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蒙古人远征世界的详细历史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08-17 13:15:56
热度:

蒙古人远征世界的详细历史热心网友:蒙古远征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开始,先回顾一下一代天骄的生平,铁木真生于1162年,额尔古纳河北部的河边,即今内蒙古额尔古纳市莫尔道嘎镇(我们去过

热心网友:蒙古远征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开始,先回顾一下一代天骄的生平,铁木真生于1162年,额尔古纳河北部的河边,即今内蒙古额尔古纳市莫尔道嘎镇(我们去过的室韦附近,实际上那里最早是蒙古人的居住地)。1206年他统一蒙古各部后被上尊号成吉思汗,意思是坚不可摧的汗。

成吉思汗的第一个妻子孛儿帖为他生了四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请注意最后一位,就是在《射雕英雄传》里和郭靖结为安答,即拜把子的异姓兄弟的那位,元朝另一位主要人物,定都大都(即今北京市),建国号“元朝“的忽必烈是拖雷的第四个儿子。

话说蒙古国的继位制度,既不是简单的嫡长子或兄终弟及,更不用雍正皇帝后来发明的秘密立储,成吉思汗遗训中规定通过相对民主的贵族大会(忽里勒台)来公选,即蒙古帝国大汗必须由蒙古宗王共同选举德高望重的黄金家族的成员出任,黄金家族指的是纯洁出身的蒙古人,在成吉思汗死后,只有他的四个直系后裔,即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后代才被称为“黄金家族”,而当拖雷之子蒙哥夺得蒙古大汗之位后,这个范围又进一步缩小为拖雷的后代。

在1209年成吉思汗发动第一次西征前,曾召集众人确定他的继承人,当时二子察合台跳出来质疑长兄术赤血统的纯洁性,术赤当然要反驳,一番闹腾后,二人均失去了机会,只能共同推举三子窝阔台,四子拖雷当着老爸的面也表示要誓死捍卫三哥,后来长子术赤在成吉思汗之前病逝。接下来几十年间政权几度更迭。大事如下:

1227年成吉思汗病死,拖雷监国两年,拖了许久才召开贵族大会,他和察合台互有支持者,争夺汗位,但出于大局考虑,拖雷选择了主动退让

1229年 三子窝阔台继位

1233年 年仅39岁的拖雷死,一种说法是,被一直对他不放心又嫉恨他军事才能的窝阔台害死

1242年窝阔台饮酒过度而死,一种说法是,被拖雷妻子派人长期潜伏后下手毒杀,可谓一报还一报。窝阔台皇后临朝,一片混乱,还气死了国家重臣,汉人的保护者--耶律楚材,他的祠就在颐和园东宫门进去昆明湖岸边。

1246年 窝阔台长子贵由继位

1247年 贵由突然去世,他是死在去征讨术赤的长子拔都的途中,死因说法有喝酒斗殴死,被拔都间谍毒死等

1251年 拖雷长子蒙哥继位,权力终于回到拖雷系,不过蒙哥与忽必烈兄弟间的交锋一直进行

1258年 蒙哥病死 忽必烈又开始与拖雷幼子阿不里哥争夺汗位

1260年 忽必烈继位

1271年 忽必烈正式建国大元

1272年 定都大都

而蒙古人的远征就主要发生在几十年间。

向南,1227年灭西夏,1234年与南宋联手灭金,1279年灭南宋,1253年灭大理,出兵缅甸和占城、安南(今越南),缅甸称臣纳贡,越南一直顽强抵抗,未攻下

向东征服高丽,使其称臣纳贡,日本则未攻下

向西是最辉煌的,影响着整个中亚地区乃至欧洲的局势及格局。

1219~1225年,成吉思汗率四个儿子发动第一次蒙古西征,以战争手段严惩杀害蒙古使者和商队的中亚大帝国花刺子模国,花刺子模国是中亚细亚的一个大国,东北至锡尔河,东南抵印度河,北达咸海里海,西北至阿塞拜疆,西临巴格达,即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一带,此次西征收拾了蒙古的西北诸部及乃蛮等部残余;征服高昌畏兀儿部等其他居于巴尔喀什湖、伊犁河楚河一带部落,灭西辽;灭掉花刺子模国;战胜了罗思(俄罗斯)诸王与钦察汗的联军,结果是占领了今日的中亚细亚,里海,黑海北岸,并占领乌拉河、伏尔加河流域。

成吉思汗将占领地分封给诸子。将里海一带、花剌子模国及钦察故地封给长子术赤,名为钦察汗国;次子察合台则封于西辽故地,名为察合台汗国,包括天山南、北麓与裕勒都斯河和玛纳斯河流域及今日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地区;三子窝阔台则封于乃蛮,名为窝阔台汗国疆域,包括原蒙古乃蛮部落的广阔土地和西辽国的大部分领土,即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而四子拖雷继承成吉思汗的人口和蒙古故地。

第二次西征开始于1235年,这时成吉思汗已去世,窝阔台当政,派遣各宗王长子统兵,又称为“长子西征”,术赤长子成吉思汗长孙拔都为统帅,出征钦察、斡罗思(俄罗斯)诸国,蒙军在莫斯科屠城,后来攻入孛烈儿(波兰)、马扎儿(匈牙利),南渡多瑙河,直达意大利的威尼斯,大破波兰及日耳曼联军于利格尼兹,俄罗斯北部尽降。

1242年窝阔台病死,拔都为争夺汗位率军东返,才结束了第二次西征。这次范围远至钦察、俄罗斯、匈牙利、波兰等国家和地区。

1253年蒙哥在位时开始第三次西征,他派遣三弟旭烈兀出征位于里海之南的木剌夷国,该国拒绝对蒙古称臣和朝贡,大军消灭木刺夷国后,于1258年攻陷报达(今巴格达)、杀末代哈里发,次年春,占领了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旭烈兀在西征结束后,一直留镇波斯,没有再回到东方,这次远征范围远至叙利亚、埃及、伊拉克等国家或地区,这样拖雷系就在波斯地区建立了又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伊利汗国,该国东起阿姆河和印度河,西起小亚细亚,南抵波斯湾,北至高加索山之间的广大地区,以今天的伊朗马腊格为都城。

  这三次西征,建立了钦察汗国(又名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利汗国,蒙古帝国的版图之大,远远胜过汉唐二朝。不过草原游牧部落无论是在本土还是在这些地区无一例外被缓慢同化,中国汉族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尽管被征服,反过来征服了野蛮和未开化的胜利者。所以别看蒙古人东征西杀,横扫欧亚,一旦坐下来统治,就不行了,元朝仅存在了不到一百年,1368年就被明朝取代,而四大汗国相继走上分裂的道路,最终在历史舞台上消失。

1280年时元地图 包括四大汗国

1271年忽必烈建元时,窝阔台汗国已成为察合台国的附庸,二国连兵反元;另两国名义上对元帝称蕃,实际已成独立国家。

1309年窝阔台汗国破灭,领地一部分归附了金帐汗国,大半为为察合台汗国所并。

1340年,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部西迁伊宁,明时占据现在的新疆大部,清朝时统一回来,西部归了后来兴起的帖木儿汗国,这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于1370年开创的一个大国。

伊利汗国由于是拖雷一系,所以始终对元友好称蕃,后来的统治者改信伊斯兰教,以解决蒙古人与当地贵族和平民的矛盾冲突,1353年瓦解,奥斯曼帝国兴起。

金帐汗国和伊利汗国长期不和,冲突不断,而罗斯诸国迅速崛起,14世纪末,新兴的帖木儿帝国从南面侵入,在两方面打击下,到15世纪,金帐汗国最终崩溃,分裂成喀山、克里木、西伯利亚等小汗国,后来均被俄罗斯统治。

毛泽东诗词里曾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而南宋抗金爱国词人辛弃疾这样写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全词如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二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热心网友:问题与注解没有正确的联系,看起来十分矛盾

热心网友:蒙古高原地区的众多蒙古部落原为金朝的臣属民族,随着金朝的逐渐衰落,蒙古的势力也开始壮大起来,逐渐脱离金朝政权的统治。金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族领袖铁木真通过残酷战争统一了蒙古高原各蒙古部落。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铁木真被各部落推举为“成吉思汗”,建立政权于漠北,国号成吉思汗“大蒙古国”(Yeke Mongghol Ulus),即大蒙古帝国。建立大蒙古国后,不断发动征服战争扩张其疆域,1217年灭亡西辽、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进攻到伏尔加河流域。于1225年东归,1227年又灭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对西夏的远征中病逝。蒙古军队的对外战争具有征服性质,为了减少蒙古军队的伤亡,加快战争的进度,蒙古军队在战争期间对敌人采取了残酷而野蛮的政策。大量敢于英勇反抗的地区破城之后人口被屠杀和奴役,无数财产被掠夺损毁。战争的结果是建立起了疆域空前广阔、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影响力盛极一时的庞大帝国,基本实现了世界一统、天下大同的格局,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但是应该看到,这一系列的征服战争给包括中国在内的欧亚大陆众多古老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众多民族受到了残酷而不公正的民族压迫,难以计数的人口和财产在战火和随后的瘟疫、饥荒及自然灾害中损失,对战火涂炭地区而言也是少有的黑暗时期。整个蒙古帝国的持续时间是从1206年到1635年。[编辑本段]元朝的建立 汗王蒙哥1259年在四川去世后,其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开始争夺汗位。1260年3月,阿里不哥在宗王阿速台等大多数蒙古正统派的支持下于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通过“忽里勒台”大会即大汗位。与此同时,忽必烈与南宋议和后返回开平(今内蒙古多伦),在中原儒臣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集会自称大汗。1260年4月,忽必烈设立中书省,总管国家政务。1260年5月,忽必烈颁布《即位诏》法令,并建元中统。由于忽必烈在中原汉地自行集会称汗,并且推行汉法,明显违背了蒙古传统,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统派的强烈不满,忽必烈与阿里不哥随即展开了四年的汗位战争。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败投降,忽必烈定为一尊,但他推行的“行汉法”主张却造成许多蒙古贵族的不满,拒绝归附忽必烈汗国,结果导致其他几个蒙古汗国纷纷敌对,忽必烈的政权遂只包括“中国”(并非完全今天意义上的中国)与蒙古高原地区,从此蒙古帝国不复存在。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公布《建国号诏》法令,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国号为“元”。这是蒙古帝国政权由世界性大一统帝国转为中原王朝的分水岭,蒙古政权之前对中原地区推行的是极具游牧性质的掠夺式统治,中原地区仅是其属地的一部分,到忽必烈时才转型为以中国为主要占领地的王朝,且在这之前“元”之名尚未出现,故“大元”的建立应由此算起。 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在刘秉忠规划下,建都于中原的大都(今北京市)。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陷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俘虏5岁的宋恭帝及谢太后。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了中国(南宋)最后的抵抗,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赵昺投海而死,中国(南宋)灭亡。 [编辑本段]元朝中期 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对孔子的家族、弟子等加封了种种称号。 大德十一年(1307年),成宗死,前太子真金之孙海山即位于元上都,是为元武宗。并立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约定兄终弟及,同时又约定爱育黎拔力八达死后,帝位复归武宗之子和世剌。 至大四年(1311年),仁宗即位,但违背前约,封和世剌为周王,令其出镇云南,而改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 延佑二年(1315年),元仁宗下令恢复科举制度,将儒家学说中的程朱理学定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元朝(以及其后的朝代)的官方思想。 延佑七年(1320年),仁宗死,硕德八剌即位,是为元英宗。 至治三年(1323年),元英宗下令编成并颁布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条。 至治三年,英宗从南返途中,驻跸南坡,被权臣铁失等人杀死。谋乱诸王大臣拥立当时镇守漠北的前太子真金之孙也孙铁木儿即帝位,改元泰定,是为泰定帝。 泰定五年(1328年),泰定帝死。丞相倒剌沙在上都奉泰定帝之子阿剌吉八为帝,而与此同时,元武宗的旧部重臣燕帖木儿与河南行省丞相伯颜则分别秘密向漠北和江南遣使,同时迎接周王和世剌与其弟图贴睦儿。结果,图贴睦儿先至元大都,遂于天历元年(1328年)自立为帝,是为元文宗。而和世剌抵达和林后,也宣布即位,是为元明宗。文宗表面上表示愿意退位,奉兄为帝,两人遂相会于上都之南,文宗毒死明宗后称帝。 至顺三年(1332年),文宗卒。临终下诏立明宗子为帝。权臣燕帖木儿为了控制朝政,故意舍长立幼,立懿璘质班为帝,是为元宁宗,但宁宗即位未及一月就病逝,其兄妥欢贴睦尔才得以即立,是为顺帝。 至正三年(1343年),元惠宗下令修撰辽史、金史、宋史三史,至1345年修成。[编辑本段]概述 忽必烈时代,蒙元统治集团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夫争国家者,取其土地人民而已。”战争破坏因而日益减少。“保守新附城壁,使百姓安业力农”的方针获得部分实施。在中原汉地,元政府也采取一些相应措施来扭转长期战乱所造成的残破局面,元朝社会经济由战时的衰敝状态渐臻恢复乃至一定程度的发展。这种恢复乃至发展,在全国各地区呈现出颇为明显的不平衡性。蒙古统治者仿效金朝在用人方面先女真、次渤海、次契丹、次汉儿的作法,分全国居民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等。迄今所知,元朝政府并没为四等人的划分颁布过专门的法令,但却反映在有关他们政治、法律地位以及其他权利和义务方面的诸多不平等规定中。儒生在参预国家治理方面失去了宋金时那种优越的地位,加上元政府在赋税方面优遇儒户的规定经常不得贯彻,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实际利益不能不受到很大损害,以至当日戏台上有“一官二吏、九儒十丐”的谑语。元王朝的统治秩序,仍然是在封建的社会关系、并保留了部分奴隶制度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民族属性成为阶级划分的重要依据,民族压迫政策激化了民族之间和阶级之间的矛盾。蒙古、色目贵族通过赐田、战争掠夺以及强占兼并等手段,成为占有大片田地的封建地主,汉人和南人中的官僚、军阀,不得不依附征服者的政治势力而扩大自己的封建权益。 在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对汉人的刑罚是残酷的,杀死一个汉人只需付一头驴的罚款。到了元朝,其刑法明文规定:蒙古人即使把第三等“汉人”和第四等的“南人”殴打致死,也只需“断罚出证”,并付罚款和埋葬费;而汉人/南人即使被殴打也不得反抗,而是只能向官府提告,若反抗而使蒙古人致死,则是死刑。 元朝作为一个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在经过对欧亚广大地区的征服后,在文力扭转这一传统观念。在编纂《辽》、《宋》、《金》史时,三史都总裁官、中书右丞相脱脱力排众议,“独断曰:‘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议者遂息。”这一举措结束了自辽朝灭亡后200多年的“正统”之辩,同时也在中国史学史上,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的名义肯定了各民族政权的合法地位。其意义正如韩儒林先生所总结的那样:“这一决定确定了三史以平等看待的基本原则,它符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客观实际,也符合辽、金、宋三朝互不相属的历史状况,因而是正确的,所以脱脱对三史的贡献不能忽视。”[编辑本段]元朝的疆域 元朝统一全国后,强盛时期的疆域是:北到蒙古、西伯利亚(一说到达北冰洋),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元朝总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千米;若到达北冰洋,则超过2200万平方千米。 全国划分为中书省和11个行中书省,以及总制院(1288年更名为宣政院)所管辖的吐蕃地区。[编辑本段]元朝的政治军事制度 中央机构:中书省,领六部,主持全国政务。 枢密院,执掌军事。 御史台,负责督察。 地方行政机构: 行省,行省是朝廷委派重臣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的派出机构,“行中书省”的简称,后面会详细介绍。 军事机构: 宿卫军队,由皇帝或亲信大臣直接节制。担任京城(大都和上都)防卫的军队是侍卫亲军。 三十馀卫,卫设都指挥使或率使,隶属于枢密院。 镇戍军,负责镇守全国各地。军队包括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等。 [ 13世纪初,蒙古族统治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征服战争,先后消灭西夏、金、大理、吐蕃、南宋等政权,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空前统一,形成了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的有利环境。 与大多数中国封建王朝相比较,蒙元时期思想文化观念有两个特点是十分显著的:其一是兼容,其二是“不尚虚文”。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元朝的文化环境表现出兼容务实的特征。 蒙元王朝的文化兼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没有从官方角度提出“避讳”制度的王朝;它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思想文化禁锢制度最少的王朝之一,目前尚未发现元代人士因言论遭受不幸的实例。据统计,元代的文化禁令仅是明清两朝的几十分之一;它还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唯一明确提出宗教信仰自由的王朝,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宗教在中国都有活动场所和信徒,这在当时的整个欧亚大陆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文化现象。 兼容的文化氛围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元曲(散曲和杂剧)就是在此环境下形成的。今人把元曲与唐诗、宋词并列,视之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一些学者认为元曲之所以在元代诞生并繁荣,主要得益于元代北方少数民族伦理道德的影响和文化政策的宽松,“使得社会思想能够较多地摆脱传统规范的束缚”自由创作。 儒家文化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孔子在元代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使其美誉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孟子等历代名儒也获得了崇高的封号;元朝在中国历史上首次专门设立“儒户”阶层,保护知识分子,“愿充生徒者,与免一身杂役”。元代的民众普及教育超过了前代,书院达到400余所,州县学校的数量最高时达到24400余所。对元代儒家文化的发展,陈垣先生是这样评价的:“以论元朝,为时不过百年。……若由汉高、唐太论起,而截至汉唐得国之百年,以及由清世祖论起,而截至乾隆二十年以前,而不计乾隆二十年以后,则汉、唐、清学术之盛,岂过元时!” 务实的精神推动了文化与社会实践的互动。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处在封建社会上升阶段,有着较为迫切的发展要求。因此与宋代相比较,元朝务实的文化精神是十分显著的。元朝的奠基人忽必烈主张“应天者惟以至诚,拯民者惟以实惠”,强调“务施实德,不尚虚文”。据此,他提出了“科举虚诞,朕所不取”,废止了科举制度,在人才选拔上强调才干,而不单纯是“以文取胜”;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科学文化在政府的扶持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由政府组织的一系列大规模的天文实测活动,使中国在很多天文学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如黄道夹角的科学数据、星辰的数量、历法等);在地理学方面,《大元一统志》开中国官修地理总志之先河,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篇幅最大的一部官修地理志书;元代编修的方志达到160种,数量超过了宋代;元政府还组织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对黄河河源的实地科考;在农业技术及农学普及方面,南北东西农作物广泛交流,各地农业技术(如生产工具)取长补短,棉花种植在元代得到全面推广,很多农作物得到普及。政府加强了农业科技的总结和普及工作,司农司编辑的《农桑辑要》是中国古代政府编行的最早的、指导全国农业生产的综合性农书,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是中国月令体农书中最古的一部,王祯的《农书》是中国第一部对全国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农书;在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元代发明了金属活字、转轮排字法和套色印刷术。此外,元政权对医学、造船业、陶瓷制造和水利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开创了中国封建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最繁荣的时代 一、大蒙古国时期 庙号 谥号 汗号 姓名 统治时间 年号 太祖 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成吉思汗 孛儿只斤铁木真 1206年~1227年 无 睿宗(元世祖追尊) 监国景襄皇帝 也可那颜孛儿只斤拖雷摄政 1227年~1229年 无 太宗 英文皇帝 窝阔台汗 孛儿只斤窝阔台 1229年~1241年 无 称制 昭慈皇后 乃马真脱列哥那摄政 1241年~1246年 无 定宗 简平皇帝 贵由汗 孛儿只斤贵由 1246年~1248年 无 称制 钦淑皇后 斡兀立海迷失摄政 1248年~1251年 无 宪宗 桓肃皇帝 蒙哥汗 孛儿只斤蒙哥 1251年~1259年 无 二、元朝时期1271年~1368年 庙号 谥号 汗号 姓名 统治时间 年号 世祖 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薛禅汗 孛儿只斤忽必烈 1260年~1294年 (中统1260年~1264年,至元1264年~1294年) 成宗 钦明广孝皇帝 完泽笃汗 孛儿只斤铁穆耳 1295年~1307年 (元贞1295年~1297年,大德1297年~1307年) 武宗 仁惠宣孝皇帝 曲律汗 孛儿只斤海山 1308年~1311年 至大 仁宗 圣文钦孝皇帝 普颜笃汗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1312年~1320年 (皇庆1312年~1313年 延佑1314年~1320年) 英宗 睿圣文孝皇帝 格坚汗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1321年~1323年 至治 无 (泰定帝) 也孙铁木耳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1324年~1328年 泰定 无 (元顺帝) 阿里加巴孛儿只斤阿刺吉八 1328年 天顺 文宗 圣明元孝皇帝 札牙笃汗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1328年~1329年 1329年~1332年 天历 1328年~1330年至顺 1330年~1332年 明宗 翼献景孝皇帝 和西拉古图土孛儿只斤和世琜 1329年 宁宗 冲圣嗣孝皇帝 宜林奇葆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1332年 至顺 惠宗 顺帝 图干铁木耳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 1333年~1368年 (至顺1333年 ,元统 1333年~1335年,至元1335年~1340年,至正1341年~1370年) 三、北元(1368年元朝灭亡后)时期(1368年~14世纪末或15世纪初) 庙号 谥号 汗号 姓名 统治时间 年号 惠宗 顺帝 图干铁木耳孛儿只斤妥欢铁木儿 1368年~1370年 至正1341年~1370年 昭宗 和孝皇帝 闭里可图汗 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 1370年~1378年 宣光 平宗 宁孝皇帝 乌萨哈汗 孛儿只斤脱古思铁木儿 1378年~1388年 天光 元朝灭亡后皇室血脉一直在蒙古代代相传直到1696年蒙古被清朝征服为止。

热心网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0cf8350100fjrm.html

你看看这个里面的东西对你有没有什么帮助~

我记得还有一部电视剧叫成吉思汗的电视剧,你看看兴许对你有些帮助~

还有这本书 《蒙古人远征记》,<法>德阿.托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