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基于渗滤液沉积物的甲烷氧化反硝化耦合微生物学机理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14:05
热度:

基于渗滤液沉积物的甲烷氧化反硝化耦合微生物学机理研究【摘要】:长期处于高浓度有机物和高浓度氨氮胁迫下的渗滤液收集池沉积物是一种极端环境。这种特殊的生境中可能存在着特异性代谢的微生物

【摘要】:长期处于高浓度有机物和高浓度氨氮胁迫下的渗滤液收集池沉积物是一种极端环境。这种特殊的生境中可能存在着特异性代谢的微生物类群,尤其是耐高浓度有机质和氨氮的碳氮元素转化微生物。近年来,甲烷氧化反硝化耦合(Methane oxidation coupled to denitrification, MOD)过程由于其耗能少,反应器设计简单,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其微生物学机理还未有明确定论。本研究以浙江省东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16年龄渗滤液收集池沉积物(0-8cm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详细分析了高浓度氨氮和有机物胁迫下的渗滤液沉积物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多样性,及其潜在的微生物代谢过程;以该渗滤液沉积物为接种体,在微好氧条件下开展了MOD污泥的富集培养及其甲烷氧化与反硝化耦合性能研究;并以功能基因-分子克隆技术探索了富集的MOD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与耦合机理。研究结果对开发微生物种质资源以及废水生物处理新工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以东阳市垃圾填埋场16年龄渗滤液收集池沉积物(0-8cm层)为研究对象,采用PCR-分子克隆技术结合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阐明了渗滤液沉积物中的古菌群落结构与组成多样性,并发现渗滤液沉积物中可能存在氨氧化古菌。通过对随机挑选的425个古菌克隆子的59个基因型系统发育分析,发现渗滤液沉积物中的古菌分属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和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其中属于广古菌门基因型45个,代表了397个古菌16SrRNA基因克隆,占库容的93.41%,与产甲烷古菌有较高的同源性,主要为甲烷微菌目(Methanomicrobiales)、甲烷八叠球菌目(Methanosarcinales)和甲烷杆菌目(Methanobacteriales)产甲烷古菌,并以甲烷鬃菌属(Methanosaeta spp.)为优势种群。14个泉古菌门基因型代表了28个古菌16S rRNA基因克隆,与环境样品来源的序列同源性较高。泉古菌门克隆B9与Candidatus 'Nitrosophaera gargensis'同源性高达98.3%。 (2)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揭示了渗滤液沉积物中有机质降解与氮素转化相关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渗滤液沉积物中细菌的多样性明显高于古菌,群落结构也更复杂。代表313个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的244个基因型,分属于18个细菌分类门。厚壁菌门(Firmicute)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细菌是渗滤液沉积物的主要细菌类群,分别占克隆文库库容的21.60%和19.20%。细菌克隆中超过50%的基因型与未培养微生物同源性较高。部分基因型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序列同源性较低,在系统发育学上可能属于新的微生物类群。α-、β-和γ-变形菌亚纲的部分基因型与化能有机营养型反硝化菌同源性较高,推测这些细菌在渗滤液沉积物碳氮元素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厚壁菌门(Firmicute)梭菌纲(Clostridia)的发酵型细菌、产氢、产乙酸菌等化能有机营养型细菌能够为产甲烷古菌提供H2,CO2,甲基化合物和乙酸等底物,构成了渗滤液沉积物中的产甲烷菌群。氨氧化古菌和氨氮利用型细菌可能具有转化氨氮的功能,并因此形成一个低浓度氨氮小生境,从而减轻或者避免了渗滤液沉积物中高浓度氨氮对其他微生物的抑制或毒害作用。尽管渗滤液沉积物细菌和古菌的群落结构与其他文献报道的渗滤液微生物群落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渗滤液水质和气候等条件的不同,渗滤液与沉积物理化性质的差别较大,垃圾渗滤液和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与结构多样性存在显著性差异。 (3)以东阳垃圾填埋场16年龄渗滤液收集池沉积物(0-8cm层)为接种体,甲烷为唯一外加碳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在微好氧条件下,成功富集了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体的MOD污泥。稳定运行阶段含MOD污泥反应器的反硝化速率为4.5mmol N L-1d-1.血清瓶活性试验表明提高反应器配水溶解氧可显著促进富集污泥的反硝化活性,首次证实了反应器中配水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还原是由于好氧反硝化微生物的作用。富集培养与活性试验水质GC-MS分析结果表明,甲醛、柠檬酸盐和乙酸盐是甲烷氧化代谢过程形成的主要有机物。 (4)以甲烷氧化功能基因pmoA和反硝化功能基因nirK分子克隆结合荧光定量PCR技术为研究手段,考察了富集培养的MOD污泥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基因丰度。结果表明,富集的MOD污泥中存在大量的甲烷氧化菌和反硝化细菌,甲烷氧化pmoA基因拷贝数约为反硝化nirK基因拷贝数的3倍。属于γ-变形菌亚纲(Gammaproteobacteria)甲基球菌科(Methylococcaceae)的TypeⅠ型甲烷氧化菌是富集培养MOD污泥优势的甲烷氧化菌群,占总细菌16SrRNA基因克隆文库库容的37.50%,并以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 spp.)和甲基暖菌属(Methylocaldum spp.)为优势种群;β-变形菌亚纲(Betaproteobacteria)嗜甲基菌科(Methylophilaceae)的甲基营养型好氧反硝化菌是该富集污泥的主要反硝化微生物类群,占总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库容的36.76%。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功能基因结合分子克隆技术首次阐明了MOD微生物学机理:Type I型的γ-变形菌亚纲(Gammaproteobacteria)甲基球菌科(Methylococcaceae)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 spp.)和甲基暖菌属(Methylocaldum spp.)的甲烷氧化菌氧化甲烷,并采用5-磷酸核酮糖途径(RuMP Pathway)同化碳源产生甲醛、柠檬酸盐和乙酸盐等可溶性简单有机物,在微好氧的条件下,为β-变形菌亚纲(Betaproteobacteria)嗜甲基菌科(Methylophilaceae)的好氧反硝化菌提供电子供体,进行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的好氧反硝化作用。 【关键词】:渗滤液沉积物 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甲烷氧化反硝化耦合(MOD) 微生物学机理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703
【目录】:
  • 致谢6-7
  • 摘要7-10
  • Abstract10-17
  • 图表索引17-20
  • Index of Figures and Tables20-23
  • 第一章 绪论23-45
  • 1.1 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23-30
  • 1.1.1 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23-26
  • 1.1.2 沉积物微生物结构多样性研究26-28
  • 1.1.3 沉积物功能微生物多样性研究28-30
  • 1.2 好氧甲烷氧化反硝化微生物研究进展30-40
  • 1.2.1 甲烷氧化微生物研究进展31-34
  • 1.2.2 反硝化微生物研究进展34-36
  • 1.2.3 好氧甲烷氧化反硝化耦合研究进展36-40
  • 1.3 本论文的立项依据及研究意义40-42
  • 1.4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42-45
  • 1.4.1 研究内容42-43
  • 1.4.2 拟解决关键问题43-45
  • 第二章 渗滤液沉积物古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研究45-63
  • 2.1 引言45-46
  • 2.2 材料与方法46-53
  • 2.2.1 沉积物采集点概况与样品采集46-47
  • 2.2.2 渗滤液及沉积物理化性质分析47
  • 2.2.3 沉积物古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构建47-51
  • 2.2.4 古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分析51-52
  • 2.2.5 古菌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52
  • 2.2.6 核酸序列收录号52-53
  • 2.3 结果与讨论53-61
  • 2.3.1 渗滤液与沉积物基本理化性质53-54
  • 2.3.2 沉积物古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分析54-57
  • 2.3.3 沉积物古菌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57-61
  • 2.4 本章小结61-63
  • 第三章 渗滤液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研究63-83
  • 3.1 引言63-64
  • 3.2 材料与方法64-66
  • 3.2.1 沉积物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构建64-65
  • 3.2.2 沉积物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分析65
  • 3.2.3 沉积物细菌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65-66
  • 3.2.4 核酸序列收录号66
  • 3.3 结果与讨论66-81
  • 3.3.1 沉积物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分析66-69
  • 3.3.2 沉积物细菌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69-81
  • 3.4 本章小结81-83
  • 第四章 渗滤液沉积物甲烷氧化反硝化耦合性能研究83-97
  • 4.1 引言83-84
  • 4.2 材料与方法84-87
  • 4.2.1 富集培养反应器设计84-86
  • 4.2.2 批次试验设计86
  • 4.2.3 分析方法86
  • 4.2.4 扫描电镜分析86-87
  • 4.2.5 革兰氏染色87
  • 4.3 结果与讨论87-95
  • 4.3.1 富集培养污泥反硝化性能初探87-90
  • 4.3.2 富集培养污泥甲烷氧化与反硝化活性研究90-93
  • 4.3.4 富集培养污泥扫描电镜分析93-94
  • 4.3.5 富集培养污泥革兰氏染色鉴定94-95
  • 4.4 本章小结95-97
  • 第五章 甲烷氧化反硝化耦合机理研究97-129
  • 5.1 引言97-98
  • 5.2 材料与方法98-103
  • 5.2.1 MOD污泥总细菌群落结构分析98
  • 5.2.2 MOD污泥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分析98-100
  • 5.2.3 MOD污泥反硝化菌群落结构分析100-101
  • 5.2.4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101-102
  • 5.2.5 核酸序列收录号102
  • 5.2.6 微生物的分离鉴定102-103
  • 5.3 结果与讨论103-126
  • 5.3.1 MOD污泥克隆文库分析103-109
  • 5.3.2 MOD污泥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109-112
  • 5.3.3 MOD污泥pmo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112-114
  • 5.3.4 MOD污泥nirK基因系统发育分析114-116
  • 5.3.5 RT-PCR分析116-121
  • 5.3.6 分离菌株的鉴定121-125
  • 5.3.7 MOD过程代谢途径125-126
  • 5.4 本章小结126-129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129-133
  • 6.1 研究结论129-131
  • 6.1.1 渗滤液沉积物古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129
  • 6.1.2 渗滤液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129-130
  • 6.1.3 渗滤液沉积物甲烷氧化反硝化耦合性能130
  • 6.1.4 甲燒氧化反靖化精合机理130-131
  • 6.2 主要创新点131
  • 6.3 研究展望131-133
  • 参考文献133-153
  • 作者简历、科研成果及奖励153-15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反硝化微生物在污水脱氮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肖晶晶;郭萍;霍炜洁;于江;朱昌雄;

高效净水沼泽红假单胞菌的分离和鉴定    雷爱莹,彭敏,曾地刚,李咏梅

南海西沙海槽表层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    李涛;王鹏;汪品先;

甲烷氧化菌研究进展    梁战备,史奕,岳进

海水养殖场沉积物中硝酸盐还原菌种群分析    王亚南,王保军,戴欣,焦念志,彭志英,刘双江

好氧反硝化菌的研究进展    王薇;蔡祖聪;钟文辉;王国祥;

pH值、温度对反硝化的影响    徐亚同

虾池沉积物中3类主要细菌的垂直分布特征    李秋芬,陈碧鹃,曲克明,辛福言,李健,赵法箴,袁有宪

利用固态有机碳源的地下水生物反硝化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刘江霞;罗泽娇;靳孟贵;廉晶晶;李永勇;

海洋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刘璞;王红梅;

好氧反硝化菌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    王有乐;雷兴龙;王亚变;杨勤;

耐受Se光合细菌的筛选及生长条件优化    李子超;李昀锴;王丽娜;虞英杰;肖娜;徐明芳;

生物膜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中N_2O的产生量及机理分析    王淑莹;张静蓉;尚会来;王赛;巩有奎;

深海热液喷口生物群落研究进展    王丽玲;林景星;胡建芳;

黑潮源区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魏玉利;王鹏;赵美训;张传伦;

甲烷氧化与氨氧化微生物及其耦合功能    赵吉;李靖宇;周玉;白玉涛;于景丽;

微生物技术治理煤矿瓦斯的初步研究    侯晨涛;王生全;聂文杰;曾社教;

一种水产养殖用微生物制剂的研究    朱将伟;

杨凌灌区局部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    张守文;许炳云;冯贵颖;呼世斌;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智能化控制SBBR处理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性能和微生物学研究    金云霄

小清河流域农业面源氮素污染模拟研究    高懋芳

缺氧—好氧生物脱氮系统中N_2O的释放机理与减量化控制研究    胡振

规模化猪场粪污细菌总DNA DGGE指纹图谱及耐药性分析    魏勇

准好氧填埋场CH_4减排和加速稳定化的微生物学机制研究    张维

污水处理中脱氮功能微生物特性及固定化应用研究    杨新萍

施用不同缓/控释氮肥对旱地—作物系统N_2O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的影响    蒋静艳

猪场废水厌氧氨氧化反硝化甲烷化复合工艺特征分析及应用研究    顾平

毛乌素沙地中间锦鸡儿根瘤菌遗传多样性对柠条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高丽锋

山东近岸海域水体细菌多样性研究    张艳

一氧化氮调节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机制探讨    侯方杰

酵母菌在不同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分子生态及功能研究    王哲

同步厌氧氨氧化甲烷化反硝化的工艺特性研究    张文燕

离子交换法脱除地下水中的硝酸盐    费宇雷

利用固态有机碳源和包埋菌处理地下水中硝酸盐的试验研究    张淑亚

污水处理过程中短程硝化的微生物生态调控技术研究    安晓宇

青霉素类抗生素废水综合处理技术研究    孙琪

异养硝化细菌的分离及其处理养猪废水的研究    刘芳芳

高效好氧反硝化细菌的筛选及脱氮特性研究    梁书诚

营口、盘锦地区中国对虾养成期虾池水体细菌含量的变化    石俊艳,刘中,王丹,姚福相,宣明春,王晓光,高洪军

溶解氧及活性污泥浓度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吕锡武,李丛娜,稻森悠平

应用光合细菌铒料添加剂养鱼的研究报告    俞吉安;林克新;言世贤;杨大庆;李坤宝;叶惠恩;阮松林;

一株反硝化细菌的筛选及其反硝化特性的研究    张小玲;梁运祥;

南海西沙海槽沉积物细菌多样性初步研究    李涛;王鹏;汪品先;

活性污泥中好氧反硝化菌的富集筛选及鉴别    翟茜;汪苹;李秀婷;项慕飞;

青岛太平角和即墨丰城沿海对虾养殖场异养菌群和条件致病菌的研究    王文兴;叶孝经;牟敦彩;宋庆云;刘福源;张建中;

一株好氧反硝化细菌生理生态特征的研究    马放;周丹丹;王宏宇;董双石;

耐低温聚磷菌的研究    王春丽;马放;王立立;王强;

好氧反硝化菌株的鉴定及其反硝化特性研究    王弘宇;马放;苏俊峰;左薇;张献旭;张佳;

城市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探讨    袁志宇;谭美;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魏云梅;赵由才;

回灌+DTRO工艺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    关法强;赵于鹏;

粪便水及垃圾渗滤液处理方式与技术分析    刘欣环;谭惠强;

城市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和方法的探讨    孙自良

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处理渗滤液技术    边炳鑫;赵由才;周正;李帅;

回灌+铁促电化学氧化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    褚衍洋;徐迪民;

小型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设计    王声东;秦峰;余毅;施至理;刘庄泉;

泉州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工艺调试及运行    陈伟洲;

两级DTRO工艺处理寒区垃圾渗滤液的应用    黄春;

水泥厂处置城市垃圾时渗滤液的处理    辛美静;赵宇;杨学权;蔡玉良;

准好氧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处理高浓度渗滤液的研究    刘丹;韩智勇;李启彬;李贵芝;尹朝阳;陈馨;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法探究——以鞍山市垃圾填埋场为例    蒋平;程胜高;

滴灌灌水器堵塞的微生物学机理及控制模式研究进展    李云开;杨培岭;许廷武;刘海生;刘耀泽;孙昊苏;

陈垃圾生物反应器渗滤液处理的微生物机理研究(英文)    谢冰;梁少博;张晓君;

处理渗滤液的不同填料生物滤池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戴淑萍;谢冰;

四川省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回顾    吴济华;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魏云梅;赵由才;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邵亮;徐成斌;

渗滤液处理后的污泥处理与处置    李建中;田靓;

渗滤液处置步履蹒跚    本报记者 姚伊乐

长沙固体废弃物渗滤液难题“一招”解    赵成新

长宁:环境优美“五个一样”    本报记者 刘宇男

垃圾渗滤液处理欠账追踪    姬钢 朱小燕 杨顺生

渗滤液处理,还需几道“滤层”?    本报记者 刘伟

又一民生工程动工    通讯员贾伶

技术国内领先 国标清水排放    记者 姜平

最毒垃圾水 将能养活鱼    记者 王远洋 通讯员 程佳祺 本报评论员

一体化模式造就精品项目    胡菊芹

灵山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完成投资4800多万元    记者 江洪作 通讯员 黎小兰 张广松

基于渗滤液沉积物的甲烷氧化反硝化耦合微生物学机理研究    刘晶静

物化–生物组合工艺处理垃圾填埋场与焚烧厂渗滤液研究    Abdul Hussain Abdul Kareem Abbas

高盐渗滤液COD降解优势菌的筛选及相关基因消减文库的构建    郭立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沉降特性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孙洪军

加速新鲜垃圾稳定化的回灌工艺研究    孙晓杰

填埋场渗滤液产生、运移及水位雍高机理和控制    兰吉武

厌氧—准好氧联合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化规律及运行策略研究    韩智勇

填埋场中铁的迁移转化对脱氮的影响和机理    李文兵

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沉积物界面磷干湿交替分布特征及转化机理研究    曹琳

填埋垃圾生物反应器反硝化性能及反硝化微生物研究    吴松维

垃圾转运站渗滤液生化调节与快速处理技术中试研究    叶彬

水化反应在渗滤液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陈小亮

崇阳县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优化设计    冀肖雪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无害化处理实验研究    魏彦丹

垃圾填埋场中渗滤液运移数值分析    岳强

滕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问题的探讨    张旭

混凝法制备渗滤液腐殖酸肥料及其评价    张智烨

准好氧填埋场渗滤液收集层结构对垃圾降解效果的研究    张震

城市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的处理研究    周文龙

东莞市区垃圾处理厂渗滤液处理站工艺系统设计    许国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