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耕地面积的储藏量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08-17 13:11:30
热度:

耕地面积的储藏量【专家解说】:秦始皇、汉武帝多次“巡海”以固海上疆界。宋、元、明朝时,中国一直拥有世界上最 强大的海上船队和最先进的航海技术,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清末魏源的《海国

【专家解说】:秦始皇、汉武帝多次“巡海”以固海上疆界。宋、元、明朝时,中国一直拥有世界上最 强大的海上船队和最先进的航海技术,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清末魏源的《海国图志》一 书提出了“调夷之仇国以攻夷,师夷长技以治夷”的海防战略思想,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 学技术,集中财力、物力,建设一支近代海军,并明确提出了建设100艘战舰、3万将士的 海军建设目标,以达到“驶楼船于海外”,“战洋夷于海中”的目的。 但历代统治者一直缺乏海洋战略意识,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时轻时重,但“重陆轻海” 的思想却是一贯的,并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且其战略视野也一直局限于我国沿海,更多 的则是在近岸海域。他们很少想到要以海上扩张来繁荣自己的国家,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控制 海洋和海上交通线。即使郑和大规模七下西洋,也并非有什么经济和军事目的。主要还是为 了“内安诸夏,外抚四夷”,“非有意于臣服之”。但7下西洋无疑扩大了郑和的海上战略 视野,他曾向明仁宗进言:“欲国家强富,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亦来自海 上……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他的见解实际上体现了一种以军 事力量为后盾,以海上贸易为手段,对海上敌国实施威慑的思想,这是我国至今为止见到的 早期最为深刻的海权论述,其内容竟和现代海权论如此神似,且比马汉的“海上权力”论早 了近500年。但建立在传统自然经济之上的腐朽落后的封建政治和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封 建文化思想,使这一海权意识没有得到发展。 特别令人惋惜的是,明朝中叶以后,正当欧洲殖民主义国家纷纷从海上向东扩张的时 候,中国的统治者却开始实行背向海洋的闭关锁国的政策,自动放弃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海上 优势。许多中外学者认为,正是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丧失了发展成为世界性海洋强国的机 会,这无异于给殖民者让出了通往东方的海上通道,使他们得以畅通无阻地征服东南亚,最 后把侵略的矛头直指中国。而中国的门户恰恰就是在这时被西方殖民者从海上打开的。 中国由此蒙受了一百多年的奇耻大辱。 “重陆轻海”的传统民族意识,不仅阻碍了中华民族跨越海洋,谋求海洋权益的步伐, 同时,它也告诫人们,一个不重视海洋权益的民族早晚要挨打。据不完全统计,自1840- 1940年的一百年间,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470余次之多,较大规模的入侵达84 次,入侵舰船达1860多艘,入侵兵力达47万人,迫使清政府签定不平等条约50多个。中 国人民饱受战乱之苦,中国社会彻底半封建、半殖民地化。一个明显的事实使中国人警醒- -在百年屈辱的历史中,来自陆地边疆的帝国主义入侵远不如海上入侵的多。单纯的陆地入 侵有的遭到顽强抵抗,有的以失败告终。 反观海上方向,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以坚船利炮武装,具有一定的军事装备优势;另一 方面中国海防废驰,装备落后,既无与敌争锋的能力,又无决战海上、力争海权的思想,以 致藩篱尽失,门户洞开,使中国陷入任人宰割的境地。 沉痛的历史教训给人们许多深刻的启示。首先,有了强大的海上力量,海洋就是陆地的 屏障,富饶的海洋才可能成为造福民族的宝库;反之,海洋不仅不能造福人民,还会成为帝 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海上通道和门户;其次,没有海洋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兴盛未来的民族; 没有海防观念的国防,是不堪一击的国防;再次,一个濒临海洋的大国,如果没有足够的力 量捍卫它的海洋权益,就无法长期保持其大国、强国的地位;一个企望和平发展的民族,一 旦忽视了国防力量的增强,就经不起历史的筛选,整个民族的悲剧亦在所难免了。 海洋:世界经济的“蓝色动脉” (图为:“蓝色动脉”的破坏或保护,是海洋斗争的焦点) 海洋被誉为国际贸易的“蓝色动脉”。历史上西方列强的激烈海上斗争几乎都与“保 交”和“破交”紧密相联。二战后,世界人口骤增,一些国家消费水平空前提高,加之自然 资源分布不均,各国发展速度上的差异,使国际间分工和专业化协作逐步扩大,各国经济上 互相依赖,相互制约,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据统计,在国际贸易运输中,80%以上 是由海运承担的。这主要是因为海运具有运量大、能耗少、运费低廉,以及劳动生产率高等 优点,这是其它运输方式所无法取代的。 目前,石油已成为世界主要能源,自60年代以来,海上石油的运输量增长十分明显。 进入80年代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能源形势继续恶化,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持续增长。目 前,美国石油消耗主要来自中东。有专家估测,到本世纪末,美国60%以上石油将来自中 东,这些石油要全部通过海上通道运往美国;对日本这样资源贫乏的经济大国来讲,其能源 形势则更为严峻:其原油的99.6%、天然气的95.4%、铁矿石的99.9%、铜矿石98.1 %、铝矿土100%依赖进口,甚至连食盐的90%也依靠进口。 西欧虽然年产石油2亿吨,但年消耗量高达65亿吨。70年代,西欧所需石油2/3从 海湾进口,最高峰的1974年曾高达71%。北海油田投产以来,西欧自给力提高,从海湾进 口石油逐渐减少,但仍需45%。随着北海石油自然递减,开采成本越来越高,西欧依赖海 湾石油的程度将有增无减。因此海运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西方各国的石油供应和其它战略 物资的进出口,其对世界经济正常运转所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海洋:资源宝库 资源是国家经济的血液,是军事争夺的焦点。当前,有限的传统资源已经无法满足经济 发展的客观需求。据罗马俱乐部的乐观预测,全世界现有资源的储藏量大约还可供人类使用 500余年,地球上可耕地面积只占地球总面积的4%,而全球总人口到2025年将达到87 亿。资源的严重匮乏,迫使人们去寻找新的资源。海洋,正是未被利用的资源宝库。 占地球总面积4/5的海洋,蕴藏着远比陆地丰富的资源。如: 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能资源、化学资源、海水资源等等。据估算,仅海洋生 物资源就可以满足地球上300亿人口全部蛋白质的需求。海洋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矿产资 源,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煤、铁、铀、锡、锰结核、热液矿等,据估算,每一立方公里 的海水中含有价值达10亿美元的各种贵重金属。另外,海洋能也是一种不可低估的资源, 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海流能、盐差能等。这些都可以转化为电能和机械能,理论储量 约为1500多亿千瓦,可开发利用的约70多亿千瓦,相当于目前世界年发电量的十几倍。由 于海洋是一种再生资源,没有穷尽,没有污染,所以,尽管目前成本还较高,尚不能大规模 的开发利用,但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被视为21世纪的资源。 从全球范围看,的确有不少国家从海洋中“打捞”到不少的财富、机遇与希望。随着海 洋科学和海洋工程的发展,沿海各国开发利用海洋的规模日益扩大,给国家带来了显著的经 济效益,并迅速改变了一些国家的地位和实力。英国由于二战中受到削弱,加上战后殖民地 体系的分崩离裂,使其沦为一个二流国家,经济一落千丈。但其靠开发北海油田一举振兴了 经济,不仅偿还了外债,平抑了通货膨胀,还使自己由石油进口国变为出口国,综合国力也 得到了一定的加强。早在60年代末,美国政府就出资组织近千名科学对海洋问题进行研 究,提出在未来数十年内,美国能否充分合理地利用海洋,将会深刻地影响到美国的安全和 经济地位。70年代初,美国的海洋开发收益仅306亿美元。80年代,其先后向海洋开发事 业投资了1000亿美元,到了80年代中期,其海洋开发利用的收益已达3400亿美元,相当 于当时我国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其它一些发达国家,如法国、前苏联等也在发展海洋经济 中大获丰收。近些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跻身于海洋开发的行列。挪威本来是个穷 国,通过开发海洋石油,一举摘掉了穷国的帽子,成为北欧富国之一。事实表明,海洋资源 已成为许多沿海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 目前世界人口已达50多亿,并且正在以每秒钟净增150人的速度迅速增长,到本世纪 末世界人口将达到60多亿,下一世纪人口将增至100亿以上,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 高,人们对资源的需求也将不断加大。换句话说,人类对海洋的依赖将越来越大,21世纪 将成为“耕海牧洋”的世纪。 海洋:既是屏障也是跳板 (图为:既然威胁多来自海上,海战场的建设便应当被放到最重要的位置)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濒临海洋。据美国军事侦察卫星侦照的资料显示表明,世 界上大约有1/2以上的人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