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与新型百叶集热墙结合的复合太阳能炕系统实验和理论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38:43
热度:

与新型百叶集热墙结合的复合太阳能炕系统实验和理论研究【摘要】:建筑能耗在国家能源总消费量中占到三分之一左右,其中建筑采暖、制冷、热水耗能约占整个建筑耗能达40%。因此,如何降低建筑

【摘要】:建筑能耗在国家能源总消费量中占到三分之一左右,其中建筑采暖、制冷、热水耗能约占整个建筑耗能达40%。因此,如何降低建筑采暖、制冷、热水等的能耗和改变能源供应方式对于降低我国能源总消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太阳能由于其可再生性以及其对环境友好的优点,是重要的化石能源替代物。将太阳能在建筑中一体化应用,是规模化产业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建筑能耗中常规能源消耗的重要途径。 在中国北方农村火炕作为采暖的方式得到广泛的应用,使用人口占农村85%(约1.75亿人口)。传统火炕通常利用炕体对炊事时间燃烧稻草、秸秆、柴木等生物质燃料产生的余热进行蓄热,然后对房间进行逐步释放热量以对房间供暖。但在采暖季节大量燃烧生物质燃料不但消耗了大量能源,而且产生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因此,对传统火炕采暖方式进行创新是我国北方农村建筑供暖技术改进的关键。本文基于北方太阳能资源丰富和传统火炕的特点,提出了充分吸收传统火炕特点的太阳能炕系统,并将其与新型百叶集热墙结合。该系统充分利用太阳炕的蓄热作用以保证夜晚人们睡眠热舒适度,同时利用百叶集热墙减少白天室内的采暖负荷。论文针对与新型百叶集热墙结合的复合太阳能炕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其主要学术工作如下: 首先,设计并搭建与新型百叶集热墙结合的复合太阳能炕系统实验平台。对单独太阳能炕工作模式及太阳能炕与百叶集热墙被动采暖耦合运行模式的热工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依据实验结果深入分析太阳能炕、百叶集热墙及建筑的动态热响应过程,从而揭示出太阳能炕、百叶集热墙的换热机理。实验分析为理论建模提供参考依据。 其次,针对实验台系统建立动态数学模型并编制相应程序用于模拟。将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所建立的动态数学模型的准确性。该程序可以动态分析系统热性能及其作用下建筑室内热环境和人在炕上睡眠热舒适度,为太阳能炕蓄放热特性、太阳能集热系统和百叶集热墙优化分析提供工具。 再次,选取典型的气象参数,采用通过验证的理论模型,理论分析在单独太阳能炕运行模式下室内热环境和人体睡眠热舒适度的情况,并对太阳能炕运行模式、太阳能集热系统进行优化分析。另一方面,利用与百叶集热墙结合的太阳能炕系统理论模型对百叶集热墙系统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炕入口温度大于等于50℃(即:如果储热水箱温度大于50℃不进行辅助加热)、加热时间为早上八点至下午五点的太阳能炕运行模式为比较优化的炕运行模式,在该运行模式下人在炕上睡眠热舒适度PM值维持在-0.52至0.41之间,太阳能贡献率为0.598,室内空气波动维持在7.8℃至13.7℃之间而室外空气平均温度为0℃;由于太阳能炕的蓄热作用,太阳能集热系统中的水箱越小越好;百叶集热墙系统中百叶与南墙之间的空气通道间距大约为0.05米时最为合适。 综上所述,本文工作为太阳能炕的热性能研究及其在北方农村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太阳能炕 百叶集热墙 太阳能集热系统 睡眠热舒适度 主动采暖 被动采暖 太阳能贡献率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U11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目录9-13
  • 第1章 绪论13-35
  • 1.1 国内能源概况13-15
  • 1.1.1 人均能源储备较少13
  • 1.1.2 中国能源消耗增长较快13-14
  • 1.1.3 能源效率低下14-15
  • 1.2 我国建筑能耗与建筑节能基本状况15-17
  • 1.2.1 建筑能耗在全国总能耗的比例15-16
  • 1.2.2 建筑能耗的特点16
  • 1.2.3 建筑节能的基本途径16-17
  • 1.3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17-22
  • 1.3.1 太阳能热水建筑一体化17-19
  • 1.3.2 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BIPV)19-22
  • 1.4 太阳能采暖22-24
  • 1.5 太阳能在建筑中采暖研究现状24-28
  • 1.5.1 太阳能被动采暖研究现状24-27
  • 1.5.2 太阳能主动采暖研究现状27-28
  • 1.5.3 太阳能主被动结合的复合式采暖系统研究现状28
  • 1.6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28-30
  • 1.7 本文研究课题的提出背景及课题研究思路30-32
  • 1.7.1 我国北方农村建筑能耗的特点30-31
  • 1.7.2 传统火炕供暖的缺陷31
  • 1.7.3 传统火炕供暖的研究现状31
  • 1.7.4 本课题的提出31-32
  • 1.8 本课题主要工作与研究思路32-34
  • 1.8.1 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32-33
  • 1.8.2 研究思路33-34
  • 1.9 本章小结34-35
  • 第2章 与百叶集热墙结合的复合太阳能炕系统实验台介绍35-49
  • 2.1 引言35
  • 2.2 与百叶集热墙结合的太阳能炕复合采暖系统实验平台介绍35-38
  • 2.2.1 系统组成35-37
  • 2.2.2 系统的工作原理37-38
  • 2.3 系统实验台部件选择设计38-45
  • 2.3.1 太阳能炕部分38-42
  • 2.3.2 热箱部分42-44
  • 2.3.3 百叶集热墙系统部分44-45
  • 2.4 实验测试仪器性能参数45-48
  • 2.4.1 数据采集测试仪器45-46
  • 2.4.2 温度测量仪器46
  • 2.4.3 太阳能辐照度测量仪器46-47
  • 2.4.4 室外风速测量仪器47-48
  • 2.4.5 流量计48
  • 2.5 本章小节48-49
  • 第3章 与百叶集热墙结合的复合太阳能炕系统实验研究49-70
  • 3.1 引言49
  • 3.2 实验设计49-52
  • 3.2.1 测点布置49-52
  • 3.2.2 实验方案52
  • 3.3 测试结果与实验结果分析52-68
  • 3.3.1 太阳能炕单独运行模式53-62
  • 3.3.2 太阳能炕与百叶集热墙耦合运行的模式62-68
  • 3.4 本章小结68-70
  • 第4章 与百叶集热墙结合的复合太阳能炕系统理论模型与验证70-91
  • 4.1 引言70
  • 4.2 与百叶集热墙结合的复合太阳能炕系统热过程分析70-72
  • 4.3 与建筑耦合的太阳能炕理论模型72-77
  • 4.3.1 围护结构及炕各层的导热模型72-74
  • 4.3.2 炕体中水管层的换热模型74-75
  • 4.3.3 室内空气换热计算75-76
  • 4.3.4 边界条件及公式76-77
  • 4.4 太阳能集热系统理论模型77-79
  • 4.4.1 太阳能集热器瞬时效率公式推导77-79
  • 4.5 百叶集热模块理论模型79-82
  • 4.5.1 百叶与南墙之间空气通道模型80-81
  • 4.5.2 百叶集热墙模型相关计算公式81-82
  • 4.6 系统理论模型验证82-89
  • 4.6.1 单独太阳能炕工作模式82-86
  • 4.6.2 太阳能炕与百叶集热墙运行工作模式的实验验证86-89
  • 4.7 本章小结89-91
  • 第5章 太阳能炕系统对睡眠热舒适度影响研究及集热系统与百叶集热墙优化91-115
  • 5.1 引言91
  • 5.2 太阳能炕系统对睡眠热舒适度影响研究91-110
  • 5.2.1 太阳能炕运行模式设定及模拟条件设定91-94
  • 5.2.2 睡眠热舒适度模型94-95
  • 5.2.3 模拟结果分析95-110
  • 5.3 太阳能集热系统优化分析110-112
  • 5.4 百叶集热模块优化分析112-114
  • 5.5 本章小结114-115
  • 第6章 全文总结及后续工作展望115-118
  • 6.1 论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115-116
  • 6.2 后续工作展望116-118
  • 参考文献118-124
  • 附录1 符号表124-126
  • 图表清单126-12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29-130
  • 致谢13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太阳能明托热机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侯景鑫

寒冷地区太阳能炕采暖系统    竟峰;王婧;张旭;

我国的建筑能耗现状及解决对策    司小雷;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的工程实践    高军林;朱吉顶;刘玉山;

我国能源密集产品单位能耗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王庆一;

太阳能热水在建筑上的应用    张正本;

高寒地区附加阳光间式太阳房的节能分析    芦潮,唐汝宁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续1)    龙文志;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续2)    龙文志;

高层住宅与太阳能热水器一体化结合研究    张军杰;

主动式太阳房的应用技术    周燕,谢军龙,沈国民

寒冷地区保温哨楼主被动太阳能采暖与室内热环境    裴清清;张国强;

中国炕的烟气流动与传热性能研究    庄智

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双效集热器系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罗成龙

挤出机双流道筒体的设计及换热能力的计算与分析    潘宝霞;贾朝阳;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探讨    蔡余萍;杨祖贵;

复合墙体室内温度响应研究    许建柳;

地源热泵竖埋U形换热器一维数值模型    李茜;苏华;李晓虹;张燕;

日光温室采光与下挖深度优化设计    李霞;于贤昌;艾希珍;李清明;

CSP连轧过程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李传瑞;王立涛;葛仁余;余小鲁;陈志浩;

户用PV系统设计    牟志平;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探索与应用    王其恒;

太阳能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应用研究    贺立三;刘振波;高林朝;高艳军;

农产品加工的供热管道在传输过程中的热损耗分析    宋如敏;王恒青;

圆柱形烟花热自燃数学模型研究    季玲玲;周光魏;寇智慧;赵保国;杜志明;郭泽荣;

集热蓄热墙式太阳房的室内环境模拟分析    沈娇;李德英;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魏琪;赵俊;

能耗统计在建筑节能工作中的应用    介鹏飞;李德英;

典型天气条件下辐射制冷换热模型分析    康海宏;董华;李英;

电解槽保温技术的应用与探讨    贺建忠;幸利;马康康;

斯特林热机逆流换热式回热器    孔令斌;

水下湿法焊接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赵博;武传松;

双辊带材铸轧侧封技术中熔融钢液液面宽度对侧封板所受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    宋小伟;孙斌煜;

结构构件耐火隔热性计算模型    张靖岩;史毅;吕振纲;仝玉;王礼;

甘肃河西大麦麦芽干燥控制系统研究    高晓阳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熔融盐高温斜温层混合蓄热的热过程特性    左远志

汽油机燃用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的空燃比控制技术研究    姚栋伟

纳米流体辐射特性机理研究及其在太阳能电热联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赵佳飞

槽形竖壁冷凝强化规律研究与结构优化    朱登亮

高温岩层巷道主动降温支护结构技术研究    李国富

反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李福民

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热力特性研究    阎秦

褐煤提质及其燃烧行为特性的研究    李先春

高温矿井热环境数值模拟及热害控制技术研究    侯建军

矿井冰制冷降温系统能效测试与诊断    亓玉栋

井下工具油浸试验装置温度控制系统分析    赵达

河南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宅一体化设计研究    刘磊

纤维混凝土夹心秸秆压缩块砌块墙的研究与开发    刘永

钢管组对机总体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王建秋

建筑热质与太阳能空气采暖耦合作用研究    杨文晓

基于火墙式火炕农村采暖系统的研究    朱俊亮

渗流作用下深部矿场采动围岩的传热机理研究    徐义洪

太阳能果蔬脱水车间性能试验及苹果脱水工艺优化研究    高兴海

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热性能数值研究    熊亚选;吴玉庭;马重芳;张业强;

我国能源密集产品单位能耗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王庆一;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张耀明;

线性菲涅耳聚光系统无遮挡镜场布置的光学几何方法    杜春旭;王普;马重芳;吴玉庭;

抛物碟式太阳能聚光器的聚光特性分析与设计    王云峰;季杰;何伟;陈海飞;

低品位热能回收发电应用研究    梅映新;李志;夏焕锦;

能源消费和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李宏岳;

新型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的研究与试验    谢果;郑宏飞;王海江;陶滔;

低温余热能源发电装置综述    汪玉林;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与系统    杨敏林;杨晓西;林汝谋;袁建丽;

太阳能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性能研究    韩崇巍

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双效集热器系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罗成龙

热管式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符慧德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    王铭;

区域污染对北京市采暖期SO_2污染的影响分析    孙雪丽;程水源;陈东升;郭秀锐;王海燕;

民居窑洞防潮新方法的研究    陈启高;陈永成;温永玲;冯雅;

空调系统热回收节能分析    孙志高,马荣生,李舒宏

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探讨    马玉梅

东北地区古代火炕初探    华阳

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实践    江亿;

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于璇;

寒冷地区太阳能炕采暖系统    竟峰;王婧;张旭;

浅谈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    肖雯;

集热器构件化——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必由之路    袁莹;王国栋;王子文;

北方农村火炕的科学问题及火炕的现状和未来    李玉国;杨旭东;

新型PV-Trombe墙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易桦

国际太阳能技术合作兰州宣言    

浅议建筑节能    邓怡卿;马宏亮;

北京桑达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    文铎

道康宁公司首次在中国展示太阳能光伏解决方案    李鹏;

高端研发·高端示范·高端制造——《北京市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促进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解读    

行业动态    

中国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新进展    张磊;

太阳能发电会和煤电一样便宜吗?    赵春雷;

五星廿载以专注成就未来    宋佳楠;

ISO/TC 180太阳能技术委员会近况    李爱仙

住宅太阳能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张红丽;李杰;

太阳能综合试验房技术    江猛;舒水明;胡新华;丁国忠;吴一梅;

太阳能建筑一体化——阳台壁挂太阳能的应用    苑金芳;李红;

建筑设计中太阳能技术的综合利用    王启镔;宋蕾;李萍;宋智勇;王东;

海林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供热的可行性分析    徐宝江;陈义波;陈九法;李海清;

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中国太阳能光伏尚德荣誉奖” 获奖者 胡成春    

论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    王崇杰;赵学义;薛一冰;

2010欧洲太阳能光热市场报告    

武汉城市圈太阳能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建议    刘可群;许杨;刘敏;

一种在汽车上应用太阳能技术的设计方案    卢磊;陈效华;刘淑娟;王秀田;

黄鸣:为开发太阳能呐喊    本报记者 韩生华

应用材料西安太阳能技术中心投产    记者 张哲浩

能源大国沙特重视开发太阳能    本报驻沙特特约记者 张瑛平

中国太阳能可持续发展模式领航世界    本报记者:韩丹

禁氟:太阳能产业分水岭    张佩颖

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落户兰州    记者 苗世新 蒲英

四季沐歌公司启动“补天”行动    封南

创利润不是企业唯一目的    董彦峰

全球最大多晶硅企业可能来华自建基地    王佑

国际太阳能中心项目开工    李峰

太阳能—空气复合热源热泵系统性能研究    刘寅

与新型百叶集热墙结合的复合太阳能炕系统实验和理论研究    江清阳

太阳能建筑整合设计对策研究    赵群

上海高层住宅外界面太阳能系统整合设计研究    史洁

太阳能—相变蓄热新风控制系统的研究    王丽丽

间歇采暖太阳能建筑热过程及设计优化研究    王登甲

发展中国家建筑利用太阳能和风能技术的持续环境应用研究    Opoku George(乔治)

零能耗太阳能住宅原型设计与技术策略研究    杨向群

太阳能技术与青岛居住外环境一体化设计研究    姜飞宏

太阳能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研究    王垚

季节蓄热型太阳能—土壤耦合热泵系统的设计优化研究    张萌

太阳能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工况特性研究    张增

新型间膨式太阳能辅助多功能热泵的性能实验优化    贺伟

综合应用太阳能强化建筑自然通风供暖效果的设计和优化研究    张宁

空气—水复合集热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研究与应用    赵东亮

寒地区域办公建筑太阳能技术应用研究    朱冉

适用性生态技术与建筑外观一体化设计研究    李欣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锅炉供暖联合供热的研究与实践    张明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