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西南岩溶区分散供水水污染机理与数学模拟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4:00:06
热度:

西南岩溶区分散供水水污染机理与数学模拟【摘要】:针对西南岩溶区分散供水水质普遍遭受污染的现状,本论文主要开展了西南岩溶区分散供水水污染特征、污染机理以及水质变化模型等几个方面的研究

【摘要】: 针对西南岩溶区分散供水水质普遍遭受污染的现状,本论文主要开展了西南岩溶区分散供水水污染特征、污染机理以及水质变化模型等几个方面的研究。 在大量的调查基础上,本文总结出了西南岩溶区三种典型的分散供水模式,即溶井、水柜与水窖,并阐明了各种供水模式的适用条件、设计与施工要点。通过对水循环及污染物迁移过程的研究,认为西南岩溶山区分散供水水质污染由两部分组成,即水源水污染(水循环污染)与供水水污染(水利用污染);水污染以生物污染为主(表现为卫生学指标不合格),物理污染次之,化学污染一般较轻,但大部分地区已受到有机物污染的影响。引起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超长时间放置而得不到补给是导致水柜(水窖)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分散供水污染途径包括降雨过程污染、地表-地下径流过程污染、引水过程污染、储蓄利用过程污染。 现场试验研究表明,无论雨前、雨中和雨后,细菌主要以附着在悬浮颗粒物上的方式进行运移;水中自由细菌的数量不仅与细菌种类有关,更与水流速度有密切的关系;表现为地下水流速度越大,附着在悬浮颗粒物上的细菌越少,水更易受到自由细菌的污染。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水质随停留时间的变化试验表明,水动力条件对水质影响十分明显,旋流脉动流动的水对微生物的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生长能力,而水流动性差会造成细菌和藻类等微生物的繁殖,是分散供水储蓄利用过程中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另外,不同材料对分散供水水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分析分散供水储蓄利用过程水质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质量平衡原理,建立了分散供水储蓄利用过程中的水质模型,定义了各参数的含义及参数获取方法;并利用桂林草坪试验站的监测数据,对水质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基本上能正确反应分散供水储蓄利用过程水质变化趋势,可以用来预测和揭示分散供水储蓄利用过程中水质变化规律。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初步揭示了西南岩溶区分散供水水污染特征和污染机理,可为今后西南岩溶区的分散供水处理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南岩溶区 分散供水 污染机理 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X52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4
  • 1.1 选题意义11-13
  • 1.2 西南岩溶区水污染现状13-14
  • 1.3 分散供水水处理研究进展14-18
  • 1.3.1 粗滤慢滤14-17
  • 1.3.2 水窖/地窖水处理17-18
  • 1.4 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研究进展18-19
  • 1.5 水污染控制材料研究进展19-21
  • 1.6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21-22
  • 1.7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2-24
  • 2 西南岩溶区水资源特征24-28
  • 2.1 西南岩溶区概况24
  • 2.2 西南岩溶区水资源特征24-28
  • 2.2.1 岩溶水资源概况24-25
  • 2.2.2 岩溶水系统分类25-26
  • 2.2.3 西南地区岩溶水资源特征26-28
  • 3 西南岩溶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28-37
  • 3.1 西南岩溶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28-31
  • 3.1.1 表层岩溶水开发利用方式28-29
  • 3.1.2 溶蚀丘陵区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29-30
  • 3.1.3 峰林平原区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30
  • 3.1.4 岩溶平原区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30-31
  • 3.1.5 峰丛洼地区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31
  • 3.2 西南岩溶山区分散供水模式31-35
  • 3.2.1 水柜供水31-32
  • 3.2.2 溶井供水32-33
  • 3.2.3 水窖供水33-35
  • 3.3 分散供水存在的问题35-37
  • 4 西南岩溶区分散供水水污染特征37-65
  • 4.1 研究点概况37-43
  • 4.1.1 监测点布置37
  • 4.1.2 监测站(点)自然地理与岩溶水文地质概况37-43
  • 4.2 西南岩溶区分散供水水质现状43-50
  • 4.2.1 分析测试质量控制43
  • 4.2.2 分散供水水质现状43-50
  • 4.3 分散供水水污染类型50-52
  • 4.4 分散供水污染源及污染原因分析52-57
  • 4.4.1 水源水污染(水循环过程污染)52-55
  • 4.4.2 供水水污染(利用过程污染)55-57
  • 4.5 分散供水水污染途径57-58
  • 4.5.1 降雨过程污染57
  • 4.5.2 径流过程污染57
  • 4.5.3 储蓄利用过程污染57-58
  • 4.6 分散供水卫生学指标与三氮及好氧量间的关系分析58-60
  • 4.7 湖南新田典型岩溶区分散供水水污染特征60-62
  • 4.7.1 水质特征60
  • 4.7.2 水质变化规律及污染原因分析60-62
  • 4.7.3 污染源及污染途径62
  • 4.8 小结62-65
  • 5 西南岩溶区分散供水水污染机理65-94
  • 5.1 岩溶水系统中典型污染物的行为特征65-71
  • 5.1.1 西南岩溶水系统中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与影响因素65-66
  • 5.1.2 岩溶含水层中细菌的生长动力学66-70
  • 5.1.3 细菌的运动特征70
  • 5.1.4 细菌的附体及脱体特征70-71
  • 5.2 污染物在岩溶水系统中的迁移与转化机制71-80
  • 5.2.1 污染物在岩溶含水层中的迁移转化方式71-73
  • 5.2.2 病原微生物在包气带和含水层中的迁移影响因素73-74
  • 5.2.3 岩溶水系统中典型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机制74-80
  • 5.3 细菌在岩溶水系统中的迁移试验研究80-87
  • 5.3.1 试验区岩溶水文地质概况81-82
  • 5.3.2 试验方法82-83
  • 5.3.3 试验结果分析83-86
  • 5.3.4 结论与讨论86-87
  • 5.4 分散供水储蓄利用过程水质恶化机理试验研究87-91
  • 5.4.1 引发分散供水水质恶化原因87-88
  • 5.4.2 分散供水储蓄利用过程污染机理试验研究88-91
  • 5.5 不同建筑材料对分散供水水质的影响91-94
  • 6 分散供水储蓄利用过程污染数学模型94-100
  • 6.1 水质模型的建立94-96
  • 6.2 水质模型参数的获取96-97
  • 6.3 水质模型验证97-98
  • 6.4 小结98-100
  • 7 结论与建议100-104
  • 7.1 结论100-102
  • 7.2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02-104
  • 致谢104-105
  • 参考文献105-112
  • 附录112-11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典型岩溶山地农村分散供水饮用水水质研究    冯慧芳

试用示踪剂浓度——时间曲线分析岩溶管道的结构特征    杨立铮 ,刘俊业

生态系统变化对岩溶水资源的影响——以湘西为例    邹胜章,梁彬,朱志伟,梁小平

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研究的现状    陈宗宇

西南岩溶区表层岩溶带水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邹胜章,张文慧,梁彬,陈宏峰,梁小平

地下水微量有机污染    汪民,吴永锋

长江水中细菌学指标与三氮的相关分析    张培男;

雨水集流饮用水的污染预防及水质改良途径    张小玲,梁慧光

集雨工程的水质研究进展    蓝俊康,蓝艳红

西南岩溶山区集雨工程现状与对策    陈志祥,王洪涛,陈沐生

广西岩溶地区岩溶水开发利用问题    曾华烟

利用区域化探数据进行生态环境评价探讨    张应娥;汤正江;

Mn~(2+)催化臭氧化去除腐殖酸的试验研究    杨艳丽;王有乐;王玉双;

雨水水质研究进展    陈炬锋;刘磊磊;

京杭大运河(徐州段)底泥重金属形态分布与有机碳的关系研究    李功振;韩宝平;葛冬梅;孙燕;

施用秦淮河底泥对田间土壤及小麦生长的影响    高俊;汤莉莉;徐建强;谢学俭;陈苏敏;

岩溶水资源在贵州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开发利用    王中美;丁坚平;储学伟;

洛塔生态农地可持续发展模式在湘西应用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梁彬;邓振平;李兆林;梁小平;

地下水资源开发潜力的研究进展    赵福祥;陈宏峰;陈鸿汉;

Ag沉积TiO_2光催化降解腐植酸研究    陈德强;张代明;韦昭平;

石油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    张加双;杨悦锁;杜新强;范伟;

安徽省名特优农产品深层次开发问题研究    宋明义;张鑫;周涛发;

河南平原地下水环境负效应与科学防治的策略    李满洲;

电去离子过程的除盐机理及其传质促进    王建友;葛道才;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微生物修复    彭丽杰;王继华;

某市地下水的模拟计算与分析    蒙媛;施项;汪家权;

山东省东部地区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代杰瑞;杨恩秀;庞绪贵;王增辉;胡雪平;郑伟军;

SPME/GC-MSD测定雪样中苯类化合物    周珊;黄骏雄;赵立文;

天津市地面沉降防治工作中的若干水资源管理问题分析    于强;郑玉萍;

中国岩溶地区水文环境与水资源模式    卢耀如;

中国西南地区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卢耀如;

温性荒漠草原放牧利用退化草地生态系统营养动态研究    焦婷

钛硅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在微污染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王韵芳

下辽河平原地下水水质实时预报模型研究    杜超

聚合氯化铁—腐殖酸(PFC-HA)絮体空间形貌的各向异性研究    于富玲

逆境条件下植物苗期适应性研究    姜中珠

湿亚热带岩溶系统水文水化学对不同土地利用的响应研究    曾成

铅锌冶炼烟气洗涤含汞污酸生物制剂法处理新工艺研究    王庆伟

乌梁素海上覆水体与表层沉积物污染特征及其污染物迁移转换规律研究    乌云

鄂尔多斯盆地南区保安群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化机理    徐中华

干旱、半干旱复杂矿区水资源系统优化配置及综合利用    董书宁

郑州市地下水动态分析    邱东方

污染场地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含水层系统天然净化能力研究    曹红

山东寿光蔬菜基地生态地质环境现状及选择性种植研究    成世才

快速测定几种痕量金属元素方法的研究    韩冷

湖泊湖滨带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    焦伟

黄水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监测网优化研究    刘治政

基于PLC与模糊PID的混凝投药复合控制系统的研究    李翠云

瓦房店市水资源安全评价研究    邢晓森

辽河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性研究    薛杨

多孔介质中石油残留及其水动力效应研究    张俊杰

黑河中游绿洲农区地下水硝态氮污染调查研究    杨荣;苏永中;

人类活动对川东平行岭谷区岩溶地下水化学性质季节变化的影响    李俊云;李林立;谢世友;李廷勇;李元庆;

典型岩溶农业区地下水质与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云南小江流域为例    蒋勇军;袁道先;谢世友;李林立;张贵;何绕生;

重庆岩溶山区农村饮用水水质评价及分析——以南川区南平镇石庆村为例    冯慧芳;贺秋芳;谢世友;王建锋;

雨水集流饮用水的污染预防及水质改良途径    张小玲,梁慧光

高强度聚酯镀铝复合膜集雨窖(池)试验研究    马兴华

集雨工程的水质研究进展    蓝俊康,蓝艳红

西南岩溶山区集雨工程现状与对策    陈志祥,王洪涛,陈沐生

地下水中硝酸盐的来源    徐志宏

农村饮用水安全与地下水开发    钱小鄂 ,吴少斌

贮存饮用水水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马颖

后寨河流域岩溶地下水时空演变规律及其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    路洪海

喀斯特峰丛山区饮用水开发及其水质保护    张燕

泰安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评价及改善对策    杨元青

喀斯特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表层岩溶泉水的影响    林明珠

沸石吸附性能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张铨昌

西南岩溶地区植被喀斯特效应    姚长宏,蒋忠诚,袁道先

不同岩溶环境系统的水文和生态效应研究    何师意,冉景丞,袁道先,谢运球

岩溶动力系统中的生物作用机理初探    曹建华,袁道先,潘根兴,林玉石

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危害与防治对策    周志纯,陈学港,赵宏远

水溶性壳聚糖与锌的络合    刘艳如,陈盛,余萍,李美春

桂林市西城区地下水活动与岩溶塌陷的关系    王柳宁,高武振

高强度聚酯镀铝复合膜集雨窖(池)试验研究    马兴华

集雨工程的水质研究进展    蓝俊康,蓝艳红

西南岩溶山区集雨工程现状与对策    陈志祥,王洪涛,陈沐生

地表污染渗滤液对地下环境的污染机理    胡宏韬;柳云龙;

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污染机理与调控原理    丁国安 ,于淑秋

煤矸石对地下水污染的机理及过程    赵燕;

煤矸石堆积区地下水污染效应研究    孙丰英;徐卫东;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机理与调控原理”第一次学术研讨会召开    

“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水、土环境污染机理与调控原理”通过验收    于淑秋;丁国安;

垃圾渗滤液对地下环境的污染机理模拟实验研究    胡宏韬;郑义;张小良;柳云龙;

农业面源污染发生条件与污染机理    李其林;魏朝富;王显军;赵中金;谢德体;

无机分离膜在应用过程中的污染清洗方法    李冬燕;仲兆祥;

大沽河中下游地区地下水环境特征与污染机理研究    董少杰;董哲;李艳梅;王成见;孙宝权;邵作玖;

重质非水相液体污染机理与调查技术    刘雪松;蔡五田;李胜涛;

超滤-纳滤联用膜技术深度处理染料废水    张继伟;张国亮;丛纬;曾杭成;孟琴;章宏梓;

污水灌溉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机理试验研究    齐学斌;李平;樊向阳;黄仲冬;乔冬梅;

淄博煤田矿坑积水对奥灰水污染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黄长军;常华;

周边烟雾对石家庄市环境质量的影响机理分析    陈静;郭卫红;车少静;翟红彬;

金属离子污染土土工性质的实验研究    曹丽文;连秀艳;洪雷;王勇;杨志刚;

氯碱电解离子膜污染机理及其再生    郎万中;许振良;席阎高;

阳澄湖水环境污染机理研究    骆东玲;

煤矸石淋滤液下渗污染地下水的数值模拟的分析    陆海军;梁冰;肖利萍;孙可明;

微风天气下城市街道峡谷空气污染机理与城市空气输送通道的布置研究    邱巧玲;

“拨开”污染见蓝天    记者:游雪晴 实习生:刘奕诗

数值模拟及其分析应用    徐祥德

木霉菌—油菜联合代谢作用控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机理    于洋

洛阳:为垃圾填埋场划出安全圈    严珊珊

颜鹏:从天气预报员到课题组组长    实习生 刘奕诗 本报记者 游雪晴

北京及周边污染防治研究获创新成果    记者 赵凡

为北京“碧水蓝天”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张鑫馨

我省稻米重金属污染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王伯玱

冀纯堂会见林学钰院士    李云萍

农田减肥迫在眉睫    本报记者 黄里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机理及处理生活污水稳定运行特性研究    艾翠玲

西南岩溶区分散供水水污染机理与数学模拟    邹胜章

陶瓷动态膜在印花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柳林

乌梁素海营养元素及其存在形态的数值模拟分析    史小红

长春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机理与防治对策研究    郭平

垃圾堆放场地下水污染机理及治理试验    丁爱中

典型金属矿山岩土工程环境评价体系与预警系统研究    莫时雄

污水纳滤深度处理的膜污染及其对微量有机物截留的影响    莫颖慧

MBR的膜污染机制与可持续操作原理    张劲松

凝析气藏衰竭开发过程凝析油污染机理及解除方法研究    李海平

管式连续微滤膜法处理热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过滤性能研究    刘智忠

管式膜微滤悬浮液的模型建立及模拟研究    李胜利

山西河谷型城镇大气污染机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杨永刚

农村分散式污水陶瓷膜深度处理工艺    陆虹菊

南京东郊轿子山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特征及机理研究    杨贵芳

重组药用蛋白离子交换层析分离过程介质的污染机理及其控制策略    孙西艳

流化床焚烧炉污泥处理特性及污染机理研究    李媛

沂源县城区地下水系统污染机理初步研究    宋辉

胞外聚合物(EPS)模拟溶液共混体系的膜污染机理研究    吴亮

阜新矿区矸石山淋滤液对地下水体污染机理与治理对策研究    张震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