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求一篇3000的关于石油的论文。。。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08-17 13:44:21
热度:

求一篇3000的关于石油的论文。。。热心网友:3000啊,我去年还才两千###热心网友:真变态,百度吧###热心网友:中国能源安全与战略选择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是人类赖以生存

热心网友:3000啊,我去年还才两千

###

热心网友:真变态,百度吧

###

热心网友:

中国能源安全与战略选择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能源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和军事问题,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安全不仅与国内供求矛盾及对外依存度相联系,还与一国对世界资源丰富地区的外交、军事影响力和控制力等相联系。在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的能源安全日益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互保体系,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脱离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能源安全而保证自身安全。

  中国作为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对全球能源安全体系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及其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必须面对、无法回避的问题。能源尤其是石油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显现,保障能源安全,已经成为维护经济安全、政治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深入研究新的能源安全观,分析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发展的战略举措显得尤为必要。

  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形势及主要问题

  1.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增加,供求矛盾将长期存在

  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能源生产总量为20.6亿吨标准煤,增长速度为11.59%,能源消费总量为22.2亿吨标准煤,增长速度达到12.69%,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增长速度均明显超过经济增长速度,能源消费生产比为1.08,能源供应略显不足。2005年中国石油消费总量为31741万吨,净进口13617万吨,石油进口对外依存度达到42.9%。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内外需求的强劲拉动,新形成的生产能力必然对能源消费产生很大拉动,能源供需矛盾仍将持续存在。

  2.能源技术相对落后,制约能源供给能力提高

  我国能源技术虽然已经取得较大进步,但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替代能源等技术的开发相对滞后,节能降耗、污染治理等技术的应用还不广泛,一些重大能源技术装备自主设计制造水平还不高。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和产出经济效率很低,目前我国主要用能源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高25%-90%,加权平均高40%左右。

  3.能源资源相对短缺,能源结构不尽合理

  中国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优质能源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严重短缺,能源结构不合理。资源勘探相对滞后,影响了能源生产能力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很不平衡,大规模、长距离地运输石油、煤炭,导致运力紧张、成本提高,影响了能源工业协调发展。同时,富煤、少气、贫油的能源结构较难改变,煤炭成为我国的基础能源,而我国煤炭清洁利用水平低,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多,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压力。

  4.受国际能源市场变化影响较大,石油进口渠道存在风险和隐患

  中国石油进口主要集中在中东、非洲,2004年从中东和非洲的石油进口量分别占总进口量的46%和29%,除此之外,俄罗斯和中亚及东南亚地区也分别有10%左右的进口量。其中,中东、非洲是目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的主要地区,局部冲突持续不断,恐怖事件频频发生。两次伊拉克战争之后,随着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在中东地区的石油进口更易受制于人。2004年,中国进口的原油有超过七成是途经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和马六甲海峡运抵国内,有90%的进口原油经海上运输,一旦出现国际关系紧张的局面,我国的海上石油运输通道将受到严峻威胁。

  5.石油进口量与价格同步上升,在国际石油市场中面临尴尬局面

  自2003年以来,伴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上升,中国的石油进口也同时保持强劲增长。中国石油进口所表现出来的这种“需求量与价格同步上升”的逆基本规律而行的现象,不仅使我国在石油进口上付出了巨大的额外成本,而且产生了对我国更为不利的局面。近半年来,无论是石油生产国,还是消费国,在解释油价上涨时,都归因于中国日益增加的石油进口量。另外,坚持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美国,更借势以高油价要胁中国,迫使人民币升值。在种种强大势力的综合作用下,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正面临愈益严峻的局面。

  中国能源安全战略选择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很低,每单位能源消耗生产的GDP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4左右。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低,关键在于产业结构低度化,高耗能产业如钢铁、电解铝、水泥等比重过高,而低耗能、高附加值产业如电子信息、精密制造和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由于长期以来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产品数量,忽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形成了以高消耗、高投入、低效益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因此,要通过转变增长方式和结构调整,改变以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2.大力发展替代技术,降低石油进口依赖

  中国煤炭储量丰富,煤多油少是能源赋存结构的基本特点。确立我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必须从这一基本条件出发。目前,在我国的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占67%。解决石油储量不足和燃料油供给问题,要立足于从煤炭液化技术找出路。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行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研究,并同国外有关研究机构开展了合作。但总体看来,发展煤制油产业项目进展缓慢。根据目前国际石油价格暴涨和中国石油进口剧增的新形势,应当进一步抓紧发展煤制油产业的有关工作,从而使我国油品供应和价格稳定建立在主要依靠国内生产的基础之上。此外,在煤炭加工、煤炭高效燃烧及先进发电、煤炭燃烧污染控制与废弃物处理等洁净煤技术领域,也要给予高度重视,加快推广,使煤炭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在未来较长时期中国能源供给中继续发挥主要作用。

  3.发展可再生能源,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要把优化能源结构作为保障能源供应的中心任务,高效清洁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调整和优化电力结构,努力增加石油天然气供给能力,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和海洋能等,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20多年来,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在全世界能源消费中,已占22%左右。中国有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把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作为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予以发展。

  4.坚持开发节约并举,确立节能首要地位

  我国既是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又是能源利用率低下、浪费十分严重的国家,我国增长1万美金GDP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倍,法国的7倍,日本的14倍。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我国节能的潜力十分巨大,要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强制淘汰高耗低效的落后生产能力,广泛开展全民节能活动,建立节约型经济体系,加快产品升级,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扩大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逐步降低能源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中国能源安全应对措施

  1.加快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增强能源安全保障

  战略石油储备在平时虽然不被动用,但对稳定国际油价,影响石油输出国的政策及调整市场心态,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我国一直没有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中国石油系统内部原油的综合储备天数仅为21.6天,国际能源机构要求建立起至少维持消费90天的战略储备量,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石油储备分别达158天、161天和127天,相对而言中国在这一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随着进口量的不断增大,进口依存度的持续上升、国际石油市场的日益动荡,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已成为一项日益迫切的工作。

  2.积极扶持和壮大中国大型跨国公司,为全球资源战略服务

  面对全球资源开发中的跨国公司热潮,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拓宽中国利用国外资源的渠道,中国也应建立和发展大型跨国公司,通过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控制、垄断或参股于其他国家的资源开发,为本国的资源战略服务。目前中国最需要的是大型石油、天然气跨国公司,参与国际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因此,积极扶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集团等油气企业,从事跨国油气开发与经营是当务之急;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扶持跨国公司的发展;可以采用由国家出面,缔结有利于跨国公司发展的协议,为跨国公司进军国际市场创造必要条件;也可以由国家运用经济杠杆,促进跨国公司的对外扩张。通过一系列鼓励措施,发展和壮大中国的跨国公司,使得它们有能力参与国际资源勘探、开发、加工、销售、贸易等领域的国际竞争,使中国在国际资源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3.加强和扩大国际能源合作,建立多渠道能源供应保障体系

  资源供应来源的多样化,是减少风险、保障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提高能源安全保障程度,需要充分利用我国的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积极参与世界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的开发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双边及多边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对话与合作,搞好我国能源战略和政策的对外宣传,在开放的格局中维护我国能源安全。

  从我国能源安全的角度出发,应加强与中亚、俄罗斯、北非、西非、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的产油国的合作,增加从上述国家和地区进口原油的能力,逐步减少中东地区在我国石油进口中所占的比重,使我国原油进口的来源更加多元化,减少石油供应中的风险性。首先,稳固中东、变中求稳。中东地区是世界石油储量和产量的老大,一定时间内依然应是我国石油进口的首选,但因其政局不稳,宜采取变中求稳的对策。其次,加强俄罗斯及其周边国家的石油进口。这些国家石油资源非常丰富,且近年逐渐加大了开采力度,产量将会继续增长,而且由于其发展国内经济的需要,一定会加大出口,引进外资,应进一步加强与其的外交关系。再次,保持北美、亚太和欧洲地区不受影响。北美和欧洲受限产及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在石油出口方面不会有太大力度,从亚太地区的进口与外交政策应继续保持。最后,要突破南美与非洲,建立基地。南美和非洲地区应是今后我国能源外交的重点,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埃及等,石油资源丰富,经济不发达,开发潜力大,我国应通过国际经援、技术和劳务输出等措施,增加相互外交往来,并支持国内企业积极到这些地区投资,争取早日在南美及非洲建立境外石油供应基地,缓解我国日趋紧张的石油供需矛盾。

  4.加快推进能源体制改革,加强能源法制建设

  依靠市场机制和政府推动,加快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优化煤炭企业组织结构;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落实改革方案;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深化油气行业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能源价格改革,逐步形成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污染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合理的能源比价关系;强化能源管理,健全能源开发监管体系。当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市场秩序的各项工作,推进能源领域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维护能源生产、流通、建设的正常秩序。通过制定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投资等经济杠杆,加强信息发布和引导,鼓励能源结构调整优化,鼓励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鼓励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和替代能源开发利用,促进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国际经验表明,健全的法律法规是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石,而我国能源领域的法律建设还很滞后,己经影响到能源的改革和发展。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能源立法工作,促进能源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规范化、法制化,保证能源效率的提高。首先,应从以法律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角度出发,制定涵盖整个国民经济的《能源法》。其次,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能源行业改革和发展所遇到的最大障碍将是行业内的垄断经营和区域市场分割等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因此,应抓紧制定和修订《反垄断法》等维护公平竞争、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此外,应加快制订《石油法》和《天然气法》等行业法,以有力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供给,维护行业内有序竞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