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措施和做法有什么?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08-17 13:09:08
热度: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措施和做法有什么?热心网友:国家方案,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问题是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发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三者

热心网友:国家方案,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问题是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发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为了切实加强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指导,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颁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下简称“国家方案”)。为什么要出台国家方案 第一,编制国家方案是我国政府履行国际义务的需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所有缔约方制定、执行、公布并经常更新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第二,制定国家方案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低、气候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是最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由于能源消费量的大幅上升,造成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迅速增加,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成效的目标,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第三,国家方案是我国第一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颁布实施国家方案,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态度,将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新的贡献。国家方案要解决什么问题 我国气象灾害频发,其灾域之广、灾种之多、灾情之重、受灾人口之众,在世界上都是少见的。气候变化对我国影响体现在农业、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等领域。 国家方案指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着七大挑战: 一是发展模式。随着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必然要持续增长,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将使我国面临开创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挑战。 二是能源结构。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燃料的国家。与石油、天然气燃料相比,单位热量燃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高出约36%和61%。 三是能源技术自主创新。我国能源生产和利用技术落后是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较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是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保护林地、湿地的任务加重,压力加大。 五是农业。我国是世界上农业气象灾害多发地区,人均耕地资源少、农业经济不发达、适应能力非常有限。如何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对我国农业领域提高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和抵御气候灾害能力提出了长期的挑战。 六是水资源开发和保护。如何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确保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切实保护好河流生态系统,对我国水资源开发和保护领域提高气候变化适应能力提出了长期的挑战。 七是未来我国沿海由于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河口海水倒灌等问题,对沿海地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挑战。 为此,国家方案提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目标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明显成效,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不断增强,气候变化相关的科技与研究水平取得新的进展,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得到较大提高,气候变化领域的机构和体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国家方案同时提出了到2010年的主要任务:一是通过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在一次能源供应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10%左右等目标,努力减缓二氧化碳排放。二是通过实现新增改良草地2400万公顷、治理退化、沙化和碱化草地5200万公顷等目标,不断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国家方案提出的政策措施 一是提出了一系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国家方案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落实国务院确定的各项节能降耗措施,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科技进步、加强依法管理、完善激励政策和动员全民参与,大力推进节能降耗。逐步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继续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发展煤层气产业,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浪费和甲烷排放,加强农村沼气建设和城市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继续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二是提出了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政策措施。国家方案要求,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布局,选育抗逆品种,治理草原退化和土地荒漠化。加强对森林资源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大节水力度,建设大江大河防洪工程体系,提高农田抗旱标准。加强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监测能力、海洋灾害应急能力建设,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提高沿海地区抵御海洋灾害的能力。加强对各类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监测、预警、预报,科学防范和应对极端天气与气候灾害事件。 三是提出了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政策措施。国家方案指出,要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作用,加大对气候变化相关科技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投入力度,加快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领域重大技术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加强气候观测系统建设,开发全球气候变化监测预测预警技术、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和气候变化适应技术等。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战略和方案研究,加强气候变化科技领域的人才培养。 四是提出了提高气候变化公众意识的政策措施。国家方案认为,应逐步建立一支具有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的干部队伍。充分利用媒体,加强对社会各阶层公众进行气候变化方面的宣传和教育活动,鼓励和倡导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建立公众和企业界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机制和渠道,发挥企业参与和公众监督的作用。完善气候变化信息发布的渠道和制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借鉴国际上好的做法。 五是提出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机构建设的具体方案。国家方案提出,为切实加强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领导,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本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抓紧制定本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另外,国家方案还阐明了我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一些基本立场。例如,国家方案指出:各缔约方均应切实履行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下的各项承诺,发达国家应切实履行其率先采取减排温室气体行动,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转让技术的承诺。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国家,将认真履行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下的义务。 (编辑:王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