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关于克拉玛依石油发展史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08-17 12:57:53
热度:

关于克拉玛依石油发展史【专家解说】:克拉玛依油田迈向智能化
这是一座为共和国的建设立下过特殊功勋的油田,这是一座开采了半个世纪依然充满活力的油田,这是一座身处戈壁荒漠却能自觉以保护

【专家解说】:克拉玛依油田迈向智能化 这是一座为共和国的建设立下过特殊功勋的油田,这是一座开采了半个世纪依然充满活力的油田,这是一座身处戈壁荒漠却能自觉以保护环境为己任的油田,这是一座偏处西北却能把数字化做到全国领先的油田。 她就是过去由新疆石油局开发、现在由新疆油田公司开发的克拉玛依油田。 功勋油田 共和国石油工业长子建立三大功绩 1955年10月29日,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黑油山下,克拉玛依1号井喷出了强劲的油流。从此,新中国的第一个大油田诞生了,西方学者言之凿凿的“中国贫油论”破产了。 1913年到1915年,美孚石油公司与北洋政府签订协议,派地质师克拉普和富勒到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山东、东北和内蒙古地区进行石油地质调查,行程12800公里,均未发现有开采价值的石油资源。 1914年至1919年,美孚耗资270万美元,在陕北的不同地质构造上打了7口探井,均未获得工业油气流。 据此,富勒发表了几篇论文。他在《中国东北部的含油远景》一文中写道:“中国东北部的绝大部分地区……没有含油可能性。”在另一篇文章里他认为中国“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石油开发工作……不可能像美国那样生产出大量石油。” 美国斯坦福大学地质系教授希洛埃1927年在《远东矿业与工业》一书中说:“中国石油的储量充其量也不过美国的1%。” 美国德士古石油公司经理罗杰斯在1932年出版的《美国实业发展史》一书中断言:“中国大部分及西藏大山脉……都没有储存有开采价值石油的可能。” 从此,“中国贫油论”成了一道令人丧气的魔咒。 因此,克拉玛依油田的诞生,不仅在现实层面为对石油如饥似渴的新生共和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工业血液,而且在精神层面上打破了“中国贫油论”的迷思,为共和国在更广阔的领域开发更多更大的油田扫清了观念障碍。 这是克拉玛依油田毋庸置疑的第一大功绩。 初生的克拉玛依油田自落地之日起就开始奔跑。从发现之日起仅仅4年之后--到1960年,克拉玛依油田年产原油达到161.6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38.5%,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原油生产基地。截至2010年,克拉玛依油田共生产原油近3亿吨、天然气534亿立方米。2010年,克拉玛依生产原油1089万吨,生产天然气38亿立方米。 克拉玛依蕴藏着全国储量最大的环烷基稠油,生产着全国品质最好的环烷基稠油系列产品。目前,克拉玛依所生产的原油中,“环烷基稠油”的产量超过了1/3。“环烷基稠油”可以比喻为石油中的稀土。从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到要承受冬夏达70摄氏度以上温差的塔里木沙漠公路,从远赴南极的“雪龙号”到超过国际最高标准2倍以上的食品级白油,它都不可或缺。 在气候条件极其恶劣的茫茫荒原顽强拼搏,几十年如一日为祖国奉献巨量石油、特种石油,这是克拉玛依油田的第二大功绩。 就在克拉玛依人快马加鞭力促增产的1959年,中国发现了大庆油田。1960年,克拉玛依油田从仅有的几万名石油工作者当中,选派出了包括克拉玛依油田最高行政领导--新疆石油管理局局长张文彬在内的6000多名骨干支援大庆会战并扎根在黑土地上。在此后三四十年间,在江汉、胜利、华北、塔里木等油田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克拉玛依油田都毫无保留地奉献出了人员、技术和一切需要奉献的物资。 可以说,中国陆上的大部分油田,都有克拉玛依油田的血脉传承。 因此,克拉玛依油田不仅是共和国石油工业的长子,而且是共和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石油圣地”的誉称,并非虚至。这是克拉玛依油田的第三大功绩。 百年油田 专家对克拉玛依持续繁荣充满信心 作为新中国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今年已经56岁了。历数全世界的油田,能在勘探开发50年后仍然保持青春活力的,屈指可数。那么,克拉玛依油田是否也垂垂老矣? 从1981年到2010年这29年中,除2009年因国际金融危机降低产量外,克拉玛依油田的油气产量一直保持着逐年增长的态势。2002年,克拉玛依油田原油年产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我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 那么,这种上升的态势还能持续吗? 在技术层面上,油气产量持续上升的决定性因素是油气储量。克拉玛依油田的主要勘探领域--准噶尔盆地的油气总资源量为107亿吨,其中石油86.8亿吨,天然气2.5万亿立方米。截至2009年底,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1.19亿吨、天然气储量2175.8亿立方米,油气资源探明率仅仅分别为24.4%和8.7%。 2005年,中国石油地质与构造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时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地质师的贾承造说:“全国有很多老油田发展到一定的高点之后,产量都在下降,只有克拉玛依油田的产量一直稳步上升……未来的前景十分广阔……中油集团公司和中油股份公司领导与专家对克拉玛依油田率先建成百年繁荣的油田充满了信心!” 绿色油田 环保优先让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绿意蒙蒙 6月25日,新疆测绘局航拍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时发现:除抽油机所占地基被硬化外,连绵起伏的沙丘基本上被生机勃勃的梭梭、红柳、绿草所覆盖。现在,在这片4.88万平方公里的沙海中,有克拉玛依所属的石西、石南、陆梁、莫北、莫索湾等5座油田的数千口油气井在日夜喷涌。它们年产油气当量近500万吨,占克拉玛依油田总产量的近35%。 截至2010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而这个我国第二大沙漠固定沙丘的植被覆盖率达40%至50%,半固定沙丘的植被覆盖率达15%至25%。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能绿意蒙蒙,和克拉玛依油田从上世纪就开始坚持环保优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20世纪90年代初期,伴随着挺进沙漠腹地的大规模勘探开发,环境保护被列入了全程监督下的油气田开发的技术方案中:凡是人为动过的沙丘作业面,施工完毕后,全部进行固沙处理。在陆梁油田的开发中,曾有一家施工企业的职工不按规定线路在沙漠中开车行驶了约500米的路程,被新疆油田公司处以巨额罚款,并被责令恢复地表植被。 沙漠油田开发20年来,新疆油田公司对沙丘作业面做到了100%固沙处理。仅此一项费用,就占油田开发总投资的5%。 从2007年9月开始,新疆油田公司开展了以“油气田地貌恢复到自然状态,生态环境得以保持,油气田设施统一规范,给员工创造一个绿色、舒心的工作环境”为目标的“创建绿色油气田”活动。目前,这项活动已建立起了长效机制,油田实现了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2007年,地处沙漠腹地的石西油田获得了“国家级环境友好型企业”的荣誉,陆梁油田也已于近日通过了“国家级环境友好型企业”的评审。 数字油田 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处于领先水平 克拉玛依油田是名副其实的边陲油田。在一些人心目中,边远就意味着落后。事实果真如此吗? 1993年,当时的克拉玛依油田决策层决定在油田整体上进行“信息化建设”。在中国石油石化行业,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经过两年的摸索,1995年,克拉玛依正式踏上了数字油田的建设征程。 1999年11月,“克拉玛依数字油田信息平台”的第一个版本在北京正式发布。次年5月,这个平台就在中石油集团全国范围内的其他油田推广。2008年,这个平台已经不断完善升级至6.0版。平台上80多套系统一共开发了16000多项功能,并且实现了所有系统的集成。 如今,克拉玛依人这样说:克拉玛依油田有两个,一个在准噶尔盆地38万平方公里的戈壁沙漠中,另一个在虚拟的计算机网络中。也就是说,通过数字化,克拉玛依油田已经被装进了计算机里。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各油田中都处于领先水平。现在,只要你坐在装有相关系统的电脑前,轻点鼠标,全油田的任何一口油井的任何情况,一切均可尽收眼底。 一个最近发生的事实说明了数字油田的力量-- 勘探风城油田,用了28年。在前24年的时间里,一直采取的是“分层勘探”模式,也就是科研人员以小组的形式,对这个区域中一个个有希望的“点”进行攻关。依靠这种“蚂蚁啃骨头”的方式,24年间,总共才探明6000多万吨原油储量。 这是因为信息化手段的制约,研究处于分立的状态。 2007年,数字油田基本建成,克拉玛依的科研人员开始在一个叫做“勘探协同工作环境”的虚拟空间中上班。他们有了对风城油田进行“整体勘探”--将整个区域作为基本单元来进行研究的条件。于是,仅仅4年的时间,一个拥有4.2亿吨环烷基稠油资源量的、中国最大的整装稠油油田全盘托出。 数字油田不是结束,而是开始。1月15日,“智能油田”建设开始全面实施。 “智能化油田就是能够全面感知的油田,能够自动控制的油田,能够预测趋势的油田,能够优化决策的油田。”克拉玛依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智能化油田的定义。根据项目实施方案,5至10年后,初步建成的智能油田可以根据世界石油天然气市场的情况,自动调整战略战术,做出生产决策。克拉玛依石油人还将可以在网络终端上操控准噶尔盆地的任何一口油井、任何一条管线和任何一个阀门。 代表着现代科技先进水平的“数字油田”已使克拉玛依油田发生了凤凰涅盘式的变化,而“数字油田”的升级版“智能油田”的建设,又将使克拉玛依油田焕发出怎样的活力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