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慈禧太后为什么要毒死光绪帝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08-17 10:19:22
热度:

慈禧太后为什么要毒死光绪帝【专家解说】:一百年前的1908年,被囚禁在瀛台的光绪皇帝和实际统治中国半个多世纪的慈禧太后几乎同时死去。一个是三十八岁的壮年,一个是七十四岁的老人,两人

【专家解说】:一百年前的1908年,被囚禁在瀛台的光绪皇帝和实际统治中国半个多世纪的慈禧太后几乎同时死去。一个是三十八岁的壮年,一个是七十四岁的老人,两人在政治上势不两立,却同时死亡,难道是偶然的巧合?这就形成了一个历史疑案。 光绪因何致死?人们议论纷纷,但宫廷事秘,都拿不出确凿的证据。进入二十一世纪,北京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法医检验鉴定中心会同中国原子能科学院,运用中子活化实验方法,结合从河北易县崇陵(光绪陵寝)提取的光绪头发、衣物等重要检材,对光绪死亡原因进行了反复的检验和缜密的分析研究,得出了检验结论。《清光绪死因研究报告》一文指出:“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百年谜案终于水落石出。不过,关于光绪之死,还有一些疑问需要进一步梳理,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先生。现在已经能证明光绪是被毒死的,那么凶手是谁有没有说法呢?戴逸:光绪之死,凶手的说法有很多,有慈禧、奕劻、袁世凯、李莲英、崔玉贵等等。究竟是谁,这当然还可以讨论,但是我认为,毒死光绪,最大的可能就是慈禧太后。因为当时清朝的专制体制非常严密,权力集中,皇权至上,皇权是最重要的,乾纲独断,什么主意都是皇帝说了算。清朝不像汉朝、唐朝、宋朝、明朝,那些朝代的权臣,像曹操,可以杀掉、废掉皇帝;唐朝、明朝的宦官和太监都很有权力,有能力把皇帝杀了或废了。像五代末期时的赵匡胤本来就是个军官,后来黄袍加身,就可以夺取皇位。但是清朝的专制主义制度最严密,没有人能够篡夺皇权。当时的皇权掌握在慈禧手里,不是在光绪手里,皇权的代表就是慈禧。她能够下命令,如何如何做,怎么做,都没有人敢反对。她的命令可以贯彻,可以执行。其他人都不行,都不能够下达这样的命令,要毒死光绪。谁也没有这个权力,谁也不敢,也不可能做。只有慈禧点头,只有她能够命令手下执行这样重大的决定,除了她,没有人能发这样的指令。奕劻、袁世凯等人有没有可能背着慈禧动手呢?戴逸:奕劻没有这个可能,他是远支宗室亲王,是乾隆的后代,到光绪的时候已经是第五代了,他和光绪的关系很远。原来他的职务很低,后来慈禧太后信任他,封他为亲王。他本身也是昏庸无能的人,既不掌握权力,也不掌握军队;而且光绪死前几天,慈禧派他去东陵看自己的坟修得怎么样了,因为当时慈禧也病危了,知道自己不行了,就派奕劻去。所以奕劻是不可能的。那么袁世凯是否可能?袁世凯也没有可能。袁世凯确实是掌握了军队,掌握了新军六个镇,就是六个师,在北京、天津这一带。但是各省的督抚都有军队,当时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都有军队,袁世凯不可能指挥他们的军队。袁世凯掌握的军队虽然影响力很大,但是不可能控制京城和皇宫。光绪、慈禧死了以后,光绪的弟弟载沣当摄政王,载沣为了给哥哥报仇,夺了袁世凯的权。很快把袁世凯罢免赶走,袁世凯只能回到河南彰德休养去了。可见袁世凯虽然有权,但是他不可能跟清朝的皇权对抗。清朝这套制度,他不可能变动的。那李莲英等就更没这个权力了?戴逸:李莲英、崔玉贵可能是慈禧的帮凶,当然我也没有绝对证据说是谁给光绪服砒霜的。但是就是这帮太监,因为这帮太监跟光绪过不去。李莲英一直照料光绪,当时光绪被拘禁在瀛台,李莲英实际和光绪的关系怎么样呢?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他不敢得罪光绪,对光绪还比较客气。一种说光绪恨李莲英,光绪有本日记,在日记里说老佛爷死后,要杀掉袁世凯和李莲英。这本日记据说被李莲英看见了,所以李莲英对光绪恼恨和惧怕。这也有可能。给光绪下毒的究竟是谁,不会有文字的记载,当时知道的人也不敢说。那就只能是慈禧下的命令了?戴逸:实际上,谁动手杀的光绪并不重要,但从大的形势来看,慈禧是主谋,这一点恐怕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慈禧再三表示自己不能死在光绪前头。1904年,外务部侍郎伍廷芳曾经与日本公使内田康哉谈话,内田有一个记录送回到日本政府的档案里。前几年,我们有的历史学家发现了这份档案,内田公使的记载说,他问伍廷芳,如果慈禧先死了,那么光绪会怎么样呢?伍廷芳说这件事很糟糕,光绪很可能会死在前面,北京的宫廷里面都这样传说,希望日本政府能够出兵把光绪救出来。当时日本在北京有驻军的,各国在使馆附近都有驻军。当然日本政府是不会干这种事情的。但是这说明当时伍廷芳就已经知道这个事情了,在光绪死前四年,他就请求日本政府救光绪。后来侍读学士、起居注官恽毓鼎也提出来这个说法,恽毓鼎是陪着光绪读书,光绪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他都记录下来。他的《崇陵传信录》也这样说,当时有一次慈禧病了,太监们就说:“老佛爷您病了,皇帝就高兴。”慈禧就说我不能死在他前头。当时太监也是在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陪侍慈禧、在宫中生活多年的德龄也有这种说法。 慈禧为什么非杀光绪不可?戴逸:慈禧太后戊戌变法之后就很想杀掉光绪。当时有一种说法,戊戌变法的时候,康有为他们有个计划,调袁世凯的军队包围颐和园,把慈禧太后劫持下来,甚至杀掉慈禧太后,这样来推行变法。这一点,我们历史学家一直不大相信,认为这是清政府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是大约在二十年以前,杨天石先生又在日本发现了一本书——《诡谋直纪》,这本书是谭嗣同的朋友、维新派成员毕永年所作,描述百日维新期间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初六他在北京的活动与见闻。其中说到谭嗣同要毕永年当包围颐和园的总指挥,要把慈禧太后抓起来杀掉。后来变法失败,毕永年逃到日本,写了这本书。在袁世凯告密以前,清政府下命令只是抓康有为和康广仁他们兄弟两个人,没有说要抓谭嗣同。谭嗣同是一个人去跟袁世凯讲,要包围颐和园,劫持慈禧太后。等袁世凯告密以后,隔了几天再把谭嗣同他们抓起来的。慈禧一听要杀自己了,这是不共戴天之仇,所以“戊戌六君子”抓起来以后,没有经过什么法律程序,就把他们杀掉了。清朝政府杀人一般有一定的程序,而且皇帝要秋审,凡是地方上要杀人的,皇帝要一个个亲自看,有的人要死,就勾一下——勾决;有的人可以不死的,就不勾,不勾是缓刑。这六君子没有经过秋审的程序,抓到以后审都不审,马上就杀掉,作为紧急情况特殊处理的。可见慈禧对这些人恨之入骨。这是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慈禧也是要先下手为强。戴逸:因此慈禧在戊戌变法之后,因为与自己的性命有关,一定要把光绪废掉,不让他当皇帝。怎样能够除掉光绪呢?她有这样一个计划,就是制造谣言,称光绪病重,在慈禧政变之后的不久,就以光绪的名义发布了一道诏书:招全国名医进京,给光绪看病。诏书中光绪说,他从四月份以来,身体就一直不好,现在越来越重了,所以要各省的督抚找当地的名医进京来看病。当时诏书一出,舆论哗然,因为四月份正好是百日维新开始,所以那时的光绪皇帝正是意气风发,精神非常好,在搞新政,发布上谕,推动变法。八月又发诏书说自己在变法期间身体很不好,这个马脚就露了。这是慈禧的话,这是为杀光绪做舆论准备,当然不会说是杀掉,说他病死的。当时舆论大哗,上海的一千多绅士、商人上书,要求保护皇上。后来慈禧把端王载漪子溥隽立为大阿哥,就是皇太子,就是准备要换一个皇帝了,让溥隽做接班人,当时接班人都已经进宫了。慈禧征求几个著名的督抚的意见,张之洞不敢说话,刘坤一说:“君臣之份已定,中外之口难防”,天下人的嘴很难防。外国人知道这个事,来干预了,要派医生进宫,要看看光绪身体好不好,是真病还是假病。慈禧拒绝,不让外国医生来,但是外国人非要给光绪看病不可,实际是不同意她废掉光绪。慈禧也怕外国人啊,只有让法国医生进宫看病。法国医生说光绪身体很好,没有病。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做了这么件事,弄得很尴尬,所以她很恨外国人,后来利用义和团杀外国人,这也是原因之一,因为外国人让她没能杀成光绪。光绪身体确实也不好,但是也不能突然就这么死了,这也没法交待。所以在全国招医生,在全国造舆论,说皇帝病重,以后说他病死了就顺理成章,不过她的这个计谋没成功。当时的力量不仅仅是慈禧单独的皇权了,有牵制皇权的力量了,一个是老百姓以及地方上的势力已经相当大了。太平天国以后,地方督抚的势力相当大,他们不敢造反,不敢有大的动作,但是你要杀皇帝,他们不同意了。老百姓,特别是新式的商人起来反对,还有外国人也不同意慈禧废立。后来医生给光绪看病,慈禧都派人监视。医生给光绪开的药都不是重药,是平和的药,慈禧对医生就很不满意。后来历史学家研究的清廷档案中的这些脉案,都是医生在慈禧的影响下写的,我怀疑有不可靠的地方。 如果光绪不死,重新执政,能否挽救清朝的灭亡?戴逸:如果光绪重新执政,这个问题很难说。历史学家面对的是历史事实,解释这些事实。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历史学家很难回答。当然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就是从清朝灭亡来讲。可以说,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以后,清朝的灭亡不可避免。甲午战争以后,亚洲这么个大的国家——中国,竟然被日本打败了,力图自强的洋务运动也垮台了。清朝的腐败、顽固,不能适应世界的形势,这一点是非常明显。当年,甲午战争以后的民心已经发生了变化,很多当时的人对日本的侵略非常愤慨,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十分不满,反对清朝的投降、卖国,要求变法,这样就会有戊戌变法。可是戊戌变法的机会也错过了,又被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守旧派扑灭。失去了最后一次机会,所以完全暴露了清朝政府的不可救药。慈禧亲政以后也打不过八国联军,签订了辛丑条约。外国人撤退,她又回到北京,重新坐上最高的位置,也搞新政,本身虽然也做了些改革,开工厂、练新军。但是当时革命浪潮已经起来了,广大人民参加革命运动。孙中山刚开始搞革命的时候没几个人跟他,因为当时人们都寄希望于清朝政府,希望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还能够挽救中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到了戊戌变法失败以后,爱国的、反政府的民心已经如大潮汹涌,不可阻挡。无法挽救这种形势,任何个人,包括光绪,也不能改变这种趋势了。清政府搞的新政效果恰恰相反,比如训练新军,到辛亥革命的时候,就是新军出来造反,武装起义;新政派了很多留学生到日本去留学,这些留学生都变成了革命党,结成同盟会;新政培养了很多资本家,资本家要求实行君主立宪,也反对清朝。所以清政府已四面楚歌。新政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为自己的灭亡准备了条件,历史的浪潮已经不可阻挡了。假如光绪皇帝在1908年没有被毒死,也能执政。但他这个人比较懦弱,不像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有气魄有能力。他身边也没有明治那样得力的大臣,他没有那一帮人。改革需要群体,当时改革的群体还没有形成。明治手下有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山县有朋,以及一大批改革派。没有这些改革派,只有光绪一个人有什么用?日本当时的政治环境,全国一心一意要富国强兵。中国当时的环境,不可能出现一个推行全国改革的领袖。实现改革,不是改革者个人单独创造出来的,而是改革条件成熟,改革要求很迫切,改革的环境形成以后,才会产生一批干练的改革派和一个成功的改革领袖。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这是两者之间的关系。最根本的事情,是改革的环境、改革的气氛、改革的社会条件,这样才能有成功的改革。当时中国的旧传统太深厚,不像日本,改革条件还没成熟,光绪个人即使能力很高,也不行;能力再强,也不行。如果冲不破传统的阻碍,改革是成功不了的。指望清朝,中国不可能富强。如果光绪不死会怎么样,当然复杂的局面不好说,但是前途怎么样,是可以说的。光绪的生死已经不能改变历史的进程了。戴逸:清朝的灭亡,已经是大势所趋,从大形势看,中国的前途,在光绪死的时候是一片茫然。中国的现代化路程,还非常曲折,非常漫长,非常困难,而且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甚至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即使光绪一个人不死,这样一个政权,清朝难道会不亡吗?当时中国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推翻一个腐败无能的政权。没有解决政权问题,靠光绪一个人再来一次改良已无可能。后来孙中山接过了清朝这个烂摊子。他也没有最后完成现代化。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仍然是阻碍中国前进的绊脚石,孙中山也没法冲破他们的阻力。我们到今天,搞的还是现代化,为实现民族复兴和现代化而奋斗。 附:现代法医揭秘光绪是被毒死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