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植物能净化空气,吸收甲醛?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08-17 11:31:09
热度:
什么植物能净化空气,吸收甲醛?【专家解说】:能吸收甲醛的植物 加强居室的通风、透气,或者在室内栽种一些花草。如吸收甲醛的植物有仙人掌、吊兰、扶郎花(又名非洲菊)、芦苇、常春藤、
【专家解说】:能吸收甲醛的植物
加强居室的通风、透气,或者在室内栽种一些花草。如吸收甲醛的植物有仙人掌、吊兰、扶郎花(又名非洲菊)、芦苇、常春藤、铁树、菊花等;消除二甲苯的有常春藤、铁树、菊花等或者建议业主在家里使用比较可靠的空气净化器,利用它们吸附家中甲醛等污染物质;或者使用除味剂和甲醛捕捉剂,中和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而逐步清除,直到符合标准,不影响业主健康。
绿色植物对居室的污染空气具有很好的净化作用。美国科学家威廉·沃维尔经过多年测试,发现各种绿色植物都能有效地吸收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并将它们转化为自己的养料:在24小时照明的条件下,芦荟消灭了1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90%的醛,常青藤消灭了90%的苯,龙舌兰可吞食70%的苯、50%的甲醛和24%的三氯乙烯,垂挂兰能吞食96%的一氧化碳、86%的甲醛。绿色植物对有害物质的吸收能力之强,令人吃惊。事实上,绿色植物吸入化学物质的能力大部分来自于盆栽土壤中的微生物,而并非主要来自叶子。在居室中,每10平方米栽一两盆花草,基本上就可达到清除污染的效果。这些能净化室内环境的花草有:
芦荟、吊兰和虎尾兰,可清除甲醛。15平方米的居室,栽两盆虎尾兰或吊兰,就可保持空气清新,不受甲醛之害。虎尾兰,白天还可以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吊兰,还能排放出杀菌素,杀死病菌,若房间里放有足够的吊兰,24小时之内,80%的有害物质会被杀死;吊兰还可以有效地吸收二氧化碳。
紫苑属、黄耆、含烟草和鸡冠花,这类植物能吸收大量的铀等放射性核素。
常青藤、月季、蔷薇、芦荟和万年青,可有效清除室内的三氯乙烯、硫比氢、苯、苯酚、氟化氢和乙醚等。
桉树、天门冬、大戟、仙人掌,能杀死病菌。天门冬,还可清除重金属微粒。
常春藤、无花果、蓬莱蕉和普通芦荟,不仅能对付从室外带回来的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甚至可以吸纳连吸尘器都难以吸到的灰尘。
龟背竹、虎尾兰和一叶兰,可吸收室内80%以上的有害气体。
柑桔、迷迭香和吊兰,可使室内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大为减少。
季,能较多地吸收硫化氢、苯、苯酚、氯化氢、乙醚等有害气体。
紫藤,对二氧化硫、氯气和氟化氢的抗性较强,对铬也有一定的抗性
据东方网报道,一般人都知道花卉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但并非所有花卉都有此功能,只有充分了解,才好做出选择。
山东省花卉协会高级工程师陈俊强介绍说,吊兰、芦荟、虎尾兰能大量吸收室内甲醛等污染物质,消除并防止室内空气污染;茉莉、丁香、金银花、牵牛花等花卉分泌出来的杀菌素能够杀死空气中的某些细菌,抑制结核、痢疾病原体和伤寒病菌的生长,使室内空气清洁卫生。
大多数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夜间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有些植物则相反,如仙人掌就是白天释放二氧化碳,夜间则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样晚上居室内放有仙人掌,就可补充氧气,利于睡眠。
参考文献:http://www.waama.org.cn
上一篇:14岁学生能吃玉屏风感冒药膏吗?
-
请问生产危化产品(如甲醛)的工厂选址与居民区的距离是否有这方面的法律规定?2024-08-17
-
植物中有哪些微生物?微生物对林业有哪些作用?2024-08-17
-
新装修的房子,怎样去除房间甲醛2024-08-17
-
植物中有哪些微生物?微生物对林业有哪些作用?2024-08-17
-
为什么绿色薄膜大棚中的植物光合作用效率最低2024-08-17
-
长沙久华无负压供水设备有限公司旁边植物园的樱花开了没啊?2024-08-17
-
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电解水生成2024-08-17
-
对人粪尿要进行处理的原因是( )A.人粪尿没有化肥好B.人粪尿不能为植物所利用C.人粪尿不适宜于做2024-08-17
-
对人粪尿要进行处理的原因是( ) A.人粪尿没有化肥好 B.人粪尿不能为植物所利用 C.人粪2024-08-17
-
工业固体焦炭能吸附甲醛吗,有毒吗2024-08-17
-
现在的植物还能不能变成煤2024-08-17
-
⑴生物甲烷是由植物和动物粪便在一定条件下发酵而得的甲烷: 若某植物纤维素的含量为10%,某沼气池,当2024-08-17
-
如图是我国某地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其中利用植物秸秆作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是一种“绿色能源”2024-08-17
-
植物核能8280的化学成分是什么?2024-08-17
-
对人粪尿要进行处理的原因是( ) A.人粪尿不能为植物所利用 B.人粪尿含有大量的病菌、虫卵、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