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生物质能资源化利用系统的初始条件及生物周期评价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20:16
热度:

生物质能资源化利用系统的初始条件及生物周期评价的研究【摘要】: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生物质能由于其可再生性和环境友好性的特点,必将成为未来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

【摘要】: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生物质能由于其可再生性和环境友好性的特点,必将成为未来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生物质产业的发展,在现实运行中存在很多问题,而且目前缺乏对生物质能资源化利用系统缺乏全面的评价。 本文以生物质能资源化利用系统的初始条件为切入点,从主要的生物质资源的总量及分布格局、资源供应系统及成本构成、可供应潜力、开发利用的技术及相关的政策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期望从宏观层面上为我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在生物质产业的初始条件中,由于生物质资源的可供应潜力对生物质建设项目的顺利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着生物质能利用系统能否正常运行。为了避免由于对原料的可供应潜力估计过于乐观,造成项目原料供给不足,使原料成本难以控制,导致投产项目难以运营的现象发生,研究如何对生物质资源的可供应潜力进行评价十分重要。本文提出了对评价生物质资源可供应潜力的指标体系,并以北京市为例,对秸秆资源的供应潜力进行了评价。 在对生物质能利用系统的初始条件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根据生物质利用系统的特点,综合生命周期评价体系框架,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生物质能利用系统的3E-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该模型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负荷、净能量比及生命周期成本三个评价指标。并创新性的提出在进行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时并将外部环境成本纳入生命周期成本中。 根据建立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以浚县生物质发电厂为研究案例,进行了生物质发电系统的生命周期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常规燃煤发电厂进行对比,得出生物质发电系统总的环境影响负荷小于常规燃煤发电,评价结果表明生物质发电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发电方式。但是由于生物质发电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原料供应模式尚不完善,发电技术还不成熟,导致其常规发电成本高于常规燃煤发电。但在进行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时,若将外部环境成本考虑在内,将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则可以体现生物质发电的环境优势,有利于促进生物质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生物质能 生物质发电 初始条件 生命周期评价 环境成本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K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5
  • 第一章 绪论15-29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15-16
  •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16
  • 1.3 生物质能开发与利用现状16-20
  • 1.3.1 生物质能16-17
  • 1.3.2 生物质能技术的主要类别17
  • 1.3.3 生物质秸秆利用现状17-19
  • 1.3.4 生物质秸秆发电技术19-20
  • 1.4 生命周期评价20-27
  • 1.4.1 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20-21
  • 1.4.2 生命周期评价的体系框架21-22
  • 1.4.3 生命周期评价的类型22-23
  • 1.4.4 生物质利用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进程23-27
  • 1.5 外部环境成本27-29
  • 1.5.1 环境成本27-28
  • 1.5.2 外部环境成本计算方法28
  • 1.5.3 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28-29
  • 第二章 生物质能资源化利用系统的初始条件的研究29-35
  • 2.1 我国主要生物质资源总量及分布格局29-31
  • 2.2 生物质资源供应系统及成本研究31-33
  • 2.2.1 生物质秸秆资源供应体系的组成31-32
  • 2.2.2 生物质原料成本分析32
  • 2.2.3 生物质秸秆资源的收集模式分析32-33
  • 2.3 生物质产业影响因素分析33-34
  • 2.3.1 政策条件33-34
  • 2.3.2 技术条件及产业体系34
  • 2.3.3 市场需求34
  • 2.4 本章小结34-35
  • 第三章 生物质资源可供应潜力评估35-45
  • 3.1 秸秆资源供应潜力的评价方法35-37
  • 3.1.1 秸秆理论资源蕴藏量的估算35-36
  • 3.1.2 秸秆资源的可获得量36
  • 3.1.3 可资源化利用的秸秆量36
  • 3.1.4 秸秆能量分布密度36-37
  • 3.1.5 秸秆经济可供给量37
  • 3.2 北京市秸秆资源供应潜力计算37-44
  • 3.2.1 秸秆理论资源量的估算37-39
  • 3.2.2 秸秆资源的可获得量39-40
  • 3.2.3 秸秆可利用资源量40-42
  • 3.2.4 秸秆能量分布密度42-43
  • 3.2.5 秸秆经济可供给量43-44
  • 3.3 本章小结44-45
  • 第四章 生物质能资源化利用系统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45-55
  • 4.1 确定评价目标和范围45-46
  • 4.2 清单分析46-47
  • 4.2.1 清单分析方法46-47
  • 4.2.2 数据收集47
  • 4.3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方法47-55
  • 4.3.1 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方法47-51
  • 4.3.2 生命周期能源评价51-52
  • 4.3.3 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52-55
  • 第五章 案例分析55-78
  • 5.1 电厂概况55-58
  • 5.1.1 主要建设内容及装机方案55
  • 5.1.2 工艺流程介绍55-57
  • 5.1.3 电厂燃料来源57
  • 5.1.4 燃料特性分析57-58
  • 5.2 生物质发电系统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58-70
  • 5.2.1 研究范围和边界划分58-59
  • 5.2.2 清单分析59-64
  • 5.2.3 环境影响负荷的计算64-69
  • 5.2.4 生物质发电系统的生命周期评价的分析与讨论69-70
  • 5.3 燃煤发电的生命周期分析70-73
  • 5.3.1 计算环境影响负荷70-73
  • 5.4 生物质发电的能量效率分析73-74
  • 5.4.1 生物质发电系统生命周期的能量消耗73-74
  • 5.4.2 生物质发电系统生命周期的能量分析74
  • 5.5 生物质发电系统和常规燃煤发电的经济性分析74-78
  • 5.5.1 常规成本分析74-76
  • 5.5.2 外部环境成本分析76-77
  • 5.5.3 结论与分析77-78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78-80
  • 6.1 结论78
  • 6.2 论文创新点78-79
  • 6.3 研究展望79-80
  • 参考文献80-85
  • 致谢85-8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86-87
  • 作者及导师简介87-88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88-8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生物质能源成本问题研究综述与分析    姜洋;

麻风树籽制取生物柴油的生命周期风险指数评价    潘峰;邵坚;田秉晖;王健;王婷;

轮胎碳足迹分析与研究    伍英武

生物质发电燃料物流成本分析    王学锋;迟瑞娟;张义斌;周尊国;

环境成本与林木生物质发电    黄雷;张彩虹;秦琴;

丹麦生物质发电的现状和研究发展趋势(英文)    林伟刚;宋文立;

工业产品生命周期环境成本评估方法初探    王寿兵,王祥荣,王如松

柴油车生命周期的3E评价    任玉珑,朱丽娜,韩唯健,季玉华

我国秸秆发电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傅友红;樊峰鸣;傅玉清;

4MW_e生物质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的寿命周期评价    贾友见,余志,吴创之

生物质直燃发电CDM项目开发关键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刘尚余;赵黛青;骆志刚;

秸秆直接燃烧供热发电项目资源可供性调研和相关问题的研究(3)    贾小黎;

产品生命周期3E+S评价与决策分析方法研究    冷如波

国内外秸秆发电的比较研究    张培远

煤与秸秆成型燃料的复合生命周期对比评价    林成先

生物质能利用系统综合评价研究    王德元

西北农村地区的生态建筑适宜技术——以银川市碱富桥村设计为例    何泉;刘加平;吕小辉;

生物质气化导热油传导供热烘烤烟叶研究    王喜功;杨旭亮;李仁政;赵湘江;杨晓东;周建;杜传印;

江西省农林秸秆炭开发应用的途径与前景    王小东;王玉;周文才;

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途径探讨    李东升;周为华;朱新开;李春燕;郭文善;

开发利用农村新能源发展农村节能减排    尹俊华;李强;王敏;白祖国;

农村生物质资源的合理利用途径探讨    丁兆运;

新疆生物质能资源调查与地理分布特征分析    卢燕;蒙晓琴;高婧;王哲;

我国生物质能资源及其利用技术现状    曹稳根;段红;

中国小麦秸秆纤维潜力研究    张敏;杨曼曼;陈伟强;宋安东;

市郊河道受损水环境综合治理对策    曹文平;姬晓娜;

玉米秸秆在人工瘤胃反应器中的厌氧转化    岳正波;胡真虎;俞汉青;

秸秆、蓝藻和餐厨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进展与探讨    翟志军;李俊;陈祥松;吴金勇;姚建铭;

两种半干法垃圾焚烧烟气净化工艺的生命周期分析比较    崔福华;史敏;陈德珍;

长沙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蔡立湘;纪雄辉;彭新德;李明德;倪笑;

浅论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及在云南省和东南亚国家的应用潜力    甄恩明;蔡正达;王文红;

浅论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及应用潜力    甄恩明;蔡正达;王文红;

秸秆揉碎加工机械及工艺的试验研究    李林;张庆旭;赵满全;赵振国;

青贮饲料收获机关键部件设计与应用研究    赵满全;韩宝生;佘大庆;刘伟峰;刘汉涛;陈铁英;

小型户用沼气锅炉的设计计算    李文涛;刘建禹;李文哲;

玉米秸秆去叶装置设计与试验    朱新华;杨中平;郭康权;吴永锋;查峥;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电源结构优化研究    杨莉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热电联产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武晶

火电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与决策研究    陈亮

活性半焦低温催化氧化脱除烟气中NO的研究    高健

中国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    蒋德启

有机废弃物CO_2施肥发酵过程中基质理化性状变化及残渣培肥土壤的作用    李玲玲

秸秆类生物质流态化燃烧特性研究    秦建光

淀粉/纤维素类生物质发酵联产氢气和甲烷的机理研究    谢斌飞

基于综合效益评价的陶瓷产品全生命周期理论研究及应用    汤亮

生态高值农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李林杰

农业废弃物热解特性的研究    唐京禧

基于能值分析的循环农业发展研究    周海川

碎玉米秸秆卷压特性的研究    赵何

我国火力发电引发环境问题的伦理思考    党国慧

基于成本预测和环境价值的SWHP经济评价    宋雅楠

稻秸秆提取纤维农用非织造地膜的研究    程士润

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研究    冯叶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研究    彭旭

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分布式电源规划    韩磊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与控制    李小鸽

生物质能源成本问题研究综述与分析    姜洋;

城市生活垃圾生命周期管理    徐成,杨建新,胡聃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体系探讨    李军,陈庄

生命周期评价在我国的应用    乔琦,刘景洋,孙启宏

环境成本与林木生物质发电    黄雷;张彩虹;秦琴;

生命周期评价的技术框架及研究进展    姜金龙,吴玉萍,马军,元丽华,徐金城

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岳现杰;许冠英;

生物柴油环境影响的全生命周期评价    邢爱华;马捷;张英皓;王垚;金涌;

天然气发电的环境价值    周浩,魏学好

川中紫色土区小流域土地利用与土壤流失关系    尹忠东;左长清;苟江涛;贾俊姝;

绿色产品评价理论和方法及其在粉末冶金中的应用    刘华

中国开发林木生物质能源与其产业发展研究    黄雷

中国能源林建设中的经营及融资问题研究    姚海宁

城市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及生命周期3E评价决策研究    胡刚

中国生物质能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    侯刚

林木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及其产业支撑体系构建研究    孙凤莲

林木生物质能资源量及资源收集半径的计量研究    徐剑琦

发展生物质能产业的影响因素研究    龚雅弦

考虑环境成本的林木质发电项目风险与经济性评价    张启龙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    宫春博

河南省生物质(秸秆、林业废弃物)发电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李宁

子午线轮胎生命周期评价研究    徐杰峰

基于网络模型的废塑料回收流程生命周期评价及优化    康牧熙

生物质发电技术和经济性研究综述    吴金卓;马琳;林文树;

发展生物质产业潜力无限    石元春

我国农村沼气现状及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    何顺民;朱维林;吴礼友;蒋尚云;

秸秆的收集与储存    南方;

能源效率及其政策和技术(上)    王庆一

分布式供电和冷热电联产的前景    徐建中

《京都议定书》生效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李俊峰,刘迎春

生物质能——未来全球能源的新亮点    辛欣

购物袋的生命周期评价与比较研究    汤传毅,郭琳,万融

我国畜禽粪便中氮素养分资源及其分布状况    刘晓利,许俊香,王方浩,张福锁,马文奇

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新探    胡佳佳;

我国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的现状与探讨    朱德文;陈永生;

机电产品绿色设计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    李方义

食品生命周期评价研究与实证分析    任辉

国际生物能源发展的情报学研究    于洁

农机技术装备跟进生物质能任重道远    李社潮;

浅谈生物质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以国电东海龙源生物质发电厂为例    熊克;牛兵;王峰;

我国生物质直燃发电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曲增杰;

国家电网填补生物质发电空白 我国实现绿色电力新跨越    张艳;王薇;

生物质发电激活农业新“能”力    程洪瑾;

国能生物:全球生物质发电的领航者    王阿珍;艾亚;

我校成功举办中英生物质混燃国际会议    

大力发展生物质发电的可行性    迟茜;曹扬;

毛乌素生物质电厂演绎低碳经济    吴国清;

生物质电厂锅炉燃烧调整试验研究    李永华;胡小翠;仉国民;陈振洪;宋武耀;

国外生物质能发展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王贤华;陈汉平;邵敬爱;杨国来;张世红;刘德昌;

流化床生物质CO_2催化气化模拟分析    张建社;郭庆杰;

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制备技术应用与市场需求展望    周斌;雷建国;魏然;

自混合下行循环流化床生物质快速热解制燃料油    田原宇;梁鹏;盖希坤;乔英云;

生物质炉具:市场前景看好,更需政府支持    王玉琪;

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影响研究    孙凤莲;王雅鹏;

生物质能在能源系统和农村经济中的作用及发展战略    王革华;

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与我国西部的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王述洋;李东升;

能源节约与开发    杨平原;张勍;

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发电技术及其发电工程    刘婷婷;余英;赵碧光;朱春;

生物质能技术展望    周洁

国能生物发电加快科研推广    徐向阳

生物质能发展要洗好切入点    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生物质能中心主任 李海滨

开创清洁电能的美好明天    吕承友

生物质发电巧点草木成金    张海洋

生物发电国内受困 制造企业海外突围    本报记者 石珊珊

生物质发电期待政策扶持    乔国栋

三机构挂牌 我国加紧生物质发电自主创新    记者 孙红梅

国家生物质能敲定四大开发重点    本报记者  徐虞利

国网公司生物质发电全面提速    阮晓琴

湿生物质定向气化制取高浓度氢气的实验研究及理论分析    黄浩

生物质流化床燃烧粘结特性及控制研究    尚琳琳

基于组分的生物质热裂解机理研究    刘倩

神华不粘煤和胜利褐煤与生物质共液化反应研究    王志红

生物质合成气的组分调控技术及深度净化    孟凡彬

木质纤维类生物质定向热解行为研究    刘军利

生物质常温开模致密成型研究    闫文刚

下吸式固定床农林类生物质低焦油气化过程试验研究与数值计算    闫桂焕

生物质甲醇中直接降解制取乙酰丙酸甲酯的研究    彭林才

生物质选择性热解液化的研究    陆强

生物质能资源化利用系统的初始条件及生物周期评价的研究    刘俊伟

HPB-V型生物质成型机的改进与试验分析    牛振华

生物质与煤共热解实验研究    朱孔远

热解温度对生物质焦油裂解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贺鹏

生物质料物理压缩成型参数优化研究    段宇

生物质块状燃料成型机的研究设计    何继龙

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设计与环境效应的研究    刘威

基于ANSYS的生物质成型流变规律及进料螺杆模态特性研究    刘超

落下床中煤与生物质快速共热解研究    朱向伟

生物质电厂燃料供应系统的模拟与优化    俞宏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