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小麦?玉米秸秆连续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红外光谱特征及氮素形态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4:30:05
热度:

小麦?玉米秸秆连续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红外光谱特征及氮素形态的影响【摘要】:通过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探讨了CK(不施肥,秸秆不还田)、SF(施肥,秸秆不还田)、T1(施肥,玉米秸秆还田

【摘要】:通过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探讨了CK(不施肥,秸秆不还田)、SF(施肥,秸秆不还田)、T1(施肥,玉米秸秆还田)、T2(施肥,小麦秸秆还田)、T3(施肥,玉米小麦秸秆还田)5种处理对土壤氮素形态和有机质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与SF相比较,T1、T2、T3处理使土壤有机氮含量分别增加3.7%、15.9%和18.5%,土壤无机氮含量分别减少15.5%、15.9%和24.0%,其中铵态氮分别降低11.3%、6.0%和12.0%,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19.3%、22.9%和32.1%;与SF相比较,T1、T3处理土壤有机质(SOM)的C/N分别降低2.8%和1.4%,T2处理SOM的C/N提高1.4%;C/O分别提高9.2%、12.8%和12.1%;而H/C分别降低4.6%、5.5%和4.6%。红外图谱分析显示,T1、T2、T3处理引起3 500~3 200 cm?1处的吸收峰增加,2 924 cm?1处出现了新的弱峰,表明SOM的脂肪族特征增加,且以1 630 cm?1处为中心的宽带吸收峰强度明显增加,SOM芳构化程度增强。研究表明,施肥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氮、无机氮含量,以及土壤有机质的C/N和C/O。而秸秆还田降低了土壤无机氮,提高了土壤有机氮,使SOM的C/N、H/C下降,C/O上升,同时提高了SOM中酚基、羟基、羧基、芳香碳和酰胺含量,其中以小麦、玉米秸秆双季还田的效果最为显著。 【作者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施肥 秸秆连续还田 土壤有机质 氮素形态 元素组成 红外光谱分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2802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07B08,2012BAD04B09)资助
【分类号】:S141.4
【正文快照】: 土壤有机质水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农作物秸秆含有的碳、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还田后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等作用[1?2]。土壤氮包括有机态氮和无机态氮,前者主要指存在于未分解或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和有机质中的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水溶性有机质对茶园土壤氟形态的影响    郜红建;金友前;董艳红;宛晓春;张正竹;

光谱法在腐殖质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张彩华;

红外光谱在土壤有机质研究中的应用    吴景贵,席时权,姜岩

复合污染旱田黄土中还田秸秆动态腐解的光谱学特性    范春辉;张颖超;许吉婷;王家宏;

添加秸秆对土壤矿质氮量、微生物氮量和氮总矿化速率的影响    闫德智;王德建;

秸秆还田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劳秀荣,孙伟红,王真,郝艳如,张昌爱

土壤无机阴离子的毛细管电泳分析    李立平,张佳宝,朱安宁,邢维芹

长期定位施肥对潮土有机氮组分和有机碳的影响    肖伟伟;范晓晖;杨林章;孙波;

玉米秸秆腐解过程的红外光谱研究    吴景贵,席时权,曾广赋,汪冬梅,姜岩,王明辉

秸秆还田对吉林黑土区土壤有机碳、氮的影响    刘继明;卢萍;徐演鹏;林英华;

中国农业非点源污染    胡星明;

重金属Pb、Cd在石灰性褐土上对小白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郭晓燕;袁玲;

不同钾肥品种及用量对香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崔荣宗;杨果;李彦;魏建林;姜国志;

设施黄瓜膜下滴灌土壤中无机阴离子的运移和分布规律    纪艳青;王秀峰;魏珉;杨凤娟;

流动注射分析法分析土壤有效磷试验    赵春芝;张守仕;王超;刘连航;陈利平;刘荣宁;

有机肥料对土壤可溶性氮素变化的影响及肥效研究    赵明;赵征宇;蔡葵;于秋华;王文娇;

莘县保护地土壤养分含量与盐渍化状况分析    王连祥;闫传胜;袁方耀;张学锋;

氮磷钾、小麦秸秆还田及播种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宋朝玉;张继余;王振华;李祥云;刘洪明;王圣健;高峻岭;

不同栽培基质对甜瓜品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姚玉敏;王秀峰;于喜艳;杨凤娟;史庆华;

有机无机肥料长期配施对作物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晁赢;李絮花;赵秉强;左余宝;林治安;

毛细管电泳技术近年研究进展及其在环境分析领域中的应用    郑志侠;

安徽沿淮地区几种类型土壤的电荷性质研究    李孝良;于群英;纵艳芝;

Nutrismart生态肥中微生物释放硅的效果    甘旭华;唐欣昀;Raymond Liu;

安徽省部分水稻土中氟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李孝良;孙莉;于群英;

美盛肥料对油菜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张祥明;

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生长性状的影响研究    王家嘉;李录久;吴萍萍;

安徽省主要土壤铅含量及其与小麦幼苗生长相关性研究    常江;杜艳;姚艳娟;

水肥一体化对生姜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刘虎成;徐坤;

氨基酸生物有机肥在梨树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高晓燕;代明亮;李松涛;李天忠;

钙处理对苹果梨叶片及果实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妲;曲柏宏;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    赵锦梅

施肥对枸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效应研究    贺春燕

绿洲棉田磷素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机理和技术研究    陈波浪

伊犁绢蒿生理生态适应性的研究    侯钰荣

氮、水和温度对羊草有性生殖及克隆生长的影响    王俊峰

填闲作物阻控设施蔬菜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淋失的研究    吉艳芝

江苏部分地区土壤属性高光谱定量估算研究    郑光辉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氮素流失及温室气体排放特性的影响    刘玉学

铁锰硅对凤眼莲生物质结构的影响    武少伟

模拟氮沉降对三峡库区两种土壤碳、氮和盐基离子淋失的影响    刘仁燕

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    莫琼

砷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渗透反应墙材料筛选及除砷机理研究    马琳

菹草对长江中游湖泊沉积物及上覆水间钙、磷循环的影响    倪玲珊

不同油菜品种硼吸收利用差异与细胞壁组分关系的研究    潘媛

江汉平原油菜—水稻轮作制度下施肥效果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宁大伟

养分管理措施对丹江口库区橘园氮磷行为特征的影响    毕磊

施用工程菌和草木灰对污染土壤Cd形态和小麦生长的影响    朱小娇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土壤腐殖质的降解及其结构    李文芳,卜晓英,黄美娥,田春莲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    任仲杰;顾孟迪;

浅谈玉米免耕栽培秸秆还田培肥地力配套技术应用    蒙成;李体琛;

泸县土壤肥力现状及有机质提升行动实施措施    陈定素;陈祖君;刘明星;

秸秆还田添加氮素调节碳氮比的研究    刘臧珍,王淑敏,杨丽琳

茶叶氟研究进展:累积特性、含量及安全性评价    阮建云;杨亚军;马立锋;

运用3DEEMs及荧光偏振方法研究pH、离子强度及浓度效应对腐殖酸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    梅毅;吴丰昌;王立英;白英臣;

土壤碳储量减少:中国农业之隐患──中美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比研究    李长生

我国农田土壤碳库演变研究:全球变化和国家粮食安全    潘根兴,赵其国

土壤呼吸作用和全球碳循环    李玉宁,王关玉,李伟

秸秆还田量的农田生态效应研究    强学彩

氮素形态对小麦中后期的生理效应    曹翠玲,李生秀

应用~(15)N固体核磁共振技术研究苯醌──蛋白质聚合物的氮素形态    程励励,文启孝

氮素形态对川芎生长、产量与阿魏酸和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范巧佳;张毅;杨世民;袁继超;郑顺林;周虹;马逾英;蒋桂华;

我国几种主要土壤中氮素形态分布及其氨基酸组成    周克瑜,施书莲

国外茶叶文献扎要(二)    潘根生;

氮素形态和光照强度对番茄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寿森炎,杨信廷,朱祝军,吴韩英

氮素形态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李娜;王朝辉;苗艳芳;罗来超;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蔬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田霄鸿,王朝辉,李生秀

缺氮及氮素形态对烟草幼苗糖代谢的影响机理初探    刘维智;贾宏昉;尹贵宁;时向东;刘国顺;

氮素形态对抗大白菜小黑点病品种生理代谢的影响    于业志;陈振德;李德全;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两种筋型小麦籽粒碳代谢相关酶活性及淀粉含量的影响    李友军;郅娟娟;牛凯丽;黄明;赵文峰;

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郑麦9023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李强;李友军;黄明;段有强;吕瑞珍;孙华尊;

不同氮素形态调控水稻草酸积累的生理生化基础    籍秀梅;彭新湘;

氮素形态对温室土壤性状及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赵海蓉;魏珉;李岩;杨凤娟;米庆华;王秀峰;

氮素形态对小麦根系特性的影响    孙敏;郭文善;孙陶芳;朱新开;封超年;彭永欣;

氮素形态对抗大白菜小黑点病品种生理代谢的影响    于业志;陈振德;李德全;

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不同品种小麦蛋白质组分及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的影响    段有强;李友军;黄明;李强;孙华尊;吕瑞珍;

氮素形态对烟草大田生长及产质量影响试验总结    农世英;

稻草免耕稻田土壤的氮素形态及氮素生理群特征    顾明华;区惠平;刘昔辉;黄景;黎晓峰;李柳霞;沈方科;江立庚;

不同氮素形态比例条件下接种AMF对玉米氮同化关键酶的影响    邓胤;申鸿;罗文倩;郭涛;

氮素形态对茶树生长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杜旭华

镉毒害对水稻生育与抗氧化酶的影响及其对锌、硫和氮素形态的反应    Muhammad Jaffar Hassan

氮素形态和水分条件对水稻水分生理和氮素代谢影响的研究    杨秀霞

氮素及形态对作物的生理效应    曹翠玲

化肥减量及氮素形态配比对甘蓝养分吸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牛振明

氮磷营养及氮形态对水曲柳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机制    范志强

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冬小麦田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李强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郑麦9023蛋白质形成的影响    牛凯丽

氮素形态及其配比对川芎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张毅

氮素形态对小麦矿质营养吸收和氮素代谢相关酶类活性的影响    袁红梅

氮素形态和铁营养对几种作物同化过程及体内铁分布的影响    闫登明

不同氮素形态配比的复混肥对玉米、白菜生长的影响    高志

水分和氮素形态耦合对两种筋型小麦花后旗叶衰老及淀粉积累的影响    郅娟娟

干旱胁迫及氮素形态对豌豆生长及共生固氮性能的影响    张维

氮素形态对茶树生理特性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刘秀敏

烤烟碳氮代谢对氮素形态的响应及NRT2.2的克隆    刘维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