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舰队(长江舰队)   第一船——“恬吉”   “恬吉”舰在中国近代造船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因为它不仅是上海江南制造局于1867年">

首页 > 专家说

大清长江舰队都有哪些军舰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08-17 11:24:46
热度:

大清长江舰队都有哪些军舰【专家解说】:">  南洋舰队(长江舰队)   第一船——“恬吉”   “恬吉”舰在中国近代造船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因为它不仅是上海江南制造局于1867年

【专家解说】:">  南洋舰队(长江舰队)
  第一船——“恬吉”

  “恬吉”舰在中国近代造船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因为它不仅是上海江南制造局于1867年迁往高昌庙开始造船业务后所建造的第一号舰,就此开创了江南厂的百年基业,而且还是中国第一艘自制的实用轮船(除轮机系采购西洋旧货翻修外,其余船壳与锅炉均为自制)。它的设计和建造者是两位无锡籍的技术人员徐寿和华蘅芳,他们也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自然科学研究人员。
  1867年开工,该舰开工;1868年7月23日,在耗费了工料81397.3两白银后的正式下水,1868年9月15日完工。当时的制造局负责人两江总督曾国藩取四海恬波、厂务安吉之意,将之命名为“恬吉”(后因光绪帝载湉继位,为避名讳而更名为“惠吉”)。由此,中国近代第一个造船基地——江南制造总局造船厂就先于专门造船企业福州船政局而投入了量产,并将一直影响中国的整个重工产业直到100余年后的今天。
  “恬吉”号木制船体,排水量600吨,船长56.39米(185英尺),宽8.27米(27.2英尺),吃水2.44米(8英尺),采用一台卧式蒸气机,额定马力150匹,指示马力392匹,明轮驱动,顺流时速16.2节,逆流时速9.45节;装备各型火炮9门。轮船建成后,出吴淞口外试航,直抵舟山而返,显示其航海性能相当不错。9月28日,又上驶江宁,由曾国藩亲自登舰视察,并一路驶至采石矶。但该船完工不久即已过时,长期未得到有效使用,而是搁置在港口。1878年前后,该舰因船体朽坏而除役。

  该舰的指挥人员不详。


  测海”号


  英文名Tse Hai,旧式炮舰。上海江南制造局建造的第3号舰,同样由徐寿、华蘅芳等设计监造,1869年2月开工,9月1日下水, 10月5日完工。造价白银82736.5两。
  “测海”号木壳,排水量600吨,长53.34米(175英尺),宽8.53米(28英尺),吃水3米(10英尺)。由于江南厂的2号舰“操江”上的国产新型立式蒸汽机性能不尽如人意,“测海”重新选用了一台购自国外的普通卧式蒸气机,额定马力125匹,指示马力431匹,暗轮,航速12.5节。装备15门制造总局自产的24磅120毫米榴弹炮,乘员117人。本舰一直在长江中使用,绝大多数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后于1918年正式除役。


  江南厂最后的旧式舰“威靖”


  英文名Wei Ching,上海江南制造局建造的第4号舰,同样由徐寿、华蘅芳等设计、监造。该舰也是江南厂建造的最后的旧式炮舰。1870年8月1日下水,10月竣工。造价白银11万8千两。
  “威靖”排水量1000吨,长62.48米(205英尺),宽9.29米(30.6英尺),吃水3.35米(11英尺),1台卧式往复蒸汽主机配备两座燃煤锅炉,额定马力150匹,指示马力431匹,航速12.5节。武备与“测海”一样是15门制造总局自产的24磅120毫米榴弹炮,乘员142人。该舰缺少服役记录。


  快船巡洋,海波晏清——江南厂第一艘巡海快船“海安”


  第一批四艘式样较旧的舰船完工后,江南厂的两位技术负责人开始酝酿筹建吨位更大、战斗力更强的新式军舰。参照当时可以得到的外国兵船式样,他们设计出一型2800吨级的木制巡海快船(早期无防护巡洋舰的雏形);为有效军舰战斗力,除自制部分火炮外,还通过派利洋行进口新型的120磅克虏伯钢炮。1871年,这种新型军舰开始敷设龙骨。1872年5月24日,沪局制成的第五艘船、也是第一艘巡海快船“镇安”号下水。造价白银355198两,相当于两艘“恬吉”型船。
  “镇安”舰排水量2800吨,长91.4米(300英尺),宽12.8米(42英尺),吃水6.1米(19英尺),动力采用一台卧式蒸汽机,指示马力1800匹,航速12节,武备包括2门9英寸(229毫米)克虏伯主炮和24门70磅克虏伯炮,是当时国产木壳蒸汽军舰中最大的一艘。根据当时报道,“镇安”号共有四层舱面。下舱从前至后包括帆炼房、油漆房、木匠房、兵目房、火药房、炮弹钢壳房、淡水舱、轮机舱、大货舱、后火药房、后炮弹房等。锅炉、蒸汽机和煤舱均在机舱内,煤堆放在锅炉蒸汽机周围,以防止敌人炮弹射入。第二层是客舱,前面设一座病房,然后是官房、客房。再上一层是炮舱,前端为锚链绞盘和厨房,后端是官员住房,中间的炮舱设22门40磅克虏伯钢炮,分在两舷布置。还有1门80磅克虏伯钢炮。最上层甲板上有驾驶台,配置有1门120磅9英寸前装克虏伯线膛钢炮,1门80磅克虏伯炮,附载有1艘轮机舢舨和8条桅帆舢舨。编制372人,加上载运兵员可达500人。船上有3根桅杆,顺风航行时可关闭蒸汽机,此时螺旋桨就提升起来。
  作为沪局造船技术能力提升结晶的“镇安”于1874年3月18日正式完工。在完工之时,因为舰名与广东军舰“镇安”重名,故重新命名为“海安”。在1930年代江南造船所自制的“平海”轻巡洋舰诞生之前,她是中国国产的最大军用舰船。与当时流行的早期铁甲舰一样,“海安”采用的是船旁列炮布置法,火炮排列在军舰两舷。为减轻自重,追求高航速,船体采用的仍是木胁木壳。如果按照19世纪中期的标准划分,因为“海安”除了在主甲板上布置火炮外,船体内还设置了炮房,可以称之为头等巡海快船,在吨位和火力上都超过福州船政局同期建成的二等巡海快船“扬武”。只是因为“海安”完工时间较晚,使中国第一艘近代巡洋舰的桂冠被“扬武”摘得。
  若实事求是论,早期巡海快船的船型在1870年代已经过时,该船原材料的质量也很值得怀疑。但就187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基础看,江南制造总局的中国技术人员能在并无成例可循的条件下通过仿照外国图纸自行设计出巡海快船这种较大吨位的军舰,并成功建造出成品,无疑为日后建造更大、更现代化的巡洋舰打下了基础。

  “海安”的服役记录十分古怪,可以说是中国近代海军史上又一个失踪者。因为舰体质量的恶化,该舰很早就处于半废弃状态。奇怪的是,有大量资料声称,该舰与新成立的轮船招商总局的一艘商船“海晏”是同一条船,参与了刘铭船赴台、醇亲王大阅北洋海军、割台湾等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经查证资料可以得知,“海晏”是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商旗昌时并入的商船,与“海安”实为两船。“海晏”一直使用到1937年抗战爆发才自沉,“海安”则早早下落不明。


  石浦的诡异冤魂——巡海快船“驭远”


  英文名Yu Yuen,与“镇安”一样属于巡海快船系列。上海江南制造局建造,由徐寿等人设计、监造,1873年初开工,同年12月23日下水,1875年8月1日完工成军,造价318717两白银。该舰的主要数据与“镇安”舰相同,武器装备略有差别,为2门210毫米、4门150毫米和12门120毫米克虏伯炮。“驭远”完工后一直在南洋舰队服役,担负长江防御任务。因为木制舰体的品质不佳,长期以来并未担负重要的作战任务。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法人于马江一战摧毁福建舰队,气焰正盛,企图一举侵占我台湾,但遭华军顽强抵抗而未果;法国远东舰队随即开始对台湾进行封锁。11月1日,清廷下令南、北洋水师抽调军舰援台。11月20日,北洋援台之“超勇”、“扬威”二舰抵达上海,南洋大臣曾国荃亦决定派“南琛”、“南瑞”、“开济”、“澄庆”、“驭远”五舰会合北洋舰只援台,并以“开济”为旗舰,由提督衔总兵吴安康统帅。但12月4日,朝鲜突发事变,“超勇”、“扬威”二舰紧急赴朝。南下援台舰队只剩南洋5舰。
  1885年1月18日,南洋5舰起锚南下。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中将决定不等中国舰队到达,自率舰队在中途进行截击。2月7日,孤拔亲带“巴雅”等7舰开始搜索,2月13日清晨5时半,掉头南归的法国舰队意外发现了南洋的巡洋舰编队,孤拔当即下令战斗。7时,双方舰队拉近至10海里,南洋5舰也发现了法国舰队。“开济”、“南琛”、“南瑞”三舰航速较快,借助晨雾的掩护避开了法国军舰,向南逃去;“澄庆”、“驭远”由于航速较慢,避入附近的石浦港。恼怒的孤拔下令封锁石浦港,攻击“澄庆”、“驭远”。
  2月14日(除夕夜)深夜11时半,法国舰队派出2艘舰载小型鱼雷艇潜入石浦港。次日(大年初一)凌晨3时半,由“巴雅”号副舰长指挥的2号鱼雷艇发现了“驭远”舰的位置。3时45分,2号艇在距“驭远”200米处发射了2枚鱼雷,但都未击中。遭到鱼雷攻击后,“驭远”舰立即还击,法军2艘鱼雷艇全部被击伤搁浅。但令人意外的是,2月15日天明以后,法国舰队意外发现“驭远”、“澄庆”二舰自沉在港中,船上官兵已全部撤离。究竟2舰为何自沉,成了一段历史迷案。据近年来对史料的挖掘和分析显示,应当是当时两舰管带害怕再遭法舰攻击,竟然下令将船凿沉,然后上报谎称被法军鱼雷艇击沉。
  战后,“驭远”舰管带准补太湖右营都司金荣被革职发往军台效力。


  中华铁甲——岸防炮舰“金瓯”的辉煌与寂寞


  英文名Chin Ou ,小型岸防铁甲舰。还在“驭远”号进行收尾工作的同时,一股“铁甲舰热”已经在中国海防建设的领导者中悄然风行起来。1875年,上谕正式下令购买铁甲舰1—2艘。
  在操作层面上,南洋大臣沈葆桢则提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主张——在江南制造总局引进外国图纸,自行仿制铁甲舰。沪局在1875年前后开始购买大批建筑材料,准备把厂房和船坞扩建到可供建造铁甲舰的水平——但这需要一个相当时间。在这个不长不短的时间段内,富于创新和求知欲的沪局技术人员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用多余的钢材和火炮在尴尬的“垃圾时间”内造出了一艘划时代的军舰。
  在为建造铁甲舰而专门聘请的一名英国技术人员指导下,沪局在1875年9月17日下水了一艘奇怪的小军舰。这条名为“金瓯”的200吨小舰是由富余的大量钢材和一门制造局多出的170毫米克虏伯后膛炮构成的。在深谙世界舰船发展潮流的英国技术人员指导下,“金瓯”的基本船型参照了当时英国新锐的伦道尔式炮艇,采用全铁制结构铆合而成。排水量195吨,舰身长31.7米(105英尺),宽6.2米(20.4英尺),吃水2.06米(6.75英尺)。动力采用了一台立式蒸气机,功率304马力,航速10节,乘员53人。舰艏装备1门6.7英寸(170毫米)的固定式克虏伯后膛炮,参照西方地井炮设计,通过一套液压装置使火炮在装填时能降到舱内,装填完毕后则举升到炮台内,极为灵便。舰首安装有撞角,“直伸出船外,如犀之独角”。而且造价居然只是区区的6万2千6百两白银。
  与基本的蚊子船型相比,“金瓯”已经具有了某些巨大的超越——率先应用了水线带装甲设计。军舰沿水线附设有一条2又3/4英寸的装甲带,主甲板上还设置了一个带有2又3/8英寸厚装甲的炮塔。从这个意义上说,“金瓯”实际上超过德国的“黄蜂”号,是世界上第一艘近海防御铁甲舰,德国报纸用上了“灿烂可观”以及“西方世界的恐慌”这种字眼。而且很有可能的是,德国“黄蜂”军舰设计之初的灵感就来自于“金瓯”。
  但作为一艘应用了过多先进技术的战舰,“金瓯”200吨的排水量实在是太小了。在随后的使用过程中,一系列问题开始暴露出来:船小炮大,操纵性差;干舷太低,航海性能极为低劣;炮位布置不当……更致命的打击是随着大量外购的伦道尔式炮艇到来,国产小铁舰已经失去了生存空间。这样一艘极富创造性的军舰,就如中国近代史上许多不经意闪现的火花一样,很快就消失在尘封的记忆中,了无痕迹。我们只知道,1914年中华民国安徽省拆毁了一艘废弃的水巡船,这条船有一个尖锐的舰首和一门大的不相称的火炮。

  历任管带:
  不详。

  东征之梦——“登瀛洲”


  在船坞中建造的“登瀛洲”号炮舰


  英文名Teng Ying Chow,木制巡海快船,福州船政局建造之第18号舰。由船政学堂学生吴德章、汪乔年、罗臻禄、游学诗所设计监造,1875年7月21日开工,1876年6月23日下水,9月15日完成测试成军,造价16万2千两。当时正值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事件结束,日本已被视为未来中国第一假想敌。因而该舰被命名为“登瀛洲”,取的正是震慑日本之意。
  该舰木质舰身,排水量1258吨,长65.28米(204营造尺),宽10.72米(33.5营造尺),型深5.28米(16.5 营造尺),舰艏吃水3.52米、舰艉4.16米(13营造尺)。主匡面积36.44平方米、风帆面积1333.2平方米,采用普通立式2缸蒸汽机、2座方式锅炉,指示功率580马力,输出功率150马力,航速10节,乘员128人。装备1门160毫米70磅子惠特沃思前膛六角钢炮,6门100毫米40磅子法华士后膛钢炮,另有一个载重400吨的货舱。
  1876年中英关系恶化,长江防御告急。当时南洋大臣、也是福州船政局的缔造者沈葆祯为加强南洋舰队的力量,紧调“登瀛洲”号加入南洋。“登瀛洲”号于1876年10月抵达南京,但几个月后,由于西班牙人的威胁,它又返回福州。一年多以后,“登瀛洲”号才最终重新加入了南洋舰队的服役行列,驻防南京。1905年前后,已经老旧的本舰改为运输舰,最后在广东舰队服役至民国后,于1913年10月除役,终于没有实现“登瀛洲”的梦想。

  长寿的炮舰“超武”


  英文名Chao Woo,炮舰/通报舰。福州船政局建造之第21号舰,由船政学生吴德章等监造,1877年7月29日开工,1878年6月19日下水,同年9月21日试洋;造价白银20万两。这艘军舰属于20号“威远”船型,也是福建船政生产的第2艘铁胁军舰,由船政自行制造全舰铁胁、铁梁、铁龙首、舰体所用钢板、铜板、轮机,是国舰国制化程度提高的成果与标志。
  铁胁木壳结构,采用铁钉连接捻缝工艺制造。排水量1268吨,舰长69.47米(217营造尺),宽10.72米(33.5营造尺),型深5.7米(17.8营造尺),吃水舰艏3.83米、舰艉4.48米(14营造尺),主匡面积34.55平方米、风帆面积933.24平方米,三根桅杆;主机为仿制“威远”舰进口主机之康邦省煤2缸蒸气机,4座圆式锅炉,指示功率750马力,输出功率200马力,航速12节,乘员84人。武器装备为1门190毫米80磅法华士前膛钢炮,6门50毫米40磅后膛钢炮。
  本舰于1879年1月拨归南洋。1880年,本舰奉派往浙江台州进剿匪徒黄金满,管带都司叶富阵亡,清廷诏赠游击并给骑都尉世职。民国后,“超武”在浙江服役,曾被孙传芳等军阀征用与北伐军战斗,于1927年3月21日被投诚北伐军的闽系海军所俘,于1930年退役拆毁


  命运多舛的“横海”


  英文名Heng Hai,旧式炮舰。福州船政局根据法国设计蓝图建造,为其建造之第25号舰。该舰由船政学生吴德章、李寿田、杨廉臣等设计监造,1883年5月17日开工。中法马江之战中,法国舰队炮击船政局,即将下水的该舰被击穿90余孔。战后进行紧急修补和重建,1884年12月18日下水,1885年7月15月试洋,造价白银20万两。
  该舰与“超武”、“澄庆”同属第20号“威远”船型,即铁肋木壳的三桅炮舰型号,主要数据也接近,只是本舰的排水量稍小,为1230吨,型深也减少为3.78米(11.8营造尺)。装备2门克虏伯190毫米后膛钢炮,7门120毫米后膛钢炮。
  笔者始终认为这艘军舰的武器装备过重,可能对其操纵性造成显著的影响。事实上,本舰建成后拨归南洋,1886年2月即在澎湖遇雾触礁沈没,从侧面对这一观点有所佐证。事后,管带忻成发被革职永不叙用。


  国造舰船的进步成果——“开济”


  福建船政局发展到1870年代末,已经成为当时中国乃至全亚洲最大的造船企业。但由于国防形势的严峻、主要经费被用于购买先进的外国舰船,造成国造舰船动力不足。加上经营模式的落后(派拨制),造船经费大大超过定额运行经费,以至债台高筑,濒临停产。船政局遂奏请采用“协款”制,即军舰建造费由调拨使用该舰的地方报销支付部分造舰费用。按照这种模式,正在缓慢扩充中的南洋水师在福建订造了3艘无防护巡洋舰(出半价)。首舰即为“开济”。


  英文名Kai Chi,无防护巡洋舰(Unprotected Cruiser),福建船政局建造之第24号舰,船政总监吴德章、李寿田、杨廉臣设计监造,1881年11月9日开工,1883年1月11日下水,1883年10月11日试航,造价白银38万6千两。舰体由福州船政局建造,完工后北驶到长江口,由江南制造局的人员安装火炮。


  该舰为铁肋双层木壳舰,三根桅杆,仍配备全套风帆索具。排水量2200 吨,长84.35米(263.6营造尺),宽11.51米(36营造尺),型深3.77米(11.8营造尺),吃水舰艏4.25米(13.3营造尺)、舰艉5.86米(18.3营造尺),主匡面积51.88平方米、风帆面积910.92平方米;动力采用康邦省煤卧式二缸蒸汽主机,8座燃煤圆式锅炉,指示功率2400马力,输出功率600马力,航速15节,乘员183人。完工时装备2门8.2英寸克虏伯后膛钢炮,6门120毫米克虏伯后膛钢炮,4管诺登费尔德机关炮6门、37毫米哈乞开斯5管机关炮4门,2具14英寸鱼雷发射管,舰艏装有铜质冲角。甲午战争后,“开济”的2门8.2英寸克虏伯架退火炮被拆除,换上2门江南厂自制的6英寸速射炮和1门4.7英寸速射炮。


  中法战争时,本舰由吴安康管带参加了镇海战斗(见前文“驭远”、南字号等词条)。甲午战争后,北方海防空虚,该舰一度北上布防,在北洋舰队重建后回到长江流域。1902年6月22日晨,“开济”在南京下关因火药舱热度过高致无烟火药爆炸而沉没,除刚上任不久的管带李田正好上岸开会幸免于难外,其余官兵全部罹难。李田因此革职发军台效力。


  装备7英寸主炮的“镜清”


  如上条所述,“镜清”也是南洋由出半价在船政局订造的3艘无防护巡洋舰之一,福州船政局建造之第26号舰,由船政总监吴德章、李寿田、杨廉臣设计监造,1884年1月4日开工,1885年12月23日下水,1886年8月11日试航,造价白银36万6千两。
  本舰与“开济”同型,在主尺度、动力等数据上完全一致,只是风帆面积增加为1922.03平方米,另主机改为三汽缸。该舰的火炮同样为南洋自行安装,系3门190毫米(7英寸)/26倍口径克虏伯后膛钢炮,7门120毫米后膛钢炮,6门37毫米哈乞开斯5管机关炮,鱼雷发射管2具;舰艏装有铜质冲角。7英寸的海军炮很少见,但当时中国大量购入口径7英寸、发射120磅炮弹的海岸炮,估计是由江南厂将这种火炮作适当改造后装上军舰。
  本舰原属南洋,甲午战后北洋舰队全歼,海防空虚,本舰与“南瑞”、“开济”等5舰暂调北方布防。当时“镜清”和“寰泰”各自的3门7英寸26倍径克虏伯架退火炮都被拆除,各换上2门6英寸速射炮和1门4.7英寸速射炮。
  1908年朝廷重新整理海军编制时,该舰因为已经老旧,被列为练习舰,编入长江舰队。辛亥革命时,本舰亦曾由清廷派往长江讨伐民军,并随海军主力一起附义。民国初年,本舰隶属练习舰队。1918年除役后售予三北航运公司做为北方航线的商船使用,改名“升有”。


  又一艘失事的巡洋舰“寰泰”


  英文名Huan Tai,无防护巡洋舰。为福州船政局建造之第27号舰,也是“开济”级的第3艘,由船政总监吴德章、李寿田、杨廉臣设计监造,1884年1月12日开工,1886年10月15日下水,1887年8月30日试洋;造价白银36万6千两(收半价)。
  本舰与“开济”、“镜清”同型,在主尺度、动力等数据上完全一致,只是风帆面积为1910.92平方米。武器装备则与“镜清”完全一致。甲午后,“镜清”和“寰泰”各自的3门7英寸架退炮都被拆除,换上2门6英寸速射炮(前部两侧露炮台中)和1门4.7英寸速射炮(尾部,带防盾)。
  1905年3月4日,本舰运军火赴广东时被加拿大太平洋轮船公司的商船“印度皇后”号在香港外海碰撞而沉没,管带祁凤仪等13名官兵殉难。经缠讼一年多,终判决由航商赔偿船价、货价总计白银367900两。

  寂寞的撞击巡洋舰——“南琛”、“南瑞”


  1881年夏,左宗棠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为改善南洋舰队长期得不到长足发展的窘境,同时也是为了与李鸿章掌管的北洋力量相抗衡,左宗棠积极寻求为南洋外购先进舰船。当他得知北洋在英国购买了“超远”级撞击巡洋舰时,立即委托德员在德国伏尔铿(Vulcan)船厂按照相同式样订造了两艘撞击巡洋舰(ram cruiser),每艘造价白银27万两。


  “南琛”、“南瑞”的英文名分别为Nan Chen、Nan Shui,“南琛”于1883年12月12日、“南瑞”于1884年1月8日下水。因两舰皆属于南洋舰队,故以“南”字号命名。


  本级舰钢质船身,属于无防护巡洋舰,标准排水量1905吨,舰长85.4米(280英尺),水线长77.01米(252.5英尺),宽10.98米(36英尺),舰首吃水5.19米(17英寸)、舰尾5.49米(18英尺),动力为2座卧式往复式蒸汽机,配备4座锅炉,主机功率2400马力(一说2800),单轴推进,最大航速15节(“南瑞”为13节),巡航航速10节,乘员184人,载煤500吨、淡水40吨。装备2门8.2英寸阿姆斯特朗主炮,4门4.7英寸阿姆斯特朗炮,2门37毫米哈乞开斯5管机关炮,4门4管神机炮,1门10管加特林机关炮,1具鱼雷发射管;舰艏装有尖利的冲角。


  根据历史记载以及使用者的评价,两艘“南”字号属于德国厂家对伦道尔的撞击巡洋舰的不成功仿制,工艺较为粗糙,舰体制造材料似乎也存在问题,因而不仅在实战中发挥不出应有的战斗力,就是在日常训练和维护中也是麻烦重重。终其一生都没有突出的表现,在这一点上远远不及其在北洋的同型舰“超勇”级。


  两艘“南”字号巡洋舰在实战中惟一一次出场是在1884年的中法战争中。法国在马江一战摧毁福建舰队后,企图侵占台湾;东京舰队对台湾海岸进行封锁,以图断绝守军外援。11月1日,朝廷下令南、北洋抽调军舰援台,南洋大臣曾国荃决定派“南琛”(管带:记名总兵袁九皋)、“南瑞”(管带:副将衔尽先参将徐长顺)、“开济”、“澄庆”、“驭远”五舰援台,以“开济”为旗舰,由提督衔总兵吴安康统帅;北洋水师则派出“超勇”、“扬威”二舰。当南洋各舰正在上海添装哈乞开斯机关炮期间,12月4日,朝鲜爆发政变,“超勇”、“扬威”二舰赴朝,南下援台舰队只剩南洋5舰。1885年1月18日,在清廷一再催促下,南洋水师5舰起锚南下,得到消息的孤拔决定在中途进行截击。


  2月7日起,法国舰队的“巴雅”等7舰反复搜索南洋军舰,13日清晨5时半,掉头南归的法国舰队意外发现了悬挂龙旗的中国军舰,孤拔当即下令准备战斗。上午7时,双方拉近至10海里,南洋5舰也发现了法国舰队。“开济”、“南琛”、“南瑞”三舰加大马力,准备甩掉法国军舰;“澄庆”、“驭远”由于航速较慢,避入附近的石浦湾。孤拔命令“凯旋”、“梭尼”、“益士弼”3舰监视“澄庆”、“驭远”,自率其他军舰追赶“开济”3舰。但突然海上浓雾弥漫,南逃的3艘中国军舰已经不见踪影。异常恼怒的孤拔下令封锁石浦港,攻击“澄庆”、“驭远”,遂有石浦之战(见“驭远”舰相关介绍)。


  “开济”、“南琛”、“南瑞”3舰于2月27日避入海防重镇镇海,与港内原有的“超武”、“元凯”2舰会合,第二天即被法军发现。当晚7时,孤拔率“巴雅”、“凯旋”、“尼埃利”、“达拉克”4舰到达镇海口外。3月1日下午3时,法军“尼埃利”舰开炮攻击招宝山炮台,中国守军还击,港内的“开济”、“南琛”、“南瑞”亦开炮攻击法舰,“尼埃利”号前桅被打断,舰身遭重创,被迫退出战场南下修理。3日上午,一艘法舰再度袭击镇海口炮台,遭中国守军猛烈炮击,船桅和烟囱被招宝山炮台炮火击中,舰艉被“南琛”、“南瑞”击中,冒着黄烟逃出港外。此后,法军将军舰驶至南洋3舰火炮射程外,集中攻击镇海口南岸小港口炮台,但浙江提督欧阳利见此前早已将该炮台的火炮撤出,法国军舰狂轰数日,浪费大量弹药,一无所获,只得每日在港外游弋。直至中法停战,法舰再未敢入侵镇海。南洋3舰虽然此前在遇敌时可耻逃跑,致使弱小的友舰为敌军宰割,但总算能将功折罪,配合镇海守军取得了镇海保卫战的胜利。


  甲午战后,北洋舰队全歼,北方海防空虚。两艘“南”字号与“镜清”、“开济”五舰曾暂调北方布防,在外购的五“海”巡洋舰到货后回归南方建制。半废弃的“南瑞”在1906年12月为萨镇冰变卖抵充修船之费用而自海军退役。“南琛”在同年拆除主要火炮改为运输舰使用,清末编入长江舰队,随同海军舰队起义。民初“南琛”曾担任练习舰,1915年起编入第二舰队,大约在1919年报废退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