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以哪些产业为主?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08-17 14:36:33
热度:
中国现在以哪些产业为主?【专家解说】:这是一个大问题,各个地方不同
(1)东北区。包括辽、吉、黑三省和内蒙古东三盟一市(在区划上应包括这一带。但因统计资料无法从内蒙古分出来,故在表
【专家解说】:这是一个大问题,各个地方不同
(1)东北区。包括辽、吉、黑三省和内蒙古东三盟一市(在区划上应包括这一带。但因统计资料无法从内蒙古分出来,故在表内,蒙东仍并入华北区。)。以沈阳、大连、哈尔滨为中心,辽中南、哈长吉大(庆)齐(齐齐哈尔)是全区的经济核心区。这一块已形成明显的经济专业化,区内各地域单元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已形成比较紧密的经济技术联系,经济的统一性和综合性好,是我国比较成熟的一个一级综合经济区。煤炭、电力紧张,农业、轻工业与重工业的发展不够协调,设备、工艺才纶,近10多年来经济增长活力下降,是面临的共同性问题。加强内蒙东部、黑龙江东部、沈阳周围的煤炭开发,稳定作为全国主力油田的大庆、辽河油田的产量,积极开发第二松花江与嫩江的水电资源,着手进行黑龙江的梯级开发前期工作,扩大能源原材料来源;加速机械工业的技术改造,优先发展为重工业技术改造服务的相关产业和技术,相应加强农业、轻工业和港口建设;依靠技术进步,改造、振兴老工业区,进一步发挥全国性重工业基地的作用,是本区发展的方向。
(2)华北区(或黄河中下游区)。包括京、津、冀、晋、蒙(西)、鲁、豫。以津京为中心,京津唐秦、胶济沿线、同蒲沿线、郑洛三平(顶山)、呼包、石邯邢地区,是全区的经济核心区。这一块已形成比较明显的区域经济特色:以强大的煤矿工业为依托,立足于区内丰富的矿产资源与以棉、烟、柞蚕茧、花生、芝麻为主的农业原料,采掘、原材料和制造业都比较发达。区内各省、市、区间在历史上已形成比较密切的经济技术联系。水资源不足,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交通运输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与重点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是急需重点解决的问题。扩大以煤、油、铝土、黄金、铁矿、海盐为主的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规模,积极发展优势资源的加工转换,搞好能源(煤、电、石油)重化工(冶金、机械、电子、煤化工、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基地的建设,完善以运输、供水为主的基础结构,抓好生态农业,以及建立在优势农业原料(棉、烟、柞茧、花生、芝麻等)基础上的农产品加工工业,逐步建立起区域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今后发展的主要目标。本区东西两部分自然资源丰度、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产业结构特点有较大差异,互补性强,发展方向也有所不同,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区:一是东部,包括京、津、冀、鲁的环渤海区,以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到产业为主;二是西部,晋、豫、蒙(中西部)区,重点发展能源原材料及其加工转换产业。
(3)华中区(或长江中下游区)。包括沪苏浙皖赣鄂湘。以上海、武汉为中心,长江三角洲、武汉——大冶区、襄(樊)十(堰)宜(昌)沙(市)区,长株潭区、皖中长江沿岸、南(昌)贵(溪)景(德镇)区,是本区内的经济核心区。这一块,工农业发达,海陆内河运输方便,生产的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经济的综合性较强,多种工农业产品的地区专门化程度也较高。区内北煤南水,北棉南稻,东部有技术,有资金,有人才,加工能力大;西部有资源,有原材料,因此,东西南北经济上的互补能力较强。重点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调整,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开发新兴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汇产品的比重,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综合开发长江中下游平原综合农业生产基地,进一步发展高中档轻纺工业,搞好浦东开放开发和三峡工程这两大跨世纪的工程,加强区内东西南北的横向联合,更大规模地参与国内外的地域分工,更好地发挥对内对外辐射扇面枢纽的作用,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的经济核心区,是本区面临的主要任务。
本区可分为两个亚区:一是长江三角洲区,重点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群和具有高、精、尖、新特色的加工制造业;二是皖赣鄂湘区,重点建设以大运量、高耗水、大耗电工业和集约化、商品化农业为主的沿江经济走廊。
(4)东南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是全区也是全国最具经济活力的经济核心区。闽南三角洲、西江工业走廊,是发展势头大的后起的重要经济小区。这一块,临近港澳与东南亚,桥资、侨汇、侨技是一支可资利用的建设力量;集中了全国5大经济特区、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2个经济开放区,可作为外引内联的桥梁与技术转移、信息传递的跳板;有全国著名的鱼米花果之乡和亚热带、热带宝地;在中国东西南北4组远洋航线中,通往东南亚、大洋洲的“南行线”以本区港口为起点,里程最短。通往南亚、非洲、欧洲的“西行线”,从沿海港口出发,也要先南行至新加坡才折向西行,也以本区港口的航程最短,因而具有参与现代国际分工极有利的经济地理位置条件。
今后发展的方向是:按贸工农顺序发展加工工业和商品性外向型农业,建设国际海运中转港口及港口产业,发展金融、信息产业,高中档食品罐头、服装及热带、亚热带作物和海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工业,电子、仪表、精细化工以及建立在南海和部分进口石油资源基础上的石化工业及其后续工业,形成外向型的区域经济体系;开发红水河、闽江水系水电资源及西江航运,建设沟通西南腹地及连结北煤产区的铁路干线,积极发展核电,促进区域能源结构和来源的多样化,解决区域能源问题,保证区域经济的发展,以5个特区、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两个经济开放区为依托,进一步密切与港澳台及东南亚的经济技术联系,建成“中华经济协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5)西南区。包括川贵云藏。以重庆为中心的成渝地区,昆明地区、贵阳遵义地区是全区的经济核心区。这一块,水电资源、钒、钛、钴、铝、铜、铅、锌、锡、汞、猛、铬、磷、岩盐、石棉、天然气等资源富集,矿产资源与水电资源的地区组合比较理想,川滇黔接壤区又是中国煤铁资源组合较好之地。与东部发达地区比,能矿资源丰富得多;与能矿资源同样丰富的西北地区比,自然环境、水源、农业、轻加工工业的基础要相对优越。今后发展方向是:
1)建设大中水电站群,并以此为依托,分期分批建设多种能源—高耗能工业的联合生产基地;
2)在粮食自给基础上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轻纺工业;
3)以涵养水源为中心、以营林为基础,建设永续利用的林业基地;
4)以铁路为骨架,公路先行,结合水电开发长江及主要支流的内河航运;
5)改革、改组、改造三线企业,建立高新技术生长点和重大装备重要的生产协作基础。
区内可分为川贵云和西藏两个亚区。前者是西南开发的主体;后者以“一江两河”的开发为重点,以改造入藏公路为前哨,实放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的“阳光计划”,加速西藏发展。
(6)西北区。以西安、兰州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兰银(白银)地区是经济核心区。这一块,煤、水、油气多种能源资源都较丰富,镍、钼、铂族金属、铍、锂、铌、钽、钾盐、硼、钠、硝石、石棉、镁等资源富集,又是全国空间广阔,土地资源别是草原资源丰富的地区。耕作业的自然环境有其艰苦的一面,但也具有日照长、辐射强、积温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有用成分积累的一面。与西南区北南对应,构成 中国自然资源最丰富、开发潜力最大、但开发程度还低的待开发地带。西北主要问题是整体上经济技术基础薄弱,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低,二元结构的特点在产业上和空间上都表现得很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而且层次低。经过40年的建设,已形成了专门化率高、在全国占了重要地位的优势行业、优秀产品,建设起为数不多但总体水平并不亚于发达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在某些新产品(包括上天的尖端产品)的研究设计开发上足以与发达地区的骨干企业并驾齐驱。已积累起来的这些先进生产要素与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相结合,构成了加快西北开发的必要条件。
今后发展的方向是:做好林、草、矿三篇大文章,在开发中积累能量,治穷致富。同时适应国家的急需,利用本区的区域较优势,以水电为龙头,以有色、稀有金属资源、盐类资源、质动力煤炭资源的重点开发为主体,加快陕甘宁盆地、新疆三盆地的油气资源勘探步伐并投入开发,逐步形成煤、水、油、四者兼备的综合性能源基地;依托能源,综合利用优势矿产资源建设以多种有色稀有金属冶炼、盐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为的重化工基地;结合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大力草种树,改良草场,建设基本农田,并与大中型引水蓄水工程设相结合,开垦宜农荒地,扩大灌区,建设好关中平原、河套原商品粮基地以及有地区特色的瓜果基地、名优土特产的加工业,使区域经济总量和综合效益有较大提高,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有所改善,困扰地区的水土流失、风沙危害较多地得到治理和控制,为下一步大规模开发,创造一个比较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
-
中国产汽车2024-08-17
-
2010年11月23日,中国首次南极包船——130位精...2024-08-17
-
中国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中石化还是中石油2024-08-17
-
石家庄有几个中国石化加油站2024-08-17
-
中国石化加油卡如何查询余额?手头有两张别人送的加油卡,不知道是多少钱的,上面只有卡号,没有密码啊?2024-08-17
-
中国500强排名第412名2024-08-17
-
中国石化加油卡初次如何使用?2024-08-17
-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安全环保与技术监督研究院怎么样?待遇,特别是搞HSE的2024-08-17
-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 这句话对吗?2024-08-17
-
请问现在还能申购中国核电吗?怎么申购?2024-08-17
-
分析一下中国西部地区的优势有哪些2024-08-17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哪些专业好就业2024-08-17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北京)的录取分数线一样吗?2024-08-17
-
就山西省产业结构转型提出合理化建议2024-08-17
-
中国石油旗下都有哪些公司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