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二战后是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问题。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08-17 13:15:53
热度:
日本在二战后是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问题。【专家解说】:上世纪70年代初,正处于高速增长的日本经济凸显三大问题,即公害严重、石油危机和日元升值。面对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剧变,日
【专家解说】:上世纪70年代初,正处于高速增长的日本经济凸显三大问题,即公害严重、石油危机和日元升值。面对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剧变,日本政府、企业和国民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把压力转换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逐渐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与技术大国。所有这些,对于正面临公害严重、国际油价高涨、人民币被迫升值的我国来说,都值得借鉴。
公害在日本酿成社会问题
公害一词是日本人创造的,其定义是“企业的生产活动给地区居民带来健康和生活环境上的损失与侵害。”目前,日本法定的公害共有7种,它们是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振动、地基下沉及恶臭。
据日本学者研究,公害有如下特征:
1其严重性及损失大多不是能够用金钱来衡量的;
2公害的损害多是不可逆转性的,换言之,多是无可补偿的(如人死于公害病而无法复生等);
3其影响及损失越来越带有广区域性,即会发生复合污染及二次污染;
4、与此相关,公害正在从生产过程扩大到流通过程及消费过程;
5、公害有国际化的扩散趋势,这就是跨国公司把产业公害扩散到世界各发展中国家去。这就是所谓的“输出公害”。
公害在日本从来就是社会问题,而不是纯粹的经济或技术问题。明治30年(1896年)年代,足尾铜矿因为大量有毒废液流入河中而使灌溉农田遭到污染,以田中正造为领袖,受害农民掀起反对运动,坚持了十年之久,最后被军警镇压下去。这是日本第一起因公害问题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当然得不到妥善解决。
二战后,日本实行优先发展重化工业的经济发展路线,在太平洋沿岸建设了京滨(东京、横滨、千叶)、中京(名古屋)、阪神(大阪、神户)等多个临海工业地带。以这些地区为中心,日本不仅建设了大批钢铁、炼油、石油化工、造船、发电等工厂,而且兴建了为它们服务的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从而导致各种公害的发生源头集中到了这些特定的地区。
加之,日本由于国土面积狭小,人口集中,人口密度2874人/平方公里,为西欧的二、三倍,美国的20倍,俄罗斯的26倍,使得公害对于居民身心健康的损害也以空前严重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日本,公害的受害者除了城市居民,更多的是农民、渔民等低收入阶层,因此,公害问题又与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密切相关而变得更为引人注目。
反公害群众运动作用巨大
上个世纪60年代“四大公害”成为日本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这就是三重县四日市引发哮喘病的大气污染事件、熊本县以有机水银为原因的水俣病事件、新泻县阿贺川的水银中毒事件、富山县神通川镉中毒引起的“痛痛病”事件。
在这些事件发生初期,制造公害的企业往往拒绝承担责任,更不愿意向受害者支付赔偿。而且,中央政府有关部门也多站在维护大企业的利益的立场上。其典型就是在熊本县水俣市设立化工厂的一家大企业,直到医学上有确凿证据证明是它的工厂排到海湾里的废水中含有的有机水银引发了水俣病,都不承认是自己的责任。
到上个世纪60年代末,以“四大公害病”诉讼为代表的反公害居民运动形成声势浩大的全国性反公害群众运动。正如《通商产业政策史》所说,“四大公害诉讼成为向国民广泛宣传公害问题重要性的契机,使他们深切感到政治、行政、企业等各方面的公害责任与采取相应措施的重要性。这对1965年以后公害对策的进展与提高国民对环境问题的意识所起到的意义是非常之大的”。
这种形势表明,公害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反公害运动所产生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它表现在立法、司法及行政等多方面。
催生防治公害产业
面对着反公害群众运动的强烈冲击和强大的舆论压力,企业经营者终于认识到,与其被迫站到法庭的被告席上,接受全社会的严厉审判,并且最后还不得不支付巨额赔款,不如面对现实,积极主动地开发防治公害技术,制造防治公害的装置与产品,更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和良好的信誉。
重工业、化学工业是典型的公害型产业,其中钢铁、炼油、石化、矿业、有色金属、造纸等制造业及火力发电、供气、供热等公共事业尤为突出。其中有煤烟发生设施、污水等排放设施、噪音方式设施及粉尘方式设施的单位被指定为“特定工厂”。
根据《关于整顿、完善特定工厂防止公害组织的法律》,以上述业种为主,有关企业在生产现场建立、健全了防止公害的组织,即设立防止公害总负责人、防止公害管理者等职位,由他们各司其责,严格按照有关法律,对本单位公害发生的情况做好观测、检查和监督等事宜。据认为,这一制度对提高日本企业防止公害的监管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述各公害型企业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特别在70年代,极大地增强了对防治公害设备的投资力度。据日本政府对2500家有关企业的调查,企业的防治公害设备投资逐年增加,1967~1972年5年间,每年递增50%,比设备投资总额的增长率(16.2%)高2倍以上。其在设备投资总额中所占比例也不断提高:1966年占3.6%,1970年达到7.9%,3年间提高1倍有余,1972年超过10%,电力、矿业、造纸和炼油等行业则达到20%以上。
与此同时,这些企业还加强了对防治公害技术的研究开发,各种消除、减轻和防止公害产生的装置与仪器,如集尘、重油脱硫、排烟脱硫、处理废气等防止大气污染装置,处理工业废水、下水、屎尿、污泥等防止水质污浊装置,以及防止发生噪音、振动的装置等等,陆续被开发出来,推向市场,一大批制造防治公害机器设备的企业涌现和发展起来。于是,一个崭新的行业———防治公害产业在这个过程中应运而生。到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的防治公害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且开始向海外出口。
应对石油危机开展全民节能运动
1973年10月6日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成为国际石油价格猛烈上涨的契机。这对于初级能源77.4%依赖石油,而石油的99.65%依靠进口,其中80.7%来自中东的日本来说,无疑是“石油危机”,一个猛烈的冲击。如果说国内发生的产业公害问题把政府、企业置于与民众对立的地位的话,那么,这次来自外部的“石油冲击”则把日本政府、企业和国民逼迫到了同一困境。
面对着石油危机,日本举国上下、官民合作,开展全民性节能运动。政府在号召企业和民众节约使用能源之前,首先从政府机关做起:内阁会议于当年11月16日通过了“官厅节约石油、电力等对策纲要”,规定办公室内温度不得超过摄氏20度;削减公用车20%的使用量;关掉1/3的电灯;电梯运行削减20%;切断不必要的办公器具的电源;政府工作人员自我限制开车通勤,等等。
政府对于企业提出的节约能源的要求是:到年底减少能源使用量10%;对于多种耗能型行业,如钢铁、汽车、电器、石油化学、轮胎、化纤、有色金属、水泥、玻璃、造纸等,进行节能方面的个别指导;缩短娱乐业、流通业等行业的营业时间,自我限制深夜的电视播放,对加油站假日营业进行行政指导;确保一般家庭、农林渔业、公共交通工具、医院等的能源需求量;确保中小企业的能源需求量;把削减石油供应而产生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等等。
为了开展全民性节能运动,日本把每月1日定为“节能日”,把每年2月定为“节能月”,12月1日为“节能大检查日”。特别是在“节能月”期间,都要举办展示当年节能技术成果的大规模“节能展”以及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节能宣传活动。
石油危机发生后,通产省先后制定了《石油供需公平化法》《稳定国民生活紧急措施法》及《关于能源使用的合理化法》(通称“节能法”)等多项法律,目的是稳定市场、安定民心及促进对能源的有效管理及合理使用。
“节能法”规定,在制造业、矿业、供电、供气、供热等多个行业实行“能源管理制度”:能源使用量在3000KL/年以上的工厂被列为“第一类能源管理指定工厂”,必须设1~4名能源管理人员———能源管理士和能源管理者,他们有义务提出中长期能源计划和提交能源使用状况报告,违反者将被处以不同金额的罚款。
此外,以制造业为主,大企业大都在生产第一线建立了完整而有效的节能组织系统,开展彻底的节能活动:工厂厂长担任工厂能源委员会的委员长,在他的领导之下,设有节能事务局以及由各科、室长组成的推进节能措施专家会议和有各车间主任参加的审查评比委员会;各车间主任则担任车间的推进节能措施委员会的委员长,最基层的节能组织则是各班、组的节能活动小组,每个员工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节能献计献策。
这种人人参与的群众性节能活动是日本企业在节能方面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开发和应用节能新技术
应用新兴的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即信息化技术改造成熟产业,是这个期间日本产业技术发展的一大特点。这就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更加广泛的应用。
这一技术术语最初为安川电机公司的技术人员森彻郎1969年发明,1972年被该公司注册为商标。
所谓“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把微电子技术———IC、LSI以及后来的微机(微型计算机)与传统的机械技术结合在一起,构成“自动控制”组件或系统,应用到小起手表、缝纫机、电子秤,大到自动售货机、机床乃至汽车等产品上去,形成种类繁多的电子化机械产品。
在制造业,除了应用电子计算机加强对人事、财务、库房、销售等各种业务进行管理,提高效率外,生产工艺中还广泛采用数控机床(NC)、多功能加工中心(MC)、机器人等先进机器设备。这提升了制造工艺的连续化、自动化、省力化及省时化水平,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促进了以多品种、少批量为特征的“弹性生产体系”的形成。
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减低成本,第三产业各个行业,如金融保险、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物流等种种巨大系统也广泛采用了电子计算机管理。
微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开启了诸如工厂自动化、办公事务自动化、家庭自动化等自动化的先河。
与此同时,企业还开发、制造了大批节能型产品,如家用录像机、空调、洗衣机、照明用具等家庭电器以及自动照相机、日语文字处理器、普通纸复印机、非晶质太阳光电池、节能型汽车和摩托车等,并且把它们推向国内外市场。
石油危机促进了日本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实现了由“长、大、重、厚”型向“短、小、轻、薄”型的升级换代。
而所有这些都是以微电子技术———IC(集成电路)、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电子元器件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产业的飞速发展为基础的。
经过多年的努力,到1978年发生第二次石油危机时,日本就做到了从容应对,不再受到太大的冲击。这是因为,它的能源对石油的依存度大为减少了:1973年,日本初级能源对石油的依存度为77.4%,1978年减低到73.3%(2005年再减低为49.0%);原油进口量,1973为28861万千升,1978年减少到27012万千升(2003年为24485万千升)。
能够表明日本节能的显著效果的,还有产业能耗的大幅度减低:以1973年度为100,制造业的单位能耗在1990年减低到53;若按石油用量计算,制造1日元产品的单位能耗,1973年度为1.62g(克),2005年度减低为1.05g(克),35年间减少了1/3以上;从GDP的单位能耗看,若以1973年为100,1978年为84.5(2003年为45.1)。
就这样,危机转化为机遇,日本成为世界公认的“节能优等生”。
-
日本怎么区分煤气灶和液化石油气灶2024-08-17
-
日本各大公司所属财团?2024-08-17
-
日本货还有哪些 能率热水器是不是 还有林内热水器2024-08-17
-
在日本太阳能路灯应该怎么配置啊??比如:光源为30W的LED,请问(太阳能板多少W,电池多少AH)??2024-08-17
-
下图示意2010年三种主要能源在世界主要国家的重要度。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①②③分别代表的能源是2.能源③在法国、日本等国家的2024-08-17
-
日本福岛核电站的反应堆属于“沸水反应堆”,利用反应堆中核燃料裂变链式反应所产生的热能,再按火电厂的2024-08-17
-
求2000--2008播的年间关于赛车的日本动画2024-08-17
-
送什么礼物给一个6岁的小男孩?现在在日本已经生活了一年了吧2024-08-17
-
日本核辐射是否真的对中国影响很小,切尔诺贝利影响那么大,这能轻吗?2024-08-17
-
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下的鼓励类产业有哪些2024-08-17
-
(6分)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地震和海啸灾难...2024-08-17
-
日本铃木之星电动车怎么样?2024-08-17
-
哪位能推荐个迅雷下载好看日本电影的网站 明白得来 ,谢谢了,请发邮箱 674078874@qq.com2024-08-17
-
日本发生的里氏9级大地震引发了海啸及核泄漏,这是日本二战后遭遇的最严重震灾.日本福岛核电站是目前世2024-08-17
-
日本双狮手表身世???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