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告诉我--我国2-3种濒危陆生动物的名称.并分析它们濒危的原因.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08-17 08:23:47
热度:

告诉我--我国2-3种濒危陆生动物的名称.并分析它们濒危的原因.【专家解说】:一、大熊猫:
学 名: Ailuro Poda melanoleucd
英 文 名: Giant

【专家解说】:一、大熊猫: 学 名: Ailuro Poda melanoleucd 英 文 名: Giant Panda 简介: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由于繁殖难度高,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数量一直有限,从开始饲养至今,国内外动物园及自然保护区的饲养场,用于展出,繁殖,研究的需要,先后从野外获得大熊猫24余头,目前仍成活饲养 (包括自繁数量在内)不足100头。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来了许多困难。 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广布于我国南半部,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而大熊猫却一直活下来,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 熊猫从分类上讲属於哺乳纲食肉目动物,但食性却高度特化,成为以竹子为生的素食者。而竹类却难以消化、吸收。由此,使大熊猫的能量摄入受到极大的限制,它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考虑到尽量多地摄入能量,尽量少地消耗能量。 熊猫这种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却是长期自然历史选择适应的结果。野生熊猫生活在人迹罕见的高山深谷密林之中,并且过着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这里所讲熊猫的活动,是从生态学研究范畴这个角度出发,探讨研究熊猫的巢域与核域、活动节律与作息制度、活动与能量消耗及采取的对策。 野生熊猫栖息於密林之中,它们生长到一定阶段要进行婚配和生育,即发情、求偶、交配、妊娠和育幼。熊猫平时孤居,到了繁殖季节,雌雄互相吸引,开始进行各种求爱活动。熊猫是属於多雄争配制。它们一生中产仔数量少,且幼仔不易成活。由於熊猫生殖能力和育幼行为两方面的高度特化,使熊猫的种群增长十分缓慢,如保护管理跟不上,则数量日趋减少。 二、东北虎 中文名称:虎东北亚种 拉丁学名:Panthera tigris altaica 俗名:老虎,大虫,山神爷,扁担花,打哈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一级 致危因素:作为害兽被捕猎,因为贸易被捕猎,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栖息地破坏,种群隔离 国内分布:黑龙江, 吉林 简介: 东北虎,隶属于食肉目猫科,在老虎的八个亚种中体形最大、形态最美。通常栖息于山林、灌木与野草丛生的地方,特别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中,常以草食性野生动物为主要猎食对象。野生东北虎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远东、中国东北和朝鲜,总数已不到300只,是世界十大濒危动物物种之一。建国初期我国还有野生东北虎二三百只,而现在已不到20只,真比“国宝”大熊猫还要珍贵。 东北虎数量锐减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生存环境和食物链遭到破坏;二是人为捕杀;三是自身繁殖困难。 第一、原始森林是东北虎繁衍生息的主要场所。过去东北地区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是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而近百年来,由于这里人类活动增多,采伐木材、劈山开矿、垦荒、种参、修路等经济开发,致使森林植被不断后缩,结构复杂的原始森林不断减少,森林结构遭到破坏,并趋向简单化,加上人们的频繁活动,适合东北虎栖息的环境越来越少,迫使它们背井离乡,另择新居,不少老虎“出国”、去了环境较好的苏联和朝鲜。东北虎的主要食物是野猪、野鹿、狍子、羚羊等有蹄类动物,且食量较大,在自然情况下,一次可食30公斤肉,饱食后可数日不食。据计算,每只虎每年大约需要吃40头至60头野猪、羚羊等大型动物。人类对森林的破坏和滥捕乱猎,使东北虎猎食对象的数量锐减,造成老虎食物严重不足、生存受到威胁。 第二、很多东北虎丧生于人类之手。东北虎生活在深山老林中,一般不与人们主动接触,只是在食物严重缺乏时才捕食家畜,遇惊或受威逼时才向人进攻。所以,尽管在个别情况下老虎捕食家畜或伤人,但不能把它看作是对人类有威胁的害兽。过去,由于对东北虎认识不高、宣传不够、 法制不健全,所以老虎被“合法”捕猎的占了相当比例。 据资料统计,建国后的35年间,吉林、黑龙江两省共捕杀东北虎303只。其中吉林省捕杀量占三分之二,主要集中在50年代至60年代期间,80年代只活捕1只。在50-60年代初,小兴安岭伊春林区还是东北虎的主要产地。到1975年,该区捕杀东北虎计35只,其中活捕15只。从社会猎杀和捕捉的统计数字来看,反映了虎种群数量锐减,至80年代,东北虎已基本处于灭绝的边缘。除合法捕猎外,浑身是宝的老虎还被少数胆大妄为的非法捕猎者垂涎。 第三、东北虎的濒危处境也有生理和习性方面的原因。老虎性机警、喜独居,成年虎有单独占领领域的习性,一只雄虎的领地范围约40-50平方公里。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就是从其生活习性演化而来。到了繁殖期老虎才会出外找“对象”,每年冬季三个月为交配期,雌雄成兽以啸声、气味为联系信息寻求配偶,活动区域约在500-900平方公里之间。繁殖后雌虎和幼虎一起生活2-3年,在此期间雌虎不发情交配。所以在自然状况下,每两三年老虎才繁殖一次,每胎一般产2-4仔,也有一仔的情况。由此可见东北虎的生殖能力很低。目前,野生东北虎数量稀少,种群结构失调,分布区日益缩小并相互隔绝,所以配偶繁殖机会大大减少。要保证一个种群的繁衍生息,至少需要100只东北虎,而黑龙江、吉林两省野生虎总数也不超过20只。如此下去,东北虎在野外即使能够配偶,也终将因近亲繁殖而退化,逐渐走向灭绝。 三、金钱豹 别名:金钱豹、豹子、文豹 学名:Pantherapardus 英文名:leopard 猫科:Felidae 分布:广东山地森林地区。 级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简介: 金钱豹目前仍处于高度濒危状态,已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册。金钱豹之所以处于高度濒危状态,人类长期过度猎捕是主要原因;其次,栖息地的破坏是金钱豹数量剧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金钱豹对自然条件的要求非常苛刻,它们的活动范围比较固定,不像鸟类可以迁徙。森林是金钱豹的栖息地,一旦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它们的生存就会受到严重威胁。再次,种群过小且相互隔离,导致种群退化,也是致危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由于人类大量捕杀野鸡、野兔等动物,造成金钱豹食物短缺,不得不捕食一些家养动物。随着退耕还林、封山育林、自然保护区及天然林保护等一系列生态工程的实施,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各地发现野生金钱豹的情况时有发生,说明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野生动物有了恢复性的增长。但要达到物种多样性,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爱护。 四、白头叶猴 别名:花叶猴 科别:猴科 学名:Presbytis leucocephalus。 级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简介: 白头叶猴属灵长类动物世代生活在我国西南边陲的石山地区。目前,白头叶猴在国外没有活体和标本,被公认为世界最稀有的猴类之一。白头叶猴的生存空间比大熊猫还小,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更近,具有更多与人类相同的遗传基因。 白头叶猴非常珍贵,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它非常少。在白头叶猴分布的范围内,数量只有六百多只。这六百多只意味着比大熊猫还珍贵。 白头叶数量少,是当地的一些老百姓的认识还不够。保护区建立之后,保护区做了很多的工作,绝大部分不去打白头叶猴了,但是并不排除还有偷猎的现象。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子弹,猎枪子弹,就说明还有猎杀的情况,还有打猎的情况。还有当地老百姓在保护区内放夹子,放夹子虽然说它主要目的不是去捕白头叶猴的,但是也对白头叶猴造成伤害。第二个栖息地的破坏、对它生活环境的破坏。由于这个地区老百姓人数比较多,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很大,又是少数民族,因此砍柴,他们要从山上,从石山上面获得柴火,获得柴薪,所以要砍很多的柴火。当然现在逐步得到了改善。当地政府特别是广西这几年来做沼气建设这个工程,在全国还是走在前面的。所以当地政府给老百姓建沼气,建沼气他们也就解决了能源问题,就少砍或者甚至是不砍石山上面的柴火。这样对保护植被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这个工作还只是启动,还没有完成,所以砍柴火的现象还有。 第三就是耕种。这种石山分得很开的,中间大片的地。老百姓在耕地缺少的情况下,自然就需要耕种,所以大片的耕地被开发了,被利用了。在开发的过程中,就意味着很多人要进到白头叶猴生活的环境里面去。甚至在开耕的时候,拖拉机也进去,摩托车也进去。我们曾经发现,我们曾经跟了五天的一群猴子,最后就被一个摩托车手开了一个摩托车进去,准备去耕地的,把它吓跑了,这群猴子就不见了。所以,人对白头叶猴的影响,就是耕地对白头叶猴的影响、耕种对白头叶猴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还有一个就是在有些地方,人们利用在有些石山,人们利用土地已经开到石山的山坡了。这些地方石山的山坡,是白头叶猴食物分布最多的地方,一旦这个山坡这些植被被破坏了,白头叶猴的食物被破坏掉了,白头叶猴的食物没有了,对白头叶猴的正常生活将会是一个很大的影响。 到了收割的季节,这些大片的农田,大片的旱地都是种甘蔗的。到了收割季节,汽车开进去拉甘蔗,拉完之后,砍甘蔗留下来的一些甘蔗叶,全部都被焚烧了。所以白头叶猴生活这个环境里面,这个时候是乌烟瘴气的,对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人类对白头叶猴栖息地的影响还有就是放牧。在这个地方农闲的时候,一片平地还长了很多的草,于是老百姓把牛就赶到这个地方去放牧去了,也不用管。特别是一些四周都比较陡的一些这么一些弄里边,老百姓把牛一赶进去,在路口那里一封上,根本就不用管,等用的时候再来牵牛就行了。所以牛在里面的叫声、人在里面的活动声对白头叶猴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还有一个,这种石山地区的石头被一些人开采,作为铺路用。因此,这个放炮的声音,机器的声音把白头叶猴赶得都不见了,影响了白头叶猴的正常生活。 五、藏羚 中文名称:藏羚 拉丁学名:Pantholops hodgsoni 俗名:羚羊,藏羚羊 英文名:Chiru, Tibetan antelope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一级 生态环境:草原、草甸、荒漠草原 致危因素:栖息地破坏,作为食物被捕猎,因为贸易被捕猎 国内分布:青海, 新疆, 西藏 简介: 藏羚生态习性与分布藏羚是青藏高源上的特有物种,栖息于海拔4200一5300米的荒漠草甸草原、高原草原等环境中,喜在有水源、湖边或地势平坦的草滩上活动,性怯懦而机警,营群居生活。其活动范围较大,并有随季节和食物条件的变化而长距离迁移现象。它平时集小群活动,雄兽常结成3~6只的小群,也有十只或数十只的群体;雌兽群体较大,有数百只或千只以上大群,据1990年6至8月调查统计,有1528~2527只的大群体。藏羚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青海、西藏和新疆的高海拔地区。青海则集中分布在玉树州的西部、西南部和海西州的昆仑山北侧,常活动于人迹罕至的高山荒漠、半荒漠草甸、草原上。分布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 藏羚种群现状藏羚是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典型代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经过漫长的自然演化和发展,在我国其种群曾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且数量丰富。据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调查资料表明,其分布的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0.2~0.3只,全国藏羚种群数量估算有12一16万只。青海是藏羚的主要分布区,据有关资料分析,其在我省主要栖息活动地区的种群密度为1.47只/km2(SChalleret,1988)——1.58只/km2(李德浩等,1989),全省藏羚种群有6万多只,其中可可西里地区有近5万只。然而。时至今日我省藏羚的种群发生了较大变化,其资源呈逐年急剧下降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1992年以来各有关地区的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和森林公安机关破获非法盗猎藏羚案件有114起,收缴被猎杀的藏羚羊皮多达15243张。如将未被缴获的数量估算在内,全省有近3.5万只藏羚羊被猎杀,其占总量的58 3%。美国蒙大那大学理查德·哈里斯博士先后两次在格尔木市野牛沟地区的考察结果进一步确证,藏羚种群变化是惊人的。1991年9月考察统计有2076只。而在1997年9月再次调查时仅见以极少群体。此外,近几年在藏羚集中的栖息区已很难见有大群聚集,昔日成群的藏羚羊如今也只有零星的小群体在聚集地活动,这古老的物种已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藏羚资源下降的主要因素目前,藏羚保护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其资源呈逐年急剧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藏羚羊绒及其制品贸易,为走私提供了市场,导致着非法猎杀。藏羚在1979年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物种,严禁进行任何形式的商业贸易。我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藏羚羊绒及其制品在中国从历史上到现在一直没有利用的传统,也没有消费市场。然而进入90年代,由于境外藏羚羊绒及其制品的贸易,致使藏羚开始遭到犯罪分子的猎杀,并走私出境。据了解,这是由于藏羚羊绒柔软、保暖性强、质的好,其绒制品深得一些国家富豪的青睐,《中国藏羚保护现状》白皮书中证实,在中国境外走私买卖1公斤藏羚羊生绒价格就达1000~2000美元,而一条300~400克的绒制披肩围巾售价高达5000~30000美元。如此高的巨额利润刺激着盗猎、走私分子的欲望,使着犯罪分子为牟取暴利,挺而走险,非法盗猎、走私藏羚羊绒,致使一批批藏羚在呻吟中死去,尸骨抛洒在广袤的江源。据有关调查表明,被盗猎分子猎获的藏羚羊皮和绒,最终走私到加工国和消费国。CITES公约秘书处报道,藏羚羊绒在尼泊尔、印度等国加工制成产品后,在法国、英国、意大利以及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出售。可以说,当我们在恶劣的环境中为保护藏羚资源同非法盗猎分子展开艰难的斗争时,加工、消费国或地区的藏羚羊绒及其制品贸易并未得到有效打击和制止,这无疑进一步助长了盗猎与走私,并为其提供了消费市场。因此,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只要藏羚羊绒及其制品在国际上的贸易活动一天不终止,藏羚的保护工作就会困难重重,盗猎与走私其产品的非法活动就难以彻底消灭,藏羚的生存将会继续面临着威胁。 二是,藏羚分布区面积大,自然条件严酷,加大了管护工作难度。藏羚是栖息在高海拔地区的群居性高原动物,其在青海省的分布面积大,栖息地自然条件严酷,人烟稀少,空气稀薄、气候恶劣,交通十分不便,这也无疑加大了管护工作的难度。此外,由于我省现有的管护力量、装备和财力难以在藏羚栖息分布区实施全方位、不间断的巡护,使盗猎分子抓住空隙对藏羚羊群进行大肆的猎杀。目前,随着全省打击力度的加大,犯罪分子的走私渠道,手段和方法也更趋于隐蔽和复杂,给我们的管护工作带来了更在的困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