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再造中国生态的良性循环与能源危机的关系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08-17 12:56:24
热度:

再造中国生态的良性循环与能源危机的关系【专家解说】:http://www.xbshw.com.cn/1、改变原来的农业生产方式,走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 中国经过30多年的经

【专家解说】:http://www.xbshw.com.cn/1、改变原来的农业生产方式,走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      中国经过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后,自然生态环境已到了崩溃的边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资源耗尽、生态遭到彻底破坏的中国土地将无法继续维持13亿人口的生存。因此,我们应该彻底改变原来的农业生产方式,走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      西南大旱是我国生态环境濒于崩溃的前兆,它的来临既是一场危机,也是一次转变的机遇。它要求我们痛下决心,彻底转换原有的农业生产方式。我们应该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全面推广以色列的农业技术,采取滴水灌溉、污水回收回收等技术,彻底改变我国原来农业灌溉方式,充分利用了每一滴水。此外,我们还要高度重视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注重水生态和水环境的保护,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为世界塑造一个“节水”的榜样。      今后,我们应由国家和地方政府主导,在全国广大农村实施大面积人工森林种植,恢复我国的原生态林和人工种植森林,这是解决生态环境危机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改变以前的农业生产方式,将森林的保护和重建与农作物种植看成是农业发展同等重要的大事。生态恢复也不只是简单的种树,不能单纯追求森林覆盖去植树,而是要遵循自然植被恢复规律,避免形成大片单一物种的“绿色沙漠”。农村森林植被的种植与恢复不仅提高了保持水土的功效,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吸收固定更多的碳,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为动植物提供更佳的栖息地,更重要的是通过森林恢复保护水源、保持水土维护全国健康的生态系统。      在美国乡村,笔者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在农场和田地周围到处是成片的森林;还有这样一种令人深思的现象,在美国各大城市,不仅水土保持得很好,森林覆盖率很高,森林之间的土地还要用厚厚的干松针严实地覆盖上,专门有人去做这样的事,不让它长草,更不种草,这样就保持了森林土地的墒情,有利于森林生长。在国内城市里,大量空地全部种草,不仅土地得不到休养,而且草地在阳光照射下很容易流失水分。美国人在这样的小事上,却做了如此精心的思考,不得不让人佩服,实际上,自然环境保护这样的大事又如何是小事。      2、完善20世纪的建设设想,提出21世纪新的建设设想      面对西南大旱,我们应该从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对国家建设项目上进行必要的战略调整,调整20世纪原有的设想,提出21世纪符合环保理念的新的建设规划。      20世纪我国修建了许多大型的水电工程,为现代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随着气候与环境的变化,今后,我们在建设大型水利工程时需要特别谨慎,特别是针对长江的水电工程更需要根据21世纪中国气候变化进行调整,过去我们总想着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然而,“截断巫山云雨”的结果,可能会截断四川与外界的水气流通,极易造成干旱。与大型水利工程相比,“都江堰”式的水利灌溉工程却在灌溉储水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后,我国应该把资金投放在发展中小型水利工程和配套农田灌溉网络工程上来,建立起高科技防渗漏防蒸发的灌溉渠道更显得尤为重要,彻底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 2010-4-5 11:30 回复 122.78.117.*2楼      21世纪,如果中国西南长期干旱,长江上游会面临严重的枯水期,这样,我们20世纪所预想的“南水北调”工程计划,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必须重新修订并做周密考虑。我有一个新的设想,那就是21世纪我们应该在长江口和黄河口做大文章,充分利用长江口的淡水资源,不能让它白白流入大海。国家应该考虑在长江口建立大型泵站,铺设输水管线,或利用轮船和火车,将水罐装后走海路和陆路运往天津或其他南方缺水地区。进入21世纪前20年,如何利用并储存长江口淡水,将成为“南水北调”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3、21世纪我们需要自主开发,在节水、节能、环保新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现代化后发国家,要想在21世纪中克服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决不能再步西方国家工业化的后尘,如果继续按照原来的现代化道路走下去,我们的未来将是死路一条。21世纪,我们应该逐步放弃已初具规模的传统出口加工业,大力开发节水、节能、环保的新型产品,自主开发节水、节能、环保的新技术,力争在节能环保产品和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这样,中华民族复兴的愿望才不至于落为空想。      在21世纪,我们应该开发多种能源,特别要开发是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力争到2020年“生态能源”发电量占到全国发电总量的20%。我们还应该开发多样化的水资源,进一步开发中水回用、人工增雨、雨洪资源利用、海水淡化等技术。      海水淡化将是我们未来新技术的重中之重,今后我们工业用水应该有一部分取自海水,太阳能技术也要走在世界的前列。笔者认为利用我国已经具有优势的太阳能技术来搞海水淡化,应该是解决人类直接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最新路径。这种方式直接模拟自然界生成淡水的方式,一旦能够搞成功,对世界水资源的解决将提供新的出路。      大规模收集自然界的雨水也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新技术。我们目前的雨水许多是白白流走,如果我们能够在收集雨水技术上有新的突破,今后,城市的用水就可以以利用雨水为主,这种技术如用于广大农村特别是干旱地区,将会减轻各地区用水的压力。      4、树立21世纪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观念,提倡节约型、环保型生活方式      西南旱灾给我们发出了严重的警告,它告诉我们,对大自然不可以无休止索取,生态环境的破坏超越一定的界限将会引发无穷的灾难。在21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应该反对追求无限增长的工业主义和沉溺物欲的消费主义,树立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理念,提倡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实现人类的自我控制,重新建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1世纪的中国社会要继续发展下去,就要鼓励节约,减少消费,不应该鼓励全社会购房、购车和高消费、多浪费的生活方式。只有改变高生产和高消费的社会生活方式,才能减轻人类对土地和大自然的压力,才能缓解人与人之间不必要的恶性竞争。      以美国为例,尽管美国的粮食产量居世界第2位,年产量3.63亿吨,人平均占有1.2吨,但美国人从来没有大吃大喝的习惯,平时大家一起聚餐时,每个人只要自己喜欢的一份饭,只是够吃,从来不剩;即使是大型宴会,也多以自助餐为主,吃多少取多少。而我们国家却在吃饭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浪费,常常是吃的没有糟蹋的多。美国尽管人口少,粮食产量高,却从来不耗费大量的粮食去生产高度酒,也很少喝高度酒。在生活方式上,他们确实很有想法。      20世纪最后20年的中国犹如一个经济发展加速器,经济迅猛发展,而社会、环境不堪重负,结构性矛盾不断暴露。21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和生活富裕不应再放在现代化发展的第一位考虑,而是要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中国是人口大国,如果效法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一味追求生活富裕而不顾及自然的承受力,势必要走上毁灭的道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