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河治理方案简介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4-08-17 08:20:21
热度:
竹溪河治理方案简介【专家解说】:县 人 民 政 府关于印发《竹溪河水库综合治理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竹溪河水库综合治理规划》已经县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
【专家解说】:县 人 民 政 府
关于印发《竹溪河水库综合治理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
《竹溪河水库综合治理规划》已经县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十三日
竹溪河水库综合治理规划
竹溪河水库具有供水、防洪、灌溉、发电四大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功能是供水。为切实提高供水质量,保障城区居民饮用水安全,特制定本规划。
一、竹溪河水库基本情况
竹溪河水库始建于1968年,2002年至2004年投入国债资金1420万元对水库大坝和溢洪道进行了除险加固。水库承雨面积120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为6500万立方米。水库总库容2348万立方米,其中有效库容1340万立方米;水库死水位海拔高程478米;溢洪道海拔高程496.7米。竹溪河水库承担着城区近期8-10万人,远期10-12万人的供水、县城防洪及库区下游2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是竹溪县城的生命之库。
龙坝乡现有19个行政村4705户1.9万人,耕地面积18000亩,其中:水田5085亩,旱地13005亩。竹溪河水库承雨面积内龙坝乡有15个村,中峰镇有2个村的部分区域,库区总人口1.55万人,耕地总面积13050亩,其中:水田3580亩,旱地9470亩。
二、竹溪河水库水质污染现状
(一)龙坝集镇污水直排。龙坝乡集镇近期规划为2.5平方公里,集镇规划区内现有11个乡直机关、2所学校(1所初中和1所中心小学)、居民392户,集镇常住人口5000余人,常年牲畜饲养量1000头以上,家禽饲养量2000只以上。龙坝集镇基础设施简陋,集镇内的机关、学校、居民日常生产生活污水及人畜粪便等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竹溪河水库;生活垃圾露天堆放,经雨水冲刷后也直接排入水库,集镇每天污水排放量均在100吨以上。
表一:县疾控中心从集镇污水入库口处取样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表明:17项指标有7项指标超标,其中氨氮、耗氧量、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四项指标属严重超标。
(二)库区农户污水直排。库区周围及主河道沿河两岸50米以内有居民1412户,100米以内有居民2356户,常年牲畜饲养量3500头以上、家禽饲养量15000只以上。区域内的农户目前都没有建沼气池,人畜粪便及生活垃圾等污染物除少数农户集中起来作为农家肥用于种粮种菜外,大多数农户没有利用,直接或间接排入库里,主河道河水污染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表二:县疾控中心从蹇坝索桥处取样检测结果
以上两处检测结果:17项指标中有5项超标,其中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严重超标。
(三)面源污染影响水质。竹溪河水库水源区范围内现有耕地13050亩,区域内年农药用量在6.5吨以上,化肥用量在980吨以上,农药、化肥残留物直接或间接的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三、竹溪河水库综合治理规划方案
(一)规划范围。
竹溪河水库综合治理工程规划范围-水库承雨面积内的120平方公里区域。具体包括龙坝乡15个村(吴坝村、龙家坝村、瓦楼沟村、蹇坝村、红庙子村、大扒沟村、草场坝村、砖峪沟村、芦峰村、肖家边村、同心村、朱家坡村、岩屋沟村、关家沟村、汪家坪村),中峰镇2个村(庙耳沟村、双河口村)。
(二)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2008-2010年侧重对库区污染源进行控制和治理,解决直排问题,使进入水库的水质达到地表水二级标准。2011-2015年侧重加强库区生态和产业建设,努力将竹溪河水源区建设成为优质水源涵养区。
1、近期目标。2008-2010年:①对龙坝集镇产生的污水和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和治理。②对库区周边及主河道沿河两岸住户统一进行改厕、改圈,建设沼气池,切实解决住户污水直排问题,使竹溪河库区水质污染状况得到根本控制。
2、远期目标。2011-2015年:①加强竹溪河水库库区的生态建设,增强地表蓄水能力;②引导农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种茶种果,减少粮油生产规模,减少水土流失;③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和农家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④对水库溢洪道设计安装闸门增加库容。
(三)治理方案。
1、对集镇污染源进行治理。
①对集镇污水进行根本性处理。采用管道收集排出方式,从根本上解决龙坝集镇污水直接注入竹溪河水库问题。龙坝集镇海拔高程525 米,竹溪河水库溢洪道海拔高程496.7米,将龙坝集镇的污水通过管道排出接入县城污水处理厂主管道,按管径d200—d400进行设计,龙坝集镇接入县城污水处理厂主管网的管道总长约为8公里左右,需投资概算约320万元左右,争取10月上旬完成招投标工作,中旬开工建设。
②对集镇垃圾进行治理。选择合适的地点新建一个垃圾填埋场;购置一个医用垃圾焚烧炉,对医用垃圾进行分类无害化处理;购置一台垃圾清运车,对集镇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处理。项目总投资50-80万元。
2、对库区周围及主河道污染源进行治理。竹溪河水库库区周围50米以内农户共 212户,红庙子至平安主河道沿河两岸50米以内农户共1088户,这些农户的生活污水大多数都是直排,对此区域内的1300户农户进行农村沼气项目建设,每户补助2000元。同时在此区域推广使用HM发酵机,减少生猪养殖污染排放。
3、对面源污染进行治理。引导和扶持库区农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一是以种茶种果为主,种粮种油为辅。鼓励大户成规模开发有机茶果基地,政府扶持种苗,3年内享受国家良种补贴和粮食直补政策,优先享受支农贷款贴息扶持政策,凡是用当家田地新建高标准茶园和果园,每亩奖励500-1000元。二是推广和扶持使用生物有机肥和农家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对库区实行生物有机肥补贴政策。三是加强对库区化肥农药使用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和限制禁止使用类的化肥农药在该区域使用。
4、加强库区生态和产业建设。竹溪河水库库区承雨面积内尚有25度以上的坡耕地740亩,荒山荒地25000亩。县委、县政府将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向竹溪河库区倾斜,力争在3-5年内将25度以上坡耕地和荒山荒地全部退耕造林。同时在库区扶持新建3000亩高产高效茶果园,其中:茶园2000亩,果园1000亩。限制库区周围“农家乐”餐饮业的发展,环库区周围500米内禁止新开办“农家乐”。龙坝乡、环保局、卫生局合力对现有“农家乐”进行限期整改,实现达标排放。库区新建房屋执行强制性规范,集镇新建房屋必须建设化粪池,农村新建房屋配套建设沼气池。
四、竹溪河水库库区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建设项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明昌旺同志任副组长,副县长尹熙祥同志任常务副组长,县发改、财政、水务、林业、建设、国土资源、环保、交通、卫生、教育、农业、畜牧、茶叶办、扶贫办、能源办、龙坝乡、中峰镇等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竹溪河水库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竹溪河水库综合治理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竹溪河水库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如下:
(三)建立考评机制。龙坝乡、中峰镇人民政府是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县直相关部门是相关工程的项目主体。县政府每年组织对竹溪河水库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责任主体和项目实施主体进行专项考评,考评结果在全县予以通报。
主题词:环保 综合治理 规划 通知
抄 送:县委各部门,县人武部,各人民团体;
县人大、政协办公室,县法院、检察院。
竹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年11月13日印发
关于印发《竹溪河水库综合治理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
《竹溪河水库综合治理规划》已经县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十三日
竹溪河水库综合治理规划
竹溪河水库具有供水、防洪、灌溉、发电四大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功能是供水。为切实提高供水质量,保障城区居民饮用水安全,特制定本规划。
一、竹溪河水库基本情况
竹溪河水库始建于1968年,2002年至2004年投入国债资金1420万元对水库大坝和溢洪道进行了除险加固。水库承雨面积120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为6500万立方米。水库总库容2348万立方米,其中有效库容1340万立方米;水库死水位海拔高程478米;溢洪道海拔高程496.7米。竹溪河水库承担着城区近期8-10万人,远期10-12万人的供水、县城防洪及库区下游2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是竹溪县城的生命之库。
龙坝乡现有19个行政村4705户1.9万人,耕地面积18000亩,其中:水田5085亩,旱地13005亩。竹溪河水库承雨面积内龙坝乡有15个村,中峰镇有2个村的部分区域,库区总人口1.55万人,耕地总面积13050亩,其中:水田3580亩,旱地9470亩。
二、竹溪河水库水质污染现状
(一)龙坝集镇污水直排。龙坝乡集镇近期规划为2.5平方公里,集镇规划区内现有11个乡直机关、2所学校(1所初中和1所中心小学)、居民392户,集镇常住人口5000余人,常年牲畜饲养量1000头以上,家禽饲养量2000只以上。龙坝集镇基础设施简陋,集镇内的机关、学校、居民日常生产生活污水及人畜粪便等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竹溪河水库;生活垃圾露天堆放,经雨水冲刷后也直接排入水库,集镇每天污水排放量均在100吨以上。
表一:县疾控中心从集镇污水入库口处取样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表明:17项指标有7项指标超标,其中氨氮、耗氧量、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四项指标属严重超标。
(二)库区农户污水直排。库区周围及主河道沿河两岸50米以内有居民1412户,100米以内有居民2356户,常年牲畜饲养量3500头以上、家禽饲养量15000只以上。区域内的农户目前都没有建沼气池,人畜粪便及生活垃圾等污染物除少数农户集中起来作为农家肥用于种粮种菜外,大多数农户没有利用,直接或间接排入库里,主河道河水污染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表二:县疾控中心从蹇坝索桥处取样检测结果
以上两处检测结果:17项指标中有5项超标,其中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严重超标。
(三)面源污染影响水质。竹溪河水库水源区范围内现有耕地13050亩,区域内年农药用量在6.5吨以上,化肥用量在980吨以上,农药、化肥残留物直接或间接的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三、竹溪河水库综合治理规划方案
(一)规划范围。
竹溪河水库综合治理工程规划范围-水库承雨面积内的120平方公里区域。具体包括龙坝乡15个村(吴坝村、龙家坝村、瓦楼沟村、蹇坝村、红庙子村、大扒沟村、草场坝村、砖峪沟村、芦峰村、肖家边村、同心村、朱家坡村、岩屋沟村、关家沟村、汪家坪村),中峰镇2个村(庙耳沟村、双河口村)。
(二)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2008-2010年侧重对库区污染源进行控制和治理,解决直排问题,使进入水库的水质达到地表水二级标准。2011-2015年侧重加强库区生态和产业建设,努力将竹溪河水源区建设成为优质水源涵养区。
1、近期目标。2008-2010年:①对龙坝集镇产生的污水和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和治理。②对库区周边及主河道沿河两岸住户统一进行改厕、改圈,建设沼气池,切实解决住户污水直排问题,使竹溪河库区水质污染状况得到根本控制。
2、远期目标。2011-2015年:①加强竹溪河水库库区的生态建设,增强地表蓄水能力;②引导农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种茶种果,减少粮油生产规模,减少水土流失;③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和农家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④对水库溢洪道设计安装闸门增加库容。
(三)治理方案。
1、对集镇污染源进行治理。
①对集镇污水进行根本性处理。采用管道收集排出方式,从根本上解决龙坝集镇污水直接注入竹溪河水库问题。龙坝集镇海拔高程525 米,竹溪河水库溢洪道海拔高程496.7米,将龙坝集镇的污水通过管道排出接入县城污水处理厂主管道,按管径d200—d400进行设计,龙坝集镇接入县城污水处理厂主管网的管道总长约为8公里左右,需投资概算约320万元左右,争取10月上旬完成招投标工作,中旬开工建设。
②对集镇垃圾进行治理。选择合适的地点新建一个垃圾填埋场;购置一个医用垃圾焚烧炉,对医用垃圾进行分类无害化处理;购置一台垃圾清运车,对集镇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处理。项目总投资50-80万元。
2、对库区周围及主河道污染源进行治理。竹溪河水库库区周围50米以内农户共 212户,红庙子至平安主河道沿河两岸50米以内农户共1088户,这些农户的生活污水大多数都是直排,对此区域内的1300户农户进行农村沼气项目建设,每户补助2000元。同时在此区域推广使用HM发酵机,减少生猪养殖污染排放。
3、对面源污染进行治理。引导和扶持库区农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一是以种茶种果为主,种粮种油为辅。鼓励大户成规模开发有机茶果基地,政府扶持种苗,3年内享受国家良种补贴和粮食直补政策,优先享受支农贷款贴息扶持政策,凡是用当家田地新建高标准茶园和果园,每亩奖励500-1000元。二是推广和扶持使用生物有机肥和农家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对库区实行生物有机肥补贴政策。三是加强对库区化肥农药使用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和限制禁止使用类的化肥农药在该区域使用。
4、加强库区生态和产业建设。竹溪河水库库区承雨面积内尚有25度以上的坡耕地740亩,荒山荒地25000亩。县委、县政府将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向竹溪河库区倾斜,力争在3-5年内将25度以上坡耕地和荒山荒地全部退耕造林。同时在库区扶持新建3000亩高产高效茶果园,其中:茶园2000亩,果园1000亩。限制库区周围“农家乐”餐饮业的发展,环库区周围500米内禁止新开办“农家乐”。龙坝乡、环保局、卫生局合力对现有“农家乐”进行限期整改,实现达标排放。库区新建房屋执行强制性规范,集镇新建房屋必须建设化粪池,农村新建房屋配套建设沼气池。
四、竹溪河水库库区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建设项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明昌旺同志任副组长,副县长尹熙祥同志任常务副组长,县发改、财政、水务、林业、建设、国土资源、环保、交通、卫生、教育、农业、畜牧、茶叶办、扶贫办、能源办、龙坝乡、中峰镇等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竹溪河水库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竹溪河水库综合治理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竹溪河水库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如下:
(三)建立考评机制。龙坝乡、中峰镇人民政府是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县直相关部门是相关工程的项目主体。县政府每年组织对竹溪河水库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责任主体和项目实施主体进行专项考评,考评结果在全县予以通报。
主题词:环保 综合治理 规划 通知
抄 送:县委各部门,县人武部,各人民团体;
县人大、政协办公室,县法院、检察院。
竹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年11月13日印发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