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病怎么治疗?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08-17 09:37:51
热度:
癔病怎么治疗?【专家解说】:诊断癔症的发生与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个体性格特征有密切关系,故表现多是功能性的。而器质性病变的疾病多有神经系统和实验室检查的阳性发现,可明确诊断。
【专家解说】:诊断
癔症的发生与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个体性格特征有密切关系,故表现多是功能性的。而器质性病变的疾病多有神经系统和实验室检查的阳性发现,可明确诊断。
方法
以心理治疗为主,可选用暗示疗法、心理疏导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等,也可根据不同症状酌情选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经正规治疗后大多数癔症病人预后良好,只有少数癔症迁延不愈。
①认知疗法。通过说服、教育和保证等方法,帮助患者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力争完全控制复发。
②暗示疗法。用语言暗示,用肯定而有信心的 言语指导和鼓励患者,提高其信心,避免周围副面影响。
③催眠法。在催眠状态下,通过揭示矛盾、暴露隐私和发泄欲望并且加以解释和疏导,也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催眠步骤是:首先改善情绪,消除胸闷气阻等身体不适感;其次是了解发病的诱因以及真正的心理问题,进行解释和疏导;第三是针对症状采取催眠暗示疗法;第四是纠正患者不良性格倾向,巩固疗效;第五是帮助患者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力争完全控制复发。
④药物疗法。临床发现,在有的癔症患者发作的时候,立即服用治疗传导阻滞的药物,如地奥心血康之类的药物,症状很快消失。
癔病的辨病论治
(一)专病专方
1.金匮肾气丸(皖卫药准字(1996)第201590号)
原料:肉桂、制附子、熟地黄、山茱萸、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等。
功效:温补肾阳。
主治:癔病之寒气上逆者。
用法:每次8丸,每日3次。
2.柴胡疏肝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554)
功效:舒肝理气,消胀止痛。
用法:每次1丸,每日2次。
(二)单味中药
1.桃儿七(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98)本品为小檗科鬼臼属植物鬼臼的根茎及根,具有除风湿、利气血、调和诸药的功效。含木脂素、黄酮类、皂苷、多糖与鞣质等成分,以本品6g水煎服可治疗癔病,但本品有小毒,且有致畸危险。
2.密陀僧(雷载权,张廷模.中华临床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014)本品为铅或方铅矿加工而成的粗制氧化物,药名来源于胡语之译音,外用拔毒去腐、敛疮生肌,内服镇惊截疟,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铅(Pb())。《世传方》有密陀僧散,治心痛失音及惊气入心不能语者,用密陀僧研极细末,每服3g,米醋汤、茶清调服下。注意,本品有毒,剂量过大或长期服用可引起铅中毒,所以内服量定为0.9~3g,每日1次。
癔病的治疗方法
歇斯底里症,也称癔病,是神经官能症中的一种类型。其典型的症状是患者自己认为失去身体某部分的功能,而且也确实表现出身体某一部分功能的丧失。
药物治疗
癔症发作时,若病人意识障碍较深,不易接受暗示治疗,可用氯丙嗪或合用盐酸异丙嗪各25~50mg,或安定10~20mg,肌肉注射,使病人深睡,不少病人醒后症状即消失。
物理治疗
行为疗法,对患者进行功能训练,适用于暗示治疗无效肢体或言语有障碍病例。中药、电针或针刺等治疗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在治疗时如能加以言语暗示,则效果更佳。痉挛发作、朦胧状态、昏睡状态、木僵状态的病人,可针刺人中、合谷、内关穴位,均用较强刺激或通电加强刺激。对瘫痪、挛缩、呃逆、呕吐等症状,以直流感应电兴奋治疗或针刺治疗。对失音、耳聋症等,也可用电刺激、电兴奋治疗。
如有的人认为自己失明、失听、失语、肢瘫了,确实就表现出失明、失听、失语、肢瘫的症状。但各种检查又表明根本没有相应器官的损伤或病变。甚至还可以发生流行性癔病。即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在短时间内,连续多人发生同类型的癔病。
第一个发病者大多是在众人目睹下发病。由于对疾病不理解,众人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如怕患怪病、传染病、中毒或认为是神鬼作怪等等。在情境暗示和自我暗示基础上,相互影响而陆续发病。 癔病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十分重要,但治疗前医护人员对病人应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有时出现这种情况,病人被送到医院后,某些医生认为癔症算不得什么严重疾病,因此不予重视,不做任何解释,草草把病人和家属打发走了事,以致于使一些病人的病情拖延或反复发作,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影响。但也有另一种情况,某些医生分辨不出病人究竟患的是癔症还是躯体疾病,比如把癔症性的抽搐误认为是抽羊角疯,把癔症性失明、失音、耳聋怀疑为是不是长了肿瘤,把癔症性瘫痪误作脑血管病等等,以致于过份的重视病人,让病人查来查去,并难免交待一些不适当的话,其结果是病人受到一再的暗示,症状被加强甚至固定下来。一些癔瘫的病人,就可以因医生的不正确态度和处理,变得长久不愈,并最终导致关节挛缩、肌肉萎缩,这种结果是非常令人痛心的。
另外,在病人出现癔症发作时,应注意不要让过多人围观,家属也不要表现过份的关注,以避环境中的不良暗示,这些对减少和终止癔症发作都是很重要的。 癔病急救法
癔病是强烈的精神创伤和痛苦情感的反应。多见于性格多变、感情脆弱、情绪不稳的妇女。该病起病急骤,多半过去有过类似的发作。
癔病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抽风:忽然两手紧握、口眼紧闭、人往后挺、呼叫不应,但没有大小便失禁和舌尖咬伤的现象,这与真正的抽风不同。这种抽风可以持 续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
表现形式之二是兴奋激越:突然叫喊哭笑、歌唱狂呼、乱骂乱跑,有的还毁坏器物,甚至打自己或咬人。
表现形式之三是神经异常:不能下地,但能在床上活动,自己感觉身体麻木,两眼看不见东西,双耳听不清声音,甚至不会说话。
急救措施
1.处理这种情况主要是保持镇静,将病人安置在肃静的房间,谁都不要惊慌喧嚷。尤其不能谈论病的轻重,免得病人听了更不容易恢复常态。
2.用语言暗示,对病人进行诱导,告诉病人此病不要紧,慢慢就会好的。忌让过多的人前来看望病人,这样会使暗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必要时可以吃点医生开的镇静药,也可吸入氨液,或给予适当的针灸。并让其安静入睡。
注意事项
癔病过后,要多作细致的思想开导,辅以热情的关怀,劝病人心胸开阔,不计较小事,以防再次发作。
癔病的家庭应急法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hysteria的译音。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有人称其为“疾病模仿家”。
癔病又叫做歇斯底里发作,以往作为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类型,认为是精神因素所致的神经功能活动失调。
癔病是具有某些特征性格的人,在精神因素作用下,急剧发生的一种疾病,可能通过暗示或自我暗示使症状加重、改变或好转。该病症状多样,一般预后良好,但易于复发,青壮年时期容易发病,女性远多于男性。
各种精神因素,如家庭不和、人格受辱等使患者感到气愤、委屈、恐惧等,都可直接引起癔病发作,同时会影响症状的产生和内容。在同样精神因素作用下,具有典型癔病特征性格的人更容易发病。所谓癔病特征性格就是:易感情用事,好走极端,情绪易激动而多变,容易受到别人的言语行为的影响,给人缺乏主观的印象,这是暗示性的特点,常被用于诊断和治疗。病人好夸耀,好表现,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感觉良好,富于幻想,有时甚至会把幻想与现实混淆。
1.家属应镇静,对患者要关心体贴,要给“台阶”,但不要迁就。不可歧视患者,在这基础上进行治疗,并配合暗示。
2.不同症状用不同方法治疗:
(1)痉挛发作和躁狂状态者,可针刺人中、合谷、涌泉,须强刺激。
(2)对癔病患者要作好充分的思想交流,在病人迫切要求治疗,又对人生有信心的情况下,可采取暗示治疗(针刺涌泉、静注葡萄糖酸钙、感应电治疗等),一旦有效立即鼓励病人,以巩固疗效。癔症的治疗环境很重要,家庭中的环境恐难收效。
(3)精神症状明显,而又体弱不能承受针刺的可应用镇静药肌注,如安定10毫克肌注或冬眠灵25毫克肌注。
(4)其他类型都可用针刺、葡萄糖酸钙等进行暗示治疗,但均需在患者合作的前提下进行,并且操作者要机智。 [编辑本段]护理知识 (1)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熟悉病情及相关情况,如诱发因素,人际关系,性格特点,家庭角色,兴趣特长,学习成绩及重大生活事件等,以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2)暗示疗法:耐心细致地向家属交待患儿的病情、特点,并要求家属积极配合,患儿病情发作时切勿手忙脚乱,哭哭啼啼,要与医护人员配合使用鼓励安慰性语言。配合医生使用药物暗示,准确的给患者吸入或口服或注射不同气味、颜色和自主感觉良好的药物,使患者通过亲身体验增强对治疗方案的信服,以达到效果。
(3)系统脱敏疗法:适用于暗示疗法无效年龄较大的患儿,使能诱使癔病发作的精神因素,逐渐失去诱发作用,从而达到减少甚至预防诱发癔病的目的。先让患者倾诉与发病最有关的精神因素、内心冲突,并录音、录像以备用,然后训练患儿学会全身松弛后脱敏。
专家指出:过分娇惯的独生子女易患癔病
如今的独生子女,基本上是由父母和老人呵护。对独生子女太过娇惯,让孩子过分追求享受等,都会使其心理太过脆弱而出现心理问题。专家提示说:“现在患儿童心因性疾病(儿童癔病)的孩子,是越来越多了。”
10岁的东东平时娇生惯养,一次因为考试没有考好,挨了父母的批评后往地上一坐,两眼眨动,就四肢抽动起来。送到医院后做了全身的体检和脑CT扫描,并未发现异常,在住院期间也并没有再出现抽动的现象。医生诊断为“癔病”,随后通知第二天出院,但当天晚上,东东又开始出现四肢抽动、两眼发直的现象。医生只是给他推注了20毫升生理盐水,并告诉他这是特效药后,东东立刻停止了抽动,不一会儿就和医护人员有说有笑。
四岁半的珍珍,早上和妈妈说:“我只能说两句话了。”随后就面无表情,一言不发,两眼呆滞,无论怎么喊其名字也不回答。送到医院做了全身体检和脑电图检查,一切正常。住院期间珍珍一会儿说胸闷,一会儿又晕了过去,最后考虑为“心因性疾病”。经实施暗示心理治疗,逐步恢复正常。
据专家介绍,癔病是心理疾病的一种,是躯体化疾病的转换。由于孩子存在语言表达、沟通、交流等方面的问题,出现心理问题后不能很好疏通,就会通过躯体表现出来,而且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会抽搐,有的会肚子痛,有的会肢体不适…… 通常是他们有过什么样的体验和感觉,就会表现什么样。
据介绍,儿童癔病多见于5岁-10岁的女孩,并且发病的年龄越来越小,多是因家庭不和、教育方法不当、父母过分溺爱,使其形成任性自私、好显示自己的性格。患儿受到某些精神刺激或要求得不到满足便发病,其临床表现形式与年龄因素有明显关系。学龄前儿童癔病的发作形式以情感爆发、躺地打滚、哭闹或抽搐等,以引起父母的关注。每次发作后要求便得到满足,从而反复出现类似发作,使异常行为模式固定下来。儿童癔病症状易变化,易受暗示,发病突然,消失也快。
专家提醒,家长和老师一旦发现孩子有以上表现,可带到医院的神经精神科诊断与治疗,并注意消除有关诱因,纠正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品质。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