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核武器如何来控制?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08-17 10:24:29
热度:

核武器如何来控制?【专家解说】:核武器问世以来,其毁灭性的杀伤力、巨大的军事威慑力、无可比拟的政治作用一直为许多国家所梦寐以求。60年来国际社会有关核扩散与核不扩散、核垄断与反垄断

【专家解说】:核武器问世以来,其毁灭性的杀伤力、巨大的军事威慑力、无可比拟的政治作用一直为许多国家所梦寐以求。60年来国际社会有关核扩散与核不扩散、核垄断与反垄断、核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几乎从未间断。更由于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防扩散体制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和多重标准,其结果是核扩散屡禁不止,形势日益严峻。  1998年5月印巴相继核试验和1999年10月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治口臭口腔溃疡新突破 100% Windows体验中心 经济师!造价师!药师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使国际核不扩散前景从此走向黯淡  冷战时期,美苏两家严重对峙,疯狂地进行核竞赛,使世界经历了长达40多年的“核冬天”。冷战后不久,国际形势一度缓和,核军控领域甚至出现了“核不扩散的春天”:1995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无限期延长,它是迄今为止最具代表性、最具普遍性的核不扩散机制;1996年《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向全世界开放签署。然而好景不长。1998年5月印度、巴基斯坦相继核试验和1999年10月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使国际核不扩散前景从此走向黯淡。  从内容上看,核扩散既包括核武器的成品扩散,也包括核裂变物质与核技术的扩散;从方式上看,既有纵向扩散,即一国依靠自己的努力发展并最终拥有核武器,也有横向扩散,即国家之间的扩散;从状态上看,有潜在扩散,指具有核能力的国家,一旦作出政治决定,短期内即可拥有核武器。  由于核国家对核武器的管理严之又严,核武器成品的扩散可能性极小。因此核扩散更多指的是与核及核武器相关技术与物项的扩散。十几年来,一些国家、非国家实体乃至一些团体或组织,出于种种原因,对核的追求可谓是不惜代价,甚至铤而走险,致使核扩散防不胜防。  有组织的核扩散网络。核扩散方式纷繁复杂,目前较为活跃的扩散途径是“核黑市”。它地域广泛,形式多样,隐蔽性强。包括跨国公司间技术与设备的非法转让与协助,或转让组装部件以化整为零,或由公司以国际合作、贸易、采购为名从事非法采购相关物项,也有直接从事关键技术“蓝图”的转让。  巴基斯坦“核弹之父”卡迪尔·汗博士的核走私网络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组织成员包括科学家、工程师及商人,涉嫌的扩散源与扩散目标分布广泛。在15年的“核扩散”交易中,卡迪尔·汗“核生意”越做越大,从装有机密资料的软盘到复杂的大型核提纯设备,它们绕过层层检查秘密流入一些国家和地区。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称,曝光的案件仅是核走私的冰山一角。  核技术与核人才扩散。随着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步伐加快,许多昔日高深莫测的高精尖技术越来越普及,研制核武器的技术也已不再是少数国家垄断的专利。其中核人才的资源流失已成为持续性核扩散的主要因素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其庞大的核工业体系受到巨大冲击,不少曾从事核敏感技术的人才由于生活所迫移居他乡。如何有效管理、安置和控制核武器及相关技术人才,防止核敏感技术扩散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警觉与重视。  核材料资源流失。核材料、尤其是高浓度、武器级核材料是核扩散的关键内容。没有核材料,即使拥有核技术、核设备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正因为如此,核材料的窃取和走私已成为防止核扩散的重要内容,其中国际原子能机构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全球核及相关敏感材料走私案例仍居高不下。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从1993年到2004年,共发生走私核材料事件300多起,其中有215起发生在近5年内。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灰色扩散源和核扩散地带,它们的存在对本已严峻的全球核扩散形势无疑是雪上加霜。  国际安全环境动荡不定与个别主要核国家破坏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导致核扩散  核扩散既涉及传统安全问题,也涉及非传统安全领域。多年来,国际防扩散体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其加以遏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和消除扩散,主要原因为:  第一,国际安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核扩散形势。武器扩散是军备竞赛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国际扩散形势严峻说明国际安全环境动荡不定。目前在传统安全领域,一些地区仍存在冷战思维和国家间敌对情绪。不少地区终年动荡,冲突频仍,任何风吹草动都将引发相关国家的过敏与猜疑,不少国家坚信只有核武器才能确保自身安全;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反恐与防扩散已成为当今首要任务,但随之而来的“先发制人”战略却令人担忧,目前已有一些国家仿效。另一方面,一些弱小国家,特别是对那些已被个别大国列入“黑名单”的国家来说,为防范先发制人的打击,它们不得不以各种方式谋求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达到反遏制和反威慑,结果是刺激和加速了扩散,形成恶性循环。  第二,个别主要核国家的做法有悖于核不扩散。多年来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推动着国际防扩散体制,但个别国家的一些行动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着国际核不扩散的努力与实践。如采取多重标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在指责别国开发核武器的同时,自己却从未间断过对新型核武器的开发与设计,这怎能让广大无核国心服口服?此外,一些核国家不再坚持对广大无核国履行“消极安全保障”承诺,不再遵守1978年作出的保证不对无核国家实行核打击或核威胁。当初大多数无核国是在得到核国家明确承诺提供“消极安全保障”义务之后才选择或放弃、或甘愿成为无核国的。这种做法等于背叛了广大无核国,将会刺激一些核门槛国家或一直揣有获取核武器动机的国家以及其他一些无核国在核问题上出现过激行为。  大国应营造缓和的国际局势,以对话和外交途径解决国际冲突,逐渐消除一些国家获取核武器的动机  那么,如何有效控制核武器扩散?  首先,核国家应率先行动起来,达成共识,逐步降低核武器的特殊政治作用与地位,淡化其军事上的作用、战略威慑作用和大国地位的象征。这需要有关各方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其次,核国家应继续遵守2000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通过的最后文件,即5个核国家明确承诺应全面消除核武器,实现无核世界;拥有庞大核武库的核大国为此负有特殊责任,并确保其核裁军是彻底和不可逆转的;降低核武器系统的作战状态,真正做到核武器互不瞄准。  第三,综合治理国际安全环境。大国应在改善国际安全环境,解决一些地区与国家安全等方面有所建树。包括加强大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以身作则地营造一个缓和的国际局势,以对话和外交途径解决国际对抗或冲突,逐渐消除一些国家获取核武器的动机。  第四,加强核不扩散领域工作。其中包括加强与联合国相关机构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提升各国之间的战略信任,逐渐增加核透明度,加强情报互享;各国应积极履行核不扩散的责任与义务,全面加强对本国核领域的监管,完善相关的法制法规,健全出口管制体系,全方位地遏制和防范进一步的核扩散。(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欧阳立平)(《人民日报》2005年05月27日第七版)(来源:人民日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