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低碳的生活——我的好点子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08-17 12:07:52
热度:

低碳的生活——我的好点子【专家解说】:  ■“低碳”达人   小行为大改变 “低碳族”悄然兴起   “走路还是开车?”“爬楼梯还是坐电梯?”“室温28度还是27度?”……这些选

【专家解说】:  ■“低碳”达人

  小行为大改变 “低碳族”悄然兴起

  “走路还是开车?”“爬楼梯还是坐电梯?”“室温28度还是27度?”……这些选择题,逐渐成了时下越来越多年轻人认真考虑的问题。这批以实际行动减少生活中的碳排放,支持中国政府刚刚提出的碳减排目标的年轻人,也因此得到了一个共同的雅号——“低碳族”。

  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召开前夕,本报记者提前探访就在我们身边的环保新人类。

  一算吓了一跳

  我一年产生4吨碳

  在南京一家大银行工作的刘小姐告诉记者,自己会愿意尝试“低碳”生活并非突发奇想。一个月前的一天,她偶然在网上发现有种“碳排量计算器”,出于好玩她决定计算一下自己的碳排量。

  点开“碳排量计算器”的页面,会冒出一堆问题,比如,你家里是否使用节能灯泡?你每年搭乘长途飞机的总次数是多少?……只要耐心回答完问题,计算器即会算出一定时期内你制造的二氧化碳数量。“真是只是觉得好奇,才给自己算一下的,结果,我一年竟然要制造4吨二氧化碳,比我们中国人每年2.7吨的平均水平高出了不少。”刘小姐坦言,这个实在有点超标的结果,让她蒙了,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生活中的确存在很多浪费行为,“我的一些生活习惯必须改变,比如提前淘米并浸泡10分钟,然后再用电饭锅煮,可减少4.5度电,算下就能减少4.4千克二氧化碳排放呢。这些都是举手之劳,如果不做就成了浪费之源。”

  四年没买新T恤

  减少185.6千克碳排放

  31件环保T恤轮流穿,平时吃饭自带筷子……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班的戴小建用自身行动带动了周边一群同学共同倡导低碳。

  自进入学校,戴小建就参加了学校的寸草环保协会,并成为协会核心骨干。因为积极参与了很多的环保活动,他得到了不少件活动纪念T恤。“每次活动一结束,环保T恤就基本都不穿了,我觉得这个很浪费不环保,后来我想,我把它当做夏天的T恤穿,既减少了碳排放,又能多次利用环保T恤上的宣传信息,何乐而不为呢?”

  4年下来,戴小建一共攒到了31件T恤,除了入学开始买了2件外,其他夏天穿的都是这样的衣服,仅仅衣服一项,戴小建4年来就减少了185.6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夏天的衣服都是环保文化衫,不是为了省钱,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节省6.4千克二氧化碳排放,我要用行动呼吁大家‘低碳生活’。”

  认养7棵香樟树

  以此抵消员工碳排量

  位于河西泰山路的帝斯曼(中国)公司在“低碳”问题上,更加直接了。他们认养了自家门前7株香樟,以此抵消员工的碳排放量。

  公司老板唐江生是个地道的英国人,他说,在欧洲很多大企业都会做“碳抵消计划”,就是计算每位员工日常活动中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然后付相应费用给专门机构,通过植树、购买环保器材等途径,来抵消公司员工的“碳排量”。

  他还真就算了一笔账:公司共有40名员工,走路和骑自行车不产生碳排量,而坐公交每公里的碳排量是0.069公斤,骑摩托车是0.094公斤、电动车是0.043公斤、地铁是0.042公斤,开私家车最高,每公里达到0.11公斤。每位员工的交通工具,出行路线一一统计,然后通过地图计算公里数、全年264个工作日,每天一个往返……唐江生最后得出全体员工使用交通工具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是9.381吨。然后再加上办公室里电脑、办公用电、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UPS电源等产生的碳排放量,公司员工出行和办公器材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一年为80.821吨。而一株乔木每天大约可以吸收0.033吨二氧化碳,一年就可以吸收12.045吨,这样算下来,他认养了7株行道树。

  “低碳”是种境界

  核心就是节电和节能

  “在工作中,尽量少用打印机;平时多走路上下班,这些都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南京理工大学毕业的张衡同样也是个“低碳生活”先行者。

  节电节能的理念充斥着他的生活。“我尽量不用打印机,而是用电子邮箱传达,这样可以‘无纸’办公。相机里的照片我不会全部打印出来,都是备份到电脑里。”

  对于电脑的使用,张衡也严格按照节电方式操作。比如将电脑显示器进入睡眠模式的时间设定在1分钟;此外,如果外出有事,他也会在电脑上设置自动关机时间,以防当天忘记关闭电脑。将这些小细节都使用上,张衡每天可以减少约2公斤碳的消耗量。

  “我家的家电几乎都是节能电器,空调只有在极端天气下才会开。”张衡说,“低碳生活”充斥着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用拖地的水冲厕所,或者浇花;用淘米水洗菜。”每一个节约的想法,都可以为减碳作出贡献。 本报记者 王娟

  ■“低碳”最前沿

  请二氧化碳到地下沉睡

  东大科学家正在研究这个看似疯狂的课题

  作为工业文明的副产品,大气中浓度越来越高的二氧化碳让享受着文明成果的人类伤透了脑筋。可再生能源、新能源要取代化石燃料尚需时日,依靠绿化来“减碳”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二氧化碳“加热”地球却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发生——有没有更快捷的“治碳”方法?

  答案是将二氧化碳赶入地下——这个看似有些疯狂的主意正成为目前世界的热门课题。引人注目的是,东大科学家也在参与这一课题的研究。

  捕获技术日臻成熟

  “在目前的环境下讨论二氧化碳的捕获与封存意义重大。”东南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赵长遂教授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学校课题组从2001年起就开始关注这一课题。

  赵教授介绍,目前采用液态吸收剂从发电锅炉尾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获得高纯度的二氧化碳已经成为可能,国内已完成工业示范,研究水平与国际相当。

  “不同的燃煤发电方法有不同的CO2捕获方式,比如我们在973计划资助下进行的氧燃烧循环流化床燃烧发电技术,可以实现较低成本捕获CO2。与此同时,通过添加价廉易得的石灰石等,发生循环煅烧和碳酸化反应,在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得到高纯度的二氧化碳,为下一步利用或封存做准备。”赵教授介绍,这些新型发电技术的国际合作目前已在洽谈中。

  封存二氧化碳是趋势

  被捕捉的高纯度二氧化碳去向何处?这才是解决温室效应最关键的一步。赵教授透露,目前对收集的二氧化碳有利用和封存两种处理方法。利用方面,华能北京热电厂,就将燃烧后烟气中捕集的二氧化碳提纯精制后,用来制作碳酸饮料,年捕获量为3000吨。但这种方式只是将二氧化碳暂时封闭,一旦易拉罐开启,捕获的二氧化碳又重新回到了空气中。

  对彻底封存二氧化碳,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展开研究和试验,通过输气管道或罐车,将高纯度二氧化碳输入地下,使其永远不能为祸人间——这项技术已经可以实现。据了解,采空或接近采空的油气田、不可采的煤田以及千米以下的咸水层都是较理想的封存地点。

  “从长远看,封存二氧化碳是大势所趋,但降低成本和确保安全性仍是关注的焦点。一旦封存的二氧化碳发生泄漏,密集的窒息性气体必定会引起人间灾难,这个后果将可能由我们的子孙后代来承担。”赵教授补充说,国内多个碳捕获项目正相继上马,但要在中国完全走通“捕获-输送-封存”全过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