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放鹤亭记》翻译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08-17 11:09:13
热度:
苏轼《放鹤亭记》翻译【专家解说】:放 鹤 亭 记 苏 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扇。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专家解说】:放 鹤 亭 记 苏 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扇。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十二,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亻素]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客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垢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饱汝。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放鹤亭记》是苏轼的小品文代表作,写于元丰元年,是作者自请外任期间留下的作品,反映出作者在政治斗争失败后崇尚隐逸,消极避世的思想情绪。文章记亭述鹤,借酒发感,叙议结合,亦文亦歌,抒发了个人清闲放旷、超脱尘俗的隐居之乐。苏轼以大家手笔,轻描淡写,点化议论,为我们构铸了一篇情理兼备,文采斐然的小品文。千百年来,盛读不衰。2004年高考湖南卷选用此文作为阅读材料,自有其关怀人文,创意出新之所在。我以为《放鹤亭记》特色有三,兹述如下: (一)叙亭记鹤头绪纷繁而错落有致,铺陈敷衍而重点突出。文章第一自然段先记叙建亭名亭的经过,在简单交待了建亭的原因、时间、地点之后,作者对亭四周的环境和四季景色的变幻作了浓墨重彩的描绘,“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彭城山岭,连绵起伏,首尾相衔,隐隐约约,合成一环,唯有西向一面断开空缺,而山人小亭适得其所,恬然自足地立于其上。山峦起伏与西向小口,西向小口与山人小亭,相衔相依,浑然天成,这是建亭位置的得天独厚之奇。春夏之交,草木连天,长势茂盛,翠绿迷人;秋冬之际,白雪皑皑,浩月朗朗,满目生辉。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不管是天阴还是天晴,山亭景色随时变幻而多姿多彩。这是山亭景色的“俯仰百变”之奇。无论是位置的选择还是景色的描绘都匠心独运地营造出一方天地,这简直是一处异境,天造地设,天人合一,景色优美,变幻迷离。这样一个积山川之精华,集天地之灵秀的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人们居住在此将会物我两契,身世两忘,“不知今夕是何年”,犹如进入了深邃恒远的茫茫天宇。这样的环境应该是高人隐士修心养性,娱情怡志,避世离俗,颐养天年的绝妙之所。山人张君就是这样一位隐士,他驯养了两只仙鹤。“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好,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仙鹤虽为人驯养,但可以朝出暮归,随心所欲,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活脱脱一派闲云野鹤的清远闲放风致。“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寥寥十字,勾勒出了仙鹤的清新俊美、飘逸脱俗。白鹤晾翅,绿色千里,好一派田野风光;白鹤展翅,翻飞云霄,好一派天空雄姿。或停或飞,各有千秋,停则亭亭玉立,俊逸迷人,飞则高蹈尘外,别有天地。毫无疑问,作者借鹤写人,描绘了一种如鹤独立,如鹤高飞的自由人格。 仙鹤伴山人,山人居仙境,好一幅清幽超逸的隐居安乐图,所以亭也命名为“放鹤亭”。全段叙事,由亭到境,由境到鹤,最后又归于亭——点出亭台,名为记亭,依次铺展,重点却在摹写异境和介绍山人好鹤,异境仙鹤,山亭山人,却又暗含天机,为下文议论发感张本。全程叙述头绪纷繁而错落有致。 (二)议鹤说酒妙用对比而主旨显豁,借题发挥而情理兼备。苏轼的亭台偻记,从来都不是为记而记,而总是由此及彼,点化议论或抒发感情,而且叙议结合,以叙衬议,凸现主旨,本文也是这样。作者登亭品酒,游目骋怀,一切都那样令人怦然心动,所以,“饮酒于斯亭而乐之”,作者触物感兴,由此情此景联想到文史典故,借题发挥,生发议论。纵观全段(第二自然段,文章的主体和重心所在),议论推理有三个逻辑层次:一是就鹤说史,对比言志。鹤,在中国传统文学乃至文化中,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意象,它代表着冰清玉洁,超凡脱俗,云游世外的风神与情趣,是清闲洒脱,自由自在的隐士形象的写照。《易经》上说:“鸣鹤在阴,其子和之。”鹤鸣阴暗,纯正清雅,众鹤共鸣;《诗经》上说:“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鹤鸣低洼,清脆高远,直穿云霄。古人都把鹤比作贤人君子,而贤人君子亦都“狎而玩之”,以娱遣兴,怡情冶性,对他们来说,好鹤是人生一大雅事,有助于修身养性,“宜若有益而无损”,但南面之君却永远不能享受这种乐趣,不但如此,“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可见,南面为君之乐不及隐遁山林之乐。二是就酒说史,对比言志。与鹤一样,酒出是隐士的好朋友,纵酒狂歌向来是隐士的一大嗜好,而周公、卫武公等人都认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好酒贪杯浪费时间,迷惑心意,败坏名誉,扰乱事务,罪莫大焉。他们分别作有《酒诰》、《抑》来训诫后人,规劝别人,警醒自己。可是“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风流名士,狂歌纵饮,逃避现实而全身远祸,守真养性而名扬后世。可见,南面为君之乐确实无以易隐居之乐。三是以酒衬鹤,推理言志。文章列举史实,通过对比、引用、对偶等方法,从“放鹤亭”的亭名说到好鹤,进而论及南面之君不能得隐士好鹤之乐,又在本段从“饮酒斯亭”引出纵酒来陪衬烘托,反反复复,曲折迂回,越来越鲜明地揭示中心:“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这段文字,对比加反问,类比加递进,把文章主旨推进一层。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哎,做君主的人,即使是清高闲适得像白鹤这样的玩物,都还不能喜好,喜好就会败身亡国;而隐居山林,逃避世俗的人,即使是像酒这样浪费时间,迷惑心意,败坏名声,扰乱事务的东西,都还不能对他们起破坏作用,更何况(清远闲放)的鹤呢?把酒临风,举杯痛饮,有刘伶、阮籍为师;游目骋怀,临风放鹤,有张君山人相伴。此等逍遥自在,此等痛快淋漓,不也如闲云野鹤一样,令人心醉神往吗? (三)亦文亦歌浑然一体而情韵悠长,一唱三叹而荡气回肠。行文至第二自然段,主旨显豁,情理完足,本可以结束全文,可是作者还不满足,又别具匠心地安排了结尾“歌以咏志”一节。此节由作者的两首即兴歌咏之辞构成,一为放鹤之歌,一为招鹤之歌。细细体味,我发现,文后附歌,作用有二:一是关涉前文,歌以抒情。文章第二自然段写作者与山人饮酒赏景,谈酒议鹤,体悟人生,从而心仪隐逸。第三自然段乃是心境澄明,兴致淋漓地纵情高歌。由亭而鹤,由酒而歌,前后勾联,浑然一体,“歌”决不是画蛇添足,而是“文”势之歌,水到渠成,理所当然。二是歌以言志,凸现主旨。放鹤之歌歌人鹤,招鹤之歌歌鹤人。前一首言主人临风放鹤,望鹤而歌,重在歌咏仙鹤清远闲放,自由自在,实际上也是在歌咏一种像仙鹤一样独来独往,逍遥自在的隐士风采;后一首言主人向晚招鹤,呼唤而歌,重在歌咏山人躬耕自食,素面真心。借山人呼唤仙鹤归来,表达了作者向往隐逸,醉心山林的浓郁情怀。两首歌不管是招鹤还是放鹤,不管是歌人还是歌鹤,实际上,人鹤一体,鹤是人的精神化身,人是鹤的同伴知音。借助于回环往复的歌咏形式,作者的出世隐逸之情被挥洒得淋漓尽致,也就是在读之咏之,歌之唱之的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走近了苏轼。
上一篇:太阳能·解冻线长时间解冻会失火吗
-
买鸭捉兔文言文翻译2024-08-17
-
偷鸭求骂文言文重要字翻译2024-08-17
-
文言文凤鸭的翻译2024-08-17
-
如何评价“南京大学60后博士论文致谢”中使用的文言文2024-08-17
-
哪位能人像翻译文言文一样把这两句翻译一下,再造个句,不甚感激。2024-08-17
-
鄜,延境内有石油……是沈括的哪篇文言文里的啊2024-08-17
-
青岛市中考文言文。说明文。急。2024-08-17
-
交大附中用的那本语文的红封面的原子能出版社的教辅具体叫什么名字?时海成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在哪里买2024-08-17
-
交大附中用的那本语文的红封面的原子能出版社的教辅具体叫什么名字?时海成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在哪里买2024-08-17
-
原子能出版社 文言文助学 2012年最新修订 中考版 参考答案 急急急急急急2024-08-17
-
以弱胜强,文言文2024-08-17
-
急求高中文言文材料作文题,越多越好!谢谢!2024-08-17
-
文言文:石油 的翻译(新课程 伴你学语文)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