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什么缺点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08-17 13:26:56
热度: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什么缺点【专家解说】:唯物论难以超越的认识思想悖论:“天云悖论”一、辨证唯物认识论的思想悖论为:客观事物(如杯子)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而他们所能

【专家解说】:唯物论难以超越的认识思想悖论:“天云悖论”
一、辨证唯物认识论的思想悖论为:客观事物(如杯子)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而他们所能举出的客观事物(如杯子)又都是已经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的.这就是“天云悖论”.而它们能举出一个割裂于他们意识的“纯粹客观存在的物质”吗?

本来物质和精神就是一性的,所以一元论的“世界是物质的”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这里的物质也必须包涵精神的范畴,而“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就应该是一种物质与另一种物质的相互作用关系,这才是合理的认识.世界仍然是统一的、多彩的.

但辨证唯物论的思维无法达到这样的程度,无法理解精神和所看到的“物质”的表现现象之间的关系,所以又推出了自相矛盾的“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的“二元论”.将精神和物质的内涵割裂,违反了世界的统一存在,导致其辨证唯物论思想的逻辑混乱和自相矛盾.

如果“世界是物质的”是哲学元的话,“物质与意识的不同”就已经不是哲学元了.因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与意识的不同”的所谓“二元”就已经否认了物质的“一元性”了,辨证唯物论从这里开始就已经自相矛盾,自我否定了.其“二元论”的“物质”与“一元论”的物质在概念和内涵都被偷换了.

我认为无论是一元论,还是二元论,还是多元论,都可以成立,关键是看其内涵和思想是否合理.

老子说:无中生有,太极生阴阳.如果是从无中生物质与精神是合理的,其一元和二元都是统一的.但以世界是物质的,又生出物质与精神的二元,则二元的物质与一元的物质的内涵已经不同了,这在思维、哲学、思想和逻辑上都有问题.

所以,真正的一元和多元是可以统一的,但唯物论的一元和二元却自相矛盾.不管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都是否定了“世界是物质的”一元论,其“二元论”的“物质”与“一元论”的物质在概念和内涵都被偷换了,这种思想和逻辑混乱是产生悖论的原因.

辨证唯物论的逻辑悖论为:把一个早已存在于人的意识中的事物当作了不存在于人的意识中的事物,因此也就把它当作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事物了.他们能举出一个他们不存在于他们意识中的“客观存在的物质”吗?这就是“天云悖论”.
二、科学原理揭示“人化世界”的存在

在以前学习唯物主义观时,认为世界在没有人存在时,还是这样的星球、山川,鸟语花香,蓝天碧水,五光十色……其实这已经是把人的意识和观念加进去的有限的"人化自然图景",也即“人化世界”的图景.

现代科学知识已经认识到:客体所反射出的所有电磁波中,其相对集中的一定波长的可见电磁光波通过人的肉眼摄取、转换、传导而在大脑中反映成颜色.因此,颜色是客体所反射出的一定波长的光波与人的肉眼和意识产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状态.是人体系统与自然客体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颜色的美代表着人体系统与自然系统相互作用状态下的和谐结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与结合所共同构成的一个新的物质能量系统.这就是“人化世界”:由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与结合所共同建构的一种新的物质能量世界.

同理,声音也如是.在表面时空中,可以说世界本没有颜色、声音,但光子和空气粒子波与人的存在和认识过程相互作用后,就形成了人所观察到的颜色、声音的过程和存在.构成了一个“声色”世界――人化世界.

依据现代科学知识,对于一团无规则运动的分子集合,人们是看不见的,人的感观和意识将其反映成了“实体”,其内涵和状态信息已经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新的“人化世界”的内容.

所以,现在我们发现,当我们挣开眼睛,所看到的声色世界就应该是“人化世界”,而不是辨证唯物的认识思想所认为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世界”.

这里,我已经提出了一个“人化世界”的概念,什么是“人化世界”呢?就是人在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建构成的包含主体和客体的系统整体存在,这其中也包含了客体与人的感官和意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存在、状态和意识建构内容,也包含了意识的主观发展过程.

如颜色,只有客体所反射出的一定频率的光波不能形成颜色,而只有人的主观也不能形成客体的颜色,而是客体所反射出的一定频率的光波与人的主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被人的感官吸收、转换,而被人的意识建构成颜色.所以,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存在和状态,是既不否认主观,又不否认客观的系统认识思想.是“人化世界”的认识思想.

那么,分子又是什么呢?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从分子向微观认识另外原子、原子核、和电子、质子和中子,直到夸克、中微子等基本粒子.人们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发现研究对象的状态依赖于我们的认识过程.

一个网友说道:“量子论通过实验证明,人的观测行为“干扰”了被观测对象电子的实际运动,电子运动实际上处于“量子态”(量子波),即电子运动实际上是没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的,是按照随机的“概率”运动着.在人通过感官和仪器对某一对象进行观察的那一瞬间,量子波的“波函数”塌缩了,在人的感官和仪器中“变”成了一种“实在”(某一形状的物体和电子波形).量子物理学家玻尔认为,这是因为在观测行为中,人、仪器和被观测对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意识”在其中担任着“重要角色”,譬如:你必须选定某一观测对象并通过眼睛、仪器和被观测对象“连接”(联系)起来.”

迄今为止,人们所认识的世界实际上是“人化世界”,是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相互作用下,共同构成的一个物质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物质能量世界.“人化世界”是系统思想在认识思想和过程中的体现.主体和客体,包括认识过程共同构成认识系统,建构成“人化世界”.而不是辨证唯物思想所认识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建构的“客观世界”.

那么,“人化世界”之外是什么呢?我认为,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纯粹客观的事物,也如“物自体”.它永远在“人化世界”之外,不仅是构成“人化世界”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的认识和“人化世界”不断拓展和进步的基础之一,也使人对宇宙、生命和人的存在持有一种敬畏和虚心的态度,并能激发人们不断探索宇宙物质、生命和人的更真实存在的愿望和追求.

三、唯物论不应回避的认识思想局限

依照现代科学知识,可以将一个客观事物存在归纳为物质、能量和信息.而人的认识,是通过认识事物的物质、能量所体现出的信息,来认识客观事物的物质、能量的存在状态的.
且不说人所能捕捉到的一个事物的物质、能量的信息是有限的、局部的、不完整的,就人能捕捉到的事物的物质、能量的信息而言,在经过人类的感官过虑、转换,并加入了人的意识的信息后,所反映出的事物的物质、能量的信息已经发生了变化.由于这种改变因人的认识过程的系统确定性而变得不易察觉,从而使人将意识对事物所反映出的信息内容当作了客观事物的物质、能量的原有信息内容,当作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事物的信息内容和组成部分.
如:将客体所反射出的一定频率的光波在被人的意识反映成红色后,将那个“红色杯子”的红色当作了客观存在,当作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又如:将一团无规则运动的分子集合反映成了实体,反映成杯子,而又将此杯子当作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
我在一篇文章中曾经指出了唯物认识的逻辑悖论,从而发现了唯物认识思想的许多错误内容.

综合起来,由于受当时科学和认识的局限,唯物认识思想体现出的错误如下:
1、唯物论举不出一个割裂于他们意识的 “纯粹客观存在的事物”;
2、唯物论将人对客体的反映当成了“镜像”的反映,而现代科学知识已经表明它们包含“建构”的反映,是不能割裂于人的意识的存在内容.如:将客体所反射出的一定频率的光波被人的意识建构反映成红色;将一团无规则运动的分子集合建构反映成了实体等.
3、唯物论将体现人的意识建构的内容当作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纯粹客观的存在,如:将客体所反射出的一定频率的光波在被人的意识建构反映成红色后,将那个“红色杯子”的“红色”当作了客观存在,当作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又如:将一团无规则运动的分子集合建构反映成了实体,反映成杯子,而又将此杯子当作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
即使唯物论加入了实践的内容,也无法弥补唯物论的认识思想将人的意识对客体的反映内容当作了镜像反映而不是建构反映的内容的错误思想.

4、人的认识本来依赖于人的认识过程和感观参与,依赖于人的意识建构.但唯物论一方面否定了人必须依赖于人的认识过程和意识建构过程来以建构反映的方式去认识世界;另一方面又将体现人的意识建构过程所认识事物的反映内容当作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纯粹客观的事物的存在内涵;将体现人的意识建构过程所认识的世界当作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唯物本体论的世界.就必然局限了无限的世界的存在内涵.试问:人能够不依赖于人的感观参与和意识建构过程去研究纯粹客观的本体世界吗?唯物论者所认识的“客观事物”是能割裂于人的意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建构的纯粹客观的事物吗?

所以,唯物论的认识思想是难以成立的.错误的认识思想必然在制约着人们的认识过程,制约着人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导致这里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成果都很贫乏.
只有依据现代科学的发展,超越唯物、唯心的思想局限,回归人与自然相统一的认识思想,回归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人化世界”的认识思想,才能进行合理的认识.
四、辨证唯物论的影响

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思想,将人们所认识到的事物的现象当作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纯粹客观的存在”.而真正“纯粹客观的存在”在哲学上也可以称为“无”,或康德所描述的“物自体”,它可以根据人的不同的认识条件和认识过程,而被人认识为一个杯子、一团无规则运动的分子、一团电子云团、一团粒子团、一团量子团……等等,这些存在现象都与人的认识过程不可分割,体现着人的认识水平和认识局限,而这种认识局限正是人的认识能不断进步的前提之一.然而,而辨证唯物主义将这些认识内涵当作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纯粹客观的存在”事物的存在内涵时,这个所谓的“纯粹客观的存在”在唯物主义思想中自然是无法改变的、不能否定的,因而就制约人们去进一步思考、认识、怀疑这个“纯粹客观的存在”本身(其实是人所认识的物质的表现现象)的局限性.当你要去怀疑这个“纯粹客观的存在”的现象内容时,就会与辨证唯物主义的“纯粹客观的存在”思想相冲突,就会陷入否定“纯粹客观的存在”的思想和逻辑悖论中.

而唯物论的认识思想,根本就举不出一个割裂于他们意识的“纯粹客观存在的事物”,而却将他们所认识反映到的事物内容当作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的内涵.如此错误的认识思想实实在在地在制约着人们的认识过程、制约着人们的创新思维.

所以在辨证唯物论思想重的地方,人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成果都很贫乏.当别人搞出了什么创新,才能认识到这个创新是“客观的”,才去模仿,去填补空白.所以成为一种“填补空白”的文化,老是跟在别人后面发展,其根源在于辨证唯物论的错误思想的制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