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我国能源的发展面临的问题怎么解决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08-17 13:08:47
热度:

我国能源的发展面临的问题怎么解决热心网友:(l)人均能耗水平低。人均能耗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情况一样,1993年中国商品能源人均消费量为9

热心网友:(l)人均能耗水平低。人均能耗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情况一样,1993年中国商品能源人均消费量为943公斤标准煤(1995年为1065公斤),仅为世界平均值的47%。家庭人均用电量只有62千瓦小时,不到美国的2%。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人口过多,使得大幅度提高人均能耗水平非常困难。(2)单位产值能耗高,能源利用效率低。由于中国尚处在工业化初期,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构成和管理均较落后,加之能源价格长期偏低,使能耗水平长期居高不下。现在中国的产值能耗约为中等收入国家的2.5倍,工业发达国家的4倍,主要工业产品的单位能耗要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出30%~90%。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为29%,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如果把开采效率32%计入,则从开采、加工、转换、运输到终端用新设备的总效率只有9%,不到发达国家的1/2。(3)农村能源矛盾突出。中国有8亿人生活在农村。当前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的70%依靠生物质能,估计每年当作燃料烧掉的薪柴达1.06亿吨标煤,秸秆1.53亿吨标煤,从而造成大面积森林破坏和减少土壤有机质。近些年来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使用商品能源数量直线上升,1993年已达1.8亿吨标煤。同时,由于现有农村电气化水平很低,1994年农村人均拥有电量仅275千瓦小时,全国还有7000万人口没有用上电。因之,今后整个农村能源供应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4)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尤其是石油。中国能源资源总的来说比较丰富多样,全国到1993年1月l日经地质勘探证实的煤炭储量为9863亿吨,其中相当于世界能源委员会定义的探明储量约占30%。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石油预测总资源量达940亿吨,其中累计最终可采储量158亿吨。天然气预测总资源量60万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经济开发装机容量2.9亿千瓦,发电量12600亿千瓦小时,居世界各国首位。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太多,人均能源资源就显出相对不足。煤炭人均探明储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石油人均可采贮量,按美国《油气杂志》的数据计算为2.9吨,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1.6%。显然这将成为我国长远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5)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面临特殊困难。中国是世界上极少数几个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且不说50年代煤炭占到一次商品能源消费量的92%~95%,即使自60年代中期石油大量增产之后,煤炭的比重最低也在69.9%(1976年),整个80年代则在72%~76%之间,90年代前半期一直在75%左右。1995年为12亿吨的煤炭年产量提供了全国70%的工业燃料和动力,60%的化工原料和80%的民用商品能源。煤炭占用了铁路运力的42%、公路的25%和水运的20%,全国大部分大气污染和相当一部分水污染直接或间接来自煤炭的燃烧与加工(1992年全国SO2排放量1685万吨,烟尘排放量1414万吨,其中的90%和70%是烧煤造成的)。预计今后二三十年内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会有质的改变,也就是说能源需求的增长仍将主要靠增产煤炭来满足。这样,将必然继续加大煤炭对运输、环境的压力。

###

热心网友:能源化工,主要指利用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基础能源资源,通过化学过程制备二次能源和化工产品的过程,主要包括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煤化工等。能源化工产品涉及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关系人们衣食住行的化工产品几乎全部来自于石油化工;氮肥、甲醇等则主要来源于煤化工和天然气化工。

  在能源化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石油化工。目前,车用燃料的99%以上、所有的航空燃料以及石蜡、沥青、润滑油等都来自于石油化工。截至2004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约为3.1亿吨/年,二次加工以催化裂化工艺为主,约为8000万吨/年。乙烯原料全部来自于石油炼制产品,乙烯产能为608.5万吨/年,仅能满足国内乙烯当量需求的不足40%。煤炭的利用仍然是以一次能源燃烧利用为主,化工利用仅限于以煤制气生产合成氨和甲醇,2004年占煤炭总消费不足10%,且产品附加值较低,能耗高,污染大。天然气的大规模化工利用也主要是合成氨和甲醇,占2004年天然气消费的不足40%。在当前石油价格高位动荡的形势下,以石油化工为主的能源化工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1. 挑战之一: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偏紧,导致能源化工缺乏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在我国的能源资源结构中,煤炭、天然气的蕴藏量相对较为丰富,石油资源相对缺乏。近十多年来,我国石油消费量持续快速上升,1993年我国重新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4年,我国实际生产原油1.75亿吨,消费原油3.14亿吨,进口量首次突破1亿吨,达到1.22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38.9%。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的研究,2020年中国石油的需求量将达到4.5亿~6.1亿吨,届时石油进口量将达到2.7~4.3亿吨,进口依存度将高达60%~70%。

  面对这种情况,近年来我国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拓宽原油资源来源渠道。从总体看,我国海外石油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从中东以及南美、非洲国家进口石油。2004年我国从中东进口原油6295万吨,占全部进口量的50%以上;运输路线过度依赖马六甲海域,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原油保障将会变得极为脆弱。第二个油源是从俄罗斯和中亚地区进口。2004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原油管线正式开工建设,一期工程输油能力为1000万吨/年;另外,中—俄输油管线经过多次反复,最近俄罗斯基本确定首先保障中国支线的输油量,并承诺通过铁路加大对中国的原油出口。这个方向的油源相对较为稳定,但也存在诸多政治、经济的变数,而且受资源量的限制,预期总输油量不会超过5000万吨/年。第三个油源是我国石油公司在国外勘探开发获得的份额油。2004年,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在国外油田获得的份额油达到1750万吨。由于我国石油公司拥有权益的多数海外油田东道国处于国际政治、经济冲突的前沿,继续扩大产量将受到资源量、所在国家政治环境以及国际形势的影响。国际、国内石油供应的严峻形势,使我国能源化工的持续发展面临重大的考验。

  石油资源的紧缺直接影响石油化工的发展。石油资源主要用来炼制作为燃料使用的汽、煤、柴油和用来生产作为乙烯裂解原料的石脑油。根据现有规划,我国将在“十一五”期间建成若干个百万吨级以上的大型乙烯基地,加上原有乙烯基地的扩能改造,预计2010年乙烯产能将达到1000万~1500万吨,作为乙烯裂解原料的石脑油需求量将达到3500万~4500万吨。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保有量和客货交通运输量迅速上升,汽、柴、煤油等燃料油品消费量也将持续增长。因此,炼油工业面临保石化原料还是保运输燃料的问题,矛盾异常突出。资源的紧缺和供需之间的矛盾还将直接导致石脑油价格的上涨,使得乙烯和聚烯烃产业面临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必须一方面通过技术进步,大力提高轻质油收率,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大力开发替代能源和资源,采用新型车用燃料替代汽、柴油,尽可能多的把轻质油用于乙烯裂解,同时要积极探索用重质油、煤或天然气生产低碳烯烃的新途径,有效降低能源化工的成本。

  2. 挑战之二:石油资源品质低劣导致加工难度增加,对能源化工技术进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世界范围内原油变重、品质变差的趋势十分明显。原油资源品质的变化影响成品油的品质和乙烯裂解原料石脑油的品质,使得石脑油的收率降低,裂解性能变差。

  对于我国而言,石油资源品质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东部优质石蜡基原油的产量逐年递减,蒸汽裂解乙烯收率有下降趋势。这种变化使得必须采用更多的资源、更高的代价才能保障乙烯产量的提升。二是重质、高稠原油产量逐年上升,对这种劣质原油的加工已成为石化企业不得已的选择。这种原油轻油收率低,必须经过催化裂化、焦化、加氢等复杂过程才能生产合格油品和石脑油。三是进口原油绝大部分是高硫原油。近年来,随着石油进口量的增加,来自中东、俄罗斯的高硫环烷基、中间基原油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这一方面导致原油加工流程更加复杂,现有设备需要改造才能适应高硫含量的变化;另一方面,与适用乙烯裂解的低硫石蜡基原油相比,用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生产的石脑油,乙烯收率大约降低2~4个百分点。

  与原油资源品质劣质化趋势明显相反,成品油质量要求不断升级,乙烯产能迅速扩张对石脑油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资源品质下降的情况下,汽、煤、柴油要达到新的排放标准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尤其是硫含量要达到欧iii甚至以上标准,需要更多的高压加氢过程,加工成本大幅上升。在乙烯方面,乙烯产能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将转化为对原料石脑油的竞争,原料的成本和品质将成为石化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石脑油品质和数量的保障将成为乙烯市场的矛盾焦点。这种变化趋势将迫使能源化工企业通过技术进步,降低劣质原料加工成本;或者采用替代资源,努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3. 挑战之三:环境保护的压力,迫切需要提高对能源的综合利用和清洁利用

  能源的消费在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污染,而且,在我国,能源浪费的现象和不合理利用现象仍比较严重。据统计,城市大气中64%的co、69%的nox、33%的co2、40%的悬浮颗粒物和80%的噪声都是由汽车交通产生的。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约有70%为煤炭,其中85%采用效率低、污染严重的直接燃烧方式。每年由于燃煤引发的so2污染和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1000亿元,酸雨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显然,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清洁利用程度,大力开发能源的清洁利用途径,实现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和环境保护发展的迫切要求。生产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更清洁的汽油、柴油和煤油,是今后几年我国石油化工面临的重要任务。

  根据我国治理汽车尾气污染排放计划,北京从2005年7月1日起全面使用欧ⅲ标准的汽油和柴油,2008年,中国车用燃料要整体达到欧iii燃油标准,2010年要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同步。当前,要大规模地满足硫含量低于50μg/g甚至10μg/g以及低芳烃、烯烃等要求,炼厂还需要采取很多的技术措施和更多的资金投入。发展清洁燃料技术一方面要求改进原油加工工艺,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开发新型替代能源,例如不含硫的天然气合成油、醇类燃料、氢能等,以解决资源和环境对燃料日益增长的压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