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如何打造海上风电场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08-17 08:17:45
热度:

如何打造海上风电场【专家解说】:在上海首座跨海大桥东海大桥两侧,几十架巨型风车迎风旋转,成为沿途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然而,不仅外表美观,它更深层的意义则是填补空白,让中国成为继荷兰、

【专家解说】:在上海首座跨海大桥东海大桥两侧,几十架巨型风车迎风旋转,成为沿途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然而,不仅外表美观,它更深层的意义则是填补空白,让中国成为继荷兰、丹麦和英国等之后又一个拥有海上风电场的国家,而它也是亚洲首个海上风电项目。

  自2009年建成启用,上海市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所发电能通过海底电缆输送回陆地,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单机容量3000千瓦。年发电量达2.6亿度,可供上海20多万户居民使用一年。而令这一切从无到有的设计团队,正是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新能源设计院。

  勇做业界第一个拓荒者

  2003年10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召开“全国大型风电前期工作会议”,会议决定在之后的两年左右时间里大力开展大型风电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第一步便是选择确定20个左右的10万千瓦级的大型风电场。促使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项目成行的一个关键性原因就是受此启发,而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也从中嗅到“商机”。“建成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的意义非同寻常,早一步获得海上风电项目的开发权,便早一步获取经验,之后也能拿下更多项目。”上海院新能源院院长李健英如是说。

  但万事开头难,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同样面临着许多未知的挑战。众所周知,上海属于软土层,地质条件较差,同时经常受到台风影响,建设条件较国外更为复杂。加上海上风电是一门跨专业学科,全世界都没有这个专业,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于是,在接到任务后,以李健英为带头人,精心挑选了涉及规划、土建、电气、施工等多个专业的20位业务骨干参与其中。设计工程师周旋和黄俊还专门跑去汕头大学闭关两个月“拜师学艺”学习一个专门用于海上风电场设计的基础设计软件,现学现用。而这段拓荒式的技术攻坚战,也就此拉响。

  这是一场不容许失败的战役

  “东海大桥项目是国内首个由国家发改委核准的海上风电场示范项目,所以它在规划之初,就注定‘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海上风电场设计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林毅峰对记者说。有了这个基准,外界对于该项目的期待与关注自然不言而喻。团队的压力就更大了,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里开始一番新的钻研。

  直至目前,国外海上风电场采用的是单桩和三角架基础设计。为了满足风机的承载、抗拔、水平变位等需要,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的设计,则是先打下八根钢管桩,再在钢管桩顶部浇注成一个混凝土承台,采用世界首创的风机高桩承台基础设计,实现“首创”技术。设计高级工程师乐治济记忆颇深:“打桩环节遇到很多阻碍,金茂大厦的桩直径是0.9米,而海上风电场采用的每一根桩直径1.7米,长90米,一共有34台风电机,需要打下272根桩子,会遇到各种问题,难度可想而知。”在此过程中,工程院士、岩土大师都成了他们的智囊团。  海上风电场顾名思义,作业地点自然在海上。因此,每回勘察现场,工程师们都要坐渔船出海,一呆就是一整天。“天一亮,早上6、7点就要出去,到了晚上7、8点再回来,坐船来回需要三个小时,有人一开始不适应,连续吐了3天,后来也就习惯了。”据电气总工程师秦东平介绍,为了赶进度,大家都主动拉长工作时间,最终提前三个月完成项目,为业主增加了2.5亿元收益。“不仅是不允许失败,我们还要为业主考虑赢利点,这样才算是圆满完成任务。”

  “我一开始还想当成一般的项目来做,没想到开始之后才发现,海上和陆地的理念完全不一样,越接触,问题越多,但越做下去,越有成就感。对我自己也同样是一份很受益的经历。”李健英说。如今,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建成已经整整四年,海上风电场也已成为全球发展风电的热点,国内海上风电场项目建设在多个沿海城市陆续展开。至此,一个新兴市场被正式打开,而上海院的这一群拓荒者也成为了这一领域名副其实的领头羊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