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多孔微生物载体固定床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新工艺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53:50
热度:

多孔微生物载体固定床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新工艺研究【摘要】:剩余污泥的处置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成本,其处理设备占活性污泥法总投资的30—40%,运行成本约占整个工艺运行成本的24—45%

【摘要】:剩余污泥的处置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成本,其处理设备占活性污泥法总投 资的30—40%,运行成本约占整个工艺运行成本的24—45%。随着中国污水处理率 的提高,剩余污泥的总量逐年增加,因此需要研究少产剩余污泥或不产剩余污泥 的生物法处理污水新技术。 利用一种特殊结构的多孔微生物载体,在实验室构建了在污水的流动方向上 具有好氧/微好氧一厌氧反复耦合的固定床生物反应器,采用人工废水研究了该反 应器的启动过程及污水处理过程的基本特征,同时对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进行了 中试研究。 实验室小试的研究结果表明,本反应器对于有机物有很好去除效果,体积的 有机去除负荷为3kgCOD/m3·h,高于普通活性污泥法的负荷(O一3 kgCOD/m3.h), 且抗冲击力强;连续运行的结果显示,反应器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很高,当进水 的COD及TOC分别为300一700和100—350mg/L时, 处理水的 COD100mg/L,TOC20mg/L,其相应的去除效率分别为80%和90%以上。在13—35 小时水力停留时间的范围内,水力停留时间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几乎没有影响; 未经沉淀的处理水中的SS浓度很低,长期维持在30mg几以下。一年多来,装置 运行正常,没有出现任何污泥堵塞的现象,没有排过一次污泥。 在高碑店建立的日处理能力为14.4吨的生活污水中试装置,近600天的结 果说明,与同期的活性污泥法工艺相比,污水的净化效果要优于现有工艺,而且 体系产生的SS较少,处理污水的同时解决剩余污泥的问题。出水SS约大于国家 城市生活污水二级处理一级排放标准,但是可以在除磷工艺中很好的得到解决。 在肇庆市星湖生物科技建立了有效容积2.65m3的中试装置,120多天的运行 结果显示,该体系可以适应肌苷废水的冲击,并对该废水有很高的处理效果。当 进水COD平均值为1800mg几时,出水COD平均值降至265mg/L,处理率达85.3%, 而且处理水的透视度很好。当改用调节池水为进水时,因降低了废水的冲击,其 WP=4 出水的COD可以降低到lOOmg/L左右,表现出了很高的COD去除效果。 对不同的废水处理数据进行分析发现,COD在反应器内分解反应可以用一级 反应动力学描述,以此可以得到废水COD值与反应器水流距离的关系,为具体的 工艺设计提供了依据;根据计算,得到了不同废水的降解速度常数K值。 通过污泥的降解实验发现在好氧和厌氧反复耦合的条件下,污泥降解的最充 分。利用化学絮凝法确定了该体系对磷的最佳去除条件,可使出水磷的浓度降至 lmg/L以下,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关键词】:活性污泥法 剩余污泥 多孔载体 好氧一厌氧耦合 去除率 除磷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X703
【目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0-29
  • 1.1 引言10
  • 1.2 我国的污水排放总量及处理现状10-11
  • 1.3 污水特性、表征及引起污染的原因11-14
  • 1.3.1 污水中的有机化合物12-13
  • 1.3.2 污水中的含氮化合物13
  • 1.3.3 污水中的含磷化合物13-14
  • 1.4 生物法处理污水方法简介14-20
  • 1.4.1 基本工艺及常用概念14-17
  • 1.4.2 活性污泥法概述17-19
  • 1.4.3 生物膜法简介19-20
  • 1.5 剩余污泥问题及对策20-23
  • 1.5.1 剩余污泥产生的原因20-21
  • 1.5.2 国内外污泥产生量21-22
  • 1.5.3 剩余污泥的处理工艺及最终处理方式22-23
  • 1.6 污泥减量或不产剩余污泥生物法处理污水技术23-27
  • 1.6.1 以解决剩余污泥问题为目标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24-25
  • 1.6.2 在生物反应过程中减少污泥产量的污水处理技术25-26
  • 1.6.3 无剩余污泥产生的污水处理技术26-27
  •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27-29
  • 第二章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29-33
  • 2.1 实验装置与流程29-30
  • 2.2 分析项目和分析方法30-33
  • 2.2.1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30
  • 2.2.2 含氮化合物的测定30
  • 2.2.3 磷物质的测定30
  • 2.2.4 比好氧呼吸活性SOUR(Specific oxygen uptake rate)的测定30-31
  • 2.2.5 SS(Suspend Solid)的测定31-33
  • 第三章 好氧-厌氧耦合固定床反应器处理人工废水特性33-43
  • 3.1 引言33-34
  • 3.2 反应器的间歇运行过程特性34-35
  • 3.3 连续运行时的处理特性35-41
  • 3.3.1 有机物的去除特性35-36
  • 3.3.2 污泥的降解过程特性36-38
  • 3.3.3 氮的去除特性38-39
  • 3.3.4 DO及pH在反应器中的分布39-40
  • 3.3.5 反应器中微生物比好氧呼吸活性(SOUR)的分布40-41
  • 3.4 本章小结41-43
  • 第四章 生活污水的中试试验43-49
  • 4.1 引言43-44
  • 4.2 装置对COD的处理效果44-45
  • 4.3 出水SS的情况45-46
  • 4.4 T-N&NH4+-N的变化情况46-47
  • 4.5 磷在处理过程中的变化47-48
  • 4.6 本章小结48-49
  • 第五章 工业废水的中试试验49-58
  • 5.1 引言49
  • 5.2 中试装置及流程49-50
  • 5.3 中试装置的处理效果50-56
  • 5.3.1 第一阶段的运行结果50-53
  • 5.3.1.1 COD的处理结果50-52
  • 5.3.1.2 SO42-在体系中的变化趋势52
  • 5.3.1.3 体系的溶氧分布及pH52-53
  • 5.3.2 第二三四阶段装置的运行结果53-56
  • 5.3.2.1 COD的处理情况53-54
  • 5.3.2.2 体系NH4+-N的变化54-55
  • 5.3.2.3 体系SS的变化55-56
  • 5.4 本章小结56-58
  • 第六章 好氧-厌氧耦合体系反应动力学及污泥的降解过程探讨58-69
  • 6.1 引言58
  • 6.2 不同废水在体系内的变化趋势58-64
  • 6.3 反应器内污泥的降解64-67
  • 6.3.1 污泥降解的方法和步骤64
  • 6.3.2 污泥降解的结果64-67
  • 6.4 本章小结67-69
  • 第七章 处理水中磷的絮凝回收69-80
  • 7.1 引言69
  • 7.2 除磷最佳混凝条件的确定69-73
  • 7.2.1 除磷的基本过程69-70
  • 7.2.2 标准曲线的测定70
  • 7.2.3 混凝条件的确定70-73
  • 7.3 FeCl3-Fe的最佳用量及单宁酸(Tannic acid,TA)的助凝作用73-79
  • 7.3.1 FeCl3-Fe最佳用量的确定.73-75
  • 7.3.2 单宁酸(TA)的助凝效果75-79
  • 7.4 本章小结79-80
  • 第八章 主要结论及今后展望80-83
  • 参考文献83-86
  • 致谢86-87
  • 附录87-97
  • 个人简历9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复合生物膜物理形态测试及参数表征    黄丽文

淹没式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及运行    王宝贞,李高奇,王琳,王黛,曹向东,司朝晖

新型生物流化床组合工艺处理工业有机废水的工程应用分析    任源,吴超飞,吴海珍,王刚,韦朝海

广州生活小区污水处理厂设计及运行研究    迟军,王宝贞,李高奇

污泥减量技术    王琳,王宝贞

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周平,钱易

三相好氧生物流化床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应用进展    晏波,蒋文举,谢嘉

肌苷、鸟苷综合废水的生化处理    张小莉,郭文艳,徐璍

三相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在降解有机废水方面的应用研究    肖宏亮,韦朝海,高孔荣,谭盈科

城市污泥的一种全新处理方式    钱光毅;

树立“两自”观念 注重课堂实践    郑敏

三氧化钨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质研究    宋继梅;张小霞;焦剑;汪鑫;

UASB-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制药废水    丁凯;詹忠庆;

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影响因素分析    凌琪,王敏

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倪政胜;

分子水平上的微生物研究技术与方法进展    赵跃光;

城市污泥综合利用研究    卢年春;李萍;凌云;赖发英;

啤酒废水中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研究    周健;方春玉;张会展;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张旭霞;刘左军;陈正宏;

污泥干燥处理技术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汪茜;柳海波;杨煊;戢伟;王晓星;

污泥堆肥化技术研究进展    谢佳;徐惠风;

“污水资源化”发展应用之污水变能源    王安民;石光;曹振婷;

铀离子的微生物富集回收技术    柏云;朱晓红;仲敬荣;褚明福;

城市污泥在水泥生产中的资源化利用    钱晓倩;甘海军;

不同腐植酸原料中的微生物分离与鉴定    肖晶晶;郭萍;田云龙;于江;朱昌雄;

泥炭、粉煤灰在污泥堆肥中应用初探    王辉霞;孙英杰;李捷;

天津城市污泥的研究及处置方向    刘娜;梁延华;张双利;

天津市水污染现状及对策浅论    赵翌晨;

小分子有机物对污泥中重金属生物沥滤的影响    华玉妹;陈英旭;田光明;吴伟祥;

污泥热解制取富氢燃气实验及机理研究    熊思江

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乙酸累积的微生态机理研究    许科伟

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邱桔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及机理研究    张增胜

预处理后剩余污泥中温两相厌氧消化效能研究    李广

热解、气化过程中燃料-N的形态转化及迁移规律研究    王宗华

超声预处理组合技术改善污水污泥厌氧消化的研究    刘畅

城市污泥特性分析及其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谭国栋

城市污水污泥热解实验研究    刘秀如

污泥混煤燃烧热解特性及其灰渣熔融性实验研究    刘亮

谷氨酰胺合成酶产酶菌株的筛选    刘川顺

杜氏盐藻异养转化藻株的鉴定及初步功能分析    吕文兵

冷却牛肉假单胞菌生长动力学模型及货架期预测模型的研究    张一敏

7种观叶植物净化室内甲醛效果的研究    宋岚

耐高渗(高糖)酵母菌株的选育    赵硕

亚硝基胍诱变选育L-苏氨酸生产菌及其两个关键酶活性的测定    王扬

海洋双壳类动物金属硫蛋白的提取与分析技术研究    肖静

新疆传统奶疙瘩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奶疙瘩生产工艺优化的研究    彭斌

城市污水污泥的处理处置技术及工艺分析    刘亚勇

三相流化床中UBD菌净化炼厂废水技术研究    屈阳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季民,杨造燕,薛广宁,郭静,宋亚文,李清雪

微污染原水生物预处理工艺中生物膜的形态和活性    于鑫,李旭东,杨俊仕,张晓健

EDTA萃取法分离自然水体中生物膜胞外聚合物    康春莉,董德明,李忠华,李鱼,花修艺,郭平

膜法SBR工艺处理皮革废水研究    王乾扬,方士,陈国喜,詹伯君,陈学群

复合式生物膜反应器中生物膜量、厚度及活性    赵庆良,刘淑彦,王琨

生物膜反应器脱氮性能及其硝化细菌的研究    张秀红;周集体;郭海燕;曲宝成;

不同基质条件对生物膜细胞外聚合物组成和含量的影响    李久义,左华,栾兆坤,朱宝霞,贾智萍

悬浮载体生物膜内硝化菌群空间分布规律    王荣昌;文湘华;钱易;

污水处理用填料的种类、性能和发展趋势    蒋战洪

复合式生物膜反应器中生物膜的特性    赵庆良,黄汝常

聚合物载体流化床反应器生物颗粒特性及焦化废水流化床系统生物脱氮研究    杨平

微生物聚集体的相互作用及形成机制    刘晓猛

悬浮载体材质—结构的生物特性及新型转笼生物反应器    江帆

新型生物载体的制备、表征及其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李杰

德国奥德河水中生物膜形态及其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秦松岩

自养型硝化细菌生物膜氧化NO的研究及生物膜空间结构定量化的探索    叶海仁

废水处理内环流固定床生物膜反应器性能研究    迟祥

溶解氧和铵微电极的研制及在生物膜中的应用研究    孟千秋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单级自养脱氮功能型菌群特性研究    包涵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水的性能研究    张婷

生物好氧流化床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韦朝海,焦向东,陈焕钦

废水处理生物流化床中O_2传递特性的研究    韦朝海,梁世中,吴超飞

好氧流化床处理含酚废水的基本特性分析    王世和,曾苏,周平

淹没式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及运行    王宝贞,李高奇,王琳,王黛,曹向东,司朝晖

高浓印染废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审计与运行结果分析    韦朝海,谢波,任源,吴超飞,陈传好,陈惠中,范琼嘉

采用新型载体的好氧流化床的动力学研究    林怡辉,黄利华

生物流化床中生物膜特性与反应器效率的关系    刘燚,杨平,方治华

生物膜厚度对流化床反应器性能影响分析    周平,王世和

三相流化床中混合载体的协同作用    蔡建安,李俊,钟梅英

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处理石化废水的中试研究    周平,汪诚文,吴晓磊,钱易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高思俊

禽场污水的净化和处理    张启迪 ,Dr.V.Lysenko

炼油污水净化回用工业试验综述    郭洪明

“一汽”加强对工业污水的净化利用    张文超

多样生物污水净化系统研究及其应用    夏雪芬,董发开

高效汽车清洗污水净化回用一体设备    

美国投资郑州污水项目    郑重

水磨沟区污水再利用与绿化    刘治中;

浮船植物污水净化床的实验设计    谭超毅;刘建龙;唐芬南;

炼化企业含硫污水的措施和综合利用    王喜杰;

论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管道的阻塞与设防    王先道;

世纪之交的中国城市净化污水再用    刘维城;

固定繁衍微生物污水减泥净化技术集成系统    张肇宏;

上海地区水生植物净化日晖港污水的研究    高震;蔡捷;王崇效;徐赛兰;

齐大山选矿厂污水治理现状及改进方案的探讨    王陆新;

新型高效复合除磷剂对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    王进良;张胜;王庆生;赵爱民;贾成;

浅谈焦化污水的性质与处理    甘秀石;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推广实践与思考    殷志明;刘涟淮;曹安辉;

磁—滤污水净化机的开发与应用    孙同福;

净化污水变资源、持续发展环保型农业    龚亨灿;龚德明;龚德金;何平江;

向污水垃圾宣战 保广西秀水清山    本报记者 苏超光 本报通讯员 覃荣益

首座污水库落户山城    记者刘永远

小村污水进站 水乡美景重现    记者 王超

日本解决核污水任重道远    何德功

制药污水成为湖北环保新难题    邓国军

制药厂污水净化成为湖北环保新难题    钟芒

排水集团夏季降温靠污水空调    通讯员 刘海

保定妥善处置高浓度污水    记者  谢剑峰 刘力敏 胡早

污水怎样变清流    贺春怡 尹艳梅

八大污水净化厂勾勒太原“碧水蓝图”    本报记者 王国庆霍铮

污水中病毒浓集、消毒规律及灭活机理研究    赵祖国

煤气化过程高浓度酚氨污水化工处理流程开发、模拟与工业实施    余振江

利用浮萍净化氮磷污水机理及其优化工艺条件研究    沈根祥

SMAIP系统开发及其在村镇污水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李云飞

污水的土地—植物处理系统技术研究    邢晨曦

我国城市环境治理中的污水问题研究    梁鹏

污水毒性软测量及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黄友新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分析及其后处理技术研究    夏邦寿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中污水化学需氧量的软测量研究    张杰

石材加工污水塔式分离净化与循环利用系统的设计    杨庆华

河道污水净化试验研究    张克宁

长输管线试压及排空污水的除油原理与处理装置研究    程雪

生活污水处理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曹波

利用藻—溞系统去除污水中磷的初步研究    马金奉

Baidu
map