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秸秆可以生产制做房门吗?质量怎么样啊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08-17 10:14:06
热度:

秸秆可以生产制做房门吗?质量怎么样啊【专家解说】: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

【专家解说】: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秸秆也是一种粗饲料。特点是粗纤维含量高(30%-40%),并含有木质素等。木质素虽不能为猪、鸡所利用,但却能被反刍动物牛、羊等牲畜吸收和利用。目录简介 我国秸秆还田现状及秸秆还田的增产效果 我国的秸秆还田现状 秸秆还田的增产效果秸秆还田的增产机理 秸秆还田的养分效应 秸秆还田的改良土壤效应 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秸秆还田的适宜有效条件 秸秆还田方式及其适应性 适宜的翻压覆盖时间 翻压深度和粉碎程度 合理配施氮磷肥 调控土壤水分 防治病虫害和杂草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规程 华北地区麦秸还田技术规程 华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规程 西南地区稻草还田技术规程 长江中游区秸秆还田技术规程 江苏稻麦轮作地区秸秆盖田技术规程 浙江三熟制稻田秸秆田技术规程秸秆建材 秸秆可变生物油 秸秆的燃烧 秸秆制作技术 秸秆氨化过程简介我国秸秆还田现状及秸秆还田的增产效果 我国的秸秆还田现状 秸秆还田的增产效果秸秆还田的增产机理 秸秆还田的养分效应 秸秆还田的改良土壤效应 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秸秆还田的适宜有效条件 秸秆还田方式及其适应性 适宜的翻压覆盖时间 翻压深度和粉碎程度 合理配施氮磷肥 调控土壤水分 防治病虫害和杂草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规程 华北地区麦秸还田技术规程 华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规程 西南地区稻草还田技术规程 长江中游区秸秆还田技术规程 江苏稻麦轮作地区秸秆盖田技术规程 浙江三熟制稻田秸秆田技术规程秸秆建材秸秆可变生物油秸秆的燃烧秸秆制作技术秸秆氨化过程展开编辑本段简介  我国农民对作物秸秆的利用有优久的历史,只是由于从前农业生产水平低、产量低,秸秆数量少,秸秆除少量用于垫圈、喂养牲畜,部分用于堆沤肥外,大部分都作燃料烧掉了。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秸秆数量也多,加之省柴节煤技术的推广,烧煤和使用液化气的普及,使农村中有大量富余秸秆。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使秸秆的利用由原来的堆沤肥转变为秸秆直接还田。我国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对秸秆还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秸秆还田有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直接还田等多种方式。 编辑本段我国秸秆还田现状及秸秆还田的增产效果我国的秸秆还田现状  (表3-15,3-16))   表3-15 主要作物秸秆养分含量 (徐新宇,1991)   几种营养元素含量占干物重(%)    秸秆颗粒秸秆种类   N P2O5 K2O Ca S   麦秸 0.50~0.67 0.20~0.34 0.53~0.60 0.16~0.38 0.123   稻草 0.63 0.11 0.85 0.16~0.44 0.112~0.189   玉米秸 0.48~0.50 0.38~0.40 1.67 0.39~0.8 0.263   豆秸 1.30 0.30 0.50 0.79~1.50 0.227   油菜秸 0.56 0.251.13 - 0.348   表3-16 秸秆还田的增产效果   增产(公斤/亩) 增产(%)   试验单位 试验方式   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   微区定位试验 19.9~85.8 55.97 5.3~22.7 14.79   中国农科院   大田定位试验 12.3~63.5 33.50 4.2~16.4 9.74   土肥所   大田调查 50.3~63.3 56.30 10.0~12.4 11.30   翻压还田定位试验 59.0~169.0 64.0 -6.9~+28.6 11.0   西南农业大学   覆盖还田定位试验 33.7~43.4 38.6 8.73~11.76 10.3   小麦压草试验 -7.9~51.4 25.9 -3.5~+65.6 11.7   中稻压草试验 38.1~66.8 50.4 8.7~12.6 9.8   湖北省农科院   棉花大田试验 6.1~12.9 9.1(皮棉) 7.2~17.3 11.8   棉花大田调查 11.7 13.1   山西省农科院 大田定位试验 11.7~14.0 13.2   江苏省农科院 大田定位试验 8.5~52.5 29.9 4.8~36.0 18.0   浙江省农科院 一年三熟定位 35.8~33.7 36.6 11.17~40.7 15.2   统计全国60多份秸秆还田试验资料 -4.8~83.4 15.7   根据1995年我国公布的统计资料,粮食播种面积16.5亿亩,粮食总产量4.67亿吨,按粒秆比1∶1.2估算,再加上其他作物秸秆,全国年生产秸秆近6亿吨,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据张夫道等人的统计,豆科作物秸秆含氮较多,禾本科作物秸秆含钾较丰富,作物秸秆提供的养分约占我国有机肥总养分的13%~19%,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从现有的秸秆产量计算,6亿吨秸秆中氮磷钾养分含量相当于400多万吨尿素,700多万吨过磷酸钙,700多万吨硫酸钾。近10年来,秸秆还田发展很快,1987年秸秆还田面积仅2亿多亩(次),到1996年突破5亿亩(次),年平均增长10%以上。全国年秸秆还田量超过一亿吨,约占秸秆总量的20%。秸秆直接还田方式主要有秸秆粉碎还田,覆盖还田和高留茬还田。目前推广面积最大的高留茬还田,约占秸秆直接还田总面积的60%,机械粉碎翻压和覆盖还田分别占22%和18%。秸秆还田已经成为我国沃土工程和丰收计划的重要内容,秸秆覆盖已成为以山西为代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技术措施。 秸秆还田的增产效果  把作物秸秆进行翻压还田或覆盖还田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八五”期间中国农科院,西南农业大学,湖北农科院等单位进行的秸秆还田试验结果表明,实行秸秆还田后一般都能增产10%以上,统计全国60多份材料,增产范围在-4.8~83.4,平均增产15.7%。坚持常年秸秆还田,不但在培肥阶段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而且后效十分明显,有持续的增产作用。 编辑本段秸秆还田的增产机理  农田生态环境即作物生长环境,它包括农田小气候,土壤结构和水热状况,植物养分及其循环,杂草生长,植物病虫害等因素。生态环境之优劣直接影响作物生长,而秸秆覆盖及翻压    麦秸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曾木祥等总结了我国秸秆还田增产机理方面的研究认为;秸秆还田的养分效应,改土效应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效应,是秸秆还田的增产机理。 秸秆还田的养分效应  1.提高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及利用率   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磷钾养分含量都有增加,其中尤以钾素的增加最为明显。根据定位试验结果,全氮平均比对照提高0.005%~0.09%,速效磷增加0.75毫克/公斤~12毫克/公斤,速效钾增加8.6毫克/公斤~38.8毫克/公斤。统计全国60份试验结果,秸秆还田后全氮提高范围在0.001%~0.1%,平均提高0.0014%;速效磷增加幅度在0.2毫克/公斤~30毫克/公斤,平均提高3.76毫克/公斤;速效钾增加幅度在3.3毫克/公斤~80毫克/公斤,平均增加31.2毫克/公斤。   表3~17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比CK速效磷(P2O5) 比CK速效钾(K2O)   试验单位 试验方式 比CK全N提高%   增加(毫克/公斤) 增加(毫克/公斤)   0.0~0.01 0.6~5.6 8.3~105.1   微区定位试验   平均0.005 3.15 38.8   中国农科院   -0.004~0.028 -0.6~5.0 0.7~31.7   秸秆翻压定位试验   0.009 2.12 13.4   土肥所   0~0.009 0.4~5.4 2.6~17.8   秸秆覆盖定位试验   0.005 2.42 8.6   西南农业大学 稻草还田定位试验 0.011 3.0.0 26   浙江省农科院 定位试验 0.09 12.0   湖北省农科院 压草定位试验 0.0078 0.75 15.64   0.001~0.1 0.2~30 3.3~80   统计全国60份试验材料   0.0014 3.76 31.2   *CK-未施秸秆处理   表3-18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容重和总孔隙度的影响   试验单位 试验方式 有机质增减值(%) 容重增减值克/立方厘米 总孔隙度增减值(%)   0.01~0.27 -0.033~-0.062 1.05~2.04   平均0.157 平均-0.046 平均1.52   微区定位试验2年   0.02~0.12 -0.07~0 0-2.31   中国农科院土肥所 翻压定位试验2年   平均0.067 平均-0.29 平均0.94   覆盖定位试验2年   0.014~0.11 -0.01~0.08 0.35-2.3   平均0.058 平均-0.039 平均1.26   江苏省农科院 麦田盖草 -0.06 1.90   西南农业大学 定位试验3年 0.38 -0.07 2.64   浙江省农科院 定位试验6年 1.47 -0.19   湖北省农科院 定位试验3年 0.096 -0.062 4.09   统计全国60份试验材料 平均0.0114 -0.077 3.52   2.秸秆还田对土壤钾、硅平衡的影响及其增产作用   作物吸收的钾在成熟期大量滞留在茎杆中,秸秆中钾素有效性高,其利用率在盆栽条件下,与矿质钾肥相当。覆盖条件下,秸秆中的钾受雨水淋溶而渗入表土,有利于改善作物生长前期的钾营养,促进其生长发育。含钾高的各种植物残体均可称为生物钾肥,生物钾肥的贡献是利用作物在其生育过程中吸收的土壤钾,以秸秆还田形式归还土壤,以供再利用,从而保持土壤钾的良性循环。   水稻秸秆中含硅高达8%~12%,稻草还田有利于增加土壤中有效硅的含量和水稻植株对硅的吸收。 秸秆还田的改良土壤效应  1.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容重和总孔隙度的影响   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活性存机质,稻草含有机碳42.2%,腐殖化系数为30%,每亩施200公斤稻草提供的腐殖质为25.3公斤。新鲜有机质的加入对改善土壤结构有重要作用。   从表3-18可以看出实行秸秆还田后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其增减的数值依不同地区,不同耕作方式,不同秸秆还田量及秆还田年限有很大差别。秸秆还田后土壤疏松,易耕作,说明秸秆还田有良好的改土作用。   2.秸秆还田对土壤微团聚体和结合态腐殖质的影响   土壤中>0.25毫米的微团聚体被认为对土壤物理性质和营养条件具有良好的作用。稻草还田有利于1~0.25毫米团聚体的形成,连续3年试验后,1~0.25毫米团聚体由18.60%提高到32.28%。增加了73.5%,增加数为对照的1.1倍,化肥的1.7倍。而<0.01毫米的团聚体则减少50%(表3-19)。   表3-19 各处理土壤微团聚体变化(%)   团聚体 1毫米~0.25毫米 0.25毫米~0.01毫米 <0.01毫米   处理 第一年 第三年 第一年 第三年 第一年 第三年   CK 20.48 29.32 22.22 25.79 20.11 16.79   化肥 18.42 18.64 22.12 21.05 21.16 15.79   稻草 18.60 32.28 21.07 16.95 20.02 10.02   猪粪 25.14 34.87 22.83 18.91 21.07 9.45   施入秸秆对游离松结态和紧结态两组分增加较高,前者形成的活性腐殖质易分解,在作物营养上意义较大,后者在土壤结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表3-20)。测定稻草还田区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占表土层重量比例,粘壤质和沙壤质两种土壤分别比对照增加11.8%和8.9%。随着土壤团粒组成的改善,土壤三相比也相应的改善,气相、液相增加,固相减少,通透性改善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微生物活动。   表3-20 稻草还田对水稻土重组结合态腐殖质的影响   总有机质 松结态 稳结态 紧结态 增值复合度   处理   % 增加 % 增加 % 增加 % 增加 %   对照 2.84 1.43 0.13 1.28   粘壤质   稻草翻压 3.16 0.32 1.52 0.09 0.10 0.03 1.48 0.20 183.4   对照 2.69 1.08 0.15 1.46   砂壤质   稻草翻压 2.87 0.18 1.15 0.07 0.18 0.03 1.45 0.08 114.5   3.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平衡和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平衡的研究表明,华北地区土壤有机质的年矿化量每亩为54~95公斤,年积累量每亩为28~96公斤,年矿化量大于年积累量,要想维持土壤有机质现状,必须每年补充54~95公斤的有机碳源,若要再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则需补充更多的有机物质,才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平衡有重要作用,每亩还田500公斤玉米秸秆,或配合施用化肥,土壤有机碳有盈余。不秸秆还田0~20厘米耕层土壤有机质则要亏损12.45~17.6公斤,约占原有机质的0.98%~1.39%(表3-21)。   表3-21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平衡影响(公斤/亩)   土壤有机碳理论值 0~20厘米实测值   处理   年矿化量 年积累量 盈亏 占原含量% 盈亏量 占原含量%   不施肥 58.63 27.67 -30.96 -2.43 -17.60 -1.39   玉米秸 95.07 96.27 +1.20 +0.09 +62.15 +4.88   玉秸+NP 91.71 95.47 +3.76 +0.30 +61.95 +4.78   不施肥 57.58 27.65 -26.06 -2.05 -12.45 -0.98   玉米秸 94.11 95.72 +1.61 +0.13 +54.35 4.27   玉秸+NP 88.83 95.63 +6.80 +0.53 +76.95 +6.04   秸秆还田不仅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而且能提高有机质的质量。土壤腐殖质化程度,常以胡敏酸与富里酸对比关系确定,D.S.Jenkinson与E.J.Kolenbrator的研究认为,富里酸含量标志腐殖化作用强弱。稻草还田量对土壤腐殖质组成的影响表明,腐殖酸总量和富里酸含量与秸秆还田量呈正相关,H/F的比大小次序则相反。单施稻草腐殖酸总量提高20.8%,而稻草与猪粪和化肥配施可提高23%。富里酸中N素的矿化率最高可达38.1%~52.0%,而且固定土壤N素的活性较大(表3-22)。   4.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充足的碳源,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秸秆还田后,肥土上细菌数增加0.5~2.5倍,瘦土上增加2.6~3倍。在约20%的合适土壤水分含量时,细菌数量最多,在肥土和瘦土上分别增加3.5倍和3倍(表3-23)。   表3-22稻草还田量对土壤有机质及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小麦收获期 水稻收获期   处理   有机质 腐殖酸 胡敏酸 富里酸 有机质 腐殖酸 胡敏酸 富里酸   H/F H/F   克/公斤 总量(%) (%) (%) 克/公斤 总量(%) (%) (%)   翻压稻草450公斤/亩 15.4 0.38 0.13 0.25 0.52 13.5 0.37 0.12 0.25 0.48   翻压稻草300公斤/亩 13.4 0.34 0.11 0.23 0.49 12.4 0.32 0.12 0.20 0.60   覆盖稻草300公斤/亩 12.5 0.32 0.12 0.20 0.60 14.2 0.38 0.14 0.24 0.58   不施稻草CK 12.6 0.31 0.15 0.16 0.94 11.8 0.32 0.13 0.15 0.86   表3-23土壤水分含量对微生物量的影响   细菌数 真菌数 放线菌数   土壤类型 实测水分(%)   (个)/克 (个)/克 (个)/克   8.65 19.13×106 55.98×103 36.06×104   14.43 19.48×106 28.87× 103 8.53×104   肥土 14.74(CK) 13.25×106 29.67×103 8.21×104   23.15 46.42×106 62.85×103 8.68×104   29.18 24.95×106 47.59×103 10.82×104   9.85 14.42×106 72.88×103 19.63×104   15.30 15.74×106 60.57×103 19.32×104   瘦土 14.93(CK) 5.49×106 64.85×103 3.14×104   22.69 16.21×106 11.25×103 5.17×104   26.63 15.00×106 14.03×103 6.36×104   CK-未施秸秆处理   此外,在江苏水旱轮作区的盖草研究还证明盖草降低了土壤中的还原物质总量,有效地改善水稻田的氧化还原状态。盐碱地盖草后,可以减少地表径流,有利雨水下渗,使盐分随水排走;同时,还田的秸秆分解时产生多种有机酸,在一定程度上亦可中和土壤碱性,有明显的洗碱效果。邳县中盐碱地和丰县重盐碱土上的试验结果表明,连续三年盖草,耕层土壤的全盐量分别由原来的0.151%和0.21%下降到0.122%和0.130%,平均下降了0.03%,土壤,也分别由8.8和9.0下降到8.2和8.4,明显减轻了盐碱危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