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如何写采访高温作业者作文,最好有范文急急````````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08-17 11:08:55
热度:

如何写采访高温作业者作文,最好有范文急急````````【专家解说】:  高温作业一般是指有热源的生产场所中每小时散热量大于20千卡立方米,或工作地点的气温在寒冷地区和一般地区超过

【专家解说】:  高温作业一般是指有热源的生产场所中每小时散热量大于20千卡/立方米,或工作地点的气温在寒冷地区和一般地区超过32度、炎热地区超过35度,或工作地点热辐射强度超过1卡/平方厘米/分,或工作地点在气温30度以上,相对湿度超过80%的作业。   也就是说,包括很多种类型的工作。那么写采访高温作业者的作文,这里的高温作业者也应该可以是这个工种里的任何一种行业,任何一个人了。是不是?   但说到采访,那一定得有代表性,一定要有意义。   可以写的东西很多:1.高温作业者的现状;2.高温作业者的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等;3.高温作业者的心声;4.高温作业者对自己工种的看法;5.高温作业者对国家一系列政策的体会;6.高温作业者怎样预防严重的职业病;7.社会对高温作业者的关注......   例一:   塘桥镇为高温作业者撑起“绿阴”   本报讯 连日来,港城持续高温。面对滚滚热浪,塘桥镇上下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应对高温“烤”验,全力为高温下劳动者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近日,该镇政府及时发出《关于加强高温期间职工劳动时间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气温超过36℃时,用人单位不得延长职工工作时间,严禁高温疲劳作业。露天作业的用人单位要严格落实“避中间”措施,不得在11:30至15:00期间安排职工户外作业,每天可以适当缩短2~4小时的工作时间。高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30℃以下的休息室,并提供冰块、茶水等降温保健用品。这些规定为高温作业者撑起了政策“绿阴”,目前在规定时间段内,该镇建筑、环卫等户外工作部门全都挂起了“免战牌”。   在华芳集团,记者看到,车间门口都放置着公司为员工精心准备的清热降火“饮料”。在车间里,除安装了空调外,一些车间过道还放置着大冰块。集团总部医务室更是未雨绸缪,在高温到来之前,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感冒、消炎、抗菌、防暑之类的药物。该镇鹿港、普坤、联宏、银河等企业也都积极采取措施防暑降温。“现在厂里不仅车间里装有空调,宿舍里也装了,晚上睡得安稳、踏实,白天工作就有劲头了。”一名外地女工这样告诉记者。据了解,该镇企业十分重视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投入大量资金,为职工宿舍添置了空调、电扇等,为劳动者撑起了防暑降温的设施“绿阴”。   近日,该镇党政主要领导还走访慰问了奋战在高温一线的民警交警、城管队员、消防战士、环卫工人,每到一处,都送上毛巾、饮料和慰问金,并叮嘱他们要注意安全,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同时要求各单位切实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例二:   很多市民不知降温费 谁来为高温作业者“降温”   30℃、32℃、33℃、32℃、32℃,这是7月15日到19日的5天时间内,沈阳气象台发布的当日最高气温。骄阳似火、热浪滚滚,大街小巷、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们却依旧辛勤奋战在生产一线。而据预报,高温天气将持续到本周五才有望降下来。   究竟高温多少度,劳动者们才可以依法休息?在室外或高温下工作,该得到怎样的保护?连日的高温,让人们开始关注这些问题,并渴望听到来自政府劳动保障部门的声音。   目睹:工地农民工挥汗如雨   昨日下午,记者顶着炎炎烈日,探访了在高温天气下仍辛勤工作的劳动一族。在拥挤的环路公交车上记者看到,很多乘客背上的衣服都已被汗水浸湿,而与乘客相比,坐在发动机附近的公交车司机不知要热多少倍。一位环路女司机告诉记者,环路车线路很长,由于不能开空调,司机在驾驶位置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在30多度的高温下,有的司机跑趟车下来就像洗了个澡。   在三好街一家大厦门前,一位保安在烈日的烘烤下,显得有些无精打采。他告诉记者,每天从早7时工作到晚7时,正午的时候,还得站在太阳底下,嘴巴里就像有团火。手刚抹掉额头的汗,马上就会流出来。   在南塔附近一工地上,几个年轻男子扛着厚厚的夹心板走过,记者看到,他们脸上的汗已经淌成流儿了。   调查:很多市民不知降温费   据了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像这种在高温下工作的人,单位应该采取一些保障措施,比如,增加休息时间、发降温费等。但在调查中,记者却发现,很多市民不知降温费为何物。在旅行社从事营销工作的王先生说:“工作四五年了,没听说过降温费,更没有拿过。”   一位保安也抱怨说,在高温下工作很辛苦,但“从来没领过降温费”。而工地上的农民工就更不用说了,一天12个小时以上的工作量,只求拿到正常工资就行。记者问他们老板有没有发防暑降温费,他们竟告诉记者不知道那是什么收费项目。但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的王建表示,由于在室外工作出汗较多,这几天老板为他们添置了毛巾、绿豆汤等降温防暑品,但没有防暑降温费。   说法:高温作业劳动保障谁管?   “战高温,斗酷暑,向高温要效益。”这是一些企业打出的口号。那么,面对这些劳动者在高温环境中的忘我工作,有关部门是否应当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呢?在室外工作的人该得到怎样的保护?记者电话采访了沈阳市劳动局办公室、劳动监察处,他们表示不太清楚。随后,记者又采访了沈阳市总工会维护职工权益部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相关部门和市卫生局相关部门,但都得到了同样的答案。   跟踪:沈阳部分单位有降温费   难道沈阳没有分管这件事情的部门,没有相关规定吗?于是,记者上网搜索“沈阳市防暑降温费”,以期找到相关文件或材料。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障政策汇编页面内,记者发现了一条“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发放防暑降温费的通知”,可惜的是无法打开。在另一个网页上,记者发现了一条沈劳社发[2003]46号“关于将企业离休人员离休费统筹外项目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通知”,其中的出处注明是沈政办发[1995]25号文件规定,每人防暑降温费40元/年。   一些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每年都有一定的防暑降温费,有的时候直接发钱,有的时候是发放一些饮料、香皂、毛巾和防暑食物。   沈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关于防暑降温费的说法他听说过,作为员工的一项福利待遇,目前国家对防暑降温问题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因此,用人单位该不该给员工发高温补助、该怎样发,用人单位和职工心中都没有谱。   建议:应尽快出台保障措施   目前,全国范围内对“防暑降温”和高温补助方面的规定只有1960年颁布的《防暑降温暂行条例》,该条例只是针对冶金等特殊高温作业的行业,关于自然高温下能否放假、如何补助、应采取的措施,法律方面还是空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因在高温下作业中暑甚至死亡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为了保证劳动者的安全,去年7月11日,北京市采取了“高温休假”措施;不久前,济南市城区工程建设指挥部解放路项目部要求,只要是温度高于37℃,下午4时前,不得要求农民工到工地施工。试点如果成功,该高温保护规定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一位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两年,沈阳夏季温度越来越高,面临的高温威胁相对增大,政府和用人单位应尽快出台防暑降温措施,一些不受影响的行业可以考虑倒休或休假,同时采取措施缩短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强度。劳动部门也要加大执法力度,主动检查用人单位尤其是从事室外工作的行业,是否采取了措施为员工提供合适的工作环境。   ( 时代商报 王术)   例三:   别忽视了高温作业者“休息权”   扬州新闻网讯 这两天,扬城气温居高不下,不少行业的劳动者仍坚持在阳光下劳作,我们由衷敬佩他们的敬业精神。与此同时,一个疑问也摆在我们面前:高温作业,谁来保护劳动者“休息权利”?劳动者又该如何自我维护“休息权利”?市劳动部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对高温条件下的职工劳动保护目前并没有具体管理要求。   现场调查:   高温作业的工人缺乏相应保护   昨天上午9点半左右,市区某工程施工现场,烟尘热气一起蒸腾,工人挥汗奋战。工人介绍,他们目前工作时间是:上午6点-10点,下午3点-7点,避开温度最高时段。工地没有提供饮水、饮料、冷饮等防暑用品,也没有发放防暑降温补贴。“我们能拿到工资就已很满足,不指望发放防暑降温费。”一位老工人说。   昨天中午12点,记者走进扬子江北路一家饭店,厨房间热浪以灶台为中心向四周涌动,不时可感受到阵阵灼热,犹如蒸桑拿。灶台前,一位厨师正翻动着锅勺,汗水湿透衣服。厨师说,烧菜时确实很热,生意好时要在灶前连续工作1个多小时,其间也可偷空出去凉快一下。至于防暑降温费,一般饭店都没有,好在饭店可以提供充足的饮水。   劳动部门:   保护高温作业者缺乏强制手段   市劳动部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一部专业法规对劳动者高温条件下的作业进行保护。47年前制定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条例》虽规定了防暑降温工作的基本原则和防暑降温的技术措施、保健措施和组织措施,却没有规定任何法律责任,即使企业不遵守也难以追究法律责任。但是,虽然在高温劳动保护方面仍存在众多不足,但在工人中暑后的权益保障方面,我国还是作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定。按规定,患者只要经过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诊断,或由其出具中暑鉴定结果,就能被认定为职业病,可享受到工伤保险相关待遇。   这位人士还介绍,前段时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全国总工会曾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明确用人单位应将身体不适合高温、高湿作业的员工调离岗位,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高温条件下劳动保护也作了规定,对其他劳动者高温条件的劳动保护则没有明确规定。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属于上述对象,就没有理由离开工作岗位,向高温作业说“不”。   实习生 沈琦 记者 吴骏 姜传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