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湘江干流水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9:17
热度:

湘江干流水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摘要】:长期以来,湘江干流的水污染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远未达到预期效果,其重要原因是湘江干流水污染治理不仅需要政府间的跨域协同治理

【摘要】:长期以来,湘江干流的水污染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远未达到预期效果,其重要原因是湘江干流水污染治理不仅需要政府间的跨域协同治理,更需要民主式的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有助于弥补政府单一治理的缺陷,如何构建和完善长效的水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成为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课题。政府如果得不到公众的认可和参与,就会成为“无士兵的将军”,如果没有一个完善而系统的公众参与机制,公众也就不能有效、有序的参与,水污染治理也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公众参与水污染治理的很多内容做了研究,但他们的研究都是零散的、碎片化的,多是从公众参与水污染治理的理论基础、层次、渠道、制度和法律保障等方面进行研究,缺少对水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的系统化研究。本文认为水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构建不应是零散的,而是一个包括参与动力机制、参与保障机制和参与运行实现机制在内的系统。因此,本文将重点从公众参与机制的动力、保障和运行实现三个方面,尝试构建水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的机制。本文以湘江干流水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为研究对象,借鉴参与式民主理论,通过对湘江干流水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机制的相关文献综述研究,且在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公众参与湘江干流水污染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湘江干流水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了完善湘江干流水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对策。文章的主要观点:水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应包括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和运行实现机制。湘江干流水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在动力机制方面存在意识不高、自主性低等内在推动力不足和参与型文化的缺乏等外在拉动力不足等问题;在保障机制上存在着现有法律文件模糊,缺乏相关制度保障等问题;在运行实现机制上存在着参与主体界定不清且责任缺乏,参与客体狭窄、公众参与方式单一、参与过程间断、缺乏全程参与、参与结果差异大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传统思想和政治文化的制约;法规制度和管理体系不完善;政府一元治污模式制约着公众、专家和其他组织的合作和沟通;组织化发展水平低等。为此,应通过以下策略和措施,完善水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一是塑造参与型文化理念;二是增强环境教育培训;三是加强公众参与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四是重视公众参与选择,有效组织参与过程;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提高参与程度;建立政府、公众和民间环保组织多元协作治理模式。系统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是水污染预防与治理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水污染治理 公众参与机制 湘江干流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52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1.1 选题背景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1-17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1-13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3-16
  • 1.2.3 简评16-17
  • 1.3 选题意义17
  • 1.3.1 学术意义17
  • 1.3.2 实用意义17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7-18
  • 1.4.1 研究内容17-18
  • 1.4.2 研究方法18
  • 1.5 研究主要创新点18-19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相关理论分析19-26
  • 2.1 相关概念界定19-21
  • 2.1.1 水污染治理19-20
  • 2.1.2 公众参与机制20-21
  • 2.2 水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的相关理论分析21-24
  • 2.2.1 公众参与的变迁21-22
  • 2.2.2 公众参与水污染治理的作用22-24
  • 2.2.3 公众参与相关理论对本文研究的适用性分析24
  • 2.3 水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24-26
  • 2.3.1 参与式民主理论24-26
  • 第三章 湘江干流水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机制现状及问题分析26-44
  • 3.1 我国公众参与机制的概述26-27
  • 3.2 湘江干流相关情况介绍27-30
  • 3.2.1 湘江干流概况27-28
  • 3.2.2 湘江干流水污染情况28
  • 3.2.3 湘江干流水污染治理情况28-29
  • 3.2.4 湘江干流水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机制的概况29-30
  • 3.3 问卷设计及样本结构选择30-32
  • 3.3.1 问卷设计30-31
  • 3.3.2 样本结构选择及问卷回收31-32
  • 3.4 湘江干流水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机制的问题32-44
  • 3.4.1 公众参与动力机制问题分析32-36
  • 3.4.2 公众参与保障机制问题分析36-39
  • 3.4.3 公众参与运行实现机制问题分析39-44
  • 第四章 湘江干流水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44-52
  • 4.1 传统思想和政治文化的制约44-46
  • 4.1.1 政府主导型文化导致公众参与意识低44-45
  • 4.1.2 “义务型主体”思想影响着公众参与的自主性发展45-46
  • 4.2 法规制度和管理体系不完善46-48
  • 4.2.1 管理制度不健全,政策法规缺失46-47
  • 4.2.2 管理部门混乱和职能不清47-48
  • 4.3 政府一元治污模式,缺乏各主体合作和沟通的平台48-50
  • 4.3.1 政府一元治污模式影响着公众、专家和其他组织的参与48-49
  • 4.3.2 缺乏信息公开和沟通平台,政府回应性低49-50
  • 4.4 公众参与分散且社会组织化发展水平低50-52
  • 第五章 完善湘江干流水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对策52-64
  • 5.1 水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原则52-53
  • 5.1.1 坚持因地因时因事制宜,切记急功近利的原则52
  • 5.1.2 坚持政府引导,突出公众为主的原则52
  • 5.1.3 坚持兼顾经济、环境效益、公平和效率的原则52-53
  • 5.2 塑造参与型文化,强化环境教育培训53-54
  • 5.2.1 营造参与型文化氛围,提高公众参与的自主性53
  • 5.2.2 加强环境教育,增强公众参与意识53-54
  • 5.3 加强水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机制的组织基础和制度保障54-60
  • 5.3.1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组织基础54-55
  • 5.3.2 完善公众参与法律和制度,保障公众参与权利55-59
  • 5.3.3 资金保障----建立融资机制59-60
  • 5.4 重视公众参与选择,有效组织参与过程60-61
  • 5.4.1 重视公众参与运行实现机制中的参与选择60
  • 5.4.2 有效组织公众参与运行实现机制中的参与过程60-61
  • 5.5 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提高参与程度61-62
  • 5.6 建立政府、公众和民间环保组织多元协作治理模式62-64
  • 结语64-65
  • 参考文献65-68
  • 附录一68-71
  • 附录二71-72
  • 致谢72-7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7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论我国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问题    贺振燕,王启军

美国公众参与立法机制及其启示    袁俊锋;杨云革;

美国水污染治理公共政策及思考    刘晓佳

西方环境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特点及其评价    任丙强;

旅游目的地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王京传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赵奕

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    李昌麒;李永成;

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道德批判精神    余京华;

论清末舆论放大现象的成因    苏全有;

听证制度:一个妥协视角的公正命题    巫肇胜;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    王兆良

当代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政治功能    严一云;刘晓光;

农村居民就医过程中的信任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南通市的调查    李海涛;陈泉;姚兆余;

苏北新农村公共空间现状评价研究——以江苏铜山县大彭镇程庄村为例    肖晴;杨超;

非营利组织与社会中介组织概念之辨析    管在高

广告的暴力及其发展    梁丽;

社会网络化(SNS)与中国公民社会想象    原平方;

环境受损河道生态整治规划设计方法——以汾河灵石段为例    汪自书;季海波;

农民工参与公共决策探析——以协商民主理论为视角    高洪贵;

论规制性公共政策执行的可接受性——以中国“环境规制政策执行”的历史演进为分析文本    张玉;唐良凤;

技术向工程转化中媒体的社会责任    王耀东;

论政府在公共理性形成机制中的作用    虞崇胜;王洪树;

旋转的“认同环”:“福街商会”的象征与仪式    陶庆;

从细节中窥见历史,在真实中发现理论——对《打工者社会空间的生产——番禺打工者文化服务部的个案研究》一文的评论    时红秀;

近年来我国网络媒介事件中公民性的体现与意义    师曾志;

新媒体环境下公共领域的建构——从“黑砖窑事件”谈起    许静;辛亮;

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    金哲

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    康德强

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    吴瑛

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    黄芳

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    张海斌

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    宋五好

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    夏桂平

从臣民到公民    刘宇

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    刘自学

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    王屯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前期公众参与的实践与探索    马佳

《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完善研究    卞化蝶

论我国环境执法的困境及其完善途径    刘霞

旧城改造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郑义

水环境污染治理机制研究    黄辉扬

温州市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模式探索    张蓓英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权利保障    梁东鹏

基于参与式理论和方法的公益性项目社会评价研究    郝杰

非营利组织理事会与组织绩效实证研究    刘勤

可持续发展规划实施的评估方法研究    张明明

乡村旅游的环保机制建设研究    陈香兰;孙惠莲;郭建;

居民感知调查方法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    王群,章锦河

我国社区参与旅游规划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谌静;李少游;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行为选择概念模型    侯小阁;栾胜基;

贫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社区参与平台构建研究——以浙江省临安市太湖源景区为例    杨玉义;严力蛟;施美芬;魏步青;

旅游整合营销内容范畴探讨    朱孔山;

城市管理公众参与的理性思考    赵德关;

“阳光规划”论    路春艳

社会资本 社区规划及公众参与    张庭伟

论公众参与的城市规划制度    陈锦富

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发育问题研究    曲丽涛

生态旅游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参与行为研究    卢小丽

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研究    任瀚

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    李爽

基于有效管理模型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研究    陈昕

国家公园的旅游规制研究    张海霞

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创新研究    黄爱莲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与信息技术    张启明

关于水污染治理的措施探讨    王堪英;

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流域层面协商机制    胡兴球;汪群;

我国水污染治理行业2009年发展综述    

《从地方分治到参与共治——中国流域水污染治理研究》评析    杨晓妍;

《从地方分治到参与共治——中国流域水污染治理研究》评析    于成;

《从地方分治到参与共治——中国流域水污染治理研究》读后    张蕾;

《从地方分治到参与共治——中国流入水污染治理研究》读后    张栩文;

《从地方分治到参与共治——中国流域水污染治理研究》读后    方圆;

《从地方分治到参与共治——中国流域水污染治理研究》读后    李媛;

读《从地方分治到参与共治——中国流域水污染治理研究》有感    孙长梅;

太湖流域水污染合作治理模式的调查研究    黄德春;张阳;汤云超;徐艳;

我国水污染治理行业2008年发展报告    

我国水污染治理行业2009年发展综述    

水污染治理行业发展动态    

我国水污染治理行业2002年发展报告    

浅议我国水污染治理工程的技术管理    王家廉;

中国水污染的转型特征与政策建议?    袁志彬;

关于水污染治理战略对策的思考    胡庆新;

中国水污染治理行业发展动态——2001年年度报告    王家廉;

我国水污染治理行业2006年发展报告    

专家探求我国水污染治理有效途径    张涛

关注水污染 保护母亲河    李建波

水污染治理离不开政府责任    本报评论员 洪丹

海城专项整治水污染企业    赵万清

人大代表视察海城水污染治理情况    记者 陈智博

要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 提升城市生活环境质量    记者 肖意

农村水污染治理亟待破题    程海静

邢台市深度治理95家水污染企业    记者 张永利 郭东

通过交流会提升东莞水污染治理能力    本报记者 于长洹

解决跨区域水污染应加强协作    邢化峰

水污染公共安全事件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研究    张凯

水污染的治理:西方国家的经验与中国的水污染治理体系改革    东敏

流域跨界水污染治理的财税政策思考    黎亚金

跨行政区域水污染治理机制研究    谢严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李垚

长湖流域跨行政区域水污染合作治理机制的研究    袁彩

泛珠三角区域跨界水污染治理地方政府合作模式研究    蒋静

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政策研究    徐艳

跨界水污染治理模式的研究    陈玉清

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陈明媚

小城镇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期监管体系研究    陈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