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螺号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08-17 09:23:58
热度:
鹦鹉螺号【专家解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格罗顿的泰晤士河畔,有一座潜艇博物馆,这里静静地陈列着已经退役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自从这艘核潜艇于20世纪50年代“闪亮登场”后,
【专家解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格罗顿的泰晤士河畔,有一座潜艇博物馆,这里静静地陈列着已经退役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自从这艘核潜艇于20世纪50年代“闪亮登场”后,无论是从造船史、能源史还是战争史的角度衡量,都代表着一个革命性、开拓性的里程碑,它辉煌的“一生”无论是过去、现在、将来都永远笼罩在耀眼的光环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常规潜艇因其续航能力低和水下航行时间短而渐显“力不从心”,此时核能技术在美国日趋成熟,美国海军认为核动力的最大优势只能在潜艇上得到体现,航程的无限性和潜艇的隐蔽性的结合将会导致一种极具威慑性的武器的产生。在海军以里科弗上校等坚持派的不懈努力下,研制核动力潜艇的想法终于被提到美国首脑机构的议事日程。
1950年8月,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了建造世界第一艘核潜艇的文件,并命名为鹦鹉螺号(舷号为SSN—571)。
鹦鹉螺是一种生长在热带海水中的软体动物,是世界四大名螺之一。它有一个形如鹦鹉的坚硬而美丽的外壳,壳的内腔由隔层分为30多个壳室,动物藏身于最后一个最大的隔室中,其他各层充满气体,称为 “气室”。一个个隔间由小到大顺势旋开,它们决定了鹦鹉螺的沉浮,这正是开启潜艇构想的钥匙。
1870年,在科幻小说之父、法国人儒勒•凡尔纳的名著《海底两万里》中,那艘驰骋海底的虚构潜艇的名字就叫做鹦鹉螺,这是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描述潜艇,那艘一百多年前就幻想的鹦鹉螺号潜艇,其尺寸、航速等性能居然与现实中的美国鹦鹉螺号核潜艇极为接近。凡尔纳称其“有无限大的能量”,“是一艘功率绝顶的潜水艇”,这也只有核动力才能达到。长期以来,美国人一直把文学作品中的神奇潜艇作为努力方向,并不断向理想的目标逼近。
当世界第一艘核潜艇一问世,它就当之无愧地摘取了鹦鹉螺号这个桂冠。鹦鹉螺的英文全名解释为“Pearly Nautilus”,意即“珍珠似的鹦鹉螺”。
美国总统发布建造核潜艇的命令后,美国海军立即组建了以里科弗上校为首的最得力的技术领导班子,集中了全国最强劲的技术力量,人不知鬼不觉地开始实施核潜艇的建造计划。仅仅过了不到两年,鹦鹉螺号就神速开工了。
1952年6月14日,杜鲁门总统在格罗顿船厂亲自主持了鹦鹉螺号核潜艇开工典礼,并在发表的演说中按捺不住内心的自豪和喜悦,如数家珍般地述说了鹦鹉螺号核潜艇的种种优点。国防部长及三军司令也都从华盛顿赶来,一时冠盖云集,气氛凝重。当刚刚把鹦鹉螺号的第一块钢板用起重机放到船台上时,总统便急不可待地宣布:世界第一艘核潜艇“奠基成功”,然后率领文武百官从主席台上走下来,亲眼看着一块刻着鹦鹉螺名字的金牌嵌到龙骨上。当施工的工人坚持要把代表总统名字的三个字母H.S.T.也刻到这块金牌上时,总统谦逊而愉快地接受了,并庄重地在奠基仪式上签名。
1954年1月21日,浓雾笼罩在格罗顿的上空,在新伦敦河的对岸,成千上万的人们,参加了一个足以让世界震惊的事件——鹦鹉螺号核潜艇建造完毕,举行下水仪式。
1954年9月30日,鹦鹉螺号核潜艇正式加入美国海军序列,开启了潜艇的新纪元。服役后的鹦鹉螺号核潜艇于1954年12月30日首次启动核反应堆。
1955年1月17日上午11时,鹦鹉螺号首任核潜艇艇长尤金.P.威尔金森中校站在核潜艇指挥台舰桥上庄严地下达了解缆的命令,核潜艇脱离“缰绳”后,缓缓离开了码头,当它刚刚驶入泰晤士河的主航道上时,信号兵即刻用信号灯发出了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信号:“我艇正在用原子能前进!”至此,鹦鹉螺号核潜艇完成了码头试验,同时拉开了航行试验的序幕,这也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第一艘利用核能的潜艇开始了航行。此后,人们驾驭鹦鹉螺号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
鹦鹉螺号核潜艇不愧是当时最先进的潜艇,它全长97.4米,最大宽度8.4米,水下航速约22海里/小时(即约40千米/小时),水面正常排水量3530吨,水下正常排水量4040吨,双螺旋桨,轴功率15000马力,下潜深度约210米。艏部装有直径为533毫米的鱼雷发射管6具,可携带反舰和反潜鱼雷24枚。特别是它在水下连续航行的能力无可比拟,1955年5月,鹦鹉螺号核潜艇完成了一次从新伦敦到圣胡安的水下远航试验,航行距离1381海里,共用90个小时。这次小试牛刀就崭露头角,一举创造了好几项历史纪录:一是水下行驶距离比常规潜艇水下高速时的最大航行距离大9倍;二是它是第一艘能够以平均16海里/小时的水下航速维持在一小时以上的战斗潜艇;在美国潜艇中它也创造了连续在水下逗留时间最长的纪录。稍后一些时间,鹦鹉螺号核潜艇又以平均20海里/小时的航速航行了1397海里,用时70小时。最值得鹦鹉螺号骄傲的是,1958年8月3日首次从冰层下航行到达北极点,穿越了人类“禁区”。
1957年4月,鹦鹉螺号核潜艇进入美国缅因洲的朴次茅斯海军船坞,进行第一次检修和更换反应堆的第一炉核燃料,鹦鹉螺号用这一炉核燃料航行了62526海里,仅消耗了几公斤的铀。而常规潜艇要是以同样速度航行同样的距离,将会消耗几千吨的燃料。以后鹦鹉螺号又分别在 1959年和1964年两次更换核燃料,用第二炉核燃料航行了91324海里,用第三炉核燃料航行了150000海里。鹦鹉螺号从1955年1月17日开始航行试验到1979年5月25日最后一次关闭反应堆,总共航行了大约30万海里。
鹦鹉螺号所展现的魅力还不仅于此。据美国透露,自鹦鹉螺号服役后,参加了多次“潜—舰”对抗和反潜演习,都身手不凡,大获全胜。比如在由北约组织举行的代号为“还击”的军事演习中,受到鹦鹉螺号攻击的水面舰艇多达16艘,其中包括航空母舰2艘、重型巡洋舰1艘、驱逐舰9艘以及辅助船只4艘。据美国统计,到1957年为止,鹦鹉螺号在历次军事演习中共遭受了5000余次“攻击”,被“击沉”的几率仅为3次,若是常规潜艇,被“击沉”的几率高达300次。
1980年3月30日,鹦鹉螺号在服役25年后退役。退役的鹦鹉螺号曾在华盛顿海军船坞做过公开展示,1985年被拖回它的诞生地格罗顿,从此成为“潜艇部队博物馆”的一员,开始了它的另一种生涯。由于鹦鹉螺号的名气太大了,为了招揽游客,博物馆的名字索性改为“鹦鹉螺号核潜艇博物馆”。除了鹦鹉螺号的战斗情报中心和反应堆仍属机密区域外,其它部分都可随意参观游览。
历史证明,鹦鹉螺号的问世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它的政治和军事意义深远,对和平利用核能也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上一篇:玻璃水能混着用吗?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