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两国企业合作的互补性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08-17 12:05:34
热度:
中德两国企业合作的互补性【专家解说】:中德企业合作的思考
◎ 文/南存辉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已经从一个普通消费品的市场大国,逐步成为高档消费品的市场
【专家解说】:中德企业合作的思考
◎ 文/南存辉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已经从一个普通消费品的市场大国,逐步成为高档消费品的市场大国。
“坐奔驰,开宝马”,曾是中国社会上一句流行语,形象表述了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对高档汽车的最初认识,也直观地反映了中国消费者对德国制造的高档工业品和消费品的高度认可。
多年来,德国企业及机构向中国输出的工业、交通大型设备和民用环保、家居制品以及金融、零售等各领域的产品与服务均取得很好的业绩。为数众多的德国企业扎根中国当地,凭借先进的技术与管理,占据诸多行业的产业链高端,获得巨大的市场份额和丰厚的利润回报。
根据德国工商总会(上海办事处)研究发布的《德国工商总会2007年调查》报告,截至2007年11月,德国企业经中国政府批准的在华投资项目有5,800多个,设立独资及合资企业2,500多家,实际在华投资金额累计约160.4亿美元。德国中国商会近期对在华德资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得益于中国良好的政策环境与中国经济的强大活力,大部分德国企业的在华投资获得成功,实现了经营目标,新投资项目达到盈亏平衡的时间仅需2至4年;90%以上的德资企业计划在短期或中期扩大在华经营规模,40%以上的德资企业计划在中国开设新的子公司。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企业通过引进、学习、消化吸收及再创新,使中国逐渐成为制造业大国,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由众多中小企业参与的、各具特色的制造业基地初具规模,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配套能力,基本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为全球市场提供的是质优价廉的产品。“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各国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中小企业为包括德国在内的各国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较大贡献。
据统计显示,中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GDP)6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和50%以上的税收总额;德国中小企业提供了德国70%的就业岗位、80%的职业培训,创造了45%的国民生产总产值。在中国,65%的专利、75%的技术创新、80%的新产品开发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因此,中小企业既是中德两国经济的主体与基础,也是两国经济合作的主要参与者。
中德两国经济技术的互补性强。众所周知,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潜在消费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品市场之一。在过去10年间(1997-2007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8.6%。根据中国统计局在2006年所作的预测,在未来三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GDP的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7%以上,至2020年国内GDP总量将超过60万亿元,人均GDP超过4万元,折算美元超过5,500美元/人,实现(或超额实现)中国政府提出的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未来十五年内,资本积累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在50%以上,其次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增长,预计在“十二五”期间,其贡献率将超过40%;
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市场将保持对工业品的强劲需求。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将继续成为推动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这是包括德国在内的各国企业的历史性机遇。即将召开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更是为各国企业包括来自德国的中小企业继续开拓中国市场提供了良好机会。在此历史条件下,中德中小企业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就中德两国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而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国际贸易
近年来,中德两国贸易的发展势头良好。中国是德国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间贸易额占中国与欧盟27个成员国贸易额的三分之一。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统计,2007年1-11月份双边贸易额达到772.86亿欧元,同比2006年增长15%。双方出口商品结构大体保持稳定,两国贸易合作的法律框架逐步完善,合作的机制比较健全。
贸易合作已经成为中德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推动因素。在中国重化工业、轨道交通、先进制造业、节能减排、新能源、水处理和环保等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德国中小企业生产的机械设备、电力电子、精密仪表、自动化装置和新材料等高技术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而中国中小企业在付出巨大资源与人力代价基础上生产的各种高性价比的工业品与消费品,将继续成为德国民众高福利生活的重要基础。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中国企业出口德国的产品结构也在发生一些值得关注的变化。德国联邦统计局近期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2000-2007年间德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如办公设备、电脑设备及元件所占比例从2000年的10.4%增加到2007年的18.6%,电视机、收音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比例由12.6%增至16.5%;而附加值相对较低的商品,如家具、玩具和装饰品的进口比重从11.1%下降至9.7%,纺织服装类则由11.5%降至9.7%。中国出口德国商品的结构性变化,与我国领导人在2005年访德期间提出了有关深化两国经贸合作的建议内容是一致的。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环境承载力较为薄弱的国家。中国所面临的人口、资源及环境等方面的约束条件,决定了中国只有改变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在技术进步基础上构建资源节约型的产业结构,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演变,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政府为调整产业结构所作的努力。
我们要在继续保持双边贸易的同时,稳步提升双边贸易的深度,扩大双边贸易的宽度,提高交易频率和交易额,增加技术与服务在双边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二、产业衔接
德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更是制造业强国。如果说“德国制造”推进了中国产业的技术进步,那么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制造”对德国的进一步贡献则是,随着进入德国市场的中国产品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将直接推动德国企业的技术革新与产业转型,进而有利于德国企业全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中德两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比较优势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具体表现在,德国中小企业产品的优势为领先技术、专业设计、高品质、工艺精湛及可靠耐用,在专业应用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中国中小企业的产品则以适用性、通用性及高性价比取胜,主要定位于大批量的经济型市场。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两国中小型制造企业不同的产业优势是可以互相衔接、互为补充的。两国中小企业之间要加强产业内的分工与协作,围绕各自的比较优势,建立互补共赢的产业合作模式。如在德国企业占有传统优势的专业设备领域,可通过OEM及ODM方式更多地采用中国企业生产的非核心部件,使在保持产品性能与质量的同时,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德国企业相对逊色的标准化产品领域,则可通过技术转让、授权生产、组建合资企业等方式与中国厂商合作生产,形成综合竞争优势,填补市场空缺。我们相信,如果德国的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生产工艺及质量管理体系,结合中国良好的产业基础及优质廉价的人力资源,可以形成全球性的制造业竞争优势,并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
中国的中小企业要积极开拓视野,创新国际业务方式,改变以往原料从国外进口、生产加工在国内、产品销往国外的“孤岛化工厂”模式,积极走出去设立研发机构与生产基地,主动实现与国外企业尤其是与德国中小企业的产业衔接,共谋互利发展。
三、双向投资
中国近代工业的建立与发展,曾在较大程度上借鉴了欧洲特别是德国的工业化经验,这使得中德两国经济在产业结构、经营理念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互通性,由此为两国企业、包括中小企业在资本层面合作提供了很大空间。
当前,德国企业的对华投资热情持续高涨。根据德国工商总会在对8,000家德国工业企业调查基础上所作的《2008年德国对外投资报告》,中国是德国企业在欧盟以外最受欢迎的投资目的地,约有32%的企业将中国作为首选投资地;对于海外雇员超过1,000人的德国大型企业,中国是超过欧盟的首选投资目的地;41%的海外雇员在200-999人的德国中小企业则计划于今年对华投资。
总体而言,德国企业对华投资优化了其产业的区域布局,中国也成为诸多德国企业最具盈利性、增长最快的区域市场。此外,德国工商总会的调查结果还显示,在中国等国外有投资的德国企业,其国内经营业绩和雇员增长幅度都明显都高于国内平均水平,由此表明对外投资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德国国内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强了德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比而言,中国企业投资德国尚有很大的潜力。随着中国企业竞争能力的逐步提高,中国资本应走出国门开展对外投资,在更深层次参与国际的合作与分工。由于中德两国经济资源禀赋的差异性与互补性,使德国成为中国企业在欧洲投资最有价值的目的国之一。中国厂商可以通过新建独资企业或与当地企业合资合作等方式建立在德国的业务实体,充分利用当地在科研、技术、工业设计、产业标准、质量认证、职业培训及技术员工等方面的优势,建立面向全欧洲、中东、非洲乃至全球市场的经营主体。
然而,企业之间的合作离不开政府和行业组织的支持和推动。当前我们最大的愿望,一是希望中德两国政府积极推动两国商会和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交流,为两国企业间的联系和业务往来提供更为有效的中介服务;二是希望德方放宽在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有关规定,为中国产品进入德国市场提供便利,为中国企业到德国投资营造更为良好的环境条件。
我们相信,只要有积极的态度,宽阔的胸怀。中德两国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前景一定会更加辉煌,中德两国中小企业一定会为共同促进两国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
合资企业的钛工程有没有污染?2024-08-17
-
中外合资企业根据新会计法的规定,哪些税可以减免.2024-08-17
-
中外合资企业在企业税收方面有哪些优惠的政策2024-08-17
-
中外合资企业在企业税收方面有哪些优惠的政策2024-08-17
-
合资企业的税收政策(中方66%美方34%)2024-08-17
-
合资企业的税收政策(中方66%美方34%)2024-08-17
-
合资企业的税收政策(中方66%美方34%)2024-08-17
-
合资企业的税收政策(中方66%美方34%)2024-08-17
-
合资企业的税收政策(中方66%美方34%)2024-08-17
-
新疆对中外合资企业有何优惠政策2024-08-17
-
燕山石化的合资企业与燕山石化有什么联系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