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东西部有什么好处?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08-17 12:05:54
热度:

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东西部有什么好处?【专家解说】:在近20年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东部发展速度高于西部,东西部发展差距还在日 益拉大。因此,中央作出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西

【专家解说】:在近20年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东部发展速度高于西部,东西部发展差距还在日 益拉大。因此,中央作出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西部民族地区的投入,强化东西 部地区的互惠合作。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经济;战略;东西部 江泽民总书记1999年9月29日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 是我国下个世纪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从现在 起有关部门应加紧进行研究”。[1](P5)西部大开发,是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重大转 移,为西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是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和 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20年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国内生产总 值提前5年实现了翻两番的战略目标。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经济总量和规模已居世界的第七 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东部沿海汉族聚居区由于原来基础较好,并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加上国家的倾斜政策,发展速度普遍高于西部民族地区。东西部发展差距日益拉大,许多少 数民族干部和知识分子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不平等感和失落感,积极要求加快西部民族地 区的发展;东部连续多年高速发展和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反过来又制约了东部经济 持续快速的发展。因此,东西部发展差距,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 东西部发展差距的现状 (一) 东部发展速度高于西部 1949—1979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东部为6.81%,西部为7.25%,西部增速比东部高出 0.44个百分点。 1980—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东部年均增长19.88%,西部15.78%,东部增速比西部高出4. 1个百分点。“八五”期间,东部年增长比西部高出5个百分点。  (二)东西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差悬殊 1998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374元。上海居全国首位,达25192元,北京为18432元, 贵州为全国倒数第一,人均仅有2304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6.1%,为上海的9.14%。换句 话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全国为贵州的1.76倍,上海为贵州的9.9倍。 从表中可以看出,1998年,除北京外,东部6个省市GDP增速均在10%以上,西部10个省区中 ,有9个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除广西、西藏外,增速均低于东部7个省市,人均国内生产 总植东部5个省市超过一万元,最低的山东省比西部最高的新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高于27. 5个百分点。西部10个省区除新疆外9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三)人均消费支出和农民人均收入东部远远高于西部 1998年全国人均社会商品零售额为2336元,农民人均收入2160元。东部7个省市全部高于全 国平均水平,西部10个省区全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人均商品零售额和农民人均年收入 比西藏分别高于3126元和2369元,即高出2.12倍和2.05倍。 (四)西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偏低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增长速度,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率和发展后劲。“八五”期间,5个民 族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880.2亿元,比1952—1988年的(36年)全国民族自治地方3500亿 元投资总额还多380.2亿元,投资规模和速度都是空间的,但在全国所占的比例明显偏低。5 个自治区占全国总面的45.6%,“八五”期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投资总额的7.86%。 山东省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5%,“八五”期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4352亿元,占同期全 国投资总额的10.2%,比5个自治区所占投资额的比重还高出2.61个百分点。1998年,国家 加大了对西部民族地区的投入,投资增长的速度明显加快,但绝对数在全国投资总额中所占 的比重仍然偏低。 1998年,国家加大了对西部民族地区的投入,西部多民族10个省区中,除内 蒙古投资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9个省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有7个省区增幅超过20 %以上。但从人均绝对数看,除新疆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省区都低于全国平均数, 贵州人均投资额仅为浙江的18.3%。全国民族自治地方1998年固定资产共2726.5亿元,只占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9.6%。 (五)西部民族地区外贸和引进外资微不足道 进出口贸易和引进外资数额,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开放的程度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由于西部 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外贸和引进外资都处于低水平。 据有关资料分析,1998年,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外贸进出口总额为90.6亿美元,占全国外贸总 额2.7%。西部10个多民族省属实际利用外贸30.29%亿美元,只占全国的5.1%,占广东的20 %。 (六)西部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东部 城市化程度是经济社会现代化重要标志,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发展速度 高于西部民族地区,城市化水平东西部呈现出明显的差距。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年鉴:1998》中国城市年鉴社1998年版 注:超特大城市:人口200万以上;特大城市:人口100万以上;大城市:人口50万—100万 ;中等城市:人口20万—50万:小城市:人口20万以下 表中统计数据说明,全国668个城市中,东部占44.9%,西部占18.1%,相差26.8个百分点 。据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统计公报资料,1996年底,全国农村镇(不包括城关镇)16,124个 ,其中东部有7478个,占54.5%,中部4873个,占33.7%;西部3773个,占25.3%。东部城 镇所占的比重比西部高出29.2个百分点。东部大量农业人员7511.89万人,占从业人员33.5 %;西部非农业人口2222.66万人,占从业人员15.62%;[2]非农业人口比重东部比西部 高出27.88个百分点。 二、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国家发展战略重点西移,逐步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并提 出了5项政策措施,已初见成效,东西部发展速度上的差距明显缩小。经济社会发展难度最 大的西藏自治区,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1999年,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 ,国务院各部委都在围绕西部大开发制定了工作规划,国家参照特区办公室的经验,建立相 应的组织机构,指挥协调西部大开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四川省先后建立了西部开发发展研 究中心,为西部大开发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国家计委正在对西部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 优势产业的发展进行全面规划,重点是水利、交通、石油、天然气,有色矿产和城市基础设 施建设;制定吸引外资和急需人才的优惠政策,鼓励跨国公司、优秀企业和优秀人才参与西 部大开发。 (一) 国家加大对西部民族地区的投入 首先,加大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力度。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西部经济的发展。“九 五”期间,国家投资铁路建设2500亿元,重点向西南民族地区倾斜,投资额达680亿元。仅 在贵州境内,新建铁路867公里,总投资300亿元。公路建设投资50亿元[3]。新疆“九五 ”期间,兴建高速公路567.81公里,总投资超过100亿元[4]。1999年12月,我国榆(林)靖 (边)首条沙漠高速公路开工,全长115.9公里,总投资17.5亿元,是陕北老区联接西安、太 原、银川市的重要干线[5]。据《光明日报》2000年1月4日报道,湘桂铁路黎(塘)南(宁) 二线工程破土动工,全长110.9公里,总投资18亿元。2001年建成后,运力将从现在的1300 万吨提高到2300万吨,对于打通西南、华南铁路网的瓶颈有重要意义。 其次,石油、天然气、能源工业重点开始西移。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是我国石油、天 然气、煤炭最具潜力的省区。内蒙古煤炭储藏量居全国第二位,宁夏优质高效的太西煤享誉 国内外。新疆的塔里木、准噶尔、吐鲁番3大油气田的石油地质储量100多亿吨,天然气储量 占全国1/4以上[6]。青海柴达木盆地石油、天然气储量极为丰富。国家计划投资上千亿元 ,勘探、开采、加工西部的石油和天然气。2010年,新疆年产石油将达到5000万吨。 第三,加大教育的投入,李岚清副总理1999年9月1日,在陕西考察工作时强调,实施西部大 开发,科技教育要先行。长期以来,西部科技教育相对滞后,劳动力素质偏低,是制约西部 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开发的关键因素。不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各民族劳动的科学文化素质,要 实现西部大开发,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是不可能的。而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基础是 教育,为了加快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1998年5月7日,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分别同新 疆、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西藏、云南、广西、贵州9省区人民政府负责人签订了责 任书,规定3年内,中央和地方将投入54.9亿元(中央投入24亿元),在9省区的469个贫困县 中,修建14942所中小学。到本世纪末,将2000个左右的县普及9年义务教育[7]。教育最 落后的西藏地区,3年内教育投资2.26亿元(中央投入1.37亿元),建成157所标准化项目学校 ,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7.5%[8]。四川省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少数民族适龄儿童的 入学率已达86.6%,27个少数民族县基本上扫除了青少年文盲[9],各少数民族劳动者的文 化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 强化东西部地区的互惠合作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西部。据1996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西 部10个多民族省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2.7%,西部10个省区民族自治地 方面积占10省区总面积84.5%,占全国民族自治地区地方总面积的96.6%,东部各省市少数 民族人口只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6%。不难看出,东西经济合作,既是地区之间的合 作,也是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合作。 在计划经济时代,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东西部经济发展与合作,都是严格按照国家计划 执行的。东部无偿对西部提供援助和对口支援,西部按计划向东部提供原材料和初期产品。 地区、民族之间实行公平优先,不记效率。在国家政策扶植下,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速度略 高于东部,地区差距有所缩小。但计划体制不讲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实行平均主义“大锅饭”,经济体制僵化,缺乏活力与动力,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在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无论是国营、集体或私营企业,没有经 济效率,在激烈竞争中必然破产。因此,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产品低价调拨,无偿支援难 以为继。近几年来,针对转轨过程中,东西部经济合作中出现的思想认识和经济利益问题, 国家出台了东西经济合作的优惠政策,新闻宣传部门加大东西部合作与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宣传力度,特别是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东部经过多年高速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上了几个台阶, 地价、工资不断攀升,能源不足,原材料价格上扬,东部企业产品成本上升,市场疲软,竞争力减弱,而西部的地价、工资、能源价格明明显低于东部,原材料丰富,但主要缺少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 所以,东西部经济合作不仅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而且能将劣势变成优势,形成1加1大 于2的新效益。几年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办了一家织毯厂,厂内水、电、氧齐全,由于缺乏技术和管理人才新厂建立几年不能开工。江苏江阴市第三针织厂,资金技术力量雄厚,但原材料供应不足。双方经过协商,针织厂买下织毯厂的产权,派出了10多名有经验的技术管理骨干出任织毯厂的各级领导,工厂很快投入生产,形成了收毛、选毛、制条流水生产作业线、毛条产品源源不断供应针织厂。合作救活了宁夏织毯厂,增加当地一批工人就业;江阴第三针织厂减少了前期设备的投资,双方从合作中充分 发挥了各自的优势,真正实现了互利互惠。[10]实践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东西部经济技术合作,必须遵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真正体现平等自愿,互利互惠的原则,政府 应为东西部合作创造宽松、优惠的条件与环境,决定不能采取“拨苗助长”和“拉郎配”。 近几年来,不少地区和企业在东西部合作中尝到甜头,东部许多有远见的企业家,制定了“ 西进”发展战略,提出“早合作、早得利”的口号;西部不少地区的领导人和企业家逐步认 识到,东西部经济技术互惠合作,是加快西部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提出了“你 发财,我发展”的响亮口号。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东西部合作必将进一步加强和深化。 1. 建设跨世纪的特大型东西部合作项目 我国特大型神府东胜煤田,位于内蒙古伊克昭盟和陕西榆林地区,煤炭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1/ 4,是世界八大煤田之一。国家将神华煤矿工程,列入跨世纪特大型工程项目,总投资近900 亿元。该工程涉及到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4个省区。整个工程分3期建设,2005年全部竣工,年产煤6000万吨。与此配套工程包括新建包(头)神(木)铁路172公里,朔(州)黄(骅)铁 路599公里,新建3000万吨级黄骅专用煤港和装机容量262.4万千瓦电厂及相应规模的远洋船队 。建成后是我国“西煤东运”第二条大通道,对于加快西部大开发和东西部经济技术合作将 起到重大的作用[11]。据《新华日报》1999年4月28日报道,国家为了加快“西气东输” ,正加紧筹建从新疆塔里木直达上海的天然气管道,全长4212公里,横贯10个省市,总投资 将突破1000亿元。到2010年,塔里木、柴达木、陕甘宁和川渝4大气田,每年向东部省市输 气250亿立方米。投资预计回报期为11年,税后财务收益率为12%,东西部相关的省市区都 将直接得到实惠。必将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使东部地区3400万户城市居民 用上天然气,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2. 引进东部资金,提高经济效益 “八五”期间,经济落后的贵州省,从东部引进资金29亿多元,完成合作项目2003个。上海 桑塔纳轿车集团公司与贵州航空工业集团12家企业合作生产配套零部件,累计创产值7.6亿 元。近几年新疆与东部地区达成协作项目18700个,物资协作230亿元。1998年,宁夏签订东 西部合作项目35个,总投资20.3亿元[12],已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西南最大的重庆市, 1999年11月举办的高新技术成果及产品交易会,4天成交金额50.4亿元,引进资金29.2亿元 [13]。 3. 东西部合作项目增多、技术含量提高 国家为了开发西部作出准备。早在1996年,召开了首次促进东西部企业工作会议,正式签约 108项,合作金额 34亿元。当年上海向西部转让技术270多项。宁夏柴油机厂建厂24年, 亏损额1100万元,企业面临倒闭。1995年与江苏常州柴油机厂合资改制(股份制),引进名牌商标和先进技术,很快扭亏为盈,并带动宁夏相关企业的发展,每年新增产值1亿多元[14 ]。在东西部合作中,乡镇企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98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上 ,签约项目1752个,总投资额超过150亿元。新疆在“八五”期间,与山东协作项目130个, 山东投入资金3.7亿多元。经过新建和改建,形成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企业。1999年,山东选择10个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市),和新疆10个贫困县市对口支援,优势互补,掀开了西部大开发的新篇章[15]。经济技术发达的广东省,不少企业家看到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前景和 优势:新疆出产优质鲜牛奶,但缺乏资金和技术;广东人出资金、设备和技术,在新疆合作 建立鲜奶厂,鲜奶保持期由原来的1天延长至半年,优质鲜奶远销广州等东部城市,扩大了 消费市场,使滞销的鲜奶成倍增值。 “西电东送”是东西长期合作的能源项目。东部地区多年经济高速发展,电力严重不足。国务院为了加快“西电东送”,优化电力资源,将中国南方电力联营公司改组为国家电力资源 ,将中国南方联营公司改组成为国家电力公司南方公司。南方电网跨度2000多公里,总装机 容量6000多万千瓦,是著名的“南方电力长廊”,使滇黔桂丰富的电能,源源不断地输往经济发达,电能匮乏的广东省,成功地实现了东西经济优势互补和互利互惠[16]。 参考文献: [1]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文件集[C].人民出版 社,1999.5. [2]人民日报,1998—1—20 [3]人民日报,1998—7—7 [4]人民日报,1997—11—7 [5]人民日报,1999—12—9 [6]人民日报,1998—4—1 [7]人民日报,1998—5—8 [8]人民日报,1998—6—27 [9]光明日报,1999—12—15 [10]人民日报,1996—5—20(2) [11]人民日报,1997—10—25 [12]光明日报,1998—9—23(4) [13]光明日报,1997—10—23 [14]光明日报,1999—11—6(3) [15]人民日报,1999—10—27(3) [16]人民日报,1999—12—9(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