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少耕秸秆覆盖对小麦间作玉米棵间蒸发的影响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6:05:46
热度:

少耕秸秆覆盖对小麦间作玉米棵间蒸发的影响研究【摘要】:在河西绿洲灌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前茬小麦25cm高茬收割免耕(T0S1)、25cm高等量秸秆覆盖免耕(T0S2)、25cm

【摘要】:在河西绿洲灌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前茬小麦25cm高茬收割免耕(T0S1)、25cm高等量秸秆覆盖免耕(T0S2)、25cm高等量秸秆翻压(TS3)和低茬收割翻耕(TS0)对后茬小麦、玉米的单作和间作群体耗水量和棵间蒸发的影响,以期为通过优化小麦间作玉米的秸秆管理、提高水分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降低作物群体的总棵间蒸发量,与未覆盖处理相比,秸秆覆盖小麦间作玉米的棵间总蒸发量降低了4.7%~8.9%,单作小麦棵间总蒸发量降低了4.8%~11.2%。间作群体的棵间蒸发主要发生在小麦收获前,约占总蒸发量的70%,秸秆覆盖处理在小麦收获前使棵间蒸发降低了5.2%~10.8%。间作中,小麦带棵间蒸发量较玉米带高16.6%~19.8%;秸秆覆盖处理与未覆盖处理相比较小麦带棵间蒸发量降低了5.4%~10.0%,玉米带棵间蒸发量降低了3.9%~6.1%。秸秆覆盖处理的E/ET相比于无覆盖处理小麦间作玉米群体降低了2.9%~5.2%,单作小麦群体降低了2.1%~9.0%,小麦秸秆覆盖可减少水分的无效损失,提高水分利用率。 【作者单位】: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绿洲灌区 间作 小麦 玉米 棵间蒸发量 E/ET
【基金】:甘肃省杰出青年基金(编号:1111RJDA00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2BAD14B10) 公益性行业(农业)计划课题(编号:201103001)
【分类号】:S512.1;S513
【正文快照】: 生产实践表明,合理的间套作可增产30%~50%,带田比单作具有更高的水分生产效率、经济效益[1]。间作套种时,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形态学特征不同的作物组合在同一群体内,不同作物需水临界期、最大效率期均存在一定差异,形成了时间、空间上的补偿效应[2],合理利用种间补偿作用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秸秆覆盖下的夏玉米蒸散、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系数的变化    张喜英,陈素英,裴冬,刘孟雨

秸秆覆盖的农田效应    沈裕琥,黄相国,王海庆

春小麦不同种植模式水分利用效率比较    李凤霞,黄峰,徐阳春,魏茹萍

调亏灌溉条件下春小麦玉米间套农田水、肥与根系的时空协调性研究    黄高宝,张恩和

间作种植模式下冬小麦棵间蒸发变化规律及估算模型研究    刘浩;段爱旺;高阳;

大型蒸渗仪与小型棵间蒸发器结合测定冬小麦蒸散的研究    刘昌明,张喜英,由懋正

丘陵半干旱区作物需水规律的研究进展    房军;方小宇;吕东玉;古今用;

稻草覆盖对罗汉果园土壤环境及罗汉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何铁光;韦昌联;卢家仕;王灿琴;杭玲;黄卓忠;

肥料运筹对喀斯特山区覆膜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远红伟;陆引罡;刘均霞;张振中;

保护性耕作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效应的研究    张晓艳;王立;黄高宝;陈光荣;

青海东部3种牧草蒸散规律的研究    朱春来;

不同覆盖方式对枸杞初生物质及次生物质含量的影响    周筠;康建宏;杨涓;李锋;孙海霞;

秸秆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研究    罗晶;解玉红;李思蓓;冯炘;

作物需水耗水规律的研究进展    张和喜;迟道才;刘作新;尹光华;刘伟群;

节水灌溉水分诊断指标研究现状与展望    柴强;

不同耕作方式对西昌市小庙乡麦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陈全林;

节水灌溉条件下作物水肥高效利用研究进展    刘小刚;张富仓;杨启良;戈振扬;张彦;

棉花生理抗旱与农艺节水技术耦合对产量的影响    杜健;冯浩;吴普特;张月丽;黄文敏;陈军;高朝;王炳荣;朱守勇;曹超;

河北省黑龙港地区秸秆覆盖夏玉米SPAC中水热模拟试验研究    脱云飞;杨路华;高惠嫣;杜新艳;张宽义;董艳慧;张振伟;

秸秆覆盖保墒的农田生态效应及“保墒灌溉”技术    员学锋;吴普特;汪有科;徐福利;

水分胁迫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及节水技术的研究    杜健;吴普特;冯浩;杜璇;李茂辉;夏志明;王姮;王珍;郑芳;李玉梅;

不同秸秆覆盖量条件下夏玉米田土壤蒸发规律研究    张俊鹏;孙景生;刘祖贵;高阳;

河套灌区套种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戴佳信;史海滨;夏永红;李建军;李茂华;田德龙;

河套春小麦需水动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孔德胤;张富强;刘伟;刘霞;敖云飞;

秸秆在土壤中的养分释放动态研究    温明霞;林德枝;易时来;李学平;孟涛;石孝均;

稻草还田对油菜生长、土壤温度及湿度的影响    苏伟;鲁剑巍;周广生;李小坤;李云春;刘晓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交替灌溉对间作群体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及其机理    杨彩红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环保型地膜覆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玉米生长的响应    张杰

内蒙古河套灌区间作作物需水量与生理生态效应研究    戴佳信

渭北旱原不同量秸秆覆盖对农田环境及春玉米生理生态的影响    蔡太义

不同灌溉方式下温室甜瓜生长效应及植株液流研究    谢恒星

控制性交替隔沟灌溉的节水机理与作物需水量估算方法研究    孙景生

土壤物理性质对玉米的生态生理效应及其调控    李潮海

红壤农田水量平衡和水分转换及作物的生产力    陈家宙

水蚀导致的土壤储水和导水变化对红壤季节性干旱的影响    魏强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油菜轻简化生产中几项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    苏伟

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    刘尧

华北地区秸秆覆盖下农田降雨转化过程模拟研究    王兆伟

冬闲田禾本科牧草饲草产量及对稻田生态功能的影响研究    史文娟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厚皮甜瓜耗水规律与调亏灌溉效应研究    高慧娟

绿洲灌区玉米//豌豆的肥水利用效率对带型和施氮量的响应机制    史中欣

少耕留茬覆盖小麦间作玉米的水分利用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陶志强

袁庄麦田秸秆覆盖保墒措施的研究    王玉坤,赵勇

冬小麦田棵间蒸发的试验研究    樊引琴,蔡焕杰,王健

秸秆覆盖对夏玉米田棵间蒸发和土壤温度的影响    陈素英,张喜英,裴冬,孙宏勇

河西条田的节水灌溉措施研究    苏德荣

我国节水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李英能

蒸发和灌水频率对土壤水分分布影响的研究    曹红霞,康绍忠,何华

沟灌夏玉米棵间土壤蒸发规律的试验研究    孙景生,康绍忠,王景雷,李晓东,宋妮

调亏灌溉对于玉米生理指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康绍忠,史文娟,胡笑涛,梁银丽

夏玉米调亏灌溉的生理机制与指标研究    孟兆江,刘安能,庞鸿宾,王和洲,贾大林

太行山前平原冬小麦优化灌溉制度的研究    张喜英,裴冬,由懋正

玉米与不同功能植物间作对环境的影响    聂胜委;陈源泉;高旺盛;隋鹏;李媛媛;黄坚雄;

大荔沙区鲜食枣粮间作模式调查    谢心,朱鸣,赵玲爱,朱健

我国玉米主要间作技术研究进展    刘天学;张绍芬;赵霞;李潮海;

不同间作物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    孙云南;梁名志;夏丽飞;王丽;蔡丽;杨盛美;陈玫;

黄土高原苹果幼林间作模式研究    赵小弟;杨美丽;寇艳;

宁夏南部山区粮桑间作模式初探    李学,赵全仁,徐万仁,拜学英,石发强,谭政

春播玉米与花生高效间作模式试验    冯成玉,林昌明,孙建群,王爱东,沈宝祥

高寒山区林草间作模式的初探    吴鸿文;郭前业;张霞;

玉米花生复合体系最优间作模式初探    王彦飞;曹国璠;

薄荷幼龄果园间作栽培技术研究    王嘉祥

利用SSR标记分析玉米群体遗传变异的取样方法    刘雪;李明顺;李新海;田清震;白丽;张世煌;

陵县几种棉菜(瓜)间作模式栽培技术    祁士军;许金德;张玉英;

生态农业种植技术的研究——垄作小麦生产    王旭清;王法宏;

不同氮肥运筹下的小麦群体产量与品质相互关系的研究    朱莲;徐龙华;朱金兰;

云南地方品种与玉米多样性中心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番兴明;陈洪梅;张建华;谭静;刘峰;段鸿飞;米艳华;杨晓洪;张培高;徐春霞;吕宏斌;汪燕芬;

交替隔沟灌溉对玉米群体水氮利用的影响    刘小刚;张富仓;杨启良;王金凤;李志军;

玉米改良HS相互轮回选择方法与技术    何川;郑祖平;

不同株型玉米品种的光合特性和密度调控效应    郭江;李金才;郭程瑾;郭新宇;张风路;赵春江;肖凯;

河西绿洲灌区不同垄作方式和灌水量对春小麦产量效应的研究    马忠明;

应用混合线性模型(AD)分析热带温带玉米群体间的遗传关系    梁文科;戚廷香;庹洪章;邱法展;刘永忠;郑用链;张世煌;徐尚忠;

棉花、百合间作模式    省农科院经作所 张培通 徐立华

棉豆间作模式    王信

小麦垄作栽培技术的特点    

玉米撮苗高产种植法    周至县农技站 侯鹏亚

晋南小麦遭遇倒春寒 预防干热风要过关    本报记者

小麦追肥要因苗而异    张丰培高瑞丽

小麦喷施磷酸二氢钾能壮秆防倒    方圆

果树、小麦早防“倒春寒”    中农

抓好小春管理 重视豆麦防护    云南省气候中心 邹丽云

怎样做好玉米花粒期管理    沈瑞

20个玉米群体的遗传关系研究及育种价值评估    雍洪军

温带玉米核心种质与27个国内外玉米群体间的遗传关系研究    段运平

热带玉米群体POB21和POB32在温带改良中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李向拓

若干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划分与热带种质的利用    樊荣峰

洱海流域环境友好型种植模式及作用机理研究    汤秋香

人工合成小麦群体的微卫星分子标记研究    陈其皎

基于农田气候实时监测的玉米产量性能模拟研究    侯玉虹

东北春玉米高产群体结构与功能特点及产量性能定量分析    陈传永

不同种植模式下冬小麦夏玉米耗水特性研究    李全起

内蒙古河套灌区间作作物需水量与生理生态效应研究    戴佳信

绿洲灌区小麦//玉米田间水分的蒸散特性及主要影响因素    刘海亮

绿洲灌区小麦间作玉米的耗水特性及其与根系时空分布的关系    齐万海

滴灌小麦群体质量关键指标调查分析    陈锐

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光热资源利用的调控效应研究    毕常锐

玉米群体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杂优类群划分    王铁固

6个开放改良玉米群体的遗传变异分析及育种潜势评价    王柯尘

矮败小麦群体连续二向选择后代的遗传分析    王莹

金皇后等8个玉米群体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    武安柱

玉米群体陕群A、B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杨晓钦

两种行距模式对小麦/玉米群体质量、养分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张双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