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威海市水污染状况及控制对策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4:01:50
热度:

威海市水污染状况及控制对策研究【摘要】:威海市位于胶东东部,境内地势平坦,水网密布,河道纵横交错,环境优美,气候适宜,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本论文通过对威海市自然环

【摘要】: 威海市位于胶东东部,境内地势平坦,水网密布,河道纵横交错,环境优美,气候适宜,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 本论文通过对威海市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现状、水资源特点、水环境现状、污染源现状等的评价和分析,综合考虑了各污染控制方案的相互关联和可操作性,提出了现阶段解决威海市主要水环境问题最重要的对策措施,并结合国内外的环境保护战略和政策,研究分析了适合威海市的水污染政策保障方案和管理体制方案,本文还结合了工作实际,详细阐述了修订水环境标准和划分水污染控制单元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和方法。 论文紧密结合威海市的实际情况,在分析了威海水环境现状,并对造成水质恶化的污染源进行调查后,指出了当前威海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治理威海水环境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有:一是加强规划,健全法制,强化宣传;二是严格控制工业、农业、生活等污染源;三是加快建设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主要是建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河道整治、加大换水力度以及生态修复水环境等措施;四是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通过严格取水、排水等制度、加强水质监测、提高收费标准等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五是推行节约用水,创建节水型社会。 【关键词】:水环境 治理 对策 措施 威海市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X5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绪论7-12
  • 1.1 课题背景7
  • 1.2 国内外水污染治理动态7-10
  • 1.2.1 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的研究进展7-8
  • 1.2.2 水污染治理方面的研究8-9
  • 1.2.3 环境保护法制建设进展9
  • 1.2.4 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9-10
  • 1.2.5 城市污水处理的必要性10
  • 1.3 本章小结10-12
  • 2 威海市概况12-14
  • 2.1 自然环境12-13
  • 2.1.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12
  • 2.1.2 地质与水文条件12
  • 2.1.3 气候12-13
  • 2.2 社会环境概况13-14
  • 2.2.1 行政区划13
  • 2.2.2 人口13
  • 2.2.3 社会经济状况13
  • 2.2.4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13-14
  • 3 威海水环境问题14-26
  • 3.1 水资源、水环境概况14-15
  • 3.1.1 威海水资源特征14-15
  • 3.1.2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15
  • 3.1.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15
  • 3.2 水环境功能区划调查15-20
  • 3.2.1 母猪河15-17
  • 3.2.2 乳山河17-19
  • 3.2.3 黄垒河19-20
  • 3.3 污染源调查20-25
  • 3.3.1 工业污染源20-22
  • 3.3.2 生活污染源22-23
  • 3.3.3 农业污染源23-25
  • 3.4 本章小结25-26
  • 4 威海市水环境防治措施与对策26-37
  • 4.1 管理措施26-28
  • 4.1.1 政策法规措施26-27
  • 4.1.2 技术经济措施27
  • 4.1.3 监督管理措施27-28
  • 4.2 严格控制各类污染源28-30
  • 4.2.1 工业污染防治方案28
  • 4.2.2 城市生活污染防治方案28
  • 4.2.3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案28-30
  • 4.3 加强循环经济建设30-31
  • 4.4 加强水环境的统一管理31-32
  • 4.4.1 按照水功能区划加强管理31-32
  • 4.4.2 优化配置供水资源32
  • 4.4.3 建立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32
  • 4.4.4 调整收费标准,提高公众水环境意识32
  • 4.5 建设水环境治理工程32-33
  • 4.5.1 加快污水处理工程32-33
  • 4.5.2 建设污水处理厂33
  • 4.6 加强污水资源化33-34
  • 4.7 生态修复水环境34-35
  • 4.7.1 修复水生植被34
  • 4.7.2 投加微生物制剂34-35
  • 4.8 积极推行节约用水35
  • 4.9 本章小结35-37
  • 结论37-39
  • 参考文献39-4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1-42
  • 致谢42-4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潍坊市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    王亚娜

水体增氧技术是改善城市河流湖泊水质的有效措施    孙厚钧

试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    刘凤仙

浅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赵军

欧盟水环境政策研究    胡必彬,杨志峰

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及控制对策    赖正华

我国污水资源化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籍国东,姜兆春,赵丽辉,丁蕴铮,袁星

略论我国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新对策    钱水苗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运动    黄安年

日本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张松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简介    徐智勇

城市缺水的环境效应及防治措施    李开红,刘咏,李如忠,钱家忠

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再生处理中的应用    贺峰;甘胜;徐明;

水生经济植物对虾塘养殖废水的净化能力研究    武艳;李华;张明;徐亚同;

大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湖水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    雷泽湘;谢贻发;徐德兰;刘正文;

水生植物净化受污染水体研究进展    刘松岩;何涛;周本翔;

东昌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演变及影响因子分析    许文杰;许士国;曹升乐;

莫愁湖滨水景观变迁影响因素研究    詹美旭;葛幼松;

地表水体底泥污染原位控制技术研究    杨文澜;刘力;

阳澄西湖围养滤食性鱼类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跟踪调查    施陈江;蔡春芳;徐升宝;龚宏伟;徐盘英;张倩;王泉林;

我国环境统计与总量控制概述    程欢;彭晓春;钟义;陈志良;董家华;

安邦河流域水环境修复方案研究    刘正茂;夏广亮;安瑞强;王玮晶;吕宪国;

植物-微生物共代谢系统在湖泊修复中作用    李聪聪;成小英;周青;张光生;

论“宇部方式”对银川市环境整治的启示    米楠;米文宝;

从遗产保护到城市文化环境营造——介休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    张虹;王树声;

论国内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吴坚;罗春;马立实;周超平;

污水资源化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雷一庭;

流域水污染防治立法研究——以黄河流域为例    徐辉;张大伟;

河湖底泥环保疏浚方法与应用    贾丽昭;马文林;

北京市陶然亭湖水质改善工程设计    魏炜;高鹏杰;王国青;

排放总量控制的相关研究    海热提;武晔;

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邱桔

北京城市湖泊富营养化及其原位修复初步研究    陈建军

北京清代南苑研究    张英杰

地方工业污染防治中的利益冲突问题研究    樊琦

基于多源遥感的鄱阳湖水质参数反演与分析    江辉

供水枢纽工程水环境系统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    牛军宜

城市河道底泥营养盐释放及化学修复研究    黄建军

城市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植物修复机理及现场试验研究    解岳

微污染水源扬水曝气强化原位生物脱氮特性与试验研究    魏巍

不同水动力下水生植物群落底泥磷素迁移特征    陈昌仁

鄱阳湖湖区水体营养盐分布格局及富营养化动态分析    吴颖靖

污水灌溉对苜蓿生长、品质及土壤相关理化性质的影响    张志华

刺苦草等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程度不同水体净化作用研究    赵迪

颤蚓扰动作用对东洞庭湖沉积污染物释放的影响研究    吴淑娟

东洞庭湖底泥中磷的释放特性及其原位控制技术试验研究    杨静

农林废弃物对废水中Cr(Ⅵ)、Cu~(2+)、Zn~(2+)、Pb~(2+)的吸附特性研究    官章琴

合肥市景观水体水质评价方法及“复合酶—原位生物修复法”试验的研究    侯萍

安徽省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十二五”规划及可达性分析    奚姗姗

生物砂滤工艺用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试验研究    徐宇峰

巢湖湿地沉积物中有机碳、氮、磷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    李雷

层次分析法在环境污染防治规划中的应用    拦继元;

试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    刘凤仙

国内外水环境管理体制对比分析    曾维华,张庆丰,杨志峰

我国环境规划发展趋势探析    裴洪平,汪勇

中德城市详细规划环境控制比较研究    殷成志;杨东峰;

小流域水污染治理方法研究    孟涛;

美国水污染控制立法的经验与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李建勋;颜正魁;

国内外城市河流治理的范例    

等斜率灰色聚类法在地面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陆洲,夏秋颖,周琳,马涛

环境质量评价中的组合指数模式    张松滨;

辉发河梅河口市段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    徐凯

日照市傅疃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研究    吴艳红

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研究    刘永强

河流水污染控制规划系统研究    邵立南

长春市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    雷蕾

洱海流域水污染预测与对策研究    李泽红

广元市嘉陵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    赵雁冰

基于神经网络/ArcGIS Engine的辽河水环境质量评价与信息系统研究    王博

青岛市小城镇地区水环境管理与水污染控制方法研究    田艳梅

城市污水回用示范工程    周桐

中水道技术    纪任旺,范瑾初

中国沿海地区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    胡序威,毛汉英,陆大道,郭文卿

武汉东湖水生植被的恢复试验研究    邱东茹,吴振斌,刘保元,严国安,周远捷

香蒲、灯心草人工湿地的研究──Ⅰ.净化污水的效果    成水平,况琪军,夏宜琤

南京煦园太平湖富营养化及其防治    沈治蕊,卞小红,赵燕,吴云海,夏红

滇池水生植被演替及其与水环境变化关系    余国营,刘永定,丘昌强,徐小清

健康水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修复——理论、技术及应用    濮培民,王国祥,李正魁,胡春华,陈宝君,成小英,李波,张圣照,范云崎

我国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的回顾及展望    李裕芳

硅酸盐水质稳定剂的研究及应用    叶大远

努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改善长江上游水环境质量    

应用多目标决策-理想点法综合评价水环境质量    陈武,李凡修,梅平

沙河水库水环境质量的调查与评价    周小飞,栾乔林,黄少华,尹鸿艳

沙河市区水环境保护及治理措施分析    张秀兰;

北京市水环境建设发展思路    韩中华;马东春;

基于模糊数学模型的黄河兰州段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李欣正;霍文冕;窦立宝;陈瑾;

广西防城港湾水环境质量现状与石油烃环境容量的初步研究    李小维;黄子眉;方龙驹;

借鉴·思考——我国水环境污染趋势和国外解决水环境问题的经验    曹凤中;刘晓春;王金鸣;

拉萨河水环境评价模型的研制及实用性研究    李文汉,巩同梁,王风琴,刘莉,它青,范毅

环境威胁加剧水危机日益迫近    

洛清江河段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环境保护对策    米世侨;仇士萍;

近十年辽河沈阳段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控制措施    康利荥;

充分利用先进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为改善水环境质量发挥作用    安国安;孟祥利;

沈阳市创建国家生态市水环境质量指标达标对策研究    曲向荣;

污水处理厂运行对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影响分析    林宏;李建熹;

濮阳市水环境建设初探    孙保庆;酒涛;郝庆霞;王尚磊;李帅玲;

跨流域调水与湿地生态修复    米玉华;王桂玲;

河北省地表水环境质量分析评价    时晓飞;王丽萍;

关于水环境管理机制与观念创新的探讨    梁胜文;

水环境安全评估体系研究    周劲松;吴舜泽;逯元堂;王金南;

高密改善水环境 书写和谐新画卷    记者 付生 通讯员 王喜进 栾厚永

中国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本报记者 黄抗生 鄂平玲

全市水环境质量好于去年    许丽丹 立早

我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通讯员 李淑丽 王欢 李晓文 记者 郭京泉

全市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张小慧 本报记者 王伶雅

我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韩良华

“碧水”工程 呵护厦门水环境    本报记者 王元晖

我市水环境质量稳定良好    通讯员 李辉

我市通报9月重点水产养殖区水环境质量    本报记者 陈光基

马岭河峡谷水环境质量需改善    州环保局高级工程师 龚振江

鄱阳湖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研究    胡春华

天津市地表水体水质安全研究    田一梅

湖泊群水环境数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郭晓明

吉林省城市化演变发展及其水环境效应研究    臧锐

温瑞塘河中持久性有毒物质的污染特征与源解析    宋力

旅游对历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张桂萍

河流水质发展模型研究    董丽华

基于水质模型的区域污染控制研究    刘路

流域水污染物排污交易政策设计及其水环境质量影响研究    张永亮

基于数学模型的寒区河流水量水质联合调控研究    孙少晨

岳阳南湖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对策研究    杨雄辉

淮南矿区水环境外源氮磷消纳容量研究    唐鸿达

杭嘉湖地区引排水工程改善水环境效果分析    胡尧文

河网水环境预警技术体系研究    王丹

干旱对马颊河流域水环境的影响研究    程兵芬

嫩江干流水环境质量与保护对策研究    范晓娜

包头市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分析    杜兵

城市化进程与水环境质量关系及突发水污染事件规律的研究    陈侃

绍兴市水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的研究    黄瑾璟

乌鲁木齐河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    丁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