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长期秸秆还田对旱地土壤硝态氮分布与累积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6:10:44
热度:

长期秸秆还田对旱地土壤硝态氮分布与累积的影响【摘要】:在我国典型半湿润偏干旱的山西寿阳试验区,通过16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硝态氮空间分布与累积的影响。结果

【摘要】:在我国典型半湿润偏干旱的山西寿阳试验区,通过16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硝态氮空间分布与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同时会增加土壤氮素盈余,提高硝态氮淋失的风险;各处理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主要集中于0~200 cm区域,在80 cm土层以下出现了明显的硝态氮累积峰;由于秸秆过腹还田处理氮素盈余最多,所以硝态氮累积量最高,在80~100 cm处和200~220 cm处出现了2个硝态氮累积峰,土壤下层硝态氮累积量明显增高,被淋失的风险增大;秸秆覆盖还田虽然累积量最少,但其在200~300 cm的累积量却占总累积量的25.63%,硝态氮淋失风险最高。 【作者单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秸秆还田 硝态氮 累积 淋失风险 旱地土壤
【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30-08-03)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09B01)
【分类号】:S153.6
【正文快照】: 我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每年产生的秸秆量约7亿t。利用秸秆还田,既可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减轻焚烧秸秆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又是发展有机可持续农业不可替代的有效途径[1],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秸秆还田方式主要包括秸秆直接翻压、秸秆覆盖还田及秸秆过腹还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不同灌水模式对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分布的影响    谭军利;王林权;王西娜;李生秀;

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及土壤中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李晓欣,胡春胜,程一松

长期施肥对不同类型土壤中作物产量及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孙克刚,张学斌,吴政卿,龚惠英,汪立刚

陕西关中湿沉降输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氮素    李世清,李生秀

半干旱区农田土壤无机氮积累与迁移机理    吴金水,郭胜利,党廷辉

不同施氮处理对夏玉米生长及其氮素吸收的影响    郭玉炜;

黄土旱塬长期轮作施肥土壤剖面硝态氮的分布与积累    刘晓宏,田梅霞,郝明德

旱地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与累积的影响    樊军,郝明德,党廷辉

中国北方土壤硝态氮的累积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巨晓棠,张福锁

半干旱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硝态氮的淋失    李世清,李生秀

室内模拟有机肥中NO_3~-、NO_2~-的淋失规律及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杜春先,聂俊华,王祥峰

农田氮肥的动态变化及施氮对小麦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苏诗杰;付清勇;朱思海;赵媛媛;

菜地系统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原因及调控措施    辜碧;金赞芳;陈凌霄;

施用化肥对营口地区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程韶华;王家平;程少晶;

农田土壤氮素循环及其对土壤氮流失的影响    李琴;

施氮量对玉米植株硝态氮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王林学;杨义;刘帮银;杨丽军;杨剑虹;

平衡施肥对全膜双垄沟播春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吕军峰;郭天文;侯慧芝;谭雪莲;

秸秆型育苗基质理化性质的研究    张秀丽;

保墒灌溉条件下土壤中硝态氮分布和累积研究    员学锋;吴普特;汪有科;牛文全;

秸秆和DCD对不同施用期尿素土壤行为的影响Ⅲ:硝态氮的淋失特征    宋建国;刘伟;梁爱萍;贾敬华;曾文;

蔬菜专用缓控释肥料N释放动态研究    韩桂琪;张海波;徐卫红;王慧先;刘俊;张明中;张进忠;

施氮量及底追比例对小麦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氮平衡的影响    石玉;于振文;

施氮水平对高产麦田土壤硝态氮时空变化及氨挥发的影响    王东;于振文;于文明;

不同施氮处理对菠菜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李鹏;李玉浸;杨殿林;王志勇;庞凤梅;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氮、磷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研究    陆安祥;王纪华;马智宏;沈涛;

几种作物秸秆基质的比较研究    程志芳;王晋华;赵肖斌;米国全;

周期供水时间对肥液间歇入渗水氮运移特性影响    吴军虎;

北京市顺义区浅层土壤氮素的分布与累积特征    陆红娜;

不同周期供水时间肥液间歇入渗水氮分布特性实验影响    吴军虎;

旱作玉米施用氮肥对土壤氮素淋溶和移动的影响    郭建华;赵春江;王秀;孟志军;马伟;

设施蔬菜控漏灌水机理与技术研究    范凤翠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下红壤性水稻土钾素肥力演变规律的研究    廖育林

控释肥硫膜在土壤中的降解转化机理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隋常玲

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壤氮素迁移转化及调控技术研究    徐畅

黄土高原地膜覆盖栽培玉米的产量与土壤生态效应    海龙

黄河上游灌区稻田系统氮素气态损失及平衡研究    张惠

海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与评价研究    朱梅

洱海流域环境友好型种植模式及作用机理研究    汤秋香

内蒙古河套灌区小麦和玉米推荐施肥研究    李文彪

典型红壤农田区大气氮沉降通量研究    崔键

江汉平原油菜—水稻轮作制度下施肥效果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宁大伟

棉花不同施氮水平效应研究    彭俊杰

控释氮肥在超级玉米上的平衡施肥与养分高效利用研究    石岳峰

控释尿素施用方式对玉米氮素与水分利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苏琳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氮磷供给与利用研究    汪佳

杭嘉湖平原稻田不同施氮水平下氮素利用效率及环境效应研究    杨梢娜

孪井灌区硝态氮运移规律和淋失通量计算    孙蓓蓓

北京顺义地区典型农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氮素分布测定与分析    张自军

滴灌条件下红枣水肥耦合效应研究    柴仲平

农业有机废弃物发酵CO_2施肥及残渣对植物生长和培肥土壤的作用    宗晓波

中国粮食自给率水平与安全性研究    史培军,杨明川,陈世敏

长江流域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对输送无机氮的影响——1968~1997年的时间变化分析    晏维金,章申,王嘉慧

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娄土玉米根际硝态氮的分布    高明霞,王国栋,胡田田,康绍忠

交替隔沟灌溉水分入渗特性    潘英华,康绍忠

土壤供氮能力测试方法的研究——Ⅳ 土壤剖面中的起始NO_3~- —N——可靠的土壤氮素有效性指标    胡田田,李生秀

黄土旱塬降水向土壤输入的氮素    李生秀,寸待贵,高亚军,贺海香,李世清

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剖面中矿质氮的分布特征    郭胜利,党廷辉,郝明德

不同施氮量对土壤NO_3~--N累积的影响    袁新民,杨学云,同延安,李晓林,张福锁

陕西省主要果树的施肥现状及存在问题    刘侯俊,巨晓棠,同延安,张福锁,吕家珑

氮肥施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措施的研究    孙昌禹;贾永国;王淑芬;

吉林省玉米高产育种模式与技术的研究    杨伟光

提高旱地土壤肥力的实践与探索    杨涛青;

秸秆还田对紫色土坡耕地养分流失的影响    徐泰平;朱波;汪涛;况福虹;

应用生态系统原理发挥秸秆还田的经济效益    余彦波,刘棣良

制定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规程的研究    

古县村秸秆还田经验    杨胜利

凤冈油菜秸秆还田的效果分析    刘富春

油菜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赵继献,朱文秀

灌溉土壤硝态氮运移与土壤湿度的关系    郭大应,熊清瑞,谢成春,冯艳

浅谈秸秆还田与土壤改良的关系    舒小琴

秸秆还田地块耕作管理“三要”    薛玉华

酵素菌在秸秆还田中的应用研究    朱绍林;乔红梅;姜晓清;周明;

作物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研究    何建新;王志进;朱建桦;张晓建;严玉娟;

推行绿色技术 发展低碳农业    任小平;孙达义;

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邹城市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实践与思考    孟宪平;张存强;袁伟;

有机肥中养分潜量及其再用的意义研究——以白银市兴电灌区北滩乡为例    杨思存;霍琳;王建成;芦满济;

农作物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李金磊;曹东京;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    刘世平;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

科凯生物工程秸秆还田技术应用    马建宏;许春香;陈德星;杨步银;袁瑜;

四川盆地秸秆还田免耕对土壤养分及碳库的影响    陈尚洪;刘定辉;朱钟麟;舒丽;王昌全;

提高旱地土壤氮肥利用效率的途径和对策    李生秀;

应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安徽凤阳县 田益全

秸秆还田技术措施    毛国强

秸秆还田的好处    冯国明

秸秆还田及绿肥利用技术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王兴仁

秸秆还田的技术要领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曹一平 教授

秸秆还田新技术有望推广    丁玲娜

冬季秸秆还田的几种方式    彭杰

陕西 建设20万亩示范田 秸秆还田不再难    记者 王洪伟

秸秆还田PK“狼烟四起”    王震波

秸秆还田方式的选择必须因地制宜    冯国明

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钾素效应研究    王志勇

土壤环境中硝态氮运移的特点、模型描述及其在太湖地区乌栅土上的应用研究    陈效民

黄土高原农田综合地力及碳汇特征对连续多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响应    慕平

水旱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的培肥和增产效应    武际

淹水土壤中硝态氮异化还原成铵过程的研究    殷士学

传递函数模型的发展和农田尺度下硝态氮淋失的数值预报    马军花

基于试验与模型的C、N循环研究    潘志勇

长期施钾对北方典型土壤钾素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谭德水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农田生态环境和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刘世平

土壤过程的系统学分析初探——以连续秸秆还田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为例    李贵桐

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赵彩霞

还田秸秆配施外源酶效应研究    韩玮

秸秆—根茬粉碎还田联合作业机的研究    李春胜

旱地土壤残留矿质氮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苏涛

设施农业栽培下次生盐渍化对微生物的生态效应与微生物修复研究    时唯伟

巢湖流域麦稻轮作农田养分径流流失特征初步研究    王桂苓

RothC模型模拟我国典型旱地土壤的有机碳动态及平衡点    王金洲

不同农作处理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    付斌

玉米秸秆连续多年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吴菲

关中平原田块尺度上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肥力及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南雄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