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大学概论书 目前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着哪些问题和挑战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08-17 13:54:22
热度:

大学概论书 目前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着哪些问题和挑战热心网友:一、对外开放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国际经济风险不断加大 2006年,我国加入世贸的过渡期结束。随着国际制造业乃至服

热心网友:一、对外开放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国际经济风险不断加大 2006年,我国加入世贸的过渡期结束。随着国际制造业乃至服务业继续向我国转移的势头不断增强和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力度加大,一方面,我国将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参与全球分工体系;另一方面,使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进一步加大,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同时也使得国际市场和国际经济贸易的风险对我国经济的负传导影响日益增大。 (二)贸易摩擦进入高发期 当前,中国已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各种贸易摩擦数量居高不下,摩擦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而且,仍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贸易摩擦逐步从产品、企业等微观经济层面向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体制和制度层面不断延伸;摩擦领域从货物贸易向服务领域扩大;贸易摩擦对象也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在表现形式上,除了过去的“两反一保”,还向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壁垒等方面扩散。因此,从未来的趋势看,国际贸易保护有可能更为严重,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限制措施将继续增加,我国遇到的贸易摩擦也会进一步增加。 (三)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弊端日益突出 受整体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制约,我国出口增长仍属于数量扩张型的较为粗放的增长方式,其弊端主要是:一是削弱了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后劲。由于许多出口产品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低端环节,附加值较低,产业链较短,且廉价输出了大量能源性产品,这既不利于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外贸的增长后劲,同时又增加了对外依存度,并使大量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存留在国内。二是资源难以承载追求规模扩张的外贸增长方式。三是忽略了高昂的社会成本。一些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其价格只反映了供求关系,而没有体现出资源、环境、安全等社会成本。四是降低了我国的经济安全系数。虽然我们是全球第三贸易大国,但对外贸易中获利却不多,目前,我国外贸出口中加工贸易出口占55.3%,这种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受世界经济影响较为显著。 (四)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对外贸进出口产生一系列影响。按照一般规律,汇率升值的时滞效应会逐步显现,其结果必然是进口增加,出口减少。但由于我国外贸企业预期汇率还将进一步调整,因此,会更加谨慎进口,以避免汇率的损失。 (五)外贸出口潜在风险进一步加大 一是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世界经济减速和国际市场趋向相对饱和、国际市场需求量相对减少、石油等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等,使得我国出口产品潜在的外部风险加大。二是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影响。三是受国内市场的影响。由于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并且上一轮经济扩张造成的产能过剩将开始释放,加之受国内农产品、矿产品等初级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影响,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使得我国外贸将进入高成本期,并且,靠出口退税政策促进外贸出口将面临财政负担不断加剧的窘境,对我国外贸发展乃至整个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六)深度的跨国并购、 “知识产权控制”对我经济安全产生影响 近些年来,我国一些重要产业的“排头兵”纷纷落入跨国公司的“囊中”,使得一些行业原本就不多的自主核心技术严重流失,并且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价值发现功能不足,使得跨国公司以较小的代价控制我国相关产业。跨国公司通过并购的方式强力抢夺中国市场,对许多行业实现了垄断或处于垄断的临界点。目前,跨国公司并购有以下特点:一是要求必须控股,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未来受益必须超过15%。二是以资本运作方式控制我龙头企业,从而打造全球产业链,实行对中国市场的垄断。跨国公司并购态势不仅对我国企业构成严重威胁,也威胁着国家的经济安全。与此同时,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控制”对我经济也构成威胁。目前,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国企业在中国实施“知识产权控制”战略,这些企业通过大量寻求知识产权保护,来挤压国内的知识产权和产业升级空间。 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适应对外开放要求的体制环境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一是进一步减少政府对企业微观活动的干预,充分发挥企业竞争主体的作用。二是加大政府对市场环境的治理,维护企业的正当权利,创建一个公开、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环境。三是依法行政,严格界定和规范政府的权力和义务,主要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四是增强政府对市场主体的服务意识,加强政府的信息提供、贸易谈判、组织协调、产业救济与安全保障等作用。 加强我国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建设。一是要继续推进法律法规的统一实施,并按照各项法规依法管理涉外经济活动。二是加快制定促进对外开放和保障经济安全等相关法律,通过法律规制各种涉外经济行为和活动,以减少负面影响。三是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贸易规则的订立、修订和完善,通过各种渠道为发展中国家争得平等的贸易地位。 继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一是进一步取消和改革各种不平等的政策规定,保障各类企业自主从事外贸经营活动的权利,统一各类企业外贸准入标准,使各类企业享有自主经营和平等竞争的权利。二是落实外贸经营主体备案登记制,积极引导外贸代理制的发展。三是继续深化外汇体制改革。四是完善进出口信贷、融资鼓励出口的产业政策,调控进出口贸易的运行,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五是积极推进外贸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进一步强化行业协会功能。一是尽快培育商协会组织,通过“行规”和制度促进出口企业自律。二是通过商协会组织为我国的外贸企业提供国外市场、生产、销售和价格等信息。三是逐步建立以企业和商协会为主体的应对贸易摩擦的新机制,并加强商协会组织对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培训。四是加快制订《进出口商会条例》,实现对商协会工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逐步推行业必归会制度,增强行业的代表性和公信力。 (二)进一步完善有效规避国际风险的政策措施 全面研究、制定应对贸易摩擦战略。一是在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保护和发展国内产业。二是进一步建立反倾销应诉的“多方联动机制”,加强对主要出口产品、重点出口市场、重点敏感产品的动态监测、分析,特别是对重点、敏感商品做好应对指导。三是要密切关注世贸组织的通报评议机制,通过合法渠道主动参与,主动迎战国外技术壁垒,使我国企业由被动防守向主动积极维权转变。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做好国内市场反倾销工作,建立有效的保障措施,以保护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建立和完善进出口预警监测机制。一是加强对进出口动态的跟踪和分析。二是进一步健全外贸运行监控体系和国际收支预警机制。三是建立健全市场信息传导体系,及时准确地向企业传达国内国际市场行情变化、市场中长期变动情况以及各种商品需求信息。 构建国内产业安全体系。一是建立并购信息网络系统和分析系统。二是建立跨国并购审批制度。三是加快研究制定相关法律。 (三)用更宽广的视野规划对外开放战略 要积极引导产业升级。今后要抓住结构调整升级这个关键环节,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动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和地区结构多元化,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出口作为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重点,不断增强我国外贸出口后劲。进一步减少低附加值、高耗能、高污染商品的出口,以摆脱国际贸易中在低端恶性竞争的局面,走出出口产品“贫困化增长”的怪圈。 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我国是一个要素结构相对失衡的国家,劳动力资源充裕,资金、技术和一些自然资源类的要素短缺,因此,需要我们从战略高度谋划对外开放总体战略,把开发利用国外资源作为我国全球经济战略的重要任务,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利用国际上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资金资源、自然资源和先进管理,为我们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要大力提升对外开放的国际竞争力。第一,要站在总揽全局的高度,根据国际经济形势和自身的比较优势制定我国全球经济发展战略;第二,要着力培育新的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特别是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生产型、科技型、外向型民营企业集团,并通过进出口银行提供的全方位政策性金融支持,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第三,要加快自主核心技术研发和投入力度,在更多产业领域培养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

热心网友:截至2006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基本结束,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国内市场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这将为中国经济贸易发展创造新的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同时影响发展的因素也在增多,特别是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内产业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概括来说,主要机遇和挑战有五点: 一是农产品出口有望实现快速增长,但农业受进口产品冲击的风险加大。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包括园艺产品和水产品等)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虽受发达国家检验检疫标准制约,但出口增长潜力依然很大。2006年农产品出口220.2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专家预测,2010年中国可能成为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整体竞争力较弱,粮、棉、油、糖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难以与质优价廉的国外产品竞争。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随着关税、进口配额、国营贸易等进入门槛不断降低,农产品进口增速明显加快,自2004年起我国已连续三年成为农产品贸易逆差国。其中,部分大宗农产品进口持续快速增长,对国内产业已经构成了巨大压力。2006年进口大豆达2827万吨,约占国内消费量的2/3;进口棉花364万吨,同比增长41.6%,超出关税配额数量三倍以上;进口玉米7万吨,同比增长17倍。从各国发展经验看,经济越发展,农业越需要保护。目前我国农产品关税仅为15.2%,是关税最低的国家之一,大大低于世界62%的平均水平。随着我国农业人口逐步减少,劳动力成本增加,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优势势必逐步下降,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劣势可能更加突出,届时我国农业将因缺乏足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保护而面临越来越大的进口压力,不仅逆差局面难以改变,而且粮食安全也可能受到挑战。 二是我国服务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但短期内中资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伴随着对外开放范围逐步扩大,银行、保险、电信等行业的内外资企业都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利润增长点明显增加,分散风险的渠道也大大拓宽。一批有实力的内资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国内大型银行、保险、通信企业在港澳、欧美设立了大批分支机构,在境外上市的企业也与日俱增。过渡期结束后,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有利于我国服务业更好地利用外国资本、先进技术和专业管理经验,也有利于促进内资企业在竞争压力下加强管理和提升服务水平,是我国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契机。但从近期看,内资企业在资金实力、管理经验、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方面,与外资企业还存在明显差距,金融、商业企业在税收政策、经营政策上还存在不少劣势。随着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外资企业将对中资企业的市场和人才形成争夺之势,外资的市场占有率将快速提升,而一些实力较弱的内资中小企业可能被迫退出市场。 三是出口总体有望实现稳定增长,但拓展国际市场的阻力加大。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全面放开和对外资开放领域的扩大,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出口潜力将继续释放,2007年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货物贸易国,2009年可能位居榜首。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我国已成为世界制成品的重要出口基地,客观上对一些国家的市场和相关产业构成一定压力,使一些人对我国发展存在疑虑和误解,一些人甚至视我国发展为威胁和挑战。在多种因素作用下,近年来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和纠纷不断增加,而且贸易摩擦还逐步向知识产权、汇率政策乃至能源资源等领域延伸。1995年至2006年间,世贸组织各成员发起反倾销调查案件约3000起,而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高达530多起,使我国连续12年成为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许多国家和地区还没有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使中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仍将面临不公正待遇。除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传统手段外,知识产权和各类标准也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出口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是进口将保持较大规模,但进口效益有待提高。2007年,我国关税水平降至9.8%,许可证、配额等非关税壁垒都已按承诺取消,汽车、石油等重要工业品的准入门槛大幅降低。这都将有利于促进进口增长,进而有利于推动国内产业升级和缓解贸易不平衡矛盾。但是,在现行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中,进口便利化水平提高后,又可能带来新的问题。比如,具有进口资格的企业过多,容易出现哄抬价格、越买越贵的现象,这几年铁矿石进口企业过多,大大影响了中国企业的进口定价权。根据承诺,石油和成品油市场的过渡期也将结束,非国营贸易份额将大幅增加,石油进口市场秩序存在隐忧。再如过渡期结束后,随着汽车进口许可证取消和关税下调至10%,许多外资企业纷纷调整经营战略,以直接进口整车和零件代替在中国投资办厂,加剧了国内汽车产大于销的矛盾,对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形成一定压力。 五是我国将在国际经贸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但一些成员对我开放市场要求过高。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已从国际经贸规则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推动者。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中,中国已不再是看客。我国在农业谈判中提出了关税封顶和简化关税的具体建议,在非农谈判中贡献了"中国公式",在规则谈判中提出了设立"立案评论期"的建议。这些建设性意见,不仅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赏和尊重,而且维护了国家利益。过渡期结束后,我国在世贸组织中的地位更加突出,能够为多边经贸体系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不少成员认为我已非普通的发展中国家,不同意中国继续享受发展中国家成员和新成员的双重优惠待遇,要求我国承担更大责任,一些要求超出了中国的承诺范围。一些成员还以我入世后主要产业未受冲击为由,要求我在多哈回合谈判中进一步开放市场,为世界多边体系发展和各国共同发展多做贡献,这都会使中国经济面临新的挑战。 总的看,过渡期结束,对我们依然是利大于弊。能否抓住扩大开放后的机遇,防范扩大开放后的风险,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战略决策和应对工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