部省会城市---从“苏南模式”的发源地无锡、到山东等周边省份的兄弟地市无不纷纷派出代表团赴合肥学习。一时间,合肥成为“网红政府”。

无论是网络上的热议追捧,还是现实中各兄弟政府的“取经”,都从不同侧面反应了合肥这些年快速发展的成果,也浓缩了近年来合肥市政府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典案例。但事实上,合肥的进阶之路并非简单的源自这所谓的三次“豪赌”。因为确切的来说,合肥这种创新发展的基因或本源更应追溯至上世纪60、70年代合肥与中科大的结缘。

上世纪60年代末,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家发出战备疏散“一号命令”,中国科大等一批在京顶级高校需要集体外迁。时任安徽省委主要负责人力排众议,果断赶赴北京,力邀中国科大来皖;经过反复游说,才说动了中科院领导,最后落户合肥。在当时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形下,合肥给予了中科大力所能及的“爱”---从“每人每天省下一口粮,一定要让中国科大师生吃饱”到供电、供暖都优先于市政府,无不体现了合肥这个当时相对欠发达的内陆省会城市对发展的渴望、对创新的追求,真正做到了把“倾城之爱”给一所大学。而中科大,也没有辜负合肥五十年如一日的“倾城之恋”;通过扎根合肥、扎实科研,不仅增添了合肥的创新气质,更一路赋能合肥的创新力量、发展之路---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合肥陆续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国家首批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全国首家“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全国首批“创新型试点市”、“十大创新型城市”等。

因此,正是合肥与中国科大这对相依相恋的“城校搭档”数十年的共生共融、协同创新,才使得合肥的创新发展基因一步一步显露,在每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过程中,能够把握住发展的机遇,并最终走出一条“原始创新—成果转化—抢占产业制高点—爆发式增长”的独特路径。而如果以人生寻求伴侣来比拟合肥所面临的这四次重要的“机遇”,那与中国科大的结缘可以说是倾城之恋、与京东方的结合是倾囊而出、与长鑫存储的联合是倾心倾力,而与蔚来的联姻则是借助资本“媒人”的绣球“奉子成婚”……

Part 2 合肥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底气在哪里?

如果说以中科大为首的高校资源,为合肥赋予了创新的气质,增添了创新、发展的能量,那么经过最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和积累,如今的合肥,要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有它的底气和实力。

合肥的综合实力已经跃居新一线城市之列。在2005年合肥提出“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后,通过近十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合肥政府已积累了围绕先进制造业发展大产业集群的财力、人力和信心。以相关指标来看,2000-2020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GDP)从325亿元上升至10045.72亿元,全国所有城市排名从82位跃居至第19位;财政收入从41.9亿元攀升至1432.7亿元。同时,合肥还已培育形成了3个国家级、7个省级、10个市级战新产业集群,通过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升级,累计建设了117家智能工厂、1107个数字化车间。

合肥拥有扎实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基础。首先,经过多年的发展,合肥早已已经形成了以江淮汽车、长安汽车合肥基地为代表的汽车产业集群,2020年安徽省汽车产销116万辆,连续多年突破百万辆级,稳居国内汽车产销的第一阵营。产业多年的发展不仅为合肥政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更集聚了大批的人才、沉淀了足够的技术、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其次,在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上,合肥更拥有的良好产业基础和氛围。

2009年,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发起的“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当时,时任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精准把握产业发展的契机,大力推动以江淮汽车、安凯客车、国轩高科为代表的整车、电池企业共同参与,使得合肥成功成为全国首批示范城市之一。在2009-2014年共五年的示范运营期间,合肥成功推广了逾万辆新能源车,并在示范推广过程中,逐步摸索出了“坚持纯电驱动技术路线,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有效结合车辆应用的有限定位,选择适应当时技术水平的合适产品,以‘定向购买’、‘电池租赁’等创新举措为手段,政府做好配套服务”的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的“合肥模式”,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典范。成功的示范不仅圆满完成了示范推广任务,更通过自身的现实案例与国家科技部、工信部等部委的互动,有力支撑了国家层面进一步确立新能源汽车纯电驱动的战略取向。因此,从那时起,合肥就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大力发展、应用新能源汽车的良好氛围,形成了以江淮汽车、国轩高科为代表的产业链核心企业,培育了扎实的产业基础。从地方政府到企业,都对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高度的信心、强大的动力,而这也是大众集团选择合肥作为其中国新能源汽车基地之一的重要原因。

合肥拥有国内城市中名列前茅的科研实力。据合肥市政府2021年2月发布的信息,目前合肥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等主要创新指标稳居省会城市第一方阵,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行动已培育2574户科技型中小企业、3328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6户高成长企业,4家企业获得中国工业大奖;累计31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累计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4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8家,均居省会城市首位;与中科大、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大院大所大学合作共建平台26个;2020年,合肥共有7家企业登陆科创板,新增数量居省会城市第一位(总数居省会城市第二位)。除此之外,合肥还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我国除北京、上海、深圳之外仅有的四大综合性国家科教中心之一。2020年,合肥的科研实力已跻身全球科研城市榜前20强。而按照合肥市政府的规划,到2025年,合肥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8%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0户,要建成千亿级科技大市场,建成5个左右国家级产业集群,合肥的科研实力已今非昔比。

合肥的科研实力能拥有今天这样的高度,跟其拥有的强大高校及科研机构资源直接相关。目前合肥是我国国家大科学装置最多的城市(合肥建成、在建及预研11个,北京7个,上海5个),各类研发机构达1600多家。在高校方面,合肥拥有以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为首的一批国家重点高校;在科研机构方面,合肥更不乏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这样的顶级“大拿”。根据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全球范围内公认具有较高权威性的一个学术排名)2021年3月最新一期正式公布的全球大学/机构学术排名,中科院在自然指数学术排名中名列全球第一,中国科技大学则排名全球大学第11,名列国内高校第一(北京大学第12,清华大学第16)!

合肥拥有充足的人才储备。如前所述,合肥拥有的丰富的高校与科研资源,不仅开展了很多学科的原创性研究、基础研究,为产业的技术创新奠定了强大理论与试验基础;另一方面又为企业培育和输送了大批的技术创新人才、产业人才。据合肥市政府发布的信息,仅2020年,就新引进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8万人,建设国家级引才引智示范基地5家、省院士工作站68家、海外人才工作站10家,在肥服务“两院”院士达135人。合肥连续三年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前10位。

Part 3 如何打好“蔚来”与“大众”这两张王牌?

根据大众集团与江淮汽车集团签署的合作协议,大众集团将授予江淮大众(现大众安徽)4-5个纯电动汽车品牌产品,目标在2025年前生产20-25万辆,在2029年前生产35-40万辆,预计总收入分别达到300亿元、500亿元人民币;上述产品组合框架达到预期目标后,相当于再造一个新江淮。而蔚来也将其中国总部落在了合肥,并于前不久进一步细化了与合肥市的合作协议。据了解,蔚来目标在2025年实现60万辆销量,其中国内市场45万辆左右,占国内高端品牌汽车总销量的10%,出口15万辆。合肥要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应从产业端、市场端、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着力,打好“蔚来”与“大众”这两张王牌。

产业端:抓住契机,发力产业端,建设高效、低成本的完整产业链

合肥“豪赌”背后真正的逻辑,是在对产业实施深入研判、对产业链条进行全面梳理、对进入时机进行精准把握之后,通过引入龙头企业、补齐产业链短板、合理运用资本手段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培育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

2020年6月,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提出,要在合肥全市范围内推行产业链“链长”制。“链长”的主要任务是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链发展思路,理清产业链发展的具体需求,提出支持产业链发展的政策措施等。而以链长制为抓手,合肥市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梳理出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量子产业等12条重点产业链,其中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链长”是常务副市长王文松。他曾提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是“芯屏器合、集终生智”的新载体、新终端;而推动智能汽车“新基建”,做大做优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合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具体到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打造,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大众集团在汽车行业的地位与实力不言而喻。蔚来作为自主品牌新能源车的第一品牌,单车售价比肩BBA这些豪华品牌,目前累计销量已超10万辆,单月销量近万辆,企业市值达4000亿人民币;2020年已实现营业收入162.58亿人民币元,同比上涨107.77%,成长的势头已基本确立。因此,要把握住“大众”与“蔚来”这两个有利的条件,加大对 “大众汽车产业园”与“蔚来新桥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的投入,出台更多让入园企业能享受到真实惠的招引政策,吸引产业链优质企业入驻园区,从而形成有力的“虹吸效应”。据悉,合肥市已计划将对蔚来中国进行股权投资所获的资本收益,用于支持蔚来及合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这就是有力的举措之一。

二是围绕产业链大力招商,发挥资本的力量,打造具备完整产业链的世界级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目前,我国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中,从电池、电机、电控到上游的原材料,都已经形成了可比肩国际一流供应商的能力。如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电池企业,已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国轩高科也已被大众集团控股,即将形成批量供货。但根据国务院2020年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新能源汽车在坚持电动化的同时,还有网联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因此,合肥在围绕产业链大力招商时,一方面要牢牢抓住“传统”的电动化产业链条,进行“补缺查漏”,打造本地化的供应链,缩短供应半径,降低配套成本,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另一方面,也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方向“智能网联”产业链的布局。合肥 “坐拥”大众、蔚来这两大新能源车企,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吸引力无出其右,也具备培育早期项目的有利条件,因此要在健全产业链的同时,培育一批新的核心供应链企业,为新能源汽车之都具备持续的竞争力奠定基础。

在具体的执行层面,还应回归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和资本的力量。2021年2月,安徽新任省长王清宪在其当选时的媒体采访中出表示,“科技创新是安徽发展的突出优势,要把科技创新摆在首要位置”、“要用高质量投资集聚创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打造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合一’”、“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善于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合肥目前已拥有合肥市产投集团、合肥市兴泰金融控股集团、合肥市建投集团以及合肥高新区高新投资集团等一批政府投资平台,已形成较好的国有资本运作体系。据悉正在筹划市场化运作的产业投资母基金,积极发挥资本在产业发展中的枢纽作用,在招引增量项目的同时,充分发挥专业化的基金团队作用,赋能培育“存量”的科技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产业发展。

市场端:加速公共出行领域的电动化,积极引导私人出行的电动化,以充分的市场应用带动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形成

一是对公共出行领域涉及的公交车、网约车、出租车等,进行全面梳理,既要包括尚未电动化的“存量”,也要涵盖现有电动化产品后续生产周期到期更新的“增量”,制定明确的淘汰或更新时间表。

二是出台有力度的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私人出行车辆的电动化,通过实施购买补贴、取消相关购置税费、给予特殊路权等政策,鼓励个体消费者首选电动化产品。

三是借助资本的力量,创新模式,拉动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如,可以借助资本的力量,通过培育1-2家全国性的电动化共享出行运营商,为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消费提供增量。

配套端:大力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使用成本,为新能源汽车之都形成创造有利的环境

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要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合肥在这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早在“十城千辆”示范推广期间,就已制定了充电桩建设的相关政策---公共服务设施、商场按20%车位数配比建设充电桩,住宅按10%的车位数比例配建充电桩。目前来看,虽然总体数量已能满足现阶段需求---目前合肥全市共有5家充电运营商进驻,共600多个充电站,已累计建成各种充电桩5.2万个,桩车比例接近1:1,日服务能力可满足15万辆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公共快捷的公共快充网,实现主城区2公里,各县(市)5公里的充电服务圈;但一方面,现有站、桩的利用效率并不十分充分,留下了市场化运行的隐患,另一方面,若以未来新能源汽车之都的标准来衡量,无论车、桩、运营商的数量仍远远不足。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做好规划。按照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的远景目标,制定充电桩、换电站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目标以及配套的运营商数量。总体规划,分布建设实施到位。

二是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在科学规划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出台有力度的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充电桩、换电站的建设,提供便利的电动化使用环境,同时辅以相应的优惠政策降低终端的使用成本,进一步提高终端消费者使用电动车的积极性。

三是市场化思维,借助资本的力量打造可持续的运营模式。在总体规划、政策引导扶持的基础上,更要以最终市场化运行为目标,利用资本的力量构建能够可持续运营的配套服务体系。

Part 4 新能源汽车之都已初露峥嵘

成效初显

从2009年启动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推广到2020年正式提出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十余年的发展、应用和产业链建设也为合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在安徽已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如在电动化方面,以国轩高科为代表的电池企业,已成为大众控股的核心供应商之一;还有以华霆动力为代表的PACK,以锐能科技、贵博新能、优旦科技、力高新能源为代表的BMS,以巨一动力为代表的电机,以维德电源为代表的电驱动,以阳光电源动力公司为代表的电机控制器,以壹石通材料为代表的隔膜涂覆材料等一批产业链企业均已成为国内各大电动车厂或电池企业的主力供应商。在智能化方面,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车用语音控制、以晟泰克汽车电子、楚航电子为代表的ADAS传感器及辅助驾驶解决方案,以仓擎智能、中科智驰、智信汽车为代表的无人驾驶,以更鼓电子为代表的高精度时间同步等企业,也都已成为国内整机企业的核心供应商或所在细分市场的优质企业。

新形势下的投资机会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近年来的迅速发展,虽然电池、新能源整车等领域的竞争格局初步形成,但由于目前市场渗透率才刚刚达到5%左右,各细分领域均存在较大机会。围绕“行业痛点、进口替代、前沿技术、转型升级”四大导向,从安全性---如涂覆材料、粘结剂、绝缘材料、被动安全预警及防护,稀缺性---如钴、锂、镍等资源、可实现进口替代的芯片、膜,前瞻性---如高镍技术、硅基负极、阻燃电解液、固态电池,经济性---如智能制造、换电模式等方面入手,仍有很多值得挖掘的企业。

具体来说,电动化方面,上游的新材料、安全、轻量化等领域,受益于我国电池企业技术的不断领先,对电池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电池行业景气度的不断提升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拥有创新技术和重点客户的企业具备爆发式增长的潜力;智能网联领域,车用芯片及半导体,复杂环境融合感知、智能网联决策与控制、信息物理系统架构设计,车载智能计算平台、高精度地图与定位、车辆与车外其他设备间的无线通信(V2X)、线控执行系统等领域,目前还处在蓄势待发阶段,仍具备巨大的投资机会,能否投出伟大的企业,就考验投资机构的专业实力与眼光了。

新能源汽车之都展望

据了解,合肥正在策划制定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行动方案,总体目标到202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工业产值达5000亿元。

而就在合肥投资蔚来,大众集团与江淮汽车、国轩高科的合作落地之后不久,2020年下半年开始,合肥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又有了一批新的“朋友圈”:

--2020年9月,合肥10亿元参与威马汽车D轮融资;

--2020年9月,合肥市与华为宣布,将重点围绕汽车电子产业进行合作;

--2021年1月,零跑汽车宣布与合肥市政府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展全面、深度的合作;

--2021年2月,媒体报道,吉利即将新组建的统领吉利汽车旗下纯电动汽车品牌的全新纯电动汽车公司,将落户合肥北城。

与此同时,华为智能汽车研究院、小米造车基地等项目,据悉也都在与合肥积极地接洽中。因此,可以预见,随着合肥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更多举措的逐步落实,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效应将越来越明显;而在大众、蔚来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合肥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到2025年实现百万辆产能、贡献五千亿产出完全具备可能。届时,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又将成为合肥这个“最牛风投”一笔经典的“投资”!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基金投委会主任左延安协助撰稿

【附注】

国科新能基金由原江淮汽车集团董事长左延安先生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于2012年开始牵头创建。基金GP--合肥国科新能股权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成立于2014年9月,基金团队由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家、国轩高科前总裁方建华先生领衔,左延安先生任基金投委会主任。首只基金--国家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新能源汽车产业子基金成立于2016年,是科技部首批8只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之一,也是目前安徽获得国家引导基金出资金额最大的单支创投基金。基金一期已完成全部投资并业绩良好,受到科技部、安徽省各级出资人好评,被安徽省投资集团评为2019年度优秀基金管理人TOP5;基金二期10亿元,已开始投资运作,国家发改委盈富泰克战略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安徽省能源集团、合肥市产业引导基金等均为基金L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