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哪些名人跟时间赛跑,后取得成功。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08-17 11:09:31
热度:

哪些名人跟时间赛跑,后取得成功。【专家解说】:有——记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得者王德民  王德民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事业倾注在北大荒(14.94,-0.35,-2.29%

【专家解说】:

——记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得者王德民  王德民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事业倾注在北大荒(14.94,-0.35,-2.29%)这片他所钟爱的沃土上,在创造了油田开发技术奇迹的同时,也彰显了他做人做事的品格魅力。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个两鬓染霜的老人正沉浸在这个瑰丽的冰雪世界中。这位老人刚刚从北京领取了2009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他就是王德民院士。深吸了一口寒冽的空气,王德民感觉繁华喧扰的大都市带给自己的浮躁之气一扫而空。虽然不喜欢在气候寒冷的地方生活,但50年来,无论走过多少地方,王德民院士矢志不渝地认为,这里,大庆,是最适合他的热土。  大庆,一个让人热血涌动的名字;大庆油田,一个盛产奇迹的地方。数不尽的辉煌业绩背后是一串串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王进喜、马德仁、段兴枝、王启民……也包括王德民。  何梁何利奖石油第一人  11月10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何梁何利基金2009年度颁奖典礼正在隆重举行。7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王德民成了最耀眼的明星。他获得了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自该基金成立以来,只有钱学森、吴征镒等27名中国科学家获得此项殊荣。王德民既是2009年度“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唯一获奖者,也是中国石油(13.97,0.45,3.33%)集团公司摘得此项桂冠的第一人。  何梁何利基金主要用于奖励有杰出成就的中国科学家,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民间科技奖励基金。王德民为何得到它的青睐?基金评选委员会对王德民院士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称赞他为大庆油田开发及百年油田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做出了卓著贡献,其科学精神、创新理念和高尚道德情操,为大庆精神增添了新的内涵。  王德民对大庆油田的贡献有多大?  1961年,他推导出我国第一套不稳定试井方法“松辽法”,至今已累计使用100万次。1965年在世界上他首次研制并推广了一套钢丝起下的分层测试仪器。上世纪70年代,王德民分别研究并推广了国内首创的偏心配产、偏心注水工艺和“限流法”压裂工艺,为扭转油田“两降一升”的局面和开发薄油层起到了重要作用。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他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完成了“化学驱”三次采油技术的攻关并进行了大规模推广应用。上世纪90年代,他带领科技人员研究成功的“泡沫复合驱油技术”,对大庆油田复杂油层的战略开发有极高的实用价值。进入21世纪,王德民从行政职务退下来后,继续针对大庆油田进入超高含水期(含水超过90%)利用多元复合驱以及相应的采油工艺技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并延长稳产期的问题,提出并组织了泡沫三元复合驱、三次采油与三次加密结合、二元复合驱、低于凝固点常温输送原油、采粘弹性流体防偏磨、储能器和同井注采等技术的研究和科技攻关。目前,王德民院士正从事“四次采油”、“一元驱”、“二元驱”、“多元、多相驱油”和与之配套的采油工艺技术等对石油工业有重大影响的理论和工程技术研究工作。  50年来,王德民带领的科技团队成功完成的早期注水、分层开采、稳油控水和聚合物驱油四代自主创新技术,使大庆油田采收率、原油产量、持续高产稳产三大指标居于世界第一,为大庆油田连续27年保持年5000万吨高产、近8年实现年稳产4000万吨和百年油田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他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二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二项;此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大会奖、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以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部)特等、一、二、三等奖等24项,并取得国家专利9项、国外发明专利6项。2000年后,王德民获得科技成果及专利32项,荣誉称号28项。  王德民院士在国际石油界同样享有声誉,是国际石油工程师学会“杰出演讲人”和“杰出会员”,被授予“终身会员”荣誉称号,获亚太地区“贡献奖”和“杰出会员奖”等。  博大精深学以致用  50年前,大学刚刚毕业的王德民只身来到北国荒原大庆,“大庆油田在哪里,我家就在哪里”!从此他一心扑在大庆生产第一线苦心钻研采油工程技术,并以此为乐,以此为荣。50载峥嵘岁月稠,从一个热血青年到耄耋之年,王德民把自己的生命全部融进了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科技部主任工程师王刚2002年开始担任王德民院士的助手。在这之前,他只是耳闻王院士的技术水平如何之高、为大庆油田做出的贡献如何之大。通过这几年来的助手工作,王刚明白了王德民取得这么大成绩的原因。“王德民院士对待研究工作非常严谨认真,总是一丝不苟,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室内实验数据和现场试验结果说明问题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王德民的儿子王研如今已是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总工程师。作为王德民的儿子兼同行,他向记者总结了父亲在科研高峰上取得如此成绩的几点原因。  王德民对科研工作实事求是,对待每一个数据都一丝不苟。因为所有的数据之间都可以提供相互的佐证,通过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关系判断,杜绝了假数据。王德民对油田生产的现场情况了解得非常透彻,这是多年工作积累下来的。对科研、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王德民总是能在第一时间找出原因,一下子就能抓到位。另外,王院士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强。在科研工作中用非常严密的逻辑关系推理分析,判断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设想。  王德民在科研道路能够一直向前也得益于他的知识结构。虽然一直在现场从事研究工作,但他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王刚说:“王德民院士大学学的是采油专业,但几十年科研下来,他的知识已兼跨数学、仪表、机械、化学、流体力学、采油工程、油藏工程、地面工程等20多个学科和专业。凡是大庆需要的,他就努力学,凡是采油工作用得上的,他就努力学。即使今天,他还是不停地学习。”王研对父亲博大精深的知识结构也非常叹服,认为自己难以“望其项背”。“每次和父亲的谈话和讨论都是知识上的一种收获,我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  大庆石油学院吴文祥教授是王德民院士相交多年的好友。他说:“王德民渊博的学识、富有远见的学术思想,以及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使他身边的人受益匪浅,这也是王德民取得科研成绩的根本所在。”  不需扬鞭自奋蹄  为什么我的眼睛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王德民为大庆做出大贡献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对祖国、对大庆深刻的责任感。受责任感驱使,72岁高龄的王德民不敢像其他人那样享受本该悠闲的晚年生活。虽然早就从领导岗位退了下来,但王德民始终牵挂大庆油田发展,积极参与油田的科技攻关工作。他把全部心血和绝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几乎达到了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的地步。  2008年,大庆提出创建“百年油田”,年油气当量4000万吨要稳定到2020年的战略目标,这对全油田科技人员来说是个巨大挑战,更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还有一大堆的新课题在前面等着,你说,我能停下来吗?”在何梁何利颁奖典礼上,王德民表示:“我将和我的同仁们一起,在大庆油田的沃土上,全身心致力于自主创新,不断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积极投身创建百年油田实践,努力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  王院士的语气年轻而又充满激情,他目前主持着两个国家级科研项目、九个局级科研课题,并担任8名博士研究生的导师,还得亲自出席众多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王德民的时间是怎么省下来的?王研对父亲印象最深的是:“父亲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工作上,总是在加班。”大庆石油学院吴文祥教授向记者说:“王院士算过一个账,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5天,每年工作2080小时。若每天工作12小时,每周7天,则每年工作4368小时,相当于原来工作的2.1倍。以30年工作年限计算,相当于工作了60多年。”  近几年,王德民利用业余时间,翻译或审核了二百多万字的外文资料,撰写了一些技术论著,其中有的被美国石油杂志转载。同时,他还用一年多的时间,把《油井产状和油藏动态分析》一书翻译成英文。为翻译这本书,他分秒必争,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业余时间,就是公出在候车、乘车或住在招待所,都抓紧时间工作。国外专家评价这本书是他们所看到的技术论著中翻译水平最高的。  作为大庆石油学院的特聘教授,他不顾年事已高,不顾腿痛,在黑板前一讲就是一上午,忘记休息,忘记喝水。这位老人一直觉得自己50年来只做了一些小事,总是对国家给他的荣誉感到惶恐。这个与时间赛跑的人心里想的总是一件事,多做点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