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科技革命到什么时候结束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08-17 10:03:00
热度:
第三次科技革命到什么时候结束【专家解说】:.起讫时间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起讫时间问题上,学者们大体持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战后初期,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达到
【专家解说】:.起讫时间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起讫时间问题上,学者们大体持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战后初期,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达到高潮,70年代以后进入一个新阶段。[4]另一种观点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40至60年代,70年代以后的科技革命是第四次科技革命(或称“新科技革命”),两者不可混为一谈。[5]
2.标志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标志: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如过去从发明到大规模地运用,照相用了122年,电话用了56年,而现代的电视只用了5年,激光用了2年,从原子能的发现到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投入使用,用了15年。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随着科学实验手段不断进步,科研探索领域也不断开阔。以往的技术革命,科学和技术是相对分离的,这就造成研究成果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导致生产过程的深刻变化,或者是在技术革新后的相当一段时间才能有科学理论的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与技术相互渗透,科学、技术、生产形成了统一的革命过程。一般来说,二次大战后的重大技术突破,都是在自然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实现的,而重大的技术革命的成果,又进一步丰富、充实了自然科学的理论,二者相辅相成。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另一方面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联系大为加强。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生产则成为物化的具体实现过程。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技术而言,科学是技术的升华;对生产来说,科学技术是其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以致出现了密不可分的趋势。
简答特点:
技术转化为产品和形成产生的周期越来越短。 对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学者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胡才珍认为,与第二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呈现出许多鲜明特点:一是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科技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精密;二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三是这次科技革命的内容极为丰富,而且联系密切,形成了一个群体形式;四是科学技术的社会化趋势大为增强;五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形成的新的技术能力,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巨大而深刻的影响。[6] 张象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技术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和发展进程高速化这三大突出特点。[7] 卞春元认为,与以往的技术革命相比,第三次技术革命具有如下特征:即技术科学化、技术群体化、技术智能化、高技术化和技术产业化。[8] 刘大椿、马书春认为,现代科技革命具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科学进步与技术开发紧密地结合;二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在生产中得以产业化,从而对生产力进行改造,使生产力发生根本变革。[9] 于德惠、赵一明认为,“军带民”,即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10]
初3历史课本:
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其次,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第三,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比例不断上升. (4)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最突出的是技术革命的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和发展进程高速化。
编辑本段三、二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关系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二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关系问题。 于德惠、赵一明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许多学科基础和技术雏形虽然孕育于战前的和平时期,但如果没有战争和军事需求的推动,它决不会急匆匆地降临人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催生了这次科技革命。[11]陈本红也持此观点,认为二战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12] 钟伦荣从科技与二战的双向逻辑关系出发,指出科技是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观动因之一,是决定战争演变的制衡力量;而二战使许多科学技术应用于军事形态,成为战争的工具,同时又催生了一系列最具深远意义并揭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科学技术,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助产婆。[13] 彭树智用“历史交往”这一历史哲学概念来说明二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关系。他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突出的意义之一在于它促进了始于40年代末,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下半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这个革命之所以发展势头持续不懈、发展速度有增无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交往无疑起着关键的作用。[14]
编辑本段四、澄清几个概念
对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这几个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学者们论述较多,且存在较大的分歧。 张象认为,科学技术革命包括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过程。它们在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逐渐联系在一起,依次而出现,又在交错中进行。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理论基础,人类在对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飞跃被称为科学革命;技术革命是在人类改造自然过程中关于制造和操作的系统知识的社会性和根本性的变革;产业革命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是指国民经济的实际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革,致使经济、社会等方面出现了崭新的面貌。[15] 孙衔、刘迅等人认为,科学革命一般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上的重大飞跃,它常以科学理论突破的形式表现出来;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的重大变革,它往往以科学革命作为基础,又常常作为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的先导;工业革命仅指人类在工业化社会中生产领域里所产生的飞跃;产业革命是指由于科学技术的飞跃而在整个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中引起的重大变革。工业革命与产业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所反映的是工业社会中生产领域内的进步,而后者反映的则是任何社会中主导产业形式的变化。[16] 曾邦哲(21世纪的生物科技与产业革命)认为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是不同的概念,而且产业革命又是制造业或工业革命带动其它产业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动力机的发明及延续到内燃机、电动机等动力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自动化、计算机到互联网的信息革命,从石油化工、有机化工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技术到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应用的系统生物工程开发生物资源,可能导致细胞机器人、细胞制药厂、生物柴油炼制产业而带来第三次工业革命 - 也就是生物工业革命。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不可混为一谈。科学革命通常是指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飞跃和科学研究的社会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技术革命是指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的重大变革,而产业革命不仅具有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内容,而且具有经济和社会的性质和内容。所以,科学和技术的革命只是在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时才会促进产业革命发生,并非任何技术革命都能导致产业革命。[17]
编辑本段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原子能
美国
成功试爆第一颗原
子弹
1945年
原子能成为新能源
电子技术
美国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迅速发
展
1946年
20世纪
70年代
计算机的应用对人
类社会生产、生活
产生重大影响
航天技术
苏联
苏联
美国
人造卫星上天
宇宙飞船载人太
空飞行
把人送上月球
人们在太空从事
科学实验
1957年
1961年
1969年
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形成,
基因工程是其中
的核心技术
掌握了克隆技术
20世纪
70年代 人类通过改变
细胞的遗传性,
达到改良品种
和创造生物新
类型的目的
海洋工程
技术、新
材料技术
编辑本段六、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学者们从多方面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由于论述角度不同,因而结论各异,现将其归纳如下: 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概括:1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2 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3 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1 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力的速度。2 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3 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的最活跃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它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二是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而且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本正经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18]
2.对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与之相适应,使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19]
3.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人—机控制系统”的形成,使生产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动化(即所谓的“三A”革命)有了实现的可能。预示着人类社会将从机械化、电气化的时代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级的自动化时代;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已从被束缚于地球表面的“地球居民”时代进入一个远为辽阔的陆海空立体新时期;基因重组技术、结构化学和分子工程学的进展使人类获得了主动创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创造力,标志着人类正在由“必然王国”一步步走向“自由王国”。[20]
4.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原有的私人垄断不能适应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需求,因而迫切要求国家垄断的充分发展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5.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世界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22]
6.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23]
7.对全球问题的影响:
科技革命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24] 此外,有的学者认为,功勋卓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而且使西方一批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先后实现了高度工业化,走完了工业社会的最后历程。[25]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到来的时代称为“知识经济时代”。20世纪晚期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软件产业的兴起,是知识经济开始形成的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扩大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国际经济格局得到调整。许多国家把发展科学技术,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民族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决策;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批新型产业兴起,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得到改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环境污染、军备竞赛等问题,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需要世界共同努力解决。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现行经济影响
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这次科技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它产生了一大批新型工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其中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开辟了信息时代。它也带来了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成败的关键所在。 1.三次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中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 蒸汽机从研制到18世纪定型投产用了84年,电动机为65年,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内就投入应用,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出雷达用了10年,原子能的利用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从发现到应用不足2年。此外,据美国国会有关报告统计,战后十多年发展起来的工业技术到今天已有40%过时了,电子领域中已有50%过时了。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的30年中已进入第五代,而微型计算机诞生后几乎每隔两年甚至半年就换代一次。 2.科技进步因素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因素中所占的比例 西方国家的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期间是1.7%,而在1950~1972年高达6.1%。1953~1973年的世界工业总产量相当于1 800年以来一个半世纪的工业总产量的总和。其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起初为5%~1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到80%。 3.科学在各分支学科不断深入和分化的同时,还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自然科学不仅开始成为一个多层次的、综合性的有机统一体,而且由单一技术发展为高科技群,主导技术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由于大量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的兴起,各门科学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科学在各分支学科不断深入和分化的同时,其交叉、渗透、融合的趋势也在不断发展,从而使各门科学之间的间隙得以弥补。由于物质世界的复杂性,随着认识的深化,单一学科的发展已经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各门科学之间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如果说前两次科技革命实现了各学科内部综合的话,那么新科技革命则是对各学科进行综合,使自然科学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4.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最近3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部门的经济结构变化呈现了新的动向。首先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就业人数方面比重进一步下降,特别是农业的比重下降。其次工业结构中发生新旧工业的分化。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大烟囱工业”逐步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专业化、小型化的新兴工业迅速崛起,如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半导体、宇航、激光、人工合成材料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迅猛发展,钢铁、采矿、纺织等传统工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日益下降。 二战后,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内部的白领工人(以脑力劳动为主)人数开始超过蓝领工人(以体力劳动为主)。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往,人们主要是依靠提高劳动强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随着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应用,生产工具和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的性质、结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研制新型材料,按照人的需要设计、制造具有特殊性能和结构的材料,使劳动对象也发生了变化。与这种变化相适应,对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因为整个生产力的提高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提高生产力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当代的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问为1.7%,在1950一1972年增至6.1%。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到80%。60年代,苏联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因素中,约有40%是由于采取了新技术,到70年代,这一比例上升到约67%。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它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大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变革。 作为直接物质生产部门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相对下降,而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急剧上升。第三产业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商业、运输业、通讯业以及文化教育事业等,而且还包括大多数与信息工业相关的部门。 据统计,1970一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 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13%;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这数的15路上升到72%。 在应付1929一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时出现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得到普遍发展。为了实施各国自己的科技计划,保持自己在经济上的优势地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将投资集中于长期性、风险大的项目,特别是基础理论的研究。为了实行高技术发展战略,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 BP以建立起防御性的战略导弹系统,来消除战略核导弹的威胁。美国人借用一部科幻影片的名字称它为“星球大战计划”。90年代,美国总统克林顿又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争取使美国保持科技的领先地位。80年代,日本政府采纳和使用了“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并对科技政策作了相应的调整。1985年,欧共体和其他几个西欧国家共同制定了“尤里卡计划”,它是西欧联合起来改变西欧高技术相对落后于美日的重大步骤。到90年代初,参与这项计划的成员国已近20个,研究项目达500多个,总投资约800亿法郎。
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人造纤维工业的出现,使人们的服装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和高产粮食品种的推广,促进了农业产量的提高;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计算机开始走进家庭,成为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帮手;以集成电路为基础制造的小型家用电器产品,如手表、照像机、电视机等,进入万户千家;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并且归根到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江泽民 第三次科技革命也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的日益紧密,科学技术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因而,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往往组成跨国公司,在原料最便宜的地方采购原料,到劳动力价格最低的地方加工产品,然后再销往全球其他地区,以获取最大的利润。这样做的后果是,发达国家往往将本国不允许设立的工厂和生产的产品,特别是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工厂和产品,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以达到将污染转移出国,以及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赚钱的双重目的。 注释: [1]彭献成:《试论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美国的原因》,载《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第6期。 [2]刘仲:《发展技术论》,学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4-215页。 [3][14]彭树智:《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三次技术革命》,载《西北大学学报》,第25卷(第88期)。 [4][7][15][18][19]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80页、291—293页、280—294页、298—301页、302—303页。 [5][10][11]陈能宽主编《理性的辉光:科学技术与世界新格局》,湖南出版社1992年版,第39页、17—20页、13—16页。 [6][20][22][23]胡才珍:《精粹世界史:20世纪科技革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154页、158-159页、160—164页、164—168页。 [8][24]吴光宗、戴桂康主编《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当代社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88—94页、238页。 [9]刘大椿、马书春:《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变革》,载《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3期。 [12]陈本红:《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科技革命》,载《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 [13]钟伦荣:《科学技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载《长沙电力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16][25]孙衔、刘迅等著:《简明新技术革命知识辞典》,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版,第131-133页、139页。 [17]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资料室编《世界新的技术革命介绍》,经济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22页。 [21]林今柱等著:《科技革命与当代中国的命运》,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年版,第101页。 第三次技术革命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领域的重大革命。空间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是这次技术革命的一大成果。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纪元,也极大地刺激了美国。1958年,美国也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但1959年苏联就取得了一项新成就:她发射的“月球”2号卫星成为最先把物体送上月球的卫星。正在美国人瞠目结舌之时,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又在1961年乘坐飞船率先进入太空。美国不甘落后,开始了60年代规模庞大的登月计划,终于在1969年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70年代以来,空间活动由近地空间为主转向飞出太阳系。1981年4月12日,美国第一个可以连续使用的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试飞成功,并于2天后安全降落。它身兼火箭、飞船、飞机3种特长,是宇航事业的重大突破。1970年以来,中国宇航空间技术迅速发展,现已跻身于世界宇航大国之列。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成果还表现为原子能技术的利用和发展。1945年美国成功地试制原子弹后,1949年苏联也试爆原子弹成功。1952年美国又试制成功氢弹。1953年~1964年间,英国、法国和中国相继试制核武器成功。原子能的技术首先被应用于军事领域,和平利用原子能工业也有一定发展。1954年6月,苏联建成第一个原子能电站。1957年苏联第一艘核动力破冰船下水。到1977年,世界上有2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核电站反应堆229座。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是另一重大突破。40年代后期的电子管计算机为第一代计算机。1959年出现晶体管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在100万次以上。1964年达到300万次。60年代中期,出现许多电子元件和电子线路集中在很小的面积或体积上的集成电路,每秒运算达千万次,它适应一般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的需要,使用方便。70年代发展为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1978年的计算机每秒可运算1.5亿次。80年代发展为智能计算机。90年代出现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大体上每隔5年~8年,运算速度提高10倍,体积缩小10倍,成本降低10倍。 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银河”大型计算机每秒也可计算上亿次。从1980年开始,微型计算机迅速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科技手段现代化和国防技术现代化,也推动了情报信息的自动化。以全球互联网络为标志的信息高速公路正在缩短人类交往的距离。同时,合成材料的发展、遗传工程的诞生和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发展,也是这次技术革命的结晶。 第三次技术革命就其规模、深度和影响来说,远远超过前两次技术革命,它大大加速了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巨大动力之一。
-
国家节能减排结束了?2024-08-17
-
浙江节能减排什么时候结束2024-08-17
-
河南节能减排 限电什么时候可以结束2024-08-17
-
制取氢气并还原氧化铜结束时为什么应先停止加热,待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氢气?原因是?2024-08-17
-
高麦芽糖浆、低聚果糖的应用范围 悬赏分:5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4 天 23 小时 高麦芽糖浆、低聚果糖的应用2024-08-17
-
2016年车辆购置税减半到什么时候结束2024-08-17
-
《潮汐表》中的“涨潮时间”是指海水涨潮开始时间?还是涨到海水涨潮结束时间?2024-08-17
-
“绿色、环保、低碳”是当今世界的关键词,“低碳”要求我们节约及高效利用能源.关于能源与能量,下列说2024-08-17
-
在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试验时应先?后?实验结束后,应先?后?2024-08-17
-
为什么说江淮iEV6S它的出现结束了新能源汽车产品类型过于单一的时代?2024-08-17
-
收集关于核能和核电的内短文 关键词有 裂变反应 反应堆 放射性 短文可以涉及相关的社会 历史 地理知识2024-08-17
-
填空。 氢气还原氧化铜,之前应先——— ,待验得氢气纯净后再———,实验结束之后应先———— 后停止—2024-08-17
-
低碳、节能是2012年的关键词。要让“低碳”成为全民概...2024-08-17
-
“绿色、环保、低碳”是当今世界的关键词,“低碳”要求我...2024-08-17
-
新建的新能源行业网站如何优化关键词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