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不同预处理秸秆对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4:42:57
热度:

不同预处理秸秆对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预处理秸秆对土壤水分分布及冬小麦耗水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化粉碎秸秆减缓40~100cm土壤水分变化幅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预处理秸秆对土壤水分分布及冬小麦耗水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化粉碎秸秆减缓40~100cm土壤水分变化幅度。氨化长秸秆、氨化粉碎秸秆处理能显著降低冬小麦在耗水高峰期(灌浆期)的作物耗水量,较覆盖还田分别降低15.26%、13.72%。氨化秸秆施入土壤较未氨化秸秆覆盖还田措施提高冬小麦株高1.75cm,氨化粉碎秸秆提高冬小麦经济系数3.29%,效果显著。此外,冬小麦产量与作物全生育期耗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冬小麦株高、穗粒数、有效穗数则呈显著地正相关关系,氨化粉碎秸秆处理能稳定增加作物产量特征值,提高当季作物经济产量。 【作者单位】: 甘肃省武威市中心灌溉试验站;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甘肃省武威职业学院;
【关键词】秸秆 预处理 冬小麦 水分分布 耗水特征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13AA102904)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基金项目资助(201201003)
【分类号】:S152.7;S512.11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大量应用,农作物产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也带来农田土壤结构的恶化,这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种植模式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改良农田土壤物理性状是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解决的主要瓶颈问题[1]。采用适宜的保护性种植措施,对于降低农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旱地残茬覆盖耕作法的研究    韩思明,杨春峰,史俊通,庞焕成

用耗水系数作为旱区农业生产力水平区划指标的探讨    史俊通,杨改河,唐拴虎,胡银岗

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创新技术    李伟,蔺树生,谭豫之,汤修映

中国北方旱农地区农田水分动态变化特征    严昌荣,居辉,彭世琪,郁小川

旱地秸秆覆盖条件下作物减产的原因及作用机制分析    高亚军,李生秀

土壤扩蓄增容肥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珍;冯浩;吴普特;杜建;

秸秆粉碎还田与化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董勤各;冯浩;杜健;

渭北旱塬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水分和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蔡太义;贾志宽;孟蕾;郭芳倩;杨宝平;黄耀威;任小龙;

秸秆还田方式对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解文艳;樊贵盛;周怀平;关春林;杨振兴;

土壤扩蓄增容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小麦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陈连海;冯浩;杜健;

植物残体在不同利用方式红壤中的腐解及对红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田林双;戴传超;史央;王兴祥;赵庆新;

农田秸秆覆盖技术研究进展    王维;郑曙峰;路曦结;徐道青;

玉米秸秆液化工艺研究    梁英;梁凌云;徐凤英;滕占才;

土壤湿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    王建源;杨荣光;

少免耕栽培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林志强;江锦祥;徐惠波;

复合化学处理对玉米秸复合颗粒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蒋林树,陈斌,王晓霞,路苹,王建立,吴跃明,刘建新

紫花苜蓿花前蒸腾系数及紫花苜蓿和玉米经济产量耗水系数比较    孙洪仁

保护性耕作下陇东春玉米—冬小麦—夏大豆轮作系统土壤水分动态及水分利用效率    周少平;谭广洋;沈禹颖;南志标;高崇岳;杨晶;

不同覆盖措施下苹果园土壤水文差异    张义;谢永生;

长期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土壤物理质量的影响    张仁陟;罗珠珠;蔡立群;黄高宝;李玲玲;谢军红;

不同耕作措施对甘蔗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黄海琴;陈海波;陈凯;余长洪;胡均万;李就好;

不同耕作措施对雷州半岛蔗田土壤水分的影响    黄海琴;陈凯;余长洪;陈海波;李就好;

宁南山区不同旱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张磊;张晓煜;卫建国;韩颖娟;曹宁;

覆盖免耕储水灌溉生育期灌溉水利用效率    施坰林;

稻草覆盖还田对小麦机播质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朝苏;汤永禄;吴春;黄钢;吴晓丽;

旱地冬小麦地膜覆盖的土壤温度效应综述    柴守玺;黄彩霞;

休闲期深翻覆盖对旱地小麦土壤水分、脯氨酸及籽粒蛋白质积累的影响    刘庆建;高志强;赵维峰;邓妍;孙敏;

秸秆还田对免耕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碳固定的影响    李成芳;寇志奎;张枝盛;曹凑贵;吴海亚;翟中兵;梅少华;

绿汁发酵液和纤维素酶对稻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庄益芬;邹长连;张文昌;

Interactive Effects of Elevated CO_2 Concentration and Irrigation on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 and Yield of Maize in Northeast China    Fanchao Meng;Jiahua Zhang;Fengmei Yao;Cui Hao;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不同耕作措施对绿洲灌区冬小麦“根土系统”的影响    冯福学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中国西北主要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润元

渭北旱作苹果园保护性耕作技术土壤水分养分效应研究    高茂盛

土壤水分与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特性和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郑成岩

旱作微垄覆膜沟播马铃薯生长发育及营养规律    张子义

渭北旱原不同量秸秆覆盖对农田环境及春玉米生理生态的影响    蔡太义

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段华平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内陆河灌区冬小麦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燕永新

少耕留茬覆盖小麦间作玉米的水分利用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陶志强

膨化技术制备颗粒饲料的研究    臧艳茹

稻草秸秆成分分离及其水解液的发酵制取乙醇研究    李钦凤

采用秸秆栽培双孢蘑菇的研究    宋俊芬

桃江县毛竹笋用林的丰产技术研究    曹炜

油茶林地覆盖和间种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幼林生长的影响    王玉娟

湖北省秸秆沼气发展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江亮

不同耕作方式下紫色水稻土农田生态系统甲烷排放的研究    唐其文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空间变异及模拟    朱岩

不同措施对高寒旱地莜麦土壤水分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肖凯,王殿武,褚达华

秸秆覆盖的作用与机理    李富宽,姜慧新

土壤水资源的特性及若干指标    靳孟贵,张人权,高云福,孙连发

中国塑料薄膜覆盖农业    陈奇恩

秸秆覆盖对冬小麦耗水特征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    许翠平,刘洪禄,车建明,赵立新

水分利用效率的内涵及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段爱旺

秸秆覆盖量对夏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刘超;汪有科;湛景武;杨直毅;

秸秆覆盖量对半干旱区旱作春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玉鹏;贾志宽;杨保平;王昕;

陕西合阳旱原农田土壤水分特征及水分生产效率    王安柱,何仲阳

蒸发水——西部开发的新水源    李立科,王兆华,赵二龙,李瑛,洪晓强,张朝阳

农田水肥效应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高亚军

基于3S和实测相结合的冬小麦估产研究    杨武德;宋艳暾;宋晓彦;丁光伟;

冬小麦施用磷酸一铵的效果    郑必昭

相对蒸散在冬小麦干旱宏观评估中的应用    王石立,娄秀荣,庄立伟

利用钼值作为冬小麦缺钼土壤诊断指标的探讨    胡承孝,庞静,魏文学,杜应琼,王运华,陈浩,陈志伟

几种冬小麦产量预报方法介绍    尚红敏

配方施肥对冬小麦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武雪萍,吴俊兰

硫素对冬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王东,于振文,樊广华,潘庆民

陕西省冬小麦干旱风险分析及区划    朱琳,叶殿秀,陈建文,郭兆夏,李美荣

未来气候变化对重庆地区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张建平;李永华;高阳华;陈艳英;梅勇;唐云辉;何勇;

北京地区冬小麦主要灾害损失及评估技术研究    付铁梅;佟国香;张东雷;

2009-2010年度石家庄异常低温对冬小麦影响    车少静;高祺;刘利军;

秋季气候变暖对冬小麦奇异生长的影响    杨晓华;杨永红;

河南省冬小麦干旱动态评估指标初探    方文松;朱自玺;刘荣花;王友贺;马志红;

气候变暖背景下安徽省冬小麦产量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    唐为安;唐为安;田红;陈晓艺;温华洋;丁霞;徐光清;

影响介休市冬小麦产量的原因分析    陆春花;梁运香;刘孝清;刘志宏;孙建文;

安徽省冬小麦干旱风险评估和精细化区划    马晓群;张宏群;陈晓艺;吴文玉;许莹;李龙;

基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冬小麦干旱评估模型    康西言;李春强;

河南省冬小麦干旱评估业务服务系统    刘荣花;邓天宏;赵国强;方文松;朱自玺;

江苏省冬小麦春季阴湿害的风险评估及区划    吴洪颜;高苹;徐为根;

河南冬小麦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探讨    叶冠宁;王淑香;姚岩龙;齐帅;宋素蕊;

冬小麦受旱面积开始减少    本报记者 王锦

国家气象中心:精细服务为冬小麦产量加分    记者 高琳

欧美持续干旱 小麦或遭重创    胡若愚

毛留喜:对农业的负面影响并非不能控制    本报记者 李雁争

北方干旱呈常态 科学管理保丰收    本报记者 孙楠

旱灾未必降临 农民怠耕堪忧    本报记者 李富永

气象条件有利 夏粮可望丰收    郭起豪

怎样应对当前旱情对小麦的影响?    中化化肥农大研发中心 张卫峰 刘全清 张福锁

碳铵作追肥效果比尿素好    曹一平

区域冬小麦估产的遥感数据同化技术研究    姜志伟

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干旱灾害风险评估    胡亚南

华北平原高产区农田土壤条件与水氮利用效率定量评价    刘海涛

作物冻害高光谱曲线特征及其遥感监测    李章成

华北地区冬小麦旱灾灾损评估研究    徐凡

济南市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分析    欧阳秋明

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    宗燕

河北省冬小麦气象干旱和越冬冻害风险及其农艺减灾技术分析    李晴

河南省冬小麦气候适宜性变化研究    赵峰

气候变化下关中地区冬小麦适宜度及极端天气风险评价    马琪

基于遥感信息的华北冬小麦区域生长模型及其模拟研究    马玉平

黄土塬区坡长、坡度与施肥因素对农田土壤水分、养分及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胡亚妮

秸秆处理下冬小麦生长及土壤微型生物群落动态研究    车慧

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河流域作物受旱风险评估    王利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