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攀比心理 调查问卷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08-17 11:21:07
热度:

攀比心理 调查问卷【专家解说】:通过调查,发现同学们在物质享受、家庭条件、外表长相、学习成绩、个人荣誉等方面存有不同见解。61.5%的同学看到同学过豪华生日、送昂贵贺卡、穿名贵服

【专家解说】:通过调查,发现同学们在物质享受、家庭条件、外表长相、学习成绩、个人荣誉等方面存有不同见解。61.5%的同学看到同学过豪华生日、送昂贵贺卡、穿名贵服装,表示特别羡慕,29%的学生认为这是一种浪费。48%的同学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长相的看法,98.7%的同学则希望自己的学习成绩能超过别人。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52%的学生家长曾针对同学中存在的攀比现象对孩子进行过教育,另有33%的学生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刻苦、学业优秀,就应该满足孩子的要求。 调查表明,小学生的攀比心理主要表现在:一是比物质生活水平,诸如谁的学习用品档次高、谁的穿着品牌响、谁的口袋零花钱多等等;二是比家庭条件,小学生眼中的住房、父母的地位等也常成为他们相互攀比的内容;三是比在班级或老师心目中的地位:谁是小头目、谁的模样帅、谁的学习好、谁深受老师的信任等等也常是他们谈论的话题。 分析小学生攀比心理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比附之风盛行的社会环境为小学生攀比心理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见贤思齐”,这是一种社会思潮,其本身并无甚么丑行劣迹可供人置喙,但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并未能相应地增进人们的思想修养,相反,它更助长了腐败奢侈之风的流传。社会上比吃穿、比享受、比豪华、比职位、比收入等等方面的事例俯首皆是,它们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予以侵蚀、污染,让孩子自睁眼看世界的那天起,便在心灵深处萌生了攀比心理的芽苞。 二是严重缺位的家庭教育为孩子攀比心理的形成创设了广阔的空间。由于一些家长对子女过份溺爱,尤其是对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不让孩子参加劳动,不为孩子参加有益活动创造条件,不对孩子的错误行径下猛药,因而养成了孩子好逸恶劳、好高鹜远、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比吃玩、图享受的不良习惯,因其不思“一茶一饭来之不易”、不珍惜父辈的劳动成果,自然也就“视千金如粪土”,不计代价、不顾后果,为求一己之虚荣的满足,与同学进行盲目攀比。 三是不加节制的虚荣心为孩子攀比心理的形成提供了内在的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生心理发育尚不完全,普遍争强好胜,喜欢表现自己,喜欢引人注目,不愿比别人差。由于年龄太小,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全面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不能分辨好恶优劣,常常缺少自信,他们认为,自己只有在某一方面高出于其他同学,才能在同学之中找到尊严、受到尊崇。于是,追求学业成绩佼佼于人者有之,追求物质享受唯我独秀者有之,如此一来,攀比现象自然也就风行起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