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能对石化行业进行分析吗?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08-17 11:44:09
热度:

能对石化行业进行分析吗?【专家解说】: 石化产业在我国作为重要的资源和基础原材料行业,经济总量大,具有很高的产业关联度,在国民经济中历来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目前中国石

【专家解说】:       石化产业在我国作为重要的资源和基础原材料行业,经济总量大,具有很高的产业关联度,在国民经济中历来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目前中国石化行业同时面临周期性调整、自身结构性矛盾及金融危机影响带来的矛盾深化加剧,成为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寻找新增长点需求的典型代表。为此,国务院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中明确针对石化产业的振兴提出了六点纲要性要求。      石化振兴规划将能够在短期内缓解或解决该产业链中的部分突出矛盾,并帮助催生、改造或做强一批行业龙头性企业,为整个宏观经济的复苏发展提供动力及示范样本。此次石化产业振兴的方向,是由速度、规模增长模式向效能、质量增长模式转变,而转变发生的核心在于投资杠杆的使用。“资金—技术”将成为一组最重要的可相互转化的变量。具体而言,在产业链上游,技术能力成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高的大型企业必然获得政府资金支持进行更多技术创新,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占据产业主导地位;在产业链下游,具有产品研发和工艺研究优势,在石化产业的全球细分市场上具有竞争潜力的中小型企业将有可能首先走出困境,并可以在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植下通过对外技术收购或自主研发形成技术优势,加强竞争力。而在整个产业链范围内,政府投资都在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环节上有前提性要求,在此方面先行一步或更具创新能力的企业将有更大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只有那些具备较好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或意识,拥有研发和技术创新的传统,更具全球性战略眼光并强调市场服务能力的企业,才能堪当石化行业龙头,并成为该行业新发展模式的代表。全球性危机之下的石化行业石化行业主要包括石油与化工行业,上游的资源领域包括石油、天然气等;中游的大宗产品领域包括氮肥、甲醇、磷肥、氯碱、纯碱等;下游的精细化发展产品领域包括农药、染料、日化、工程塑料、、煤炭精细化、精细磷化工、钾锂、有机氟和有机硅等。整体产业链较长,子行业众多。即使不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石化行业的周期性衰退也可能发生石化行业的整体增长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历史数据显示,石化行业经济周期一般为7~8 年,价格高峰期一般持续2年左右。1978年以来,以产品价格、盈利空间以及装置开工率等指标进行考量,景气周期共出现过4次。 2002年之后,随着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的高速经济增长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的逐渐复苏,全球石化行业进入明显上升周期。2004年到2007年,石化行业周期的价格高峰已经维持了约4年之久,远高于之前石化行业价格高峰期在18到24个月的水平。        由于2004年到2007年全球石化行业的平均盈利能力高于钢铁等其它基础行业,全球的投资快速向石化行业集中,导致全球石化产能迅速扩张。下游有效消费量的增长趋势明显低于石化产能的扩张趋势。以作为近60%石化产品的基本原材料的乙烯为例,2008年初披露的部分产能计划显示, 2008-2011年新增乙烯产能将达到2750万吨,相当于2007年全球产能的22%以上。这样的供给能力增长远远超出预期的需求增长。全球石化行业将在2008年下半年或者2009年上半年开始进入明显的周期性衰退。全球性金融危机严重地影响实体经济,使得全球石化行业受到很大冲击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不断深化并直接打击实体经济,石化行业的下游产业需求大幅萎缩,从而大大加剧了全球石化行业所遭受的冲击。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石化行业的大多数子行业都面临装置开工率降低,产品库存量上升的困境。石化产品价格也大幅下挫。在2008年第四季度,石化产品价格跌幅高于油价的下跌幅度。如苯价格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首次下跌到其主要原材料的石脑油价格以下。在2008年11月,石脑油甚至比原油价格每桶低25美元。全球石化行业产品价格大幅滑坡。中国石化行业面临周期性调整、金融危机影响和自身结构性矛盾凸现的三重压力中国石化产业作为全球石化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感受到由于供需关系变化引发的周期性衰退,以及金融危机打击实体经济带来的下游需求快速下滑所引发的压力。除了上述压力之外,中国石化行业还经受着由于之前粗放式增长所形成的结构性矛盾所带来的压力。在景气周期中,中国大量的新进入资金涌入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型(两高一资)的低门槛石化产业环节,造成了相关产业链环节上严重的产能过剩。当面临全球性危机冲击时,这些产业链环节更为脆弱。例如,由于煤化工项目的大量上马等因素使得2008年甲醇产量较2007年大幅提升40%以上,但由于市场需求不畅,行业开工率维持在相当低的水准。 由于上述的多重压力,中国石化产业在2008年第四季度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危机征兆:需求下降导致企业普遍积压了大量存货,例如,尿素库存235万吨,同比增160%;磷酸二铵存货125 万吨,同比增加231%;磷酸一铵存货96万吨,同比增加119.3%;复合肥存货201万吨,同比增加68.5%。需求不足与库存增加导致了开工率的下降:08年四季度,氯碱行业开工率70%,氮肥企业超过30%停产,磷肥企业开工率不足30%,电石企业开工率仅30%,涂料和燃料企业也有约 20%停产。        2008年11月、12月行业工业总产值连续两个月同比下降,分别为-2.48%和-8.02%。在整个第四季度,几乎所有主要石油化工产品(除了农药杀虫剂等少数子行业)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乙烯、塑料树脂及共聚物等子行业与2007年同比跌幅超过10%。由于产品价格大幅下挫、开工率降低和存货积压的原因,中国石化企业亏损面大幅增加,企业资金链紧张。 2009年一季度石化产业整体仍然面对下游市场需求低迷的困扰,但也出现局部回暖迹象。大多数子行业产量同比下降,但环比上升。受到库存下降和成本支撑等因素的影响,多数石化产品的价格开始止跌企稳。行业开工率也出现小幅回升。除了农化产品受到下游市场需求拉动表现出较强的走势之外,大多数石化子行业危机并未解除。石化产业振兴规划对于危机下中国石化行业的影响分析 2009年2月19日,国务院温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指出,石化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振兴石化产业,必须在稳定石化产品市场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会议同时公布了六点纲要性要求。石化产业作为重要的资源和基础原材料行业,具有很高的产业关联度,行业的景气恢复和整体发展将有赖于下游需求行业的复苏。石化振兴规划短期内能够缓解和解决部分产业链环节上的突出矛盾。石化调整振兴规划的作用及效果将更多体现在推进中国石化产业在中长期内的结构性转型。石化产业振兴规划将缓解中国石化行业面临的部分突出矛盾规划将解决部分产业链环节上产品阶段性供需失衡的问题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深入,石化行业的多个产业链环节上都暴露出供需失衡问题,尤其是供给过剩的问题。阶段性供需失衡给石化企业带来的直接影响是短期内库存快速上升。石化振兴规划指出国家将抓紧落实成品油储备,这一举措将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中国石油储备体系,另一方面也能缓解国内炼厂和成品油销售企业库存过大、资金占用过多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突出矛盾。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2008年我国进口原油对外依存度上升到48%;如果考虑部分成品油直接进口的因素,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约51%。         国家的石油安全是经济环境稳定的重要基础。我国自1995年开始规划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议题。目前一期四大原油储备基地(镇海、舟山、大连、黄岛)已投入使用,储备量1,620万立方米。库容达2,68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二期建设工程也即将启动。但与储备体系完善的国家相比,我国石油储备体系与石油储备规模明显落后。国际能源组织各主要成员国相继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日本、美国等国家储备了相当于60~100 多天本国消费量的石油,可以应付突发事件引起的石油中断供应。 储备主体美国 日本 法国 德国国家储备联邦政府的战略储备目标是防止石油禁运和中断石油供应,平时不轻易动用政府系统的“石油公团”承担国家石油储备及基地的建设任务企业法定储备根据日本石油储备法,一定规模以上的炼厂、销售商和进口商都要按规定比例承担石油储备任务每个石油经营者都要承担应急石油储备义务,并维持上一年原油和油品消费量26%的储量,相当于95天储备量德国石油储备联盟由大型炼油企业、石油进口、销售公司和使用石油发电厂组成,承担储备义务企业商业储备美国企业石油储备完全是市场行为,没有法律规定企业储备石油的义务法律规定以外的企业商业性储备由企业自理法律规定以外的企业商业性储备由企业自理法律规定以外的企业商业性储备由企业自理各国石油储备现状对比石化行业国际上来看,成品油储备是原油储备的补充。日本民间石油储备中约45%是成品油储备;法国成品油储备约占整体石油储备的60%。成品油储备是改善国内汽柴油市场长期供求关系的主要路径之一。不断出现的油荒现象凸显了中国建立成品油储备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全球范围来看,国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石油储备体系,尤其是成品油储备体系的做法被一些发达国家采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