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谁有鲁迅灯下漫笔的鉴赏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08-17 11:44:51
热度:

谁有鲁迅灯下漫笔的鉴赏【专家解说】: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
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
--题记
想读懂鲁迅杂文,在现时代

【专家解说】: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 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 --题记 想读懂鲁迅杂文,在现时代好像是不可能的事了!可我们却总是自作聪明,非得试图捅破这层久已尘封的“隔膜”才安心似的,自然我们总是碰壁,却愈挫愈勇起来,这许是追求真理的勇气吧!写《灯下漫笔》读后感亦当须脸皮增厚,面子撕毁,不顾一切外来责难之勇气。倘以为竟没有责难,一是缘于本文写得一文不值,很有可能;二是读者木然了,不知道笔者在说什么;三是先生的原文无法引起共鸣,而这是不可能的;四是本文写得太好,完全渗透了先生的主旨,而这也是不可能的。于是本着“读者就是上帝”的原则,我将尽我所能“读”出先生的血写的文章的腥味! 原文分两块,这里亦分两块。 一 鲁迅杂文不仅在于主题鲜明以及随手拈来的历史片断,且往往是有指,决非无病呻吟!看今日之杂文,装模作样的想混点稿费的不痛不痒的俯拾皆是。文章从时事开篇,讲银行对小资们的影响,于是自己也跟着“很乐意收受”。只是好事总不能一如既往的,“忽然受了一个不小的打击”,银元竟然迭价了,开始打折了,虽讲理而不得,总比没有的好吧,于是很是得意了起来!“现银塞在怀中,沉垫垫地觉得安心”。这之前提及的些许时事,也就是发生银元迭价的原因了。做稳了奴隶是不思反抗的,所以才会“安心”,即证明了所谓“五千年愚民文化”真正发生了效用了,领袖们高兴了,主子们欣然了,没有什么比得到自己想要的更让人忘我的了!呵,借用沙翁一戏剧名:皆大欢喜。然而,事情的发生发展总有不利的一面,缘何所有人都会满足呢?到底谁失掉了什么呢?物理上物质是守恒的,这儿不妨将物质延伸为广义的,即所有的存在。所以我们总要去追寻那些我们兴奋“安心”之余不经意间丢失的东西,正如我们患得患失坐立不安时一样。 先生的睿智过于常人,往往在此即见分效了。“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突然吗?一点也不突然!这是由来已久的,人不是说了的吗:生活缺少善于发现的人?只是先前没有被发现,这条所谓“思想”是早已深入人心了,习以为常了,以至于没人觉得有什么异样的!臣服于外族的子民,竟不如外族的一头驴!?“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大汗竟下了如此法令,以为不太可能呀。我们一向对于大汗印象很不错的,雄才大略的,跪膝于其下,以为彼时代的人们尽享些天伦之乐的吧。然而历史是不讲仁义之理的,谁手上有刀便从了谁!但也还不错,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总比做奴隶而不得的“安心”些吧。我们总是这么安慰自己,可失去的却是民族的血性,得到也只能是主子的马鞭!争取,是要的,而况我们还没争取到?可是,春风总有偶尔光临的时候,也就稍微平息了我们心中的怒。张献忠更像个变态狂,一点面子也不给,他连我们做奴隶的资格也给剥夺了,“将奴隶规则毁得粉碎”,太不厚道了,可是我们却只能掩泣于无奈!谁叫我们是奴隶呢?! “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这是太平盛世的所谓“规则”,春风终于佛面了,是故,大唱颂歌,互相吹捧了。又是一个“皆大欢喜”!历史学家理直气壮地修正史,道学家名正言顺地装神弄鬼,文学家兴高采烈地作名著,臣子们是非分明很卖力地治理国家,秀才们甘心情愿地头悬梁锥刺骨,“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的‘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这不仅仅是因为所谓“退而求其次”,退而求其次,在大多情况下,往往是给自己找台阶下的借口而已;更多的因为精神上的麻木,不思进取,“稳”就好,奴隶是不好,可只要能做稳了“奴隶”,又何尝不是美事呢?呜呼,人不能称其为人!忽而觉得“降格”了,我们大中华怎可被“降格”?我们往往竟对于久远的外族入侵不太感冒,何况内族这么隐蔽的人性侵犯呢? 是,不但有人看出来了,还有人站出来了,这是鲁迅!可是却被自以为修了正果得了鸟经的道学家们认为是过于精神过敏,胡言乱语,这不也是悲哀么?时至今日,读鲁迅的人少之又少,然而赞先生的人却很多,总带有功利的明目张胆的审视眼神,以先生之名,抬高自己的所谓“学术成就”,著作等身。我亦是其中吹鼓手之一,只不过,我没有任何功利可言。幸而觉得我还算是拥有“纯洁的思想倾向”,呵,为自己感到悲哀!然而先生给我们青年到底还是提出了期望的,“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我没有鲁迅这样睿智深远的眼光,故不知道现今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子,它处于一个什么历史阶段。所以“现在的青年的使命”又是什么呢?我不知道! 二 鲁迅杂文字字是反语,句句是警示,文笔看似柔和,实是入木三分;总是不经意间能见得大道理,却非普通人所能为。鲁迅的怒从不现于脸上,哀亦从不端至桌面上来,他是深沉的,以至于反对者误读到了保守的地步! 倘认为第一部分是说国人内设的肉宴,第二部分则讲的是国人待“外宾”的佳肴。 “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先生深夜读史,却以为满纸上都大书着“吃人”二字,血淋淋的,然而却是铁似的事实。诧异是没有用的,看穿假象只也不过是刚刚起步而已。然而总是起来了,至少没有赖在床上无病呻吟,还是有希望。我们现今的评论家们津津乐道于中华文明对于异族的“同化”作用,在鲁迅那里也只不过是“用子女玉帛为作奴的贽敬,又美其名曰‘同化’。”其实先生那个时代的那些道 貌岸然的道学家们是早已欣喜地发现了这个国人引以为傲的“同化”作用了的,至于现今的流行也确有它的“合理性”。现在我们需要发展,需要自信力,所以文化的作用总是为经济服务,也是的确的事情。“流行”,说明了它于我们的需要是很迫切的,我们需要这样的论证,以便挺直了腰杆做人,发展经济,正如时下流行的太多国际某某“认证”一样。然而却是以失掉个性为代价的,以推就自主创造力为其实! “但我们自己是早已布置妥帖了,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人活着的道理很简单,就是只要能活着过就行,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道理。我们不承认是为活着而活着,以为过于简单化,其实也只是自欺欺人而已。引开智者的视线,做些普通人自己的事,不想去改变什么,安于现状是人的惰性之使然。所以只要“可以凌虐别人”,只要“可以吃别人”,我们也便心安理得地活着!反正我们亦被人“凌虐”,亦被人“吃”的,所以亦没有必要“不安分”的。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道理总是相通的,原理的统一性归咎于物质的统一性。譬如吧,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所谓“朋友”的赞美,这时可就要注意了,他们往往是要有所得的。虽撕声力竭地大力倡导什么“建设和谐社会”,那却是社会已经很不和谐了的实证!狼吃羊之前,总喜欢美言几句,以表谢意。“到中国看辫子,到日本看木屐,到高丽看笠子”,仅是猎奇而已么?不是的,人家阔久了,闲得慌,总得找点事做。人自从生在这个社会上,就注定是懂得利益的动物,不必去使用隐讳之辞以掩盖我们赤裸裸的欲得之心。所以,人家不管什么“谦虚”美德,拿来!一切好的对自己有益的统统拿来!狼是不懂得血之可怖的,正如我们走路踩死一只蚂蚁一样,是决不会大呼“没良心”的。 然而我们却依然不仅对内,亦对外的“含笑”着生活,这笑中包涵多少复杂感情已非人所能理清的了。“并且因为自己各有奴使别人,吃掉别人的希望,便也就忘却自己同有被奴使被吃掉的将来。”历史学家先辈们告诫我们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可是这历史是正史还是野史呢,也便不得而知。对于我们,正如使用“氤氲”一词,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谁也说不清楚,只能掺和着学,以为用了多么“飘渺”的要义了,还得意了,忘了形了。所以历史学家们到底欲告诫我们什么,究根到底,总是没有答案的。只不过,我们还有东西不应当忘记,那就我们生存其中的现实与本质!但,很有些人以为,此种思考纯属活该死脑细胞,我们竟被人吃掉了灵魂,还依然美滋滋地在一旁做帮凶,做吆喝的吹鼓手,从中得些赏钱逍遥过市!这是怎样的悲哀与无奈哟! 人的思想是最难改变的,所以固守才得到众人喝彩的掌声;所以变革总是骂声四起,仿佛老祖宗从坟墓里爬出来,势必要了我们的命似的!鲁迅先生最后又一次对青年提出了期望,尽管先生知道其力量是多么的微弱。“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我前文已说过,不知道这是何种样子的社会,所以亦不知道这句话能否恰当地作为现代“青年的使命”。但,可以从中寻到依稀改革之光,照亮我们的灵魂,助长我们前进的勇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