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200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简介和获奖感言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08-17 14:30:00
热度:

200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简介和获奖感言热心网友:2007感动中国颁奖词 1、钱学森 【颁奖词】(民族脊梁)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

热心网友:2007感动中国颁奖词 1、钱学森 【颁奖词】(民族脊梁)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对钱学森老人这样评价:大千宇宙 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 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 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辗转回国,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正阔步向前,冲劲十足!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钱学森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1965年,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和规划,建议把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在实施人造卫星研制计划中钱学森在许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上贡献了智慧。 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2、李剑英 【颁奖词】(天地英雄)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在推荐李剑英的时候这样写到:李剑英说过这样的话:“老百姓对我们那么好,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正是军人的沛然正气与感恩之心,塑造了一位真正的英雄。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任卫新,对李剑英这样评价:生为国生,荣为国荣,碧空长剑,英雄不死。永恒的十六秒,他用军人的生命谱写了热爱人民炽烈的壮歌。 李剑英 英雄试飞员 李剑英,河南郑州人,空军上校军衔,历任飞行员、飞行中队长、领航主任等职。 2006年11月14日,李剑英在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发动机空中停车。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7个自然村,居住着3500口人。当时飞机上还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发航空炮弹,1发火箭弹,还有易燃的氧气瓶等物品,如果跳伞后的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16秒的时间内,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他先后三次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迫降过程中,飞机受到高出地面水渠护坡阻挡,爆炸解体,李剑英同志壮烈牺牲。在16秒时间里,他用生命写出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优美赞歌。 李剑英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6年12月6日,空军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并追授“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 3、钟期荣 胡鸿烈 【颁奖词】(树仁立德) 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对钟期荣、胡鸿烈两位老人这样评价:作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作好事,始终不渝的作好事,把一件好事做到终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在推荐两位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们的信仰观照了许多社会无力的角落,当我们每个人都去弥补社会缺位的时候,其实也弥补了更多缺位的人心。他们为百年树人,更树仁义于百年。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振耀,在推荐两位老人的时候这样写:我想到了中国的武训。胡钟夫妇本为青年才俊,意气风发,但感于贫困学子,即抛家舍业,投身教育,一座树仁学院就是一座丰碑,永远感动中国。 钟期荣 胡鸿烈 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 两位均已89岁高龄,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1987年胡鸿烈获委任为第六届的全国政协委员。1993年第八届开始,他连续两届获委任为全国政协常委。 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青年时代已经是民国司法外交界的青年才俊, 1953年两人学成回香港后,一直是执业律师。因感于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1971年他们自资创办树仁学院,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为香港社会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 35年来,胡氏夫妇为学校拼尽心力,生活非常节俭。胡鸿烈更不惜以迟暮之年,回律师楼工作,出入法庭打官司,为学校大楼挣工程费。据估算,两人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至5亿元。 1979年,胡博士获邀回大陆,出席中国国庆三十周年纪念,获邓小平接见,成为第一位踏足内地的立法局议员,并在1987年获委任为第六届的全国政协委员。 4、孟祥斌 【颁奖词】(义无反顾) 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彭长城,对孟祥斌这样评价:我们常常无时无刻地追问自己人生的意义,也许意义不在于追问,而在于行动。而孟祥斌用纵身一跃放大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纪宝成,在推荐孟祥斌的时候这样写到:真的仁者视他人的生命如自己的生命,真的勇者愿为他人的生命付出自己的生命。(纪宝成) 孟祥斌 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 男,28岁。第二炮兵某旅机要参谋。 2007年11月30日上午,孟祥斌带着妻子叶庆华和女儿到市区购物。11时20分左右,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轻生女青年从10余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冲向桥边,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不顾江水寒冷,跳水救人。 10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渐渐靠近了他们,孟祥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再次沉入水中。13时40分,被打捞起来的孟祥斌被送往医院急救,但是却没能挽留住他年轻的生命。 12月4日,在孟祥斌的葬礼上,浙江金华市近3万名群众自发从四面八方赶到金华市殡仪馆,为舍己救人的英雄孟祥斌送行。 孟祥斌1997年12月入伍,山东齐河人,爱学习、肯钻研,曾当选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第七次党代会代表。 5、方永刚 【颁奖词】(践行信仰) 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 ,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对方永刚这样评价:有人说,理论是灰色的。他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以他的实践和人生告诉人们,理论是彩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在推荐方永刚是这样写到:他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中,思考中国的今天和未来,他是伟大理论的真诚播火者,他所传播的理论和他的道德人品一起,赢得了青年一代。 方永刚 把忠诚献给最壮丽的事业 男,44岁,中共党员,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方永刚入伍20多年来,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学习、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方永刚热爱本职,兢兢业业,在军校教员岗位上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把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刻苦学习和研究党的创新理论上,正是凭着这种水滴石穿的精神,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研究就会跟进一步、深入一层,不断推出研究成果。他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荣获全军院校育才银奖、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方永刚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大连市委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干休所、学校等单位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从军队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北国的漠河边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他传播创新理论的足迹,被官兵群众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 2006年11月,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的方永刚,仍然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他坚持从医院回到学院,为学生上完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 方永刚真学、真信、真情宣传、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用生命的激情诠释了一名军校教员的敬业奉献精神和高尚师德师风。 6、李丽 【颁奖词】(心灵强者) 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振耀,对李丽这样评价:我们从李丽的事迹中感到了爱的力量。李丽也证明这样一点,一个人无论多么平凡,无论多么孱弱,只要孜孜不倦,奉献爱心,就一定能够促成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的广大。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在推荐李丽的时候这样写:孱弱的身体,强大的心灵,这个座标对太多健康的躯体是一个提示,让我们更多自省,看到真诚与善良的心灵力量是无边的。 李丽 湖南张海迪 女,45岁,衡阳人,1岁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 在多舛的命运里,她不仅没有怨天尤人,还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 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先后义务深入省内外100多个学校、企业、社区、监狱开办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听众达10万余人次;帮助近百名厌学孩子重返校园、数十名中学生戒除网瘾,为近万名学生树立自信。4年多时间里,她的善行使得20多万人获得心灵的洗礼。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被人们誉为“感恩天使”、“湖南的张海迪”、“中国的海伦·凯勒”。 7、闵恩泽 【颁奖词】(人生如炬)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对闵恩泽这样评价:归国五十多年,奠基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以知识报效国家,一生成果难数,开发生物柴油推动绿色化工,凭贡献乐享人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任卫新,在推荐闵恩泽的时候这样写:青春投学,爱国有志;耄耋赤子,报国有恒。 成就卓著,贡献卓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闵恩泽 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 男,84岁。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奠基人。2008 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他成为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位获奖人之一。 闵恩泽1955年在美国学成后冲破重重阻碍回国。60年代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自主开发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满足了国家的急需,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70年代,在特殊的政治条件下,他没有忘记科研工作,领导了多种催化剂等的研制和开发,也均投入生产和应用,使我国炼油催化剂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炼油催化剂跨越式发展。 1980年以后,他指导开展己内酰胺磁稳定床加氢研究,使我国裂化催化剂生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满足了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和油品升级换代的需要。 闵恩泽院士是德高望重的著名专家,为我国石油化工工业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凝聚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他进入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把催化剂科学技术扩展到了应用于生物质资源的加工利用。2001年起,他指导的生物柴油生产和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 从60年代,闵恩泽已经多种疾病缠身,并被发现有肺癌,切除两片肺叶和一根肋骨。但是他没有放弃中国的石油催化事业,一直坚持工作并不断取得突破进展,至今仍工作在科研第一线。 8、陈晓兰 【颁奖词】(大医医心) 虽千万人,吾往矣!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彭长城,对陈晓兰这样评价:她只是一个弱女子,却挑起了维护医疗环境纯洁的大任,屡遭报复,陷入困窘,依然坚持,无怨无悔,最终推动主管部门出台多个法规性文件。她所作的对得起作为一位医生的良知。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在推荐陈晓兰的时候这样写到:一个弱妇女子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行业潜规则,她代表了这个社会核心价值的方向。 陈晓兰 坚守医德无私无畏医生 陈晓兰,女,55岁,原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近年来,陈晓兰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达20多种,其中8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因此被央视评为2006年度“3.15质量先锋” 。 在她与假劣医疗器械10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一手证据,她曾假扮病人,冒着危险 “以身试针”。在她的推动下,国家专门多次下发文件,取缔和查处了七种一度使用很广的伪劣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曾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肯定和奖励。 目前,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已经正式聘请她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 9、谢延信 【颁奖词】(有信延信) 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对谢延信这样评价:这个人对爱情忠贞,对老人孝顺。谢延信,人如其名,信守一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在推荐谢延信的时候这样写到:家庭是什么,是人世间最可信赖的社会细胞。谢延信作到的不仅仅是孝,这是对家庭亲人的忠诚,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就是这种忠诚。 谢延信 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 男,55岁,河南焦作煤业(集团)鑫珠春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机电科工人。 1973年,刘延信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7月,谢兰娥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此后,刘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成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刘延信后改姓为谢)。 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再也没有站起来。一老,一瘫,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 谢延信老了,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没有垮、孝心没有变、责任没有失、良心没有丢。他隐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担负起让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 10、罗映珍 【颁奖词】(真爱无疆) 把爱人从沉睡中唤醒,是生命的奇迹,还是心灵的力量?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刘姝威,对罗映珍这样评价:谁说久病床前无贤妻?罗映珍用行动告诉我们: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在推荐罗映珍的时候这样写:苦难磨励爱情的坚强,爱情总因苦难而显光芒。她不仅唤醒了丈夫,也唤醒了许多人在这纷杂时代中对内心情感最深处的拷问。 罗映珍 700个日夜唤醒沉睡爱人 女,27岁,中共党员,从1998年9月起在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小勐统镇计生服务所工作。 罗映珍的丈夫罗金勇是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民警。作为一名警察的妻子,罗映珍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弘扬家庭美德,不但热心本职工作,而且热爱公安事业、关心支持缉毒工作。多年来,她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的奉献之歌、正气之歌、爱心之歌。 2005年10月1日,罗金勇与妻子罗映珍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罗金勇临危不惧与3名毒贩进行了殊死搏斗,因寡不敌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从那以后,罗映珍肩负起了照顾丈夫的责任,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无怨无悔。罗金勇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罗映珍在医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省吃俭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说话,并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用日记呼唤着丈夫意识深处的觉醒。 现在,罗金勇已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苏醒过来,能眨眼,能开口讲"你好"、"是"、"累了"等几个简单的字,并在特殊的体位下能喝水。见证了这个奇迹的人们都说,是罗映珍的坚持和爱,唤醒了沉睡的丈夫。 2006年,她被评选为感动云南十大人物。2007年,全国妇联、云南省妇联分别授予罗映珍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临沧市公安局还授予罗映珍二级警司警衔。罗金勇及其妻子罗映珍的先进事迹经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社会各界纷纷伸出关爱和援助之手,积极支持好警嫂罗映珍。 11、「嫦娥」团队 年度评选特别奖「嫦娥」团队。 【颁奖词】 一个千古不变的奔月梦想,几代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嫦娥」一号是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的转折点,更是中国航天人完成代季交接的里程碑,从此我们仰望星空,‘嫦娥’不再寂寞,环顾宇宙,骄傲在中国人的心中荡漾。

###

热心网友:2007感动中国颁奖词 1、钱学森 【颁奖词】(民族脊梁)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对钱学森老人这样评价:大千宇宙 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 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 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辗转回国,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正阔步向前,冲劲十足!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钱学森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1965年,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和规划,建议把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在实施人造卫星研制计划中钱学森在许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上贡献了智慧。 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2、李剑英 【颁奖词】(天地英雄)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在推荐李剑英的时候这样写到:李剑英说过这样的话:“老百姓对我们那么好,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正是军人的沛然正气与感恩之心,塑造了一位真正的英雄。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任卫新,对李剑英这样评价:生为国生,荣为国荣,碧空长剑,英雄不死。永恒的十六秒,他用军人的生命谱写了热爱人民炽烈的壮歌。 李剑英 英雄试飞员 李剑英,河南郑州人,空军上校军衔,历任飞行员、飞行中队长、领航主任等职。 2006年11月14日,李剑英在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发动机空中停车。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7个自然村,居住着3500口人。当时飞机上还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发航空炮弹,1发火箭弹,还有易燃的氧气瓶等物品,如果跳伞后的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16秒的时间内,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他先后三次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迫降过程中,飞机受到高出地面水渠护坡阻挡,爆炸解体,李剑英同志壮烈牺牲。在16秒时间里,他用生命写出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优美赞歌。 李剑英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6年12月6日,空军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并追授“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 3、钟期荣 胡鸿烈 【颁奖词】(树仁立德) 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对钟期荣、胡鸿烈两位老人这样评价:作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作好事,始终不渝的作好事,把一件好事做到终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在推荐两位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们的信仰观照了许多社会无力的角落,当我们每个人都去弥补社会缺位的时候,其实也弥补了更多缺位的人心。他们为百年树人,更树仁义于百年。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振耀,在推荐两位老人的时候这样写:我想到了中国的武训。胡钟夫妇本为青年才俊,意气风发,但感于贫困学子,即抛家舍业,投身教育,一座树仁学院就是一座丰碑,永远感动中国。 钟期荣 胡鸿烈 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 两位均已89岁高龄,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1987年胡鸿烈获委任为第六届的全国政协委员。1993年第八届开始,他连续两届获委任为全国政协常委。 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青年时代已经是民国司法外交界的青年才俊, 1953年两人学成回香港后,一直是执业律师。因感于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1971年他们自资创办树仁学院,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为香港社会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 35年来,胡氏夫妇为学校拼尽心力,生活非常节俭。胡鸿烈更不惜以迟暮之年,回律师楼工作,出入法庭打官司,为学校大楼挣工程费。据估算,两人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至5亿元。 1979年,胡博士获邀回大陆,出席中国国庆三十周年纪念,获邓小平接见,成为第一位踏足内地的立法局议员,并在1987年获委任为第六届的全国政协委员。 4、孟祥斌 【颁奖词】(义无反顾) 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彭长城,对孟祥斌这样评价:我们常常无时无刻地追问自己人生的意义,也许意义不在于追问,而在于行动。而孟祥斌用纵身一跃放大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纪宝成,在推荐孟祥斌的时候这样写到:真的仁者视他人的生命如自己的生命,真的勇者愿为他人的生命付出自己的生命。(纪宝成) 孟祥斌 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 男,28岁。第二炮兵某旅机要参谋。 2007年11月30日上午,孟祥斌带着妻子叶庆华和女儿到市区购物。11时20分左右,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轻生女青年从10余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冲向桥边,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不顾江水寒冷,跳水救人。 10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渐渐靠近了他们,孟祥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再次沉入水中。13时40分,被打捞起来的孟祥斌被送往医院急救,但是却没能挽留住他年轻的生命。 12月4日,在孟祥斌的葬礼上,浙江金华市近3万名群众自发从四面八方赶到金华市殡仪馆,为舍己救人的英雄孟祥斌送行。 孟祥斌1997年12月入伍,山东齐河人,爱学习、肯钻研,曾当选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第七次党代会代表。 5、方永刚 【颁奖词】(践行信仰) 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 ,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对方永刚这样评价:有人说,理论是灰色的。他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以他的实践和人生告诉人们,理论是彩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在推荐方永刚是这样写到:他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中,思考中国的今天和未来,他是伟大理论的真诚播火者,他所传播的理论和他的道德人品一起,赢得了青年一代。 方永刚 把忠诚献给最壮丽的事业 男,44岁,中共党员,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方永刚入伍20多年来,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学习、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方永刚热爱本职,兢兢业业,在军校教员岗位上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把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刻苦学习和研究党的创新理论上,正是凭着这种水滴石穿的精神,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研究就会跟进一步、深入一层,不断推出研究成果。他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荣获全军院校育才银奖、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方永刚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大连市委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干休所、学校等单位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从军队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北国的漠河边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他传播创新理论的足迹,被官兵群众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 2006年11月,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的方永刚,仍然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他坚持从医院回到学院,为学生上完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 方永刚真学、真信、真情宣传、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用生命的激情诠释了一名军校教员的敬业奉献精神和高尚师德师风。 6、李丽 【颁奖词】(心灵强者) 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振耀,对李丽这样评价:我们从李丽的事迹中感到了爱的力量。李丽也证明这样一点,一个人无论多么平凡,无论多么孱弱,只要孜孜不倦,奉献爱心,就一定能够促成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的广大。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在推荐李丽的时候这样写:孱弱的身体,强大的心灵,这个座标对太多健康的躯体是一个提示,让我们更多自省,看到真诚与善良的心灵力量是无边的。 李丽 湖南张海迪 女,45岁,衡阳人,1岁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 在多舛的命运里,她不仅没有怨天尤人,还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 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先后义务深入省内外100多个学校、企业、社区、监狱开办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听众达10万余人次;帮助近百名厌学孩子重返校园、数十名中学生戒除网瘾,为近万名学生树立自信。4年多时间里,她的善行使得20多万人获得心灵的洗礼。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被人们誉为“感恩天使”、“湖南的张海迪”、“中国的海伦·凯勒”。 7、闵恩泽 【颁奖词】(人生如炬)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对闵恩泽这样评价:归国五十多年,奠基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以知识报效国家,一生成果难数,开发生物柴油推动绿色化工,凭贡献乐享人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任卫新,在推荐闵恩泽的时候这样写:青春投学,爱国有志;耄耋赤子,报国有恒。 成就卓著,贡献卓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闵恩泽 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 男,84岁。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奠基人。2008 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他成为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位获奖人之一。 闵恩泽1955年在美国学成后冲破重重阻碍回国。60年代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自主开发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满足了国家的急需,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70年代,在特殊的政治条件下,他没有忘记科研工作,领导了多种催化剂等的研制和开发,也均投入生产和应用,使我国炼油催化剂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炼油催化剂跨越式发展。 1980年以后,他指导开展己内酰胺磁稳定床加氢研究,使我国裂化催化剂生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满足了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和油品升级换代的需要。 闵恩泽院士是德高望重的著名专家,为我国石油化工工业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凝聚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他进入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把催化剂科学技术扩展到了应用于生物质资源的加工利用。2001年起,他指导的生物柴油生产和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 从60年代,闵恩泽已经多种疾病缠身,并被发现有肺癌,切除两片肺叶和一根肋骨。但是他没有放弃中国的石油催化事业,一直坚持工作并不断取得突破进展,至今仍工作在科研第一线。 8、陈晓兰 【颁奖词】(大医医心) 虽千万人,吾往矣!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彭长城,对陈晓兰这样评价:她只是一个弱女子,却挑起了维护医疗环境纯洁的大任,屡遭报复,陷入困窘,依然坚持,无怨无悔,最终推动主管部门出台多个法规性文件。她所作的对得起作为一位医生的良知。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在推荐陈晓兰的时候这样写到:一个弱妇女子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行业潜规则,她代表了这个社会核心价值的方向。 陈晓兰 坚守医德无私无畏医生 陈晓兰,女,55岁,原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近年来,陈晓兰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达20多种,其中8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因此被央视评为2006年度“3.15质量先锋” 。 在她与假劣医疗器械10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一手证据,她曾假扮病人,冒着危险 “以身试针”。在她的推动下,国家专门多次下发文件,取缔和查处了七种一度使用很广的伪劣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曾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肯定和奖励。 目前,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已经正式聘请她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 9、谢延信 【颁奖词】(有信延信) 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对谢延信这样评价:这个人对爱情忠贞,对老人孝顺。谢延信,人如其名,信守一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在推荐谢延信的时候这样写到:家庭是什么,是人世间最可信赖的社会细胞。谢延信作到的不仅仅是孝,这是对家庭亲人的忠诚,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就是这种忠诚。 谢延信 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 男,55岁,河南焦作煤业(集团)鑫珠春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机电科工人。 1973年,刘延信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7月,谢兰娥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此后,刘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成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刘延信后改姓为谢)。 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再也没有站起来。一老,一瘫,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 谢延信老了,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没有垮、孝心没有变、责任没有失、良心没有丢。他隐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担负起让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 10、罗映珍 【颁奖词】(真爱无疆) 把爱人从沉睡中唤醒,是生命的奇迹,还是心灵的力量?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刘姝威,对罗映珍这样评价:谁说久病床前无贤妻?罗映珍用行动告诉我们: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在推荐罗映珍的时候这样写:苦难磨励爱情的坚强,爱情总因苦难而显光芒。她不仅唤醒了丈夫,也唤醒了许多人在这纷杂时代中对内心情感最深处的拷问。 罗映珍 700个日夜唤醒沉睡爱人 女,27岁,中共党员,从1998年9月起在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小勐统镇计生服务所工作。 罗映珍的丈夫罗金勇是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民警。作为一名警察的妻子,罗映珍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弘扬家庭美德,不但热心本职工作,而且热爱公安事业、关心支持缉毒工作。多年来,她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的奉献之歌、正气之歌、爱心之歌。 2005年10月1日,罗金勇与妻子罗映珍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罗金勇临危不惧与3名毒贩进行了殊死搏斗,因寡不敌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从那以后,罗映珍肩负起了照顾丈夫的责任,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无怨无悔。罗金勇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罗映珍在医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省吃俭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说话,并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用日记呼唤着丈夫意识深处的觉醒。 现在,罗金勇已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苏醒过来,能眨眼,能开口讲"你好"、"是"、"累了"等几个简单的字,并在特殊的体位下能喝水。见证了这个奇迹的人们都说,是罗映珍的坚持和爱,唤醒了沉睡的丈夫。 2006年,她被评选为感动云南十大人物。2007年,全国妇联、云南省妇联分别授予罗映珍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临沧市公安局还授予罗映珍二级警司警衔。罗金勇及其妻子罗映珍的先进事迹经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社会各界纷纷伸出关爱和援助之手,积极支持好警嫂罗映珍。 11、「嫦娥」团队 年度评选特别奖「嫦娥」团队。 【颁奖词】 一个千古不变的奔月梦想,几代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嫦娥」一号是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的转折点,更是中国航天人完成代季交接的里程碑,从此我们仰望星空,‘嫦娥’不再寂寞,环顾宇宙,骄傲在中国人的心中荡漾。

###

热心网友: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与北京时间2008年2月17日晚上八点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准时播出。获得2008年《感动中国》荣誉的人物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闵恩泽;党的理论传播者方永刚;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的河南工人谢延信;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钟期荣、胡鸿烈;用爱心唤醒英雄的妻子罗映珍;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牺牲的空军飞行员李剑英;被称为湖南张海迪的残疾人李丽;坚守医德的医生陈晓兰;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孟祥斌。此外,感动中国还向"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开发团队表达了特别致敬。NO 1: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事迹】他是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1965年,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和规划,建议把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在实施人造卫星研制计划中钱学森在许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上贡献了智慧。 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对钱学森老人这样评价: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 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 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辗转回国,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正阔步向前,冲劲十足!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

热心网友:2007感动中国颁奖词 1、钱学森 【颁奖词】(民族脊梁)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对钱学森老人这样评价:大千宇宙 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 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 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辗转回国,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正阔步向前,冲劲十足!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钱学森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1965年,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和规划,建议把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在实施人造卫星研制计划中钱学森在许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上贡献了智慧。 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2、李剑英 【颁奖词】(天地英雄)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在推荐李剑英的时候这样写到:李剑英说过这样的话:“老百姓对我们那么好,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正是军人的沛然正气与感恩之心,塑造了一位真正的英雄。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任卫新,对李剑英这样评价:生为国生,荣为国荣,碧空长剑,英雄不死。永恒的十六秒,他用军人的生命谱写了热爱人民炽烈的壮歌。 李剑英 英雄试飞员 李剑英,河南郑州人,空军上校军衔,历任飞行员、飞行中队长、领航主任等职。 2006年11月14日,李剑英在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发动机空中停车。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7个自然村,居住着3500口人。当时飞机上还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发航空炮弹,1发火箭弹,还有易燃的氧气瓶等物品,如果跳伞后的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16秒的时间内,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他先后三次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迫降过程中,飞机受到高出地面水渠护坡阻挡,爆炸解体,李剑英同志壮烈牺牲。在16秒时间里,他用生命写出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优美赞歌。 李剑英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6年12月6日,空军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并追授“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 3、钟期荣 胡鸿烈 【颁奖词】(树仁立德) 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对钟期荣、胡鸿烈两位老人这样评价:作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作好事,始终不渝的作好事,把一件好事做到终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在推荐两位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们的信仰观照了许多社会无力的角落,当我们每个人都去弥补社会缺位的时候,其实也弥补了更多缺位的人心。他们为百年树人,更树仁义于百年。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振耀,在推荐两位老人的时候这样写:我想到了中国的武训。胡钟夫妇本为青年才俊,意气风发,但感于贫困学子,即抛家舍业,投身教育,一座树仁学院就是一座丰碑,永远感动中国。 钟期荣 胡鸿烈 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 两位均已89岁高龄,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1987年胡鸿烈获委任为第六届的全国政协委员。1993年第八届开始,他连续两届获委任为全国政协常委。 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青年时代已经是民国司法外交界的青年才俊, 1953年两人学成回香港后,一直是执业律师。因感于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1971年他们自资创办树仁学院,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为香港社会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 35年来,胡氏夫妇为学校拼尽心力,生活非常节俭。胡鸿烈更不惜以迟暮之年,回律师楼工作,出入法庭打官司,为学校大楼挣工程费。据估算,两人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至5亿元。 1979年,胡博士获邀回大陆,出席中国国庆三十周年纪念,获邓小平接见,成为第一位踏足内地的立法局议员,并在1987年获委任为第六届的全国政协委员。 4、孟祥斌 【颁奖词】(义无反顾) 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彭长城,对孟祥斌这样评价:我们常常无时无刻地追问自己人生的意义,也许意义不在于追问,而在于行动。而孟祥斌用纵身一跃放大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纪宝成,在推荐孟祥斌的时候这样写到:真的仁者视他人的生命如自己的生命,真的勇者愿为他人的生命付出自己的生命。(纪宝成) 孟祥斌 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 男,28岁。第二炮兵某旅机要参谋。 2007年11月30日上午,孟祥斌带着妻子叶庆华和女儿到市区购物。11时20分左右,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轻生女青年从10余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冲向桥边,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不顾江水寒冷,跳水救人。 10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渐渐靠近了他们,孟祥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再次沉入水中。13时40分,被打捞起来的孟祥斌被送往医院急救,但是却没能挽留住他年轻的生命。 12月4日,在孟祥斌的葬礼上,浙江金华市近3万名群众自发从四面八方赶到金华市殡仪馆,为舍己救人的英雄孟祥斌送行。 孟祥斌1997年12月入伍,山东齐河人,爱学习、肯钻研,曾当选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第七次党代会代表。 5、方永刚 【颁奖词】(践行信仰) 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 ,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对方永刚这样评价:有人说,理论是灰色的。他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以他的实践和人生告诉人们,理论是彩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在推荐方永刚是这样写到:他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中,思考中国的今天和未来,他是伟大理论的真诚播火者,他所传播的理论和他的道德人品一起,赢得了青年一代。 方永刚 把忠诚献给最壮丽的事业 男,44岁,中共党员,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方永刚入伍20多年来,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学习、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方永刚热爱本职,兢兢业业,在军校教员岗位上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把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刻苦学习和研究党的创新理论上,正是凭着这种水滴石穿的精神,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研究就会跟进一步、深入一层,不断推出研究成果。他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荣获全军院校育才银奖、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方永刚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大连市委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干休所、学校等单位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从军队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北国的漠河边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他传播创新理论的足迹,被官兵群众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 2006年11月,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的方永刚,仍然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他坚持从医院回到学院,为学生上完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 方永刚真学、真信、真情宣传、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用生命的激情诠释了一名军校教员的敬业奉献精神和高尚师德师风。 6、李丽 【颁奖词】(心灵强者) 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振耀,对李丽这样评价:我们从李丽的事迹中感到了爱的力量。李丽也证明这样一点,一个人无论多么平凡,无论多么孱弱,只要孜孜不倦,奉献爱心,就一定能够促成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的广大。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在推荐李丽的时候这样写:孱弱的身体,强大的心灵,这个座标对太多健康的躯体是一个提示,让我们更多自省,看到真诚与善良的心灵力量是无边的。 李丽 湖南张海迪 女,45岁,衡阳人,1岁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 在多舛的命运里,她不仅没有怨天尤人,还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 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先后义务深入省内外100多个学校、企业、社区、监狱开办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听众达10万余人次;帮助近百名厌学孩子重返校园、数十名中学生戒除网瘾,为近万名学生树立自信。4年多时间里,她的善行使得20多万人获得心灵的洗礼。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被人们誉为“感恩天使”、“湖南的张海迪”、“中国的海伦·凯勒”。 7、闵恩泽 【颁奖词】(人生如炬)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对闵恩泽这样评价:归国五十多年,奠基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以知识报效国家,一生成果难数,开发生物柴油推动绿色化工,凭贡献乐享人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任卫新,在推荐闵恩泽的时候这样写:青春投学,爱国有志;耄耋赤子,报国有恒。 成就卓著,贡献卓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闵恩泽 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 男,84岁。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奠基人。2008 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他成为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位获奖人之一。 闵恩泽1955年在美国学成后冲破重重阻碍回国。60年代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自主开发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满足了国家的急需,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70年代,在特殊的政治条件下,他没有忘记科研工作,领导了多种催化剂等的研制和开发,也均投入生产和应用,使我国炼油催化剂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炼油催化剂跨越式发展。 1980年以后,他指导开展己内酰胺磁稳定床加氢研究,使我国裂化催化剂生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满足了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和油品升级换代的需要。 闵恩泽院士是德高望重的著名专家,为我国石油化工工业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凝聚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他进入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把催化剂科学技术扩展到了应用于生物质资源的加工利用。2001年起,他指导的生物柴油生产和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 从60年代,闵恩泽已经多种疾病缠身,并被发现有肺癌,切除两片肺叶和一根肋骨。但是他没有放弃中国的石油催化事业,一直坚持工作并不断取得突破进展,至今仍工作在科研第一线。 8、陈晓兰 【颁奖词】(大医医心) 虽千万人,吾往矣!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彭长城,对陈晓兰这样评价:她只是一个弱女子,却挑起了维护医疗环境纯洁的大任,屡遭报复,陷入困窘,依然坚持,无怨无悔,最终推动主管部门出台多个法规性文件。她所作的对得起作为一位医生的良知。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在推荐陈晓兰的时候这样写到:一个弱妇女子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行业潜规则,她代表了这个社会核心价值的方向。 陈晓兰 坚守医德无私无畏医生 陈晓兰,女,55岁,原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近年来,陈晓兰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达20多种,其中8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因此被央视评为2006年度“3.15质量先锋” 。 在她与假劣医疗器械10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一手证据,她曾假扮病人,冒着危险 “以身试针”。在她的推动下,国家专门多次下发文件,取缔和查处了七种一度使用很广的伪劣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曾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肯定和奖励。 目前,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已经正式聘请她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 9、谢延信 【颁奖词】(有信延信) 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对谢延信这样评价:这个人对爱情忠贞,对老人孝顺。谢延信,人如其名,信守一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在推荐谢延信的时候这样写到:家庭是什么,是人世间最可信赖的社会细胞。谢延信作到的不仅仅是孝,这是对家庭亲人的忠诚,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就是这种忠诚。 谢延信 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 男,55岁,河南焦作煤业(集团)鑫珠春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机电科工人。 1973年,刘延信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7月,谢兰娥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此后,刘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成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刘延信后改姓为谢)。 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再也没有站起来。一老,一瘫,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 谢延信老了,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没有垮、孝心没有变、责任没有失、良心没有丢。他隐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担负起让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 10、罗映珍 【颁奖词】(真爱无疆) 把爱人从沉睡中唤醒,是生命的奇迹,还是心灵的力量?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刘姝威,对罗映珍这样评价:谁说久病床前无贤妻?罗映珍用行动告诉我们: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在推荐罗映珍的时候这样写:苦难磨励爱情的坚强,爱情总因苦难而显光芒。她不仅唤醒了丈夫,也唤醒了许多人在这纷杂时代中对内心情感最深处的拷问。 罗映珍 700个日夜唤醒沉睡爱人 女,27岁,中共党员,从1998年9月起在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小勐统镇计生服务所工作。 罗映珍的丈夫罗金勇是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民警。作为一名警察的妻子,罗映珍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弘扬家庭美德,不但热心本职工作,而且热爱公安事业、关心支持缉毒工作。多年来,她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的奉献之歌、正气之歌、爱心之歌。 2005年10月1日,罗金勇与妻子罗映珍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罗金勇临危不惧与3名毒贩进行了殊死搏斗,因寡不敌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从那以后,罗映珍肩负起了照顾丈夫的责任,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无怨无悔。罗金勇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罗映珍在医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省吃俭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说话,并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用日记呼唤着丈夫意识深处的觉醒。 现在,罗金勇已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苏醒过来,能眨眼,能开口讲"你好"、"是"、"累了"等几个简单的字,并在特殊的体位下能喝水。见证了这个奇迹的人们都说,是罗映珍的坚持和爱,唤醒了沉睡的丈夫。 2006年,她被评选为感动云南十大人物。2007年,全国妇联、云南省妇联分别授予罗映珍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临沧市公安局还授予罗映珍二级警司警衔。罗金勇及其妻子罗映珍的先进事迹经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社会各界纷纷伸出关爱和援助之手,积极支持好警嫂罗映珍。 11、「嫦娥」团队 年度评选特别奖「嫦娥」团队。 【颁奖词】 一个千古不变的奔月梦想,几代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嫦娥」一号是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的转折点,更是中国航天人完成代季交接的里程碑,从此我们仰望星空,‘嫦娥’不再寂寞,环顾宇宙,骄傲在中国人的心中荡漾。

###

热心网友:2007感动中国颁奖词 获得2007年《感动中国》荣誉的人物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闵恩泽;党的理论传播者方永刚;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的河南工人谢延信;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钟期荣、胡鸿烈;用爱心唤醒英雄的妻子罗映珍;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牺牲的空军飞行员李剑英 ;被称为湖南张海迪的残疾人李丽;坚守医德的医生陈晓兰;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孟祥斌。此外,感动中国还向“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开发团队表达了特别致敬。 1、钱学森 钱学森生于1911年12月11日。1939年他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留美从事火箭研究,1955年冲破阻力回到祖国。此后,他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新中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由此起步。迄今,钱学森已为祖国工作了逾半个世纪,1991年和1999年,他先后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颁奖词】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2、闵恩泽 将石油变成汽油、柴油需要催化剂,用石油制备各种塑料也需要催化剂,我们身上穿的衣服都可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提取各种纤维来制成。然而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在催化剂研制领域还是一片空白。当时刚回国的闵恩泽带领同事们用不到十年的时间,研制成功一系列催化剂。此后几十年,闵恩泽和他的同事们又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能生产各种炼油催化剂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针对目前原油价格上涨,他又把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充分利用原油加工高价值化工产品上。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闵恩泽说:“现在原油很贵,所以一定要把原油充分利用好,除了生产汽油煤油、柴油之外,让它生产一些高价值的三大合成材料,这样才能赢利。” 如今84岁高龄的闵恩泽带领大家建起了一套可年产5万吨生物柴油装置,它能把植物油和废弃的地沟油转化成柴油。 【颁奖词】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3、方永刚 理论教学与研究的前沿地带,方永刚是一颗星,一团火,20多年的教师生涯,他以生命燃烧的代价奋力耕耘三尺讲台,真学、真信、真情传播并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成就之风令人惊讶,而不知疲倦、不顾生死的投入状态,更让人叹为观止。 作为一名普通的理论教员,方永刚的灼人热情从哪里来,党的创新理论的巨大魅力是不竭之缘,遍阅中外历史,政治兴衰、国家兴亡和民族续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论思维,理论新则方向明,人心顺事业成,正反两方面的例证,比比皆是。而在形势多变,社会转型的变革时期,指导理论的适时更新更具有决定性意义。 【颁奖词】 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 ,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4、谢延信 30多年精心照顾亡妻的父母和傻弟弟,老谢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做人要讲良心”是他的信念。用简单的道理过简单的生活,今年54岁的老谢简单的生活并不贫瘠。 【颁奖词】 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5、钟期荣 胡鸿烈 香港树仁学院坚持四年制,经历35载风雨,成为香港首间私立大学 12月19日,香港树仁学院接获香港教育统筹局通知,获批准升格为大学,成为香港首间私立大学。教统局局长李国章表示,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通过,树仁学院升格为大学,并考虑提供一笔过拨款资助树仁。 对于树仁学院历经35年的漫漫长路,终升格为大学,学校上下都充满喜悦。副校长胡怀中表示,树仁学院获升格,是对两位创办人———校监胡鸿烈及校长钟期荣的肯定,也证明树仁一直坚持四年制是正确的。 树仁的创办人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是民国时期的顶尖人物。他们在1971年自资创办树仁学院,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为莘莘学子打拼35年,为香港社会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上世纪70年代港英政府曾以给予津贴为条件,要求其放弃四年制,改用“二二一制”(即二年预科、二年专科、最后一年学术性教育),但胡氏夫妇坚持办学理想,结果不获资助。经多年争取,终于让树仁修成正果。 外交官状元邂逅第一女法官,夫妻二人决定通过办学来报国 “在过去的35年,我已把青春、生命、一切一切,都奉献给了这个书院。”86岁的钟期荣曾经中风,行动和说话都有困难。但说起自己的梦想成真,她异常激动。胡鸿烈为妻子温柔地拭去不能控制的垂涎,他把一切荣誉归于妻子:“树仁今天的地位,正是她的远见和毅力的结果。” 钟期荣1920年7月出生于湖南长沙。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她考入国立武汉大学法律系。1944年,她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同一年,钟期荣参加重庆全国高等文官考试,获得司法组第一名,之后成为中国首位女法官。胡鸿烈则是当时外交官考试的第一名。 当时两人要接受为期半年的训练,外交官考第一的胡鸿烈四处打听谁是司法界状元,碰巧当时钟期荣要为这批新外交官进行司法训练,两位状元谈起恋爱来。翌年11月12日,两人在重庆结婚。外交官考试状元配中国第一女法官,一时传为佳话。两人之后育有二子。 1945年,钟期荣与胡鸿烈一起漂洋过海,留学于法国巴黎大学,专攻青少年犯罪学,1953年获博士学位。1955年回香港定居。 在此后的16年中,钟期荣先后在联合、浸会、珠海、崇基、崇华等院校任教,她高超的授课艺术和丰富的学识,使她在香港教育界声誉鹊起。 1971年,钟期荣辞去教职。当时,她的丈夫胡鸿烈在跑马地成和道买下了一幢花园洋楼。喜欢孩子的钟期荣最初想利用这个场地办一所幼稚园以怡情寄兴,后在丈夫的支持下,经过反复的考虑和讨论,决定“不为己,但为群;牺牲小我,达成博爱”,办一所大专学校。多年以后,钟期荣在回忆自己办学的初衷时说道,她与丈夫“均深受中国文化熏陶,为典型的中国书生,一腔热血,报国无门,慕古思贤,忧时忧国,咸信兴绝学于当今,重振人文,乃大丈夫应有之壮志,故此不避万难,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负起复兴中国文化之重任,来推行仁者教授,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培养出仁人君子,故创立树仁学院”。 与港英政府斗法坚持四年制,港英政府最后只好承认学校有选择学制的自由 1978年,港英政府发布《高中及专上教育发展白皮书》,建议树仁、浸会、岭南三家政府认可的专上学院改行“二二一”制(即二年预科、二年专科、最后一年学术性教育),改行这种制度后,政府将提供经济资助。 港英政府提出这一制度的目的是试图让这几所学院的学制与英国学制相衔接。钟期荣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拒不改制,结果树仁学院被港英政府排除出政府资助名单。由于钟期荣的坚持,港英政府最后不得不承认学校有选择学制的自由,并继续承诺给予树仁学院免息贷款。 1989年,港英政府宣布将所有大学学士学位课程统一为三年,将入学资格之预科统一为两年,以与英国本土合轨。此令一下,全港哗然,有5000多名学生愤而走上街头,游行请愿。港英政府不顾舆论反对,一意孤行,强行改制。钟期荣顶住压力,孤军奋战,独立坚持四年学制,再一次渡过了难关。 35年风风雨雨,树仁学院从创办初期的三层花园小楼校舍、200多名学生,不断发展壮大,为香港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类专业人才。现在,该校已发展成拥有一栋12层的校舍楼和一栋19层的综合大楼,文、商、社会科学等3个学院和中文、法商、社会等13个系,200多教职员工及3000多名在校学生的初具规模的大专学院。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评价钟期荣“是一位凭着一颗炽热的中国心,赤手空拳兴办教育的创业者”。 为保中国国籍选择当大律师,与何厚铧同年当政协委员,放弃立法局议员身份 从1944年在重庆全国高等文官考试中邂逅,到60多年后的今天,夫妻二人始终相携相随,给对方最大的支持和理解。 胡鸿烈1920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他自幼家贫,至九岁才能读小学。他只用了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就完成了一般人要六年才能完成的小学课程。之后,胡鸿烈自行参加省升中试,在浙江省三万多名考生中高中状元。高中毕业后,胡鸿烈顺利进入顶级学府之一“中央政治大学”,主修法律,并于1942年毕业。1949年他和妻子一起赴法国巴黎大学修读法学博士,并于1952年毕业。之后只用了两年多时间在英国考得大律师资格,于1955年回港当执业大律师。 胡鸿烈说,当时大部分修法律的学生都会选择当事务律师,因市场需求大,钱亦比大律师赚得多。不过,当时要做事务律师就必须放弃中国国籍,胡博士为保留中国国籍而选择了当大律师。 回港当执业大律师后,胡鸿烈一直平步青云,及后更成为最早期的民选立法局议员。1979年,胡博士获邀回大陆,出席中国国庆三十周年纪念,并获邓小平接见,成为第一位踏足内地的立法局议员。对于港英管治的那套什么“事先必须申请批准,回来后还要写报告”的规矩他统统不理,“爱国有理,大不了不做议员”。 结果,他真的在1983年从立法局退下来,不再担任民选议员,并在1987年获委任为第六届的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特首何厚铧也在同一年获得委任。胡鸿烈说,当年他欣然接受了这项任命,“皆因早就盼望可以为国家做点事”。1993年第八届开始,他连续两届获委任为政协常委。 五亿身家用完妻子积劳成疾,为给学校建大楼,大律师80多岁还在打官司赚钱 年届86岁的树仁大学校监胡鸿烈及校长钟期荣携手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至5亿元。胡鸿烈说起自己51岁时创立树仁学院,只基于一个看似简单的理由:“好多年轻人无办法进大学嘛!” 胡氏夫妇事业有成,生活无忧,胡鸿烈深知太太有办学之心,希望开办幼儿园,他却认为其时本港只有两所大学(香港大学及中文大学),大专学额短缺,中学生缺乏出路,于是决心办大专。他们在1971年以51岁之龄创立树仁学院,后来更注册成为本港第二所专上学院,一直坚持四年学制。人家50岁已经开始盘算退休,但他们两人才刚刚在跑马地起步,一个当起校监,一个当起校长来。 树仁大学位于宝马山的3幢校舍,是胡氏夫妇的毕生心血。由于一直以来坚持开办四年制课程,所以当时港英政府没有资助过树仁一毛钱,多年来的开支除了依靠学生的学费,其余都靠胡鸿烈打官司的收入来支出。为了建立学院大楼,他们卖掉在跑马地的小洋房,花了7年才建成。 1978年获政府拨出宝马山斜坡,原本只能兴建几层校舍,胡鸿烈却坚持打176条桩,最终建成12层大楼;为建成图书馆大楼,胡鸿烈又变卖湾仔峡道的校舍,筹募过亿元;为令学生享有舍堂生活,2002年兴建29层高的学生宿舍和文康大楼,胡鸿烈更不惜以迟暮之年,回律师楼工作,出入法庭打官司,为大楼挣工程费。大律师多生活富裕,胡氏夫妇却为学校拼尽心力,生活非常节俭。 几亿元不是小数目,夫妇二人义无反顾把真金白银投进在学校中,有为钱而争吵过吗?胡鸿烈还是答得一脸从容:“从来没有试过。因为校长从来不管钱,她对钱没有多大的概念,她只负责学校的事务,我负责去挣钱支持学校。” 2001年某日,两夫妇在学校饭堂吃饭,大家正在说笑时,钟期荣突然倒下。胡鸿烈说:“当时还以为校长跟我开玩笑。”这刻虽说来得有点突然,但丈夫说太太中风,可能早有因由。“中风前,我已经很忧虑她的身体,因为她经常忙工作,胃口也不好,只是我未有提醒她多注意身体时,她已经出事了。” 【颁奖词】 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6、罗映珍 罗映珍,女,27岁,中共党员,从1998年9月起在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小勐统镇计生服务所工作。 罗映珍的丈夫罗金勇是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民警。作为一名警察的妻子,罗映珍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弘扬家庭美德,不但热心本职工作,而且热爱公安事业、关心支持缉毒工作。多年来,她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的奉献之歌、正气之歌、爱心之歌。 2005年10月1日,罗金勇与妻子罗映珍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罗金勇临危不惧与3名毒贩进行了殊死搏斗,因寡不敌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从那以后,罗映珍肩负起了照顾丈夫的责任,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无怨无悔。罗金勇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罗映珍在医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省吃俭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说话,并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用日记呼唤着丈夫意识深处的觉醒。 每天早上5点,罗映珍便准时起床,以打果汁、煮粥作为一天的开始,在晨曦中带着做好的果汁和粥赶到医院,为丈夫洗脸、刷牙、按摩、擦拭身体、喂食……每天晚上罗映珍回到住处,都已经是深夜一点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今已有3个年头,罗映珍依然在默默地坚守,默默地付出,用饱含着真情和热泪的日记呼唤着丈夫的苏醒。她写道:"我相信只要你有坚强的信念,你就能挺过来,意念可以创造奇迹,我们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坚持,要么放弃,我选择继续坚持。"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使罗映珍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心中的悲伤,点燃了内心的希望。现在,罗金勇已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苏醒过来,能眨眼,能开口讲"你好"、"是"、"累了"等几个简单的字,并在特殊的体位下能喝水。见证了这个奇迹的人们都说,是罗映珍的坚持和爱,唤醒了沉睡的丈夫。 2005年,罗映珍被推荐为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被中共临沧市委、永德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被永德县委、县人民政府表彰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06年,她被评选为感动云南十大人物。2007年,全国妇联、云南省妇联分别授予罗映珍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临沧市公安局还授予罗映珍二级警司警衔。罗金勇及其妻子罗映珍的先进事迹经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社会各界纷纷伸出关爱和援助之手,积极支持好警嫂罗映珍。 【颁奖词】 把爱人从沉睡中唤醒,是生命的奇迹,还是心灵的力量?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 7、李剑英 2006年11月14日,兰州空军某部河南籍飞行员李剑英驾驶某型歼击机,在训练结束下降途中,飞机撞鸟,当时飞机上还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发航空炮弹,1发火箭弹,还有易燃的氧气瓶等物品,如果跳伞后的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在生死攸关的16秒里,李剑英看到飞机下方的密集的村庄和人群,依然决定改跳伞为迫降,先后三次放弃跳伞求生机会,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不幸殉难。 【颁奖词】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8、李丽 她是残缺的,残疾几乎与生俱来,轮椅陪伴一生;她又是和谐的,这和谐写在眼睛里、面容上、手势中,写在她多年如一感动旁人的行动深处。这和谐保持着弥漫与穿透的力量,从冰冷的轮椅上升华出来,惠及周围,感动着每一个与她接触的人。 她叫李丽,45岁。 2003年度衡阳市十大新闻人物; 2004年度衡阳市十大杰出女性、全国侨联先进个人; 2005年度感动湖南十大新闻人物; 2006年被评为“湖南省践行八荣八耻先进个人”、“湖南省未成年人道德素质教育标兵”;“湖南省十大公益禁毒先进个人”。 2007年被评为“湖南省学雷锋标兵”、“衡阳市文明标兵”,近日又被评为“湖南省‘三八’红旗手”,入围感动中国人物2007年度候选人…… 个人传奇的背后,折射出她那痛楚悲壮的传奇人生和对社会的倾情奉献。 李丽说,她是一个用精神行走的人,想用自己所倡导的和谐家庭、和谐心灵理念,给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送去健康、平安、幸福和快乐。 【颁奖词】 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9、陈晓兰 十年一人孤身举报假劣医疗器械,屡遭报复,陷入困窘,依然坚持打假,促成9种假劣医疗器械被取缔,推动主管部门出台多个法规性文件。 十年前,陈晓兰是上海市虹口区广中地段医院理疗科的医生,同事尊敬她,病人爱戴她,一些病人坐车赶很远的路来找她看病,因为“陈医生医术高不骗人”; 十年后,陈晓兰虽然早已脱下了心爱的白大褂,但仍然艰难地前行在打假道路上——“因为我曾经是一名医生,我要对得起医生的良心。” 【颁奖词】 虽千万人,吾往矣!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 10、孟祥斌 2007年11月30日,星期5,是叶庆华到浙江金华驻军某部探亲的第二天,她的丈夫孟祥斌为了多抽出点时间和家人团聚,特意和同事调了班,带着她和三岁的女儿到街上买东西。 叶庆华:那天比较冷,是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并且他也感冒。没衣服,因为他棉袄放在家里嘛,我就说要不这样吧,你也买件棉袄吧,所以我们在兰溪门下车的时候,对面就有一个太平鸟,刚好断码的,挺便宜的,他就买了件两百块钱的。反正大家都是好像就是很久没见,都是在一起特别地高兴。 买完了衣服,夫妻俩陪女儿吃了一顿肯德基,之后,他们准备到江对面去逛逛,顺便给女儿买双红皮鞋。11点十五分,就在他们刚要走过城南桥的时候,忽然身后传来呼救声。 目击者:两只脚鞋一脱,她就爬上去就跳下去了。 这位女青年是因为失恋而跳入婺江中的,正在水中挣扎,生命垂危。孟祥斌闻讯后立即调头向女青年跳江的栏杆边跑去。 【颁奖词】 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

热心网友:丁晓兵:20多年来一直是英雄 20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丁晓兵失去了右臂。当英雄在被鲜花与赞誉围绕时,南京航空学院的一名大学生给他写了封信,信中的话让丁晓兵深感意外:成为英雄,你只算过了第一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可能成为英雄。我现在并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后依然还有事迹从你的身上出现,到那个时候,这个英雄的称号你才当之无愧。 20年过去了,丁晓兵时刻不忘这封来信。从连指导员、干事、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到团政治委员,丁晓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所带领的集体,先后获得248面奖牌、证书和36座奖杯。 【颁奖词】 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 王百姓:排除炸弹1.5万多枚 把公安工作称作和平时期风险最大的职业之一,一点儿都不夸张。公安部的统计数字表明,从1995年开始,每年因公牺牲的全国公安民警始终在400人以上。前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414人、负伤4134人,“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是近些年来全国公安民警的真实写照。 几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两只苹果,期盼丈夫平安归来。自1985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工作以来,王百姓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命,亲手排除各类炸弹1.5万多枚,处置大小爆炸现场无数,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排爆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 王百姓有着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惧死亡,但他还是一次次地在生死线上穿越,“因为我是一个警察,又从事这方面工作,我不去谁去?” 【颁奖词】 10年时间,1.5万多枚炸弹,专门与危险打交道。谁能不害怕,平常人只要一次遭遇炸弹,就已经惊心动魄了。而他和我们一样,有家有妻有娃,只不过头顶上有警徽、警徽上有国徽,所以他才把家人的担忧、战友的期盼,一肩担起。 华益慰:“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华益慰是著名医学专家,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从医56年,华益慰只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 妻子张燕容是他的同学、同行,共同相处了几十年,说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说道:“他也就是尽到了一个做医生的职责,做一个医生分内的事情,只不过他做得比较认真。”一些网友并不这么看:医者父母心。华医生,您用您的一生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医者”。如果我们生活中的医生都像他那样多好啊! 【颁奖词】 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达到。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霍英东: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 霍英东给人的印象,一是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体育界拥有众多的头衔;二是他是个慷慨的有钱人。 从小吃过不少苦的霍英东聚财有道,但也热心公益,散财有道。多年来他对社会的各类捐助金额接近200亿元,单是在家乡番禺的捐助就超过40亿元,有报道称他是港澳地区为家乡捐赠最多的富豪。 说起父亲生前的善行,其子霍震霆回忆道:“他说过一句话:人一生一定要做有意义的事。有钱,是给他一个机会,能对国家做自己的贡献。” 【颁奖词】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 96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现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颁奖词】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叶笃正:“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91岁的叶笃正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国际大气科学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学术巨匠之一,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近60年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先生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为全球变化、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作出了开创性重大贡献,也是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常挂在叶笃正先生嘴边的是:“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颁奖词】 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让外国人同我们接轨,这是一个年过九旬的大学者的大气象。笑揽风云动,睥睨大国轻。 孔祥瑞:150项革新带来8000万元效益 仅有初中学历的工人孔祥瑞有着“蓝领专家”的美誉。2001年,他主持创新“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15.8秒,当年创效1600万元;2003年,他主持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技改项目,被授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 【颁奖词】 不管什么时代,劳动者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还应该是那些不仅贡献汗水还贡献智慧的人。150项革新,给国家带来8000万元效益,这就是一个工人的成就。 林秀贞:30年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林秀贞是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30年如一日,她克服了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这位朴实的农村人,始终记得她母亲的朴素教诲: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千千治家——用一千分的力量来治理自己的家,万万治邻——用一万分力量来治理邻里关系。 【颁奖词】 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黄舸:行程1.3万多公里,当面感谢恩人 18岁的黄舸看上去像个十一二岁的孩子。7岁时,他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据专家介绍,同类患者最长生命纪录仅为18岁。 黄舸的生命也许就要走到尽头,但是为了能面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2003年,15岁的黄舸和父亲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踏上了“感恩之旅”,开始在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如今,父子俩已经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3万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寄过钱的恩人当面道了谢。父子俩一路上感受着感动,也传播着感动。 黄舸说:“到好心人的家门口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深深的谢意,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个心愿一直支持着他走到今天。如果有一天离开人世,黄舸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 【颁奖词】 我们需要静下心来体会这个场面,一个四肢无力的孩子,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跋山涉水、万里迢迢。 他就像一小截被命运丢弃的蜡烛,善良的人点亮他,他就欢快地燃烧起来。藏起眼泪,还给人们光明和希望。 微尘: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 “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成为青岛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 青岛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翻阅了捐款记录后惊讶地发现,早在2004年,一位神秘女士就已经使用“微尘”的名字多次大额捐款:非典时期捐款2万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1万元,湖南灾区捐款5万元……当人们正在努力寻找“微尘”时,一个又一个“微尘”出现了。 截至目前,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每一双充满善意的援手,每一张不同模样的面孔,都记录下一个共同的名字——“微尘”。 【颁奖词】 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By 朝剑天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